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超丹(舟山城投城市运营有限公司)
随着国企从传统粗放式向高质量、集约化转型,市场经济带来一系列机遇、挑战,国企要切实把握好机遇,主动应对各类挑战,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始终以降本增效、获取可观经济效益为中心,帮助国企保值增值,推动国企稳定、健康地发展。要想达成以上目标,要求国企注重投资预算管理,根据不同项目现实需求,设置合理的投资预算目标和计划,按照工作流程、制度实施,以获取可观的经济收益。但实际上是,国企投资预算管理效果不理想,在实践中埋设多方面的隐患,导致国企投资资金利用率较低。由此,为了改变这一困境,防控投资风险,大大提升投资预算管理水平,就必须梳理投资预算执行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制定解决措施,以保证投资预算执行到位,凸显自身效用。
投资预算是指国企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制定的资本支出计划,国企投资项目时,要想确保每笔投资成功,建议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项目投资效益性、可操作性展开全面分析,掌握项目开展基本状况,估测项目实施所需资金,能够确定项目实施成本费用关键点,以项目实施经济效益为中心,制定一套完善的策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帮助管理层综合性分析项目投资中的风险、回报率。国企强化投资预算管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1、实现国企发展战略目标。基于投资角度、资本结构分析,强化投资预算管理,可以依照各部门业务开展特征,以及项目实施缓急程度,从国企全局角度出发进行事前布设和规划,保证投资方向与主营业务相辅相成,投资资金拥有科学规划,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最终确保投资成功。因此,加强投资预算,确保投资符合企业长远利益、战略发展方向,实现投资预算控制目标。2、提高投资经济效益。对于投资预算管理来说,为了保证项目实现全过程把控,应从事前、事中和事后着手,对于事前必须确定投资预算的目标、收益等,进一步提高投资成功率;事中控制核心在于做好数据收集和追踪,掌握投资预算执行状况,以及执行中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灵活调整投资行为;事后控制主要是做好复盘管控,以投资预算数据为参考依据,确定投资预算执行薄弱点,制定解决措施和方案,督促专业部门实施和调整,在实践中完善自我、优化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预算成效[1]。
国企投资预算实施过程中,投资预算目标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总指导,只有保证这一目标贴近实际、科学有效,各责任部门才能按照目标实施各项工作,以达成预期目标。投资预算与国企战略规划具有内在关联,厘清二者的关系,坚持以战略规划为指导制定投资预算目标,并且将其贯彻到位,可以高质量开展各项工作。但实际上是,部分国企投资预算目标设置时,未能系统性分析内外部环境,确定战略规划,造成投资预算目标不符合战略规划,二者相互脱节,难以为战略规划落地提供服务,不能展示投资预算的效用,无法达成预期目标。投资预算目标设置不科学、不合理,就无法将总任务、总目标落于责任部门,各项工作实施缺少导向性,不同环节工作开展易出现混乱,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难以提升项目投资回报率。
投资预算编制是管理的出发点,保证投资预算编制内容的有效性、合理性,能够使得其执行到位,以便于实现预期目标。投资预算编制内容较多,预先掌握编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才能获取较佳的效果,通过实际调研结果显示,国企投资预算编制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内容,主要表现在:第一,没有实现全员参与。投资预算编制时,国企仅将这项工作交由财务部门,没有及时引进其他部门,无法预先掌握各部门实际需求,以及项目缓急程度,导致投资预算编制内容缺少有效性、合理性,以至于预算编制与执行呈现为“两张皮”。第二,投资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投资预算编制内容是否有效、合理,关系着投资预算执行效果的优劣,部分国企实际编制时,多使用固定预算法、增量预算法等为主,主要是以历史相关数据为核心,应用弹性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频次较低,以至于投资预算编制不合理、不科学。第三,投资预算缺少弹性。投资预算编制时,由于国企内外部环境、政策影响,使得投资预算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应存留一定的活动空间,以保证投资预算更具弹性。一些国企投资预算编制时,忽视这一问题,导致投资预算调整盲目、无序化,影响投资预算实施效果,阻碍国企稳定、健康地发展[2]。
