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宋辽金佛塔出土金银器研究

2023-08-17 01:53徐文英
收藏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金银器佛塔河北

徐文英

摘 要:河北曾是宋辽对峙的前沿阵地,金王朝的畿辅重地,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作为佛教文化物质载体的佛塔在当地迅猛发展。本文主要对河北宋辽金佛塔出土的金银器进行综合、全面考察,以期揭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不仅可以弥补以往学界研究的某些不足,而且对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佛教艺术以及宋辽金历史的相关问题亦颇有裨益。

关键词:河北 宋辽金 佛塔 金银器

宋辽金时期,统治者推崇佛教。河北曾是宋辽对峙的前沿阵地,金王朝的畿辅重地。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作为佛教文化物质载体的佛塔在当地迅猛发展。金、银是佛教七宝之二,象征纯洁、坚韧,可用于祈福、辟邪等,因此在河北宋辽金佛塔中常伴有金银器出土。

一、河北宋辽金佛塔出土金银器的发现

据正式刊布的资料,伴出金银器的河北宋辽金佛塔目前有8 处,分别是定州市静志寺塔、定州市净众院塔、成安县二祖寺塔、易县净觉寺塔、固安县宝严寺塔、正定县凌霄塔、蔚县南安寺塔、三河市西关塔,出土有佛造像、塔、棺、椁、柜、瓶、盒、幡、法轮、金刚杵、碗、盘、碟、洗、镜等各类金银器(详见表1)。

二、河北宋辽金佛塔出土金银器的分类

根据图表可知,河北宋辽金佛塔出土金银器数量较多,种类丰富。按照用途,可以分为造像、舍利容器、法器和其他四大类,现主要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器物加以详细说明。

(一)造像

造像主要有佛像和观音菩萨像等。

蔚县南安寺塔佛坐像,须弥形莲座,上层为双层仰莲,平座上有孔,插入金镂空火焰纹背光,座与背光均为金质。莲座上放银质佛一尊,高髻,螺发,袒胸,右手施说法印,趺坐于莲座之上。

固安县宝严寺塔金观音立像(图1),身中空,头戴花冠,内着圆领衫,外披袈裟,胸饰璎珞,左手执莲花束,右手作说法印,跣足立于仰莲花座上。银观音立像,头戴花冠,身着圆领衫,外披袈裟,胸佩璎珞,右手持佛珠,跣足立于莲花座上。

(二)舍利容器

舍利是得道高僧圆寂后躯体焚化后所烧出的晶体,是佛教的崇拜物。舍利容器则是用于存放舍利的器皿。河北宋辽金佛塔出土的舍利容器主要有塔、棺、椁、柜、瓶、坛、盒等。

1. 塔

定州市静志寺塔内鎏金银舍利塔,塔为二层六角楼阁式,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基座为须弥座,六角形底边錾刻莲瓣纹,束腰外侧有蛟龙两条。塔身有两层:第一层四周有回廊栏杆,正面设殿門,其余各面錾刻僧人像,檐边挂风铃;第二层平台的回廊下腰接檐一周,正面开拱门,内设置坐式佛像一尊。两侧各附一龙,盘绕守护门口。塔顶为六脊攒尖式,坡面饰瓦纹,角脊檐端置鎏金宝珠。顶为葫芦形宝珠。塔身有“善心寺”“舍利塔”刻铭。

蔚县南安寺塔内金舍利塔(图2),须弥座为六角形,下层饰花纹,上层为仰莲。塔身为六角形座,上部镶嵌一只舍利金瓶。瓶为鼓腹,下刻莲纹,中腹部饰云纹,盖为覆荷叶形。一层塔身两面开门,另四面线刻四大天王像。其上两层塔檐,有斗拱、吻兽、瓦垄、金铎饰件,塔刹由镂空宝珠和三层相轮组成,塔刹到两重檐上,有珠宝成链,缠绕相连。

