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政策性银行资金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2023-08-19 11:47:15唐昕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宜春市分行
品牌研究 2023年24期
关键词:政策性资金银行

文/唐昕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宜春市分行)

资金管理是保证银行顺利运作的根本,同时也是深化银行内部经营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就目前现有的资金管理理论文献内容来看,多以商业银行为研究中心,面向政策性银行的还较少。本文对相关内容的分析,以政策性银行资金管理为出发点,参考借鉴现有理论,旨在协助政策性银行进一步构建实用性更强的资金管理体系,提高银行资金管理质量。同时从银行实务资金管理角度出发,能更好地发现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切实提高资金管理质量。

一、资金管理基本内容介绍

资金是一个企业、机构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应用于社会再生产、用于创造新价值,并增加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的媒介价值,多以货币形式表现。而资金管理,就是对资金来源和资金的使用等进行计划、控制以及监督、考核等系列工作的总称,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根据资金状态,资金管理可划分为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以及专项资金管理三大类。

资金管理是连接起各部门的纽带与链条,它能够使得资金效益最大化,具体来看,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如下来给你方面:

(1)有效的资金管理能够直接提高资金利用率。科学合理的资金运用,能够保证经济主体的资金活跃度,使得企业始终保持一定的资金留存量,即满足经济主体当下的资金需求,在科学筹划下,还能够发挥闲置资金的利用价值,以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2)加强资金管理可规范经济行为,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有效的资金管理离不开动态监督,而实行监督就能有效地规范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行为,避免发生不正当现象,如挪用、舞弊等,保证资金运动的合法化、流程化。此外,高效率的资金管理能够持续吸收资金,形成规模效应,进而扩大经济主体的影响力,加快资产聚集。

二、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本质区别

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都是金融机构的一种,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都发挥着中枢神经作用,同时在经济职能中互补,但是二者也存在较明显的本质区别,主要如下:

(1)经营目的不同,任务内容不同。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在于辅助经济发展,不以营利为目的,主打专款专用,旨在贯彻国家政策意图,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而商业银行的主要目的是盈利,是通过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企业法人。

(2)经营方式不同。政策性银行由国家出资成立,所以其在经营运转中由国家相关部门领导管理,而大部分的商业银行都是股份制形式成立,其业务也都是自主经营,不体现政策价值,相关政府部门对其管理约束力不高。

(3)融资渠道不同,资本金不一样。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信用,向社会发行的由政府担保的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在国外发行的债券等,而商业银行则主要以吸收存款为主,这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1]。

三、政策性银行资金管理现状

银行这一金融机构在我国由来已久,但在资金运作模式创新速度不断加快、金融产品争先涌现的市场环境下,尤其是政策性银行,其资金管理问题愈发明显,在竞争激烈的同业环境中成长空间狭小。以下也从这一角度出发,简述其资金管理现状中存在的明显问题。

(一)资金营运渠道不够多元

在政策性银行运行中,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是依靠国家信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但整体来看,其资金营运渠道显然不够多元。其一,资金来源单一性明显。受银行性质所限,其业务种类与业务模式不过新颖,且尚未开展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很难实现资产配置最大化。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其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其生存空间被产品丰富、资金充裕的商业银行挤占得越来越小。其二,银行缺乏推陈出新的魄力,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政策性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且部分利息来源有国家补贴;因此普遍缺乏竞争、创新意识,没有将自身的资源与优势最大化,滞后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再加上市场上同质化产品越来越多,政策性银行的资金营运略显单薄。

(二)资金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现有的资金管理方法与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要求并不匹配,过于陈旧,且约束性不强,在实务操作上多以人员经验为主。一方面,银行资金管理手段未更新。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诸多应用在资金管理上的信息技术不断涌现,但银行对其应用并不充分,一是因为资金管理方式的革新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工作,二是因为银行人员已经习惯于现有的工作模式,对新型理念、新型工作模式等积极性不强,直接降低了银行的资金管理质量。另一方面,政策性银行的授权管理不到位,自主决策权较低。因为政策性银行肩负着平衡社会经济、促进多部门发展的重要责任,其在资金管理上的决策权限较小,大部分需要寻求上级同意,降低了政策性银行资金管理的灵活性、灵敏性,可能会失去发展机会或遭遇风险危机,都不利于保障国有资金安全[2]。