投资预算执行是否到位,关乎着整体实施效果,国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确定投资预算执行中的薄弱点,分析其形成原因,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发挥投资预算效用。当前,投资预算执行不力,是阻碍国企投资预算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核心原因体现在:第一,投资预算执行责任机制不完善。国企投资预算执行过程中,未能考量自身现实需求,建立一套健全的投资预算执行责任机制,无法将各项任务落于责任部门、个人层面,产生问题难以确定责任人,这不利于投资预算执行效果。第二,投资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国企各责任部门执行投资预算时,缺少健全的监督机制,也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督人员,对投资预算执行全流程进行追踪,难以快速掌握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导致投资预算流于形式,这不利于投资预算效果的发挥。
财政部2020 年印发《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财办〔2020〕13号 ),要求各地将《规范》作为目标模式,按照国企实际需求,修订完善相关投资预算规程,加快投资预算信息化建设,突破传统管理的模式,获取较佳的投资预算效益。但现实状况是,国企领导层忽视投资预算管理,仍持有短视化思想理念,没有全面掌握投资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价值,不能主动转变自身意识,无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搭建运行可靠、安全的投资预算系统,消除各部门信息壁垒,无法 动态追踪投资预算执行成果,掌握投资预算执行的困境,无法找到各类问题的核心根源,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影响投资预算回报率。同时,投资预算管理系统建设与国企整体信息化建设不同步,没有及时与各业务系统衔接,难以实现信息共享,造成各部门不能做好协调和沟通,明确自身主要职责,全身心参与到投资预算中,进一步弱化投资预算信息化建设效果。
国企实施投资预算考评不到位,使得投资预算管理效果不理想,不能按照实际需求提高投资成功率,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当前,国企在开展投资预算时,投资预算考评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投资预算考评机制不完善。国企没有全面分析自身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投资预算考评机制,也没有增设专项的投资预算考评人员,无法严格依照相关工作程序、制度实施,不能客观评估各责任部门投资预算执行状况,快速确定投资预算执行中的薄弱点,不能深究其成因,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导致投资预算考评流于形式。第二,投资预算考评结果利用率低。国企投资预算考评结果利用率较低,不能将考评结果与人员薪酬奖金、投资预算管理体系优化等联动,导致投资预算考评流于形式,难以保证投资预算实施效果,阻碍国企高质量发展[3]。
国有企业投资预算顺利、有序地开展,需要按照自身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投资预算目标,能够逐一将其贯彻到各责任部门、人员,以便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获取较佳的投资预算管理成效。国企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投资项目较多、体量大,在实施投资预算管理过程中,要全面、正确认识投资预算、战略规划的关联,始终以战略规划为导向,科学、合理地制定投资预算目标,以保证投资预算目标为战略规划落地提供服务,逐层将工作落于实处,以实现投资预算管理目标。国企主动迎合市场发展趋势,科学设置投资目标,及时做好自身定位,核心目的是为战略规划提供服务,能够将战略目标做好拆分,其目标主要是基于企业目标、财务目标、经营目标,尽可能保证投资预算目标与战略规划紧密相关,以确保投资预算目标更具前瞻性、先进性,使得管理层高质量开展工作,以便于提高投资预算项目回报率,为企业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预期目标。
投资预算编制是国企投资预算管理的出发点,必须充分结合实际需求,收集和汇总相关信息,以此为基础编制投资预算,确保内容更具有效性,减少投资预算编制与执行相脱节,将其贯彻到位,发挥投资预算效益。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应将以下几方面作为突破口:其一,实现全员参与。投资预算编制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的工作,需要全员参与,预先做好调研工作,充分掌握各部门投资预算现实需求,以此为基础编制投资预算,逐层将其落于实处,有效发挥投资预算的效能,帮助企业科学配置资源、核心竞争力。其二,合理选择投资预算编制方法。投资预算管理成效的优劣,取决于预算编制是否合理,要基于国企实际现状,选取合理的投资预算编制方法,尽可能减少固定预算法、增量预算法,多应用滚动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等,掌握年度预算编制的约束性条件及要求,使得投资预算编制贴合企业实际,能够有计划将其落于实处。其三,灵活调整投资预算。投资预算编制过程中,国企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尤其是国家政策波动,需存留一定的调整空间,规范预算管理流程、制度,使得投资预算内容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满足国企可持续发展需求[4]。