2. 棺

成安县二祖寺塔银舍利棺(图3),由棺和基座两部分构成。棺为长方形,盖略拱,两侧下折,塔盖在棺口之上。顶面在二椭圆形菱瓣边框内,錾饰二组缠枝蕃莲纹,前后两端和两组纹饰之间填饰折枝莲纹,两侧为缠枝莲纹带,花纹之间和边框均以连珠纹带为界。棺盖前后两端有棺档,棺档呈弧曲尖拱楣形,以细银丝镶挂在棺盖上。前档中部錾一尊坐佛像,坐佛施说法印,结跏趺,坐于莲台上。佛像两侧錾人首鸟身的迦陵频伽像各一身,双鬃、二翼,侧首曲颈,一臂前伸,手托花盘,花式尾舒展。佛像头顶和两侧点缀数朵微花。佛像下部为仰莲托宝珠纹。后档上錾三株缠枝莲纹。棺盖两侧和前后档边缘均有小穿孔,原挂有珠饰,已失。棺体前部高阔,向后渐收。棺档前附四阿式顶供龛,龛两壁下部在菱花形边框内凿刻铭文,两侧分别为“二祖院主僧惠金”“银匠王明、银匠颜演”。棺壁由四块银板穿缀而成,前档正中锤揲出两扇假门,门两侧各侍立一菩萨像。棺后档正中为一蹲形狮。棺两侧壁满饰缠枝莲纹,间花叶纹,上下有连珠纹带,带内饰云纹,间缠枝纹。棺床上于棺外四周设置镂空蕃莲纹围栏和扶手,围栏四角有立柱。基座为束腰式,束腰段以上二级,以下三级,由中部向上、向下逐渐扩大,各层均由银丝串接,中部底层和最上层四周包镶镂孔壶门和蕃莲纹,中部前后两端有镂孔转角,其余各层转角均镶花卉纹饰片。底层台上和四周插接镂孔蕃莲围栏和扶手,形制与棺外围栏相同,底座下铺垫板。基座上部两层外沿串挂料珠串饰。

3. 椁

定州市静志寺塔银椁,由床、身、盖三部分组成。椁床略大,底部出沿,四周镂空,上设护栏一周,栏上缀饰宝珠,并镂刻卷草纹。椁身前高后低,一侧錾刻龙纹,龙首高昂,曲颈,张口,利爪伸展,奔腾于朵朵祥云间;另一侧錾刻虎纹,虎昂首张口,圆睁二目,四肢伸开,作行走状,周围饰云气纹。椁身首端饰假门,尖拱形门楣,门框、门楣见鎏金痕迹。椁盖弧形隆起,与椁身上下扣合。

4. 柜

固安县宝严寺塔天会十二年(1134)鎏金银佛舍利柜(图4),由柜和基座两部分组成。盝顶柜面錾刻一对飞凤衔花团图案,外有双线圆廓相围,圆廓外有游龙戏珠图,四周和四角分别衬以海波纹和花枝纹。盖錾刻大朵缠枝花、莲花及莲子图案,鱼子纹为地。柜身正、背和左、右两侧分别錾饰6 个或3 个长方形画面(主题花纹是护法神、乐伎、舞伎等人物形象),每幅四角填补灵芝或如意纹。基座为束腰须弥座,座身中空,四周围以栏板、望柱。望柱圆形,立于四角,柱端呈葫芦形宝顶,四角柱之间立有间柱6 根,以共同嵌接各面的扶栏、栏板。每节扶栏与栏板间有“人”字形花饰支撑。栏板以六边几何与蔓草纹图案交替嵌于各柱间。座身束腰正、背两面中部分别镂孔或錾刻对称的花叶纹,两边再各錾折枝花;两侧錾饰神龙,腾飞于云间,龙头均朝正面一侧。束腰以上两级四面分别錾饰缠枝花或蔓草带状纹。束腰以下四级由上而下錾以云纹和波浪纹,所有画面均以鱼子纹为地。最底层四角安装外撇镂孔云头纹底足,座身下缘各面镂成叶状拱形底沿,四角各置一金刚力士铸像。

5. 瓶

定州市静志寺塔银舍利瓶,顶部为宝珠形钮,细长颈,圆腹,腹中部设开合子母口。瓶颈上下两端饰锯齿形纹,中间为两周圆圈纹,以变形覆莲纹与瓶腹铆接为一体。腹部由上而下錾刻四层纹饰:锯齿纹、缠枝纹、8 个双线勾勒圆圈内的花瓣纹、变形仰莲纹,各层纹饰间以细弦纹隔开,鱼子地为衬。

蔚县南安寺塔银舍利瓶,上为柿蒂形盖,两侧有耳,耳上穿链,连接瓶盖,链头为一银环,器盖残。整体刻花纹。

6. 坛

定州市静志寺塔银坛,盖呈花瓣形,花瓣上翘,盖顶錾50 朵花,盖沿花瓣残缺两瓣。罐圆口,短颈,圆肩,肩与腹有焊接痕,腹部浑圆,腹下部有一洞,圈足。

7. 盒

三河市西关塔银盒,上置盝顶式盖,盖面微隆。盒敞口,斜直壁,平底。盒与盖以子母口扣合。盖顶面錾饰阿弥陀佛像,佛螺髻,有头光,双手合十于胸前,足踏莲花。身着素花褒衣,衣带飘动,身后衬以水波纹图案,周围錾刻如意云纹、菩提树。盖四角錾刻蕉叶纹,盖四斜面上饰一周忍冬纹,盒身两长边各錾刻身着铠甲的天王像;盒身两短边亦装饰忍冬纹。