(三)资金风险管理体系不全

政策性银行面对的资金风险不如商业银行风险系数高,但并不意味着其不存在资金风险,考虑到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质”,因此其整体的资金风险意识较差,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度等建设也不够完善。首先,银行对资金风险的预警能力较差。虽然银行每日都在监测数据变动,但其监测指标过于单一,未全面反映资金情况,无法充分预测可能存在风险的节点,也就未设置行之有效的风险预案,事前风险筹划工作明显缺失。其次,风险监测不彻底。上述提到,政策性银行对现代资金管理系统的应用不到位,尤其是跨行资金流动,存在监控死角,给银行预留了潜在的风险隐患。

(四)资金管理现状问题原因简析

通过对银行资金管理现状问题的分析,发现引起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可总结为如下几点:

(1)综合型的高端资金管理人才缺失。政策性银行的资金管理难度大、要求高,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对政策变化、市场变化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较强的判断力。但目前银行的资金管理人员中,高素质、复合性管理型人才并不多。从其知识体系结构来看,大多掌握一定的银行基础知识,但对资金管理方面的专精度不高,不利于银行资金管理质量的提升。同时,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银行的资金管理已不再是单纯的资金计划工作,被赋予了更多的定义,与银行的业务活动等产生了更深的交融,单靠资金计划部门很难实现高质量的资金管理。

(2)银行的国有性质体现较为明显,具有国有企业的通病,即流程线长、协调度低、决策层多、信息传递质量被不断弱化。银行内部结构复杂,资金跨度大,管理角度包括总行、分行以及支行,而业务角度包括前台、中台以及后台,很难形成资金管理的统一口径。此外,银行有相应的政策保护,不以营利为目的,甚至认为,即便资金管理效益偏低,主管部门也不会问责,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资金管理质量无法有效提升。

(3)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复杂,诸多监管体系、部门等机械化明显。银行的很多内部设置都是按照相关要求执行的,但不同区域对银行的需求不同,完全按照上级要求的监管体系进行岗位、职责等的设置,银行现有人员数量、质量等不满足,甚至出现管理人员多,而管理对象少的现象,缺乏因地制宜的灵活变通,也不利于银行资金管理质量的提升[3]。

四、政策性银行资金管理改进措施

针对政策性银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资金管理方式落后、资金管理风险体系未建设等问题,结合其他优秀银行的经验与教训,从扩宽营运渠道、引入现代化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健全资金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具体阐述如下。

(一)积极拓宽资金营运渠道

政策性银行相对商业银行来说,本就存在天然的竞争劣势,再加上金融产品的新旧替换速度越来越快,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银行需在保留传统营运渠道的同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进一步扩宽资金营运渠道,不仅能提升资金收益,还能有效分散资金风险。

第一,稳步提升银行的资产质量与发展水平。积极盘活并消化不良资产,改善银行各类资金指标,在资金风险可控、政策许可的情况下新增其他债券投资、信托产品投资等,保证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提高银行的资金运营效益。

第二,密切关注国家各类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市场行情和同业变化等,及时调整银行的经济政策,保持最佳资产结构,合理平衡资金风险与收益,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扼杀在摇篮里。

第三,积极开发同业资源,充分利用政策性银行的优势作用,加强与区域内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与之开展业务合作,从而拓宽银行业务经营范围,打破区域局限性,继而提升其市场的知名度,实现合作共赢[4]。

(二)构建现代资金管理系统

除了资金营运计划上的筹谋外,银行还要积极应用现代资金管理系统,缩短与先进银行间的距离,尽快形成与自身深度契合、且使用有效的资金管理型系统。银行需据实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将头寸管理、业务交易、投资管理、资金风险管理等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至线上,将大量传统手工作业转变成计算机自动操作,以实现:

(1)自动化账务处理。主要包括头寸管理、风险管理以及会计核算与金融数据收集分析的自动化,打开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与银行其他信息系统间的接口,实现数据共享,准确监测资金流入流出动向,及时弥补资金缺口,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风险。同时在线上统一核算情况下,其会计核算质量与效率也有了极大的提升,还可进行横向与纵向间的各项数据对比,更直观地发现银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

