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许多农村寄宿制学校主动借鉴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以逐步提升教育效果,丰富家校共育模式并围绕其存在问题不断改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全面突破时空限制,充分凸显信息技术在育人方面的优势和价值。这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实现齐头并进和高度契合。但是,由于传统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模式比较落后,现代化教育观念的渗透不足,双方对家校共育的认知和理解不够深刻,协同教育意识较为薄弱,最终导致家校共育质量大打折扣。一部分共育工作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这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对此,学校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深入了解家校共育问题的症结所在,积极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家校共育路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
在现代科學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我国正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其互动性强,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提供诸多便利。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时,农村寄宿制学校通过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与家长之间的无障碍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互动优势和强大的服务功能。通过搭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桥梁,进一步拓展教育途径,逐步构建家校共育合作教育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发展保驾护航。信息技术能够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注入生机与活力,但是学校也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不断完善基础教育设施,积极尝试多元化的家校共育形式,实现现代化共育理念的有效渗透。通过双向交流和信息共享,提升整体的共育质量和水平,确保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及发展。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现状
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工作不够理想,存在许多的问题和矛盾,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因此备受阻碍和影响。首先,现代化教育观念的渗透和践行不够深入以及全面,双方协同育人的意识较为薄弱,实质的协同运用方式比较传统和僵化。有的教师尽管主动尝试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班级群,及时发布学校的教育信息,但是没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交流及互动,一部分家校共育工作流于形式。其次,双方交流和沟通的形式比较机械,教师没有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真实表现,并将信息反馈给家长。家长对学生的在校表现了解比较片面,因此无法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严重影响了家校共育工作的深度开展。最后,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不够充分,没有充分凸显该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导致双方的契合度相对偏低,家校合作育人工作备受阻碍。
二、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的价值
首先,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落实家校共育工作,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及多样,教师可尝试全新的家校共育策略,综合系统地了解学生的真实诉求,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不再过多关注简单的家访,家校沟通的实际质量和效果也有所提升。教师会借助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线上互动平台实现与家长之间的无障碍交流,给予家长更多的家庭教育支持及帮助。其次,信息技术有助于全面提升双方交流和合作的深度及广度。传统的家校共育只局限于文字交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越来越丰富,双方可以随时随地地开展合作育人活动,互相了解彼此的真实想法,分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共同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协同分析个性化的教育方针,制定符合学生诉求以及基本情况的协同育人方案,进而实现深度合作和高效育人。最后,信息技术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学生家长能够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积极践行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不再过多地关注学生的成绩,有效规避“唯分数论”以及“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的导向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有用的教育支持,帮助他们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推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教育共同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的要求
(一)合理定位角色
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教师和家长需要合理定位自身的角色,在家校共育中协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科学互补和齐头并进。具体而言,教师需要了解当前家校共育中存在的各种突出矛盾,明确具体的调整方向以及合作思路,积极借鉴现代化的工作理念,充分凸显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明确定位自身角色时,教师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加强对家长的方向指导和技巧点拨,促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家校协同共育工作中。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比较有限,对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认知不够全面,存在许多的突出问题。教师则需要给予家长相应的帮助,树立自身的威信,调动家长的参与能动性。在扮演引导者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推荐先进科学的教育资料以及信息,主动倾听家长的真实想法,为家长排忧解难、答疑解惑,与家长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比如有的家长提出学生的自理能力偏弱,在寄宿制学校学习和生活时只能够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往往将脏衣服带回家中。教师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可以与家长共同商讨相应的引导对策,调整学校的作息时间,试着鼓励学生主动清洗自己的衣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家长也需要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相应的意见,在家庭教育中适时适当地让学生做比较简单的家务活,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这种相辅相成以及互相促进的协同育人模式符合大势所趋,能够进一步提升家校共育的质量和效果,真正实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和科学互补。
(二)加强深度协作
传统的家校共育模式备受诟病,弊端日益凸显,导致一部分优质教育资源被浪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农村寄宿制学校需要以深度协作为基本目标,积极转变传统的家校共育模式和方向,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然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自主能力偏弱,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教师直接向家长反映相关问题,就会导致学生存在负面情绪和叛逆心理。为此,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育模式,实现与家长的有效联动,并在深度协作的过程中共同商讨最佳的教育方法。比如有的学生性格比较暴躁,经常在寝室发脾气,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后,教师发现该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受到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负面思想的影响,最终导致学生在学校比较叛逆。教师则可以借助线上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给予家长相应的意见,鼓励家长与孩子促膝长谈,和孩子共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通过这种形式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舆论氛围及环境,让孩子也能够主动敞开心扉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学会与他人共同合作和帮助,不再消极应对,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在组织开展家校共育活动时,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和生理问题,与家长深入交流和沟通,找到问题的症结,并积极建立民主平等的沟通关系,实现终极育人目标。
(三)坚持终身学习
信息技术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然而,它同时也考验着当前的家校共育模式和手段,需要大家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和管理者需要坚持终身学习、终身育人,不断改进公寓管理模式,提高整体的公寓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需要在终身学习的导向下尝试现代化的家校共育模式。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提出具有一定育人优势的现代化工作对策。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实现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学校和家长需要双管齐下,了解学生真实诉求,积极支持各自的工作,真正实现协同并进以及互利共赢。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亲子活动来帮助家长科学处理家庭关系。对学生在校表现进行及时介绍,消除学生与家长之间的隔阂,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的对策