固安县宝严寺塔鎏金银盒,对开双门,以门轴开闭。左右门扇正面各錾刻一护法力士立像,头戴冠,手持剑,足下有山峰纹,鱼子纹为地。盒内装有数节珊瑚枝,应为舍利象征物。

(三)法器

法器又称佛器、道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狹义而言,凡是在宗教寺院内,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宗教事务的器具,或是宗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被称为法器。就广义而言,凡是修行之人所用的器具或具有一些特殊功效的器具都可被称为法器。法器作为佛具的统称,种类繁多。河北宋辽金佛塔出土的法器主要有钵、净瓶、金刚杵、法轮、幡、香炉、熏炉、案、花饰、镜等。

1. 钵

易县净觉寺塔银钵,敛口,折肩,深斜腹,小圜底,素面。固安县宝严寺塔金钵(图5),敛口,折肩,深斜腹,小圜底,素面。

2. 净瓶

定州市静志寺塔鎏金银净瓶,小口,细长颈,颈中部附一相轮式圆盘,广肩,腹丰满,假圈足外撇,肩部附一大口葫芦形流,口扣平盖。盖与流之间以一银链连接。肩及下腹錾饰俯仰宝装莲花,纹饰朴实秀雅。颈上圆盘面有铭文“张氏李氏刘氏王氏崔氏梁氏张氏□□吴三弟子愿生生供养”。出土时口部插一鎏金银簪,簪头为一佛像。正定县凌霄塔鎏金银净瓶,盘口,长颈作竹节状。斜肩上錾覆莲。腹下收,錾圆点组成的卷草纹。下部与肩部纹饰相对应,錾仰莲瓣两周。底凹,足部稍外撇。瓶内装有作舍利子的小砂粒。

3. 金刚杵

蔚县南安寺塔鎏金金刚杵,亚腰形,两端均为莲瓣,中间较细,两端为四瓣梅花,中间穿孔。固安县宝严寺塔银双向金刚杵花饰,中空,上下有纵向穿孔贯通。一面有模压凸状图案,中部为六瓣花,其上下各有三花瓣,两端与唐代法门寺出土的阏伽瓶腹部三钴金刚杵图案相似。

4. 法轮

固安县宝严寺塔鎏金银法轮,中间花蕊,6 条轮辐汇于外廓,辐与廓边双面均錾刻萱草纹。

5. 幡

固安县宝严寺塔银幡,顶部呈“山”字形,杆柱插在六边形阶状底座上,下穿“中”字形饰件,其两侧竖条上端各有一圆形穿孔,可能为扎系佛幡上金属叶片而设,幡杆呈圆柱形,顶面中穿孔,以插幡杆。底座叠加三层六边形,顶层和中层各侧面分别錾饰单朵花瓣或连枝蔓草,顶面和中层平面分别錾饰羽状纹或卷草纹。底层每边出三角云纹底足6 个,上顶双层仰莲或花蒂一朵,幡杆底端作管状,并剪成五角形,与底座锤铆为一体。

6. 香炉

易县净觉寺塔带柄银香炉(图6),基座为层台式高圈足,中部束腰,上承炉体。炉体呈垂腹筒形,宽折沿。炉体一侧焊扁长柄,柄和炉体相接的一端呈云头形,两侧边缘上折,尾端呈椭圆形。带柄香炉又名“鹊尾香炉”。

7. 熏炉

定州市静志寺塔鎏金银熏炉,由盖、身两部分组成。盖面高隆,折沿宽平,与炉身口沿扣合。宝珠形盖钮,钮座錾刻莲瓣纹一周,钮上镂出3 个桃形烟孔。盖面线刻凤凰两对,相向飞翔于祥云之间。炉身直口,平折沿,深腹,平底。折沿上饰缠枝莲纹一周。腹部铆接3 个兽面,与3 个兽首衔环相间,兽首衔环下接三只扁兽足。盖面云纹下刻“慧超”等男女佛弟子25 人“愿以此功德普霑诸有情,同归解脱道,齐到涅槃城,太平兴国二年五月十六日造记”,盖沿上有“邑主比丘尼智超”等文字。据铭文分析,应当是佛门弟子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专为迁葬佛舍利而制作。固安县宝严寺塔银八棱熏炉(图7),由器身、盖、提梁和银链等部分组成。器身呈八棱形,敛口,圆唇,折肩,小平底。器外壁由上而下分别錾刻灵芝、飞蝶戏牡丹和花朵等纹饰。炉沿两侧有一对“人”字形云纹环鋬,以接提梁。盖呈八角僧帽状,盖口为立沿子母口,与器口相扣合,盖顶中心焊接有圆环和半浮雕八瓣莲花形饰。莲花周围和盖肩部各面有8 个气孔。盖沿周围装饰16 朵大小相间的如意云头纹,提梁呈拱形,两端较细,与器鋬勾连。提梁中心有一孔,孔中套一环,环上挂两链条,一长一短。长链条一端有活环,可以垂挂旋转;短链条与器盖相连。链呈四棱麦穗状。

