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莲云(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数据分公司)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科学预测,结合战略目标进行预算目标的制定和分解,并以此为依据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分析和考核,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经过多年的应用和发展,这一模式已经逐渐趋于成熟,但是许多技术服务企业在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核等环节中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影响了预算管理效用的发挥,基于此,针对技术服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的策略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性、长期性、综合性、灵活性等特点,其中,全面性是指全面预算管理是针对企业全面的经营活动进行预算编制和管理,包括各个层面的预算,例如财务预算、运营预算、投资预算等;长期性是指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关注当前年度的预算,更注重长期的规划和目标,对企业未来数年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规划;综合性是指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考虑财务因素,还包括市场、人力资源、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灵活性是指全面预算管理需要随时调整预算计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系统性、计划性、动态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具体而言,技术服务企业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对未来发展进行规划,一般较为抽象,不易理解,企业需要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将战略目标细化为各个部门和不同环节的工作任务,使分解以后的战略目标具象化,便于员工深入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从而在履行岗位职责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1]。
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利用有效的资源帮助企业创造最多的经济价值。全面预算管理将资源配置作为预算编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避免因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同时,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帮助技术服务企业确定不同资源的优先级和分配比例,使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能够优先满足重要资源的需求,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效益。而且全面预算管理将资源的使用和效益作为预算执行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预算执行的跟踪和分析,发现资源利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预算管理的手段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提高企业的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
企业要想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实现全面发展,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工具的应用,企业可以对战略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形成不同部门和各个岗位员工的工作目标,确定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资金支出,结合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出差异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从而为内部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预算管理目标是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向,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企业未能对外部市场环境和行业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的预算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一方面,一些企业制定的预算指标过于短期化,未能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只关注短期的经营活动,不利于企业长远预算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企业制定的预算管理目标与实际业务之间存在脱节的问题。企业业务部门与市场环境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但是由于财务与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使得业务部门无法及时反馈预算目标制定所需的数据,造成企业制定的预算目标缺乏可行性。
当前许多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将工作重心放在损益性财务预算方面,缺乏对债务负担、成本预算等方面的关注,使得企业编制的预算内容缺乏全面性,影响了企业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科学规划。同时,许多企业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过于固定,也缺乏对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不但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会造成编制出的预算缺乏可行性和科学性,增加了后续执行的难度。
预算执行的质量对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预算只是对未来生产经营状况进行预测,不管采用多么合理的方法,在执行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无法问题,企业应按照严格规范的流程进行预算的调整,但是许多企业预算执行力度不够,预算调整过于随意,容易造成超预算或者无预算支出的问题。比如,一些部门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发现收入指标差异较大,为了不影响年终绩效考核结果,会直接调整收入指标,未能按照规范化的审批流程进行申请;还有一些部门发现费用预算严重不足,未能对费用支出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就随意调整费用支出预算,违背了预算管理的初衷。
预算绩效考评机制是预算管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助力,对于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具有直接的影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建立的预算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考核内容不够明确,考核流程不够规范,考核标准过于粗放,考核结果未能公开,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结果缺乏认同,影响了其在预算管理中效用的发挥。同时,企业未能将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进行对接,没有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员工的工资、奖金建立连接,无法激发员工执行预算的积极性。
为了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技术服务企业要对各个部门和不同层级进行全面控制,将企业业务活动、经营项目、投资活动、融资活动、财务管理等工作都纳入全面预算管理的范围当中,构建起包含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融资预算的全环节预算管理体系。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应当以市场发展环境和内部经营状况为基础,结合战略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营方案,并将其作为预算目标设置的参考依据,使预算管理成为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方案的具体落实工具。企业预算管理人员要定期对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调查和科学分析,对客户需求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预算的编制提供指引,保证企业的预算管理方案与市场环境变化趋势相匹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管理人员要对企业上一阶段的预算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全面了解内部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生产能力、核心技术等方面的变化,保证编制出的预算与企业的实际状况相一致[2]。在对预算管理目标进行设置的过程中,企业要坚持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的原则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将战略目标、经营规划、供给销售、投资融资、财务管理等工作事项都涵盖其中,并结合指标体系进行考核机制的构建,确定各个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从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
