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金玲,刘芙蓉(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北京 100043)
教研室是按照学科、专业或者课程设置的从事教学组织与教学研究的一级重要的基层组织单位,是贯彻执行学校教学任务的基本组织细胞[1]。教研室承担着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建设、改革和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施等重要任务,也是深化专业实践教学、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和教师科研水平的支点。为了规范教学管理,推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工作者对教研室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开展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取得了有益的成果。我院作为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每学年对临床教研室进行评估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教研室教学水平评估的目的就是加强对教研室的规范管理,同时,通过加强教研室建设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具备以下几种功能[2]。
1.1 规范和导向功能。教研室评估为教研室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以遵守的“标准”,规定了教研室建设应该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动作”,有什么样的评价内容,教研室就会注重哪个方面的工作,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教研室就会向什么样的方向努力。
1.2 鉴定和评价功能。通过评估,获取教研室的信息,并进行判断、选择和处理,将处理结果与评估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教研室教学工作水平。
1.3 激励和约束功能。通过评估,不但可以肯定成绩、激励先进,还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剖析教研室教学水平与教研室标准之间的差距和不足,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1.4 自省和教育功能。在迎接评估的过程中,希望每名教研室主任以及骨干教师,都要再一次全面系统地思考教研室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怎样有效开展教研室的工作、发挥教研室的作用,要根据评估的标准、总结成绩、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商讨对策等方面进行全面自省。
1.5 实践与反馈功能。通过实践和反馈,对评估标准不断修改和完善,真正建立起一套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科学的教研室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2.1 指标体系的确定 组织专家研读学校的教研室评估相关制度和指标,经医院督导专家、教学管理人员讨论确定。在学校评估的整体框架下,一级二级指标和分值保持不变,对评价标准和分值进行细化,以提高可操作性,并设置400分的总分数,该指标包括4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44个主要观测点。其中每个观测点给出标准分和评估依据。
2.1.1 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是教研室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加强教学管理是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完成国家教育部颁布、设置的课程计划和教学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3]。此项一级指标满分100分,下设3项二级指标:师资培养30分、教学文件20分和教学制度50分。二级指标下设13个主要观测点。
2.1.2 教学条件建设 教学条件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包括教学设备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此项一级指标满分100分,下设5项二级指标:师资队伍结构20分、教育水平30分、教学研究水平20分、教材10分和教学设备20分。二级指标下设15个主要观测点。
2.1.3 教学实施过程 教研室是具体实施教学任务的单位,主要职能是上传下达,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教学运行的管理工作。此项一级指标满分100分,下设3项二级指标:教研室教学结构30分、教学实施计划30分和教学运行情况40分。二级指标下设8个主要观测点。
2.1.4 教学质量效果 本评估指标从每门课程考试命题、见习考试、理论成绩、试卷分析等多方面考察教研室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做好一线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求其积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真正使教学研究对教研室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此项一级指标满分100分,下设2项二级指标:教学效果评价60分和教改40分。二级指标下设8个主要观测点。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评估内容给出详细的界定,分数权重细化,并每年有所微调,与医院每年教学督导的重点内容相对应,而重点督导内容分数会加大,有以下考虑:评估之初,以教研室基础工作为主,包括制度建设、档案完整等,随着教研室评估的深入,对集体备课、教案、考试资料等进行了侧重等。
2.3 教育部本科教育审核评估 学校对临床教学有了更具体和更高的要求,医院教研室评估工作也增加了新的内容,比如阅卷和试卷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
我院自2012年起,组织教研室评估6次,全院20个教研室,在二级指标中的师资培养、教学制度、师资队伍结构、教育水平、教学设备建设、教研室教学结构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指标平均成绩持续提高,所有教研室评估平均得分上升8.87分,其中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经过6年的不断建设,百分制成绩提升了19.5分,从原来的17名上升到第7名,教研室合格等级个数也翻了一番。这些成绩的取得说明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指挥棒”作用。通过评估前准备、实地评估或会议评估等不同形式、评估后详细反馈等,规范了教研室建设,统一了教研室主任和干事对教研室工作的认识,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文件制度、档案模板,运用到医院所有的教研室;对于教案、集体备课、试卷整理的重点督导,也整体提升了教研室的建设,教研室主任、干事履职意识和能力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教研室评估的成绩也稳步提升。对于评估排名优异的教研室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表彰优秀教研室,切实起到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
但通过教研室评估,也发现了很多问题:①教研室的职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具体表现在:教研室工作不重视计划和总结,虽然对基本情况进行了文字描述,但不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缺乏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教学会议内容不具体;对教学质量监控不到位,流于形式。②教研室管理缺乏规范性。教研室自己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系统性不强,有的制度教研室间雷同,无自己的特点,对教学运行与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③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深入: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对教学工作只求完成不求质量;教学梯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教师多是单打独斗;有的教研室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配备不合理。④不注重教学改革研究,发表教学论文、申报教学改革课题、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的项目少,教学成果少。
4.1 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一是加强教研室的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工作规范、质量标准;二是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调动教研室主任和干事的积极性,设立管理津贴,增加他们参与院级听课、评课等质量监控的机会;三是开展好教研室活动,使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常态化,调动广大教师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4.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整体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并在教学中发挥其作用。通过攻读硕士、博士、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国内外进修、访学等途径,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整体结构。
4.3 对教研室进行分类、分层管理[4]。根据教学任务的多少、专科特点等,分类管理,按照有无毕业实习任务分为两类,有毕业实习任务的教研室则加大奖励力度;根据课程类别进行分层管理,分考试课、考查课、选修课三个不同层次,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分层次设置分数权重,体现教学要求的不同性、差异化评估。
4.4 加强沟通,实行参与制评估,在保证教研室建设的规范化基础上,不是简单地用分数定等级,而应鼓励教研室自我发展,根据教学任务和课程特点增加特色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
总之,教研室评估也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O字方针,对照教育部审核评估的要求,科学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标准,使其成为体系,并重在加强制度、规范、标准的执行力,使其能够持续改进,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