(2)电子化处理。主要包括:授信准入管理、业务操作全流程等方面。在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上插入授信管理模块,启用授信准入管理,能够提高业务操作效率,减少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也利于业务后续的动态跟踪与评估。此外,利用电子审批取代纸质审批,能最大程度上保证信息的对称性,避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质量逐渐削弱,提高整个业务操作流程的透明度。

(三)健全资金风险管理体系

政策性银行在资金管理上同样存在诸多风险,资金风险已经成为金融监管的核心内容,因此银行必须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主动培养资金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强调银行对资金风险预测的准确性与敏感性,以确保资金安全。

第一,制定资金风险偏好框架与指标体系,通过个人风险自查(银行全员需根据银行要求以及行业监管和国家法规等的具体要求如实履行职责,明确各工作步骤与操作流程规范)、项目风险管理(强调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不同业务的资金传导链也不同,需结合业务做好尽职调查工作,对资金风险进行二次把关)、资金风险回看与稽核(即坚持动静结合、自我监督与独立监督结合等,在资金风险管理周期结束后,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稽核),以此形成资金风险全面防范体系。

第二,建立健全的资金风险预警机制。根据银行的战略规划确定风险偏好,结合日常资金运维的指标与运行状态的关联情况,通过分析与筛选,建立红黄橙三道防线,根据资金风险的危害程度对其进行分类,如较低、中等、较高、极高,并设计风险预案,构建银行资金风险数据库,在预测到资金风险时,能够第一时间采取防范措施,转移风险或将风险威胁最小化。同时,在资金风险管理周期结束后,也要做好风险复盘,形成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全过程风险管控[5]。

(四)银行资金管理改进其他措施

除了上述提到的资金管理优化外,银行还可从如下方面为资金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首先,强调银行全范围内的资金管理意识,正确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价值。对政策性银行来说,强化资金管理理念,端正资金管理态度,是实现银行资金高质量管理的基础。资金计划部门需牵头制定沟通机制,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资金管理会议,分析银行存贷情况和资金运用情况,了解资金实际需求与运营状况,根据不同部门工作内容将资金管理职责任务下发下去,还可将资金管理效益与相关人员的薪酬绩效结合,以此调动其参与资金管理的积极性,确保资金管理质量。

其次,强调银行人才队伍培养。优质的资金管理计划与资金管理制度等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政策性银行未来发展规划中必须包括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内容,致力于提升资金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一方面,做好人才内部孵化工作。目前银行的大部分资金管理人员都懂一定的资金管理原理,但并未在该方面实现纵深发展,银行可选择综合能力强的资金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致力于提升其资金管理能力,进而由点到面,达到提升资金管理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做好人才外部引进工作。政策性银行在人才招聘上有着较严苛的要求,银行需结合当下资金管理需求,明确资金管理人才类型,给定标准,打开招聘渠道,积极从社会或高校等渠道吸收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的人才,并做好这部分人员的持续培训,从源头上提高资金管理质量。

最后,提高银行对资金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的敏感性,实时关注政策走向。近些年,有关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政策不断变化,对银行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在现代金融背景下,银行更好积极主动地了解货币政策等内容,致力于提升银行的市场敏感度与政策敏感性,提高资金动态管理的前瞻性与预判力,并与政府、同业间保持良好沟通,合理进行风险规避与转移。

五、结束语

综上,政策性银行的资金管理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市场繁荣程度,通过本文对政策性银行资金管理相关内容的分析,发现其在资金管理方式以及资金风险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如资金管理方式落后、资金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等,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参考优秀银行做法,也从如下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拓宽银行营运资金渠道、更新银行资金管理办法、健全资金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培养高端型人才。尽管本文就政策性银行资金管理提出了相应看法,但不同银行间规模不同、发展状态不同,其策略实施的价值反馈并不固定,因此政策性银行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出一套适配度高的资金管理体系,同时笔者未来会持续加强对该方面内容的学习,力求提出更具实践价值的优化建议,帮助政策性银行更好地提升资金管理质量,跟上经济市场发展步伐,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

猜你喜欢
政策性资金银行
山西首个政策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落地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2022-2024 年广东省政策性渔业保险
海洋与渔业(2022年2期)2022-05-18 07:25:38
罗克辛刑事政策性刑法体系批判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42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