8. 案

固安县宝严寺塔银案,由3 块长方形薄银片相迭铆,周边也加窄条状银片铆接加固,其上錾饰云形卷草纹,案中心錾刻大莲花一朵,四角也以莲花为饰,板面上留有多处置放各类金属供品的铜、铁锈痕。

9. 花饰

固安县宝严寺塔银双喇叭花饰,长扁体,花冠为双喇叭花状。梗做圆形莲瓣形,上有三圆孔。鎏金银单喇叭花饰,中穿竖圆孔,花冠呈六面喇叭状,梗作双层莲瓣蒂。

鎏金银莲花饰,呈薄圆形六瓣莲花状,錾花,中穿一细孔。

10. 镜

定州市静志寺塔银镜,圆形,圆钮,素面。

(四)其他

除了上述佛教用具造像、舍利容器、法器,河北宋辽金佛塔还出土有其他金银器,主要有碗、盘、碟、盒、洗、耳杯、托盏、匕箸、首饰、钱币等。

1. 碗

定州市静志寺塔内鎏金银碗,平沿,五瓣形花口,碗壁微弧,下收为平底。平沿錾刻缠枝花卉,内壁相间錾刻两层莲瓣纹,内底刻双鸳鸯浮游及波浪纹。固安县宝严寺塔内银碗,沿微外撇,五曲花瓣口,腹有竖折棱五条,圜底,底内壁錾刻缠枝莲花三朵,外壁圈足周围有錾花凸痕一圈,余皆素面。

2. 盘

定州市静志寺塔银盘,五曲花瓣形口,斜壁,平底。盘中心錾一朵盛开的八瓣荷花,花瓣上有叶脉,花心有6个似梅花形的莲子,荷花周围有排列均匀的5 个张开的荷叶,盘中花体鎏金。

3. 碟

固安县宝严寺塔银碟,沿微外撇,六曲花瓣口,平底。腹部锤揲出深刻的凹槽以分区,腹六曲,素面无纹。

4. 盒

定州市静志寺塔鎏金錾双凤纹刻铭银盒,扁圆形,隆顶盖,子母口,下腹斜收,圈足外撇。顶部略平,边饰连珠纹一周,盖面锤揲双凤飞翔于流云间,两凤首尾相接。盖沿刻“施主李秘,妻陈氏”等11人姓氏。

錾花鱼子地刻铭银盒,呈六曲花瓣形,子母口。盖面隆起,饰缠枝牡丹纹,鱼子地。下腹折为平底。高圈足外撇,錾铭文“重四两”。

易县净觉寺塔银盒,直口,鼓腹,平底。盖呈半球形,有子母口与盒口相扣。盖及盒的近口处錾刻一周忍冬纹带,盖顶錾刻团凤图案,双凤展翅,同向飞舞。

5. 洗

定州市靜志寺塔银洗,直口,弧腹,平底,素面。

6. 耳杯

定州市静志寺塔银单耳杯,呈椭圆形,口稍侈,弧壁下收成平底。口部一侧有弯月形耳,其上錾六瓣花纹,内口沿錾一周羽毛纹,内底以连珠纹勾边,内錾一飞翔的凤鸟,凤鸟高冠,双翅伸展,长尾高扬,凤鸟前后各饰如意云纹。

7. 托盏

易县净觉寺塔银托盏(图8),由盏和托两部分组成。盏呈六曲花瓣形,口外撇,斜直壁,圈足。盏沿内壁錾刻一周缠枝莲纹,鱼子纹地。托呈钵形,直口,鼓腹,平底。底部接六瓣葵花形平盘,盘沿下折,下承喇叭口圈足,钵口沿外壁、平盘盘缘錾刻一周缠枝莲纹,盘折沿錾刻一周忍冬纹,圈足底部錾刻一周火焰纹,纹饰均以鱼子纹为地。

