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镶金饰件:中国最早的金镶玉

2023-08-17 22:03地苏木
阅读时代 2023年8期
关键词:金片金器饰件

地苏木

俗语说:“有眼不识金镶玉。”你可知道,中国最早的、真正的金镶玉艺术品是哪个?答案是——收藏于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绿松石镶金饰件。

绿松石镶金饰件以绿松石作为兽面纹的主体,金片饰作目、牙、眉等关键部件。该文物是中原文化系统所见最早的成形金器,是盘龙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物件,也是商代先民精神信仰的重要物证,对于研究早期金器和金玉镶嵌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60年来首次发现金器饰件

绿松石之珍贵,自古皆然。传说中的女娲补天之石用的就是绿松石,出土珍贵文物如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剑上也都饰有极品绿松石。连被誉为“世界上最美青绿色”的《千里江山图》用的颜料“石绿”,其材料来源之一也是绿松石。

而绿松石镶金饰件,以其天蓝水碧之色的绿松石与金光闪闪的黄金搭配,堪称“珍贵中的珍贵”。该文物于2014年元旦发掘于武汉盘龙城杨家湾遗址的一座商代墓葬,是盘龙城考古60年来首次发现的金器饰件。

饰件整体由不规则的大量绿松石片组成,呈两组分布于南北两侧。其中南侧一块保存较好,可大致分辨出纹饰的形态和走向。中间则见较小的方形或梯形绿松石片,横向卷曲排列。兽面的眉、目和牙则创造性地用金片装饰,十分华丽。北侧保存较差,但金片的大小、形状与南侧表现兽目的金片相一致,推测北侧残存的部分应是兽面的另一边(据《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商代墓葬发掘简报》)。

饰件周边曾发现有灰黑色的物质。考古工作者据此推断,整个饰件应为一对称展开的兽面,可能原来附着于有机质上。而在出土墓葬的发掘过程中,还曾在墓底发现散落的绿松石片,其形态和尺寸与该器物上的绿松石片颇为一致,也可能原属于该器物。考虑到商周时期特殊的“碎器葬俗”以及之前盘龙城遗址墓葬中发现过的各种碎器现象,可推断这件绿松石镶金饰件应是打碎后埋于墓中。

由于出土时饰件各部分随意分散在墓中,绿松石片的数量又实在太多,无法整体提取,因此饰件采取了随土整取的方式,之后再在室内进行特殊清理。这也是为什么参观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时,游客看到的绿松石镶金饰件原件依然“带土”的原因。

重现3000多年前威武的兽面纹

在移入实验室后,考古工作者对整取的绿松石镶金饰件进行了X射线检测。结果显示,饰件下方似无其他金片,也就是说器物仅剩目前所揭露的这一层。另一方面,X光片还进一步地显现出了相关饰件的完整形态。其中金片装饰的双目可见为对称的臣字形,而金片装饰的眉部则在前端还有回钩的特征。对称的臣字形目、钩状的眉部纹饰,也再次印证了金片绿松石器应为左右对称的兽面纹。

不过,兽面纹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在绿松石镶金饰件出土后的5年间,多名研究者参与复原研究,始终不得其解。直到南方科技大学唐际根教授带领的团队通过对原件1厘米范围的微发掘,取得关键资料,研究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一关键资料就是微发掘中得到的一片方菱形金饰。而这种方菱形金饰是商代多数龙虎类图形的构成元素,一般出现在龙虎额间。以此为线索,唐际根团队为饰件做了整体复原,再现了3000多年前威武的兽面纹:团队利用多学科技术手段,研究了绿松石和黄金的加工工艺,分析了绿松石原有的承托体以及胶粘剂,并借助超景深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设备重建了器物原貌。随后用购买来的现代绿松石,仿照原件的500余片绿松石片逐片打磨,最终重建了一件绿松石兽面。这件绿松石兽面又被团队誉为“绿面金眼龙”。“绿面金眼龙”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独体“一首双身”龙形饰。器物以黄金、绿松石、大漆为材料,五官清晰、色彩明快,可称艺术品,更是多种材料复合制作的技术典范。

2019年9月27日,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被誉为“镇馆之宝”的绿松石镶金饰件,首次与复原件一同展出。通过原件与复原件的对比,结合文字、图片、互动装置相配合的形式,观众得以近距离地欣赏到文物的纹饰美,感受实验室考古的独特魅力。

见证盘龙城的诞生

盘龙城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是商王朝南下的军事重镇。盘龙城不同时期的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的变化,与中原商王朝青铜器发展步调一致,但是在绿松石器上贴金,用黄金表现五官这样的手法却是在以往中原青铜器考古中未曾发现的。所以问题又来了:绿松石镶金饰件当时的用途是什么?原料从何而来?

一种观点认为,绿松石镶金饰件可能是绿松石神巫通天功能晚期的代表文物,是一件祭祀时使用的礼器。绿松石用于神巫通天这一功能,始于新石器时代的贾湖文化,盛于“青铜时代”中后期的二里头文化。从器物的工艺和造型风格来看,绿松石镶金饰件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牌匾在工艺和款式上都有着传承关系。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以二里头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在南方大范圍的同一性,印证了夏商中原王朝的政治版图当时已到达长江流域。

在商代,黄金一直是稀缺资源,鲜有该时期的黄金文物出土。盘龙城出土的绿松石镶金饰件的金片含金量达到89%,这说明墓主身份很高,极可能是盘龙城最高等级贵族或首领。而金器在中亚等地同时期出土文物中较常见,猜测可能是早期对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至于饰件中的绿松石来源,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的刘玲等人通过宝石学、光谱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盘龙城遗址出土的绿松石主要来自湖北十堰和陕西白河一带,另有少部分来自陕西洛南和河南卢氏一带。这表明随着商王朝势力的扩张,绿松石的开采地点已由北向南扩展,但盘龙城遗址的绿松石仍然由中原地区供应,绿松石镶金饰件可能是在中原地区加工好再被输入至盘龙城。

可以说,盘龙城是黄河中下游夏商中原文明向长江流域传播的中转站,绿松石镶金饰件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注脚。它藏着古老的光阴故事,见证着中华文明的熠熠生辉。

责编:潘茜

猜你喜欢
金片金器饰件
苦金片对Poly(I∶C)刺激巨噬细胞病毒感染的影响
汽车外饰件涂装线颗粒降低探讨
丝绸之路上的类钱币式金片新考﹡
平面金属薄板饰件精加工智能产线上下料装置设计
平面金属薄板饰件精加工智能产线工艺设计
金色文化中国古代金器艺术
瑞金国际“古法祥瑞金器”新品发布盛大亮相
基于Moldflow的汽车外饰件成型缺陷分析与优化设计
河南出土的汉代金器
“贾氏微刻”《三国演义》获吉尼斯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