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 立德树人”的策略

2023-08-19 13:43林巧旋
学苑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立德德育理念

林巧旋

(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中心小学,福建 永春 362600)

小学时期教师需注重学生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正确引导,对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要意识到语文课程、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理念与内涵,人文性强,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渠道。对此,我们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切入点,把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应用于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影响立德树人的因素

(一)个别教师不够重视德育教学工作

小学语文考试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在课堂上对学习语文知识所具备的记忆力和运用语文知识等能力,重在考查机制等方面的作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讲授语文教学内容,常常只注重语文考核有关知识要点的教学,比较缺乏要求小学生对语文教材德育内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学习,更是不给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定目标,这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无法有效地进行德育教学,妨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贯彻执行。

(二)课外德育教学资源应用不足

在小学语文教育的工作中要充分有效地贯彻和运用“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仅靠语文教材内部德育教学资源很难做到,而语文教材的编写,要兼顾知识内容的联系,又要兼顾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加之一些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思想理念、德育教学内容简单、课外德育教学内容运用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使得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小学生对德育的学习不到位,很难有实质性发展提升,这又与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中正面教育要求相悖,很难将“德育为先”这一教育理念贯彻到语文教学之中。

(三)学生的诉求尚未得到满足

小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德育学习中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如果采用统一化知识灌输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有的学生很难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另外,小学生还会因为这种不均衡教学模式,对语文学习产生恐惧,不愿参加语文教师进行的一切课堂教学活动,这就进一步增加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的运用难度,不利于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在小学生中教育效能的充分发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意义

(一)小学生学习诉求均可获得尊重

受“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贯彻运用的影响,小学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将针对不同小学生语文学习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指导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有方向性,目的性更强,从而更好地培养语文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学习交流,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深入贯彻合作学习下小学生学习诉求,确保全体小学生的思维个性得到实质性发展和提高,真正贯彻“以生命为本”教学理念。

(二)有助于充实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资源

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有效地贯彻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在要求小学生对语文教材所涉及到的德育知识内容进行深度发掘的同时,也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外主动引入德育教学素材,助力语文德育教学活动,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延伸拓展,也能促使小学生更深层次探究学习语文教材知识内容,为利用课外德育教学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进行革新

“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为语文教师带来了最直观的变化,由于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已经不单单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要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工作,直面小学生语文需要,这是“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启示。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

(一)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手段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小学语文尊重小学生个体差异作出了鲜明指示,要求语文教师进行各种教学活动,都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无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感受,实现对小学生学习诉求的尊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设计语文教学活动,要根据本班不同小学生日常成绩和作业考试情况,建立分类规则,并且将小学生适当地分层,把具有相似学习需求的同学归在一个水平上,再由教师根据分层结果,开展不同水平的教学活动布置和有针对性地投放教学材料,达到用学生学习需求来指导各类教学活动设计,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保证全体小学生均能得到实质发展提升。另外,语文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也能使小学生成立语文学习互助小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相互帮助,以此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交流,避免因实施分层教学活动造成小学生学习交流较少,让他们切实感受到集体学习的乐趣。

(二)构建语文学习评价机制

“立德树人”指向的培育对象是“人”,是指所有的人,因此应关注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都要给予评价。而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提升的素养又是多方面的,学生性格特点不同,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也不尽相同,因此评价需要全面适应学生的个性选择和发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构建评价机制开始,经过课前预习、课上和课后三个方面要开展评价机制建设。课前教学评价机制能够给小学生明确学习诉求搭建好平台;课上适用的面对面评论、生生互评这种评价活动,能够便于教师对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掌握,方便教师依据课堂教学成效灵活调节课堂教学活动,保证所有教学活动开展有效满足小学生课堂学习需要;课后教学评价机制集中在作业指导和查漏补缺上,方便教师针对小学生不同成绩,布置相应优化提升教学策略。采用教学评价三部曲,尊重小学生诉求,有助于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促进小学生全方位发展和提高。

例如,在学习《文言文二则》时,教师可以先进行学情诊断,通过谈话、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小古文的知识储备情况,并且通过课前教学评价,陈述自己在课前学习中的要求。之后教师就会依据这些资料来指导该课教学设计,然后通过课上生生互评,及时发现小学生语文学习上的不足,通过运用针对性教学策略,帮助小学生完成有关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学习活动,保证进行的各项教学活动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要求。