国企投资预算执行力的强弱,关乎着投资预算管理效果,应综合性分析自身实际现状,制定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便于提升投资预算执行力,将其贯彻于实处,充分展示投资预算实际效用。投资预算责任部门需要坚持以投资预算计划,在企业下达的融资计划、资金预算范围内,科学、合理根据不同项目实际需求配置预算资金,为了确保投资预算执行力,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强化投资预算执行监督。国有企业应主动掌握市场需求,制定健全的投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并且设置专门的监督人员,快速掌握投资预算执行中薄弱点,找到核心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制定解决措施,保证投资预算执行到位,实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推行投资预算执行责任机制。完善投资预算执行责任机制,可以将各项任务和职责落于实处,出现问题可以确定责任人,避免各部门间责任相互推诿,使得投资预算执行效果较佳,以推动国企稳定、健康地发展。
信息时代下,国企投资预算管理过程中,要保持与时俱进,应用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投资预算管理有效融合,借助信息技术高效处理重复类工作,以提升投资预算效率、质量,实现国企运营目标。由此,国企在投资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要强化全体人员信息化建设意识,主动创新自身思想理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建立一套完善的投资预算信息系统,真正突破各部门壁垒,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确保各部门交流和沟通更便捷,形成通力参与到投资预算中,以推动国企稳定、健康地发展。与此同时,借助投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投资预算执行成效,将实际运营成果与预期目标比对,掌握投资预算执行中的不足,制定完善的解决措施和方法,真正实现投资预算管理智能化、标准化,定期汇总相应的投资报表,分析项目投资收益状况,有助于灵活调整投资预算规划和方案[5]。
例如,某企业主营业务是市政设施建设及管理;城市公园运营;物业项目管理等,由于企业投资项目较多,投资金额较大,投资周期长,所以要注重投资预算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和配合,保持信息化思维,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搭建一套完善的投资预算管理系统,可以将投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工作纳入该平台内,使得各项工作开展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将投资预算实际支出与预期目标进行比对,评估二者是否存在偏差,分析其核心原因,第一时间做好纠偏和调整,减少各环节成本费用。项目落地后,可以进一步评估项目预期收益和融资的平衡情况,发挥国企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企投资预算考评工作贯彻到位,有利于提升投资预算执行力,以发挥投资预算效用,帮助国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基于业务开展特征,参考和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强化投资预算考评工作,制定完善的投资预算考评机制,设置专门的投资预算考评人员,要求人员严格按照相关工作程序、制度开展工作,能够客观评估责任部门执行成果,以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投资预算考评水平。同时,建议注重投资预算绩效考评结果使用率,将最终考评结果与人员薪酬奖金、投资预算管理体系优化等关联,并且配置完善的奖惩机制,根据考核结果,有赏有罚、能上能下,使得投资预算考评工作落于实处,发挥自身实际效用,帮助国企投资预算水平得以提升,以较小的成本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
国企运营环境较为复杂,投资预算管理是一项专业、复杂的工作,投资项目开展过程中需对其可行性、效益性展开分析,涉及投资预算全流程管控,以保证投资预算高质量落地,帮助国企以较少的成本获取较佳的经济效益。
因此,国企为了提高投资预算管理水平,应立足于自身实际现状,明确影响投资预算的关键因素,提出高质量解决措施和方法,实现投资预算全过程把控,以获取良好的投资效益,尽可能减少投资风险,更好地推动国企稳定、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