8. 匕箸

易县净觉寺塔银匕,椭圆形勺,长柄,柄剖面呈三角形。银箸,呈圆柱形,上粗下细。

9. 首饰

定州市静志寺塔银镯,两件形制相同,呈扁平宽带环状,边缘卷起,中部錾刻梅花枝条,两只喜鹊枝头栖息,寓意“喜鹊登门”,镯两头錾刻菱花纹。均衬以珍珠地。银钗系把一根金属条由中间折成等长的两股,每股前锋成尖,折处稍粗。

固安县宝严寺塔银水晶、玛瑙串饰,圆珠形,中间有一贯穿的细孔。

10. 钱币

定州市静志寺塔银宋元通宝钱,钱文楷书,直读。钱面、背均有内外郭。

三、河北宋辽金佛塔出土金银器的相关问题研究

(一)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

佛教倡导“少欲知足”,但是宋辽金佛塔中却出土大量珍贵奢华的金银器,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后周世宗实施一系列的排斥佛教政策,给佛教的发展带来沉重打击。《旧五代史》载:“是岁,诸道供到帐籍,所存寺院凡二千六百九十四所,废寺院凡三万三百三十六,僧尼系籍者六万一千二百人。”1 宋代政权建立以后,一改前代后周的政策,给佛教以适当保护来加强统治力量。如宋太宗认为“浮屠氏之教有裨政治”,2 特设译经院,大量翻译佛教经典,并亲自为经书作序。辽道宗时崇佛盛况:“我国家尊居万乘,道贯百王,恒崇三宝元心,大究二宗之理,处处而敕兴佛事,方方而宣创精蓝。”3 宋辽金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且南北对峙,为巩固政权,安抚民心,统治者推崇佛教,上行下效,使得社会上崇佛更是一度成风。王公贵族、一般官吏、寺院僧尼、普通民众等竞相参与建塔筑宫,以求赐福消灾;在日常供奉佛祖器物中,大量使用金银重器。河北宋辽金佛塔中金银器数量多,种类丰富,涉及佛教造像、舍利容器、法器等各类文物,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足见当时朝野信奉佛教的盛况。

(二)制作工艺高超

河北宋辽金佛塔金银器采用多种工艺制成,有钣金、锤铆、錾刻、编接、镂雕、鎏金、贴金、抛光、模压、焊接等多种工艺,制作精致,技术娴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有些金银器的器形、纹饰和制作工艺继承唐代艺术特点。定州市静志寺塔金舍利棺(图9),为纯金锤打、焊接成型,錾刻纹饰。呈长方形,棺身前高后低,除底部外通体錾刻精细花纹。盖呈弧面隆起,上錾珍珠地缠枝花纹。棺头刻门,门周边饰忍冬纹。棺尾为珍珠地“佛出双足”图案,以示佛祖灵魂不灭。棺体一侧錾刻三弟子哭丧场面,另一侧为二弟子树下守丧图,弟子表情哀伤。棺床周围镂饰壶门。此棺形制、纹饰沿袭了唐代遗韵。

还有些金银器与同时代的雕塑、建筑、织绣、漆器、玉雕等艺术形式有互相借鉴之处。正定县凌霄塔楼阁式鎏金银饰片,为一座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上出平座的二层楼阁正视面。底层仅设柱枋,无装修。上层明间板门紧闭,加锁,门钉每路4 个;次间饰直棂窗。正脊中间饰火焰宝珠纹,两端饰鸱吻,翼角翘起。该银饰片上楼阁两侧的翼角、正面的板门、直棂窗等装修,均保持宋、金以前建筑风格的特点,是一件难得的古代建筑模型。定州市静志寺塔和净众院塔金银器,器物制作单薄,线雕纹饰简洁,与当时烧制的瓷器有相通处,这应是10 世纪后期某些工艺品的共同特征。4

(三)铭文内容丰富

河北宋辽金佛塔金银器上有些刻有铭文,主要内容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供养人名、发愿文、制造时间等。定州市静志寺塔鎏金银塔刻“善心寺尼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及佛弟子13 人姓氏。鎏金银净瓶有铭文“张氏李氏刘氏王氏崔氏梁氏张氏□□吴三弟子愿生生供养”。鎏金银熏炉盖面刻“慧超”等男女佛弟子25 人“愿以此功德普霑诸有情同归解脱道齐到涅槃城,太平兴国二年五月十六日造记”,盖沿上有“邑主比丘尼智超”等文字。一类是器物重量。定州市静志寺塔鎏金银塔刻有“银共重一十两七分,金一钱”。还有一盒上刻“重四两”等字。因银塔残缺,无法换算,根据银盒的重量(160 克),推算出宋初每两约合40 克,每斤合640克,等于今日市秤1.28 