(三)合理利用课内德育资源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主要立足于课堂,结合教材进行。教材也是小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最经常接触到的知识内容之一,不需要小学生在讨论和学习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对于语文教材德育教学内容的客观认知,抓住语文教材里藏着的东西、适宜做德育教学内容的材料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从语文课堂德育教学需要出发,转化成语文教学的目标,借助既定教学目标,开展德育教学资源的调动运用。

例如在学习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这堂课,让学生感悟爱国主义的思想品质。首先,通过教学视频,带领小学生明白狼牙山五壮士壮烈牺牲的原因,并且结合本文阐述的内容,使小学生领略到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精神,换来了今天安定繁荣社会生活的悲壮,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一内容,促使小学生爱国思想品质得以切实培养,符合“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提出的德育教学。又如,教师是小学语文中渗透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主导,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会融德育于行文里,纳情感在文字中,在文字中传递道德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的生字学习时,引导学生辨析“称”和“秤”时,先启发他们将这两个字与生活联系起来记忆,即“秤”表示一种称重量的仪器,“称”表示一个动作。在学生明白二者的区别后,教师顺势引导:“其实,‘秤’在人们心中还有其他的含义,‘秤’是公平公正的象征,也是做人做事的标尺。那么,我们来一起写写这个字,在你心里也留下这杆标尺……”就这样,融德育于生字的教学中,教导学生做一个公平公正、心中有尺度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要建构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孩子们觉得课堂就是生活。语文教学德育效能的加强,也可从建构与生活实际的关联来实现,利用虚拟成像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其他设施设备,结合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开展相应生活化教学情境建设,这样的设计孩子们乐于学习也乐于接受,让小学生从相应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德育内容。

例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这篇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讲述了朱德同志坚持跟战士们一起去茅坪挑粮的故事,刻画了一位不搞特殊化、以身作则的红军将领的形象。因为“挑粮”这一事件发生的年代较为久远,无法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联结,教学中,可安排两次角色体验活动:活动—:“我来挑一挑”——呈现扁担、箩筐等实物,让学生模仿一下朱德同志挑一挑粮,再结合文中的关键词“五六十里、山高路陡”等描写,体会朱德同志“挑粮爬山”的不易。活动二:“我来劝一劝”——扮演战士劝说朱德同志放弃挑粮爬山。学生在有滋有味的体验活动中,融入了“当时当地”的情境,深刻感知领袖的形象,激发他们对领袖的敬佩之情,对政党的认同感。

(五)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反省

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不能只局限于书面或者口头上的宣讲,应当立足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以及综合学习能力发展的需要,深层次挖掘学科知识与德育内容的本质与内涵,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自我反省,督促学生独立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最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细心探索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字词及中心思想进行辨析时,发展学生道德品质。

比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橱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屡屡嘲笑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同学们,假如你是陶罐,面对铁罐一次次的奚落行为,你有何感想?你觉得铁罐做得对吗?”此处,教师通过提问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思考不良的言行会给周围人带来的影响,这过程就是考验学生道德品行认知的过程。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这是一个品德素养良好、心理正常的孩子肯定会有的明确的道德评判标准,而这种评判标准会成为学生自我行为的管理准则。

(六)巧妙拓展课后德育资源

我国古代教育家王阳明曾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践能增加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堂所学毕竟是有限,学生所学习到的只是“小语文”,而学生在课外广阔天地中接触到的却是生活中的“大语文”。一堂课结束后,教师应打开拓展的“大门”,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去,指导他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课外德育教学资源,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感化学生,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向优秀道德模范学习。

例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灯光》一课,借助一件有关灯光的往事的回忆,赞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字的品读,学生对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有了一定的体会,但感悟不是很深。教师可在学过课文后,充实德育教育内容,组织学生走访老红军、参观图片展、听先烈事迹报告会、祭扫烈士墓等活动,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

四、结语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对小学语文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渗透立德树人思想,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立德树人方略,采取多样化语文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仅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从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立德德育理念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