首先,企业要对预算编制流程进行合理设置,结合各个部门和不同层级的工作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出差异化的分级编制和管控模式,有效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企业要以战略目标为基础进行预算指标的细化分解,确定各个部门和岗位员工的预算任务和目标,对不同预算责任主体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指导他们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方案的编制。预算管理人员要结合上级管理要求和预算政策对后续实施工作和执行条件进行科学预测,将各个部门提交的预算草案汇总和整理后反馈给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查,组织有关人员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和分析,结合企业整体的发展情况制定出调整和平衡措施,从而形成最终的年度预算方案。其次,企业要结合自身生产计划、经营规模、产品特点、管理结构、编制能力、管理范围等因素,合理设置预算编制的时间,并对不同的进度节点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在预算年度开始以前完成各种预算方案的编制和审批。再次,企业要对全面预算编制的内容进行拓展,不但要对损益性财务内容进行全面规划,还要对债务负担、资本性财务等内容进行综合预测,结合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配,以免未纳入预算管理范围的环节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不利影响[3]。再次,随着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不断成熟,预算编制方法也不断增多,应用较多的编制方法包括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固定预算、滚动预算、定期预算等,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结合项目的不同进行灵活选择,比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项目的预算,不会受到业务量的影响,可以选择固定预算编制法;人力资源成本等会受到业务量的影响,可以选择弹性预算编制方法;员工培训费用、机械设备使用费用等没有规定的规律,可以选择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办公用品成本、水电费用等,可以选择增量预算法。最后,企业在进行预算目标细化分解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预算结果关联的分析,组织各个部门以预算目标为基础进行细化分解,形成互相之间存在关联的各种因素,并结合成因对影响预算管理方案可行性的因素进行控制,从而形成各个部门的预算管理目标。企业要将预算分解工作分配给具体的工作人员,对其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按照季度、月度、年度的时间规划对战略目标进行逐一展现,从而为具体实施奠定基础。同时,企业要建立严格规范的预算责任制度,对各个部门的预算职责和权限范围进行合理设置,坚持可控性、全方位、定量化的原则对各个部门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执行结果和预算目标之间存在巨大偏差的部门或者员工进行质询,督促员工严格按照预算落实工作任务,从而为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为了保证预算资金收入和支出的平衡,企业在开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收支预算的控制,结合业务交易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企业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资金支出审批流程,及时制止不符合企业管理制度和经营状况的业务交易活动,保证所有的经济项目和管理活动都在可控范围内。企业要对业务交易环节中预算事项、预算外事项、超预算事项进行严格管控,建立规范的授权审批机制,避免出现违规审批问题。针对无预算或者超预算的资金支出,预算执行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发起申请,对资金超支的成因、申请依据、具体额度等进行详细说明,按照规范化的流程进行审核,从而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要建立科学高效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问题,为业务生产和技术创新等环节制定定额标准,保证企业物资采购、产品销售、项目管理、利润回收、投资管理、制度建设、资源配置、售后服务等活动执行情况与预算方案之间的一致性[4]。同时,企业预算管理部门要构建起科学规范的预算分析机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汇报,及时识别预算执行中面临的问题,结合成因制定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企业要设立专门的审计监督机构,对预算分析过程进行监控,保证分析结果能够真实反馈预算执行的实际效果,为预算方案的高效落实提供助力。预算分析工作的流程主要包括分析主体的明确、分析对象的设置、数据信息的收集、数据差异的分析、优化措施的制定、反馈报告的编制等,预算管理人员要对分析工作中发现的偏差进行全面梳理,对引起偏差的因素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类型,假如偏差是由内因造成,企业将其作为员工绩效考核评价的依据;假如偏差是由外部原因引起,企业要判断这一因素是否会长期影响企业的发展,从而提前做好防范应对措施。
企业要对预算管理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设立预算总权限、决策咨询、专项管理、预算执行服务机构等,其中,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负责对预算管理活动进行整体决策和统筹规划;预算管理委员会是日常议事机构,负责预算方案的审核和管理活动的监督;分支机构负责预算的准备、修订、实施、风险管理等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要提高所有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建立高效协同且互相监督的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提高资源调配的可视性和合理性。同时,企业要对内部预算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范,预算管理方案一经确认,原则上不可调整,从而保证预算的刚性。企业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理念,严格按照预算方案开展生产经营工作,动态监控内外部环境变化,分析各种因素对预算执行效果产生的影响,保证预算的高效落实。企业要对预算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梳理,按照规范化的流程逐级上报,组织有关人员制定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强对预算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从而为预算的高效执行提供助力[5]。此外,企业要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结合各个部门和不同层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差异化的预算指标,不但要对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非财务指标的实现效果进行判断,坚持突出重点预算支出和计划执行的原则,对预算方案的执行效果进行考核,并将结果与奖惩机制进行有效对接,对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精神或者物质激励,从而激发所有员工参与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企业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
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长远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技术服务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管、分析、考评等环节进行优化,构建起科学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