(一)践行现代化的家校共育观念
在纵向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环境比较有限,家庭教育缺位问题较为常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断层。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对孩子的学习不够关注,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了解学生的情感诉求,最终导致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学校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转变家长的错误认知,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及发展为目标,并在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导向下,高效践行现代化的家校共育观念,提升整体的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准。学校教师需要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与家长之间的无障碍交流及沟通,搭建双向交流和信息共享的桥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进一步转变传统的家校共育模式,确保家长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尝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以及学习状况。在打造家校共育平台时,教师可以主动与家长共享教育经验,深入探讨学生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学习成绩,教师也可以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及时记录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将学校教育上传到家校共育平台中,让家长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学校教育现状,进而与教师共同商讨具体的教育对策,真正意识到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主动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并改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种不足。需要注意的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要求比较严格,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组织开展家校共育工作时,家长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责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与教师商讨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重拾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始终保持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实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及培养。
(二)全面加强远程家校互动
农村寄宿制学校需要采取封闭式管理,以确保学生与家长之间能够专注于学习并提高它们的成绩。然而,这样的管理方式有时会导致家长们无法长期陪同和教育孩子,也会限制学生与外部社会的交流和沟通。一部分学生的性格相对比较内向和孤僻,与外界的交流意愿不足,外加上长辈的溺爱,导致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性格比较霸道和自私。结合这一现实情况,学校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家校共育平台中实现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在校表现,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在与家长进行交流及沟通时,家长能够及时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种不足,有的家长陷入了教育极端,往往过多关注孩子的想法,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最终导致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越来越强。教师则需要充分凸显家校共育的优势,在与家长进行交流及沟通时积极实现远程互动,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效协同。比如有的学生比较自卑,家长和教师可以在线上交流及互动的过程中尝试采取鼓励式的教育方式积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促使其能够大胆自信地表达个人的真实想法,变得更加主动、乐观和外向。而有的学生则较为霸道,过度关注个人的主观想法,没有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家长和教师则需要共同商讨教育方式,不再完全满足学生的任何要求,而是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转变霸道的性格。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辅助作用,农村寄宿制学校还可以以星期为单位,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安排学生与家长视频聊天,让学生利用QQ、微信与家长进行互动,说出个人的想法,敞开心扉与父母互诉衷肠,家长也可以在与孩子线上交流时了解孩子的内心诉求。作为教师来说,在日常教育工作时需要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以及合作力量,积极利用家长资源,为学生制定个人档案,统计学生家长的基本信息,充分凸显不同行业家长的教育优势。比如可以邀请在某一个行业中取得突出成就的家长在学校开展讲座,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开展主题班会,借此机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拉近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家长的不容易,进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明确个人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
(三)提升家长协同共有水平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往往来自农村家庭,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比文化程度偏低,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和理解不够全面。有的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当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总是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无法给予学生相应的思想指导和点拨。有的家长陷入了教育极端,要么完全要求孩子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杜绝玩耍和娱乐,要么直接放任自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家长进行交流,转变家长的错误认知,稳步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进一步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比如学校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文章,积极传播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确保家长能够主动学习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正确的教育模式教育孩子。
五、结束语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工作之间的结合符合大势所趋,能够进一步凸显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协同优势,保障最佳的协同共育效果。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许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借助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实现与家长之间的有效交流及线上沟通,积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共享,高效解决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搭建家长与教师双向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促使家长转变传统机械的教育观念,与教师共同商讨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能有效确保孩子在家长以及教师的指导下真正实现个性化成长及发展。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也可以将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到极致。
作者单位:刘文贤 邢台市任泽区第二中学
参 考 文 献
[1]牛晓霞.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J].新智慧,2022(10):28-30.
[2]程雪娇.信息技术助力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的途径研究[J].考试周刊,2021(35):1-2.
[3]赵应雷.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家校共育模式研究:以腾冲市曲石中学“家长体验日”活动为例[J].当代家庭教育,2018(05):34-35.
[4]吕志敬,陈翠.助建家校共育“全学习”生态系统--以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为例[J].新校园,2021(4):75-77.
[5]楊晓红.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咸安区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的问卷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11.
[6]张杰.信息技术助力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策略探析[J].求知导刊,2021(4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