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设置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并培养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实用性文本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能力。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该任务群的目标要求,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问题,仍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索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资源,优化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而提升该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研究综合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通过文献分析,梳理相关理论和政策文件,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特点、目标、内容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找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创新之处。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搜集和分析,总结出一些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通过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实验,以及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测试等方法,搜集、分析师生的反馈数据,进而优化教学策略。
总体而言,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的策略:
第一,丰富实用性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对实用性文本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平台搜集不同类型的实用性文本,如新闻报道、科普文章、演讲稿、书信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实用性文本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微课展示实用性文本的相关背景、作者介绍、写作目的等信息,激发学生对实用性文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利用网络课程或在线资源让学生了解实用性文本的写作技巧、表达策略、修辞手法等知识,提高学生对实用性文本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二,拓展实用性文本的阅读范围和深度,培养学生对实用性文本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与实用性文本相关的信息,如作者背景、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增加学生对实用性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利用虚拟实验室让学生模拟不同场合下的实用性文本阅读和表达交流,如新闻发布会、科普讲座、演讲比赛等,锻炼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利用网络搜索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版本或不同类型的实用性文本,如新闻报道、评论文章、演讲稿等,培养学生对实用性文本的批判思维和评价能力。
第三,提高实用性文本的表达创造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解决问题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利用思维导图软件让学生梳理实用性文本的结构和内容,帮助学生厘清实用性文本的逻辑关系和表达方式。利用协作编辑软件或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跨班交流,共同撰写或修改实用性文本,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寫作水平和交流能力。利用思维导图软件或协作编辑软件或平台让学生开展一些实用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新闻采访、科普宣传、演讲展示等,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服务社会需求,体现实用性语文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评价实用性文本的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效果,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改进。
利用问卷调查工具让学生对自己或同伴的实用性文本阅读与表达交流进行自评或互评,如对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打分或写评语,给出改进建议。利用访谈或观察工具让学生对自己或同伴的实用性文本阅读与表达交流进行反思或总结,如对阅读过程、写作过程、表达过程等进行描述或分析,找出问题并给出解决办法。利用测试工具让学生对自己或同伴的实用性文本阅读与表达交流进行检测或考核,对理解程度、写作水平、表达能力等给出分数或写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