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
收到吴重生老师的诗集《太阳被人围观》时,我愣了一下,脑海中腾地跳出一幅画面:画一个太阳,大睁着眼睛,迷惑又温暖。画无数缕阳光,像伸出的手臂,所及处有绿色的草丛,草丛中有无数生灵,正探头探脑,想要看个究竟。
因为正在看《克拉拉与太阳》,这是石黑一雄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的第一本书,我沉浸在关于太阳的各种想象和意象中。小说中,太阳是人工智能克拉拉的信仰,是她的能量来源。她相信太阳代表所有美好的事物,不仅对她如此,对所有人类也是如此。“太阳总能照到我们,不管我们在哪里。”她向太阳虔诚地祈祷,最后奇迹真的发生,小主人的病得以治愈。
像一幕穿越剧,从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看见《太阳被人围观》,究竟发生了什么?从诗集目录中六辑的题目可以窥见一个大概:《走马昆仑看朝霞》《迎春门前听春雷》《遍植草木驭光行》《万顷波涛眼底过》《岭上白云树上星》《昨夜星辰昨夜风》。
这是一部关于自然山水和人文山水的集子。
山水,是诗人的摇篮。
“在天空的倒影里/我想起古老的运河/喧哗了无数个世纪的河水/挟裹着数不尽的蓝天白云/我想起故乡连绵的群山/那是我们心灵的天际线”,从自然山水到人文山水,这是一个性情抒发的过程;是一个由现实转变为理想的过程;是一个由幻境回到现实的过程;又是一个寻找自我、发现内心的过程。
山水,也是诗人的老师。
“在新疆阿拉尔腹地/我找回了自己昆仑山子民的身份/红辣椒堆成的山包/是仙界和凡界分隔的坐标/康宁的云在远方/昆仑不可见”“我愿做一颗纯属于太仓的金色稻谷/在浏河畔开花/结出深沉的穗”……诗人巧妙地把历史、风景、人生、故事诸元素捏合一体,带领我们看看这世界,感受世间的美好与诗意。
只是,当记忆中那些关于山水的诗句,和这本诗集中的句子重叠在一起,诗人的特质和与众不同清楚地呈现。
“在诗人的眼里,太阳不在天上,而在地上。”
他用充满理想的心和细腻的眼神,观察身处的土地、星球、宇宙,人如尘埃,却又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存在,可以在浩瀚的宇宙漂流,也可以在一片绿草茵茵的土地上感受泥土的芬芳。诗歌没有冗长的句子,没有难懂乏味的表述,仿佛朋友间的推心置腹,使阅读在愉快中延伸。
“一只萤火虫,在马涧镇空旷的地界/将深秋时节硬生生拉回盛夏/我估计它是夏天的逃兵/专候于此/告诉我和你/一颗光亮与整个宇宙平等。”
“一颗光亮与整个宇宙平等”,年轻时,我们都理所当然被具有能量的事物所吸引,但岁月挫磨,多少人失去初心,变得世故、摆烂。而作者似乎一直保持着这种年轻的状态,因为在他的诗中总能看到奔跑的身影,或者说在寻找一种奔跑的快感。
比如,“我奔跑/跑进了太阳里/我奔跑/跑进了月亮里/如今我和大海你不分彼此/海鸥引领我,海霞滋养我/这风一样的脚步/这水一样的灵魂”。
对充满能量的事物的关注,使得作者睁大眼睛寻找产生奔跑感的丰富的源泉。有时是直观地表白,有时是含蓄地沉吟,他把五官所能感觉到的全部的信息投影在诗中。
“草和空气都有太阳的基因/一切都在升腾/连同你的嗓音/会在太阳的映照下现出原形。”
“这里靠海、靠江、靠山/更靠近太阳啊/温暖、幸福和朝气写在每一个城市的脸上。”
自由驰骋是每个人的心愿,温暖富足更是每个人生活的目的和盼望。这些诗句仿佛一缕缕光线,明亮、温暖、充满热力,照亮生活的缝隙,照亮我们平时不能看清的东西。它穿过我们的身体,温暖日常生活中潮湿的角落,一直浸透到内里。加上拟人和通感手法的大量应用,连读者都会觉得自己的身后长出了翅膀,轻盈地飞奔在字里行间。更应了那句“诗不是用来读的,而是要用神经末梢去感受”。
诗人在奔跑中认识自我,寻找自我。“人类需要借助至柔的水/来调和五行和阴阳/矫正现在和未来的航线。”可一个人究竟要走多远,才能破解命运的谜题,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从浙江浦江,走向杭州,再到北京;从记者、诗人,到教授、出版人,这是诗人一路奔跑的軌迹。他在后记中说,《太阳被人围观》的大多数作品是在地铁上完成的。“谁能想到,在2021年的北京地铁14号线和5号线上,随从那些摩肩接踵的陌生人进进出出的,还有我的诗歌呢。”
实际上的2021年,疫情反复,生活并没有像诗里描写的那样自由美好。我们被细沙一样的无奈磨砺得疲倦麻木的神经,甚至感觉不到日出或日落,那原始的能量来临时的骚动。
我很想问诗人问读者也问自己一个问题:还记得第一次感受到自然力量,感受到这个世界美好的那一刻吗?
那种纯净透明的感情,仿佛是我们的初恋。懵懂的内心,一下子被眼前的美深深触动。那是宇宙间最独特圆润的风景,很难留住,但作者却仿佛一直保有着那个时候的世界观宇宙观,不管是路过的山和海,还是自己走过的柏油路,不管是家乡的水波,还是形形色色的人,他总怀着一颗赤子般的初心。
每一次奔跑都离远方更近,每一首关于远方的诗,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诗人说,我们对远方的理解还很浅薄:“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一群飞过天际的鸟/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当朝霞落进了林间/远方会来到你的身旁/像故乡溪旁的梨树林/开春母亲在后堂淘洗家什/白色梨花覆盖了整个江南。”
茫茫宇宙中,所有都会消失,但一首好诗,会活过写诗的诗人。“一束光的生命比我们想象得要长久。”
(源自《大众日报》)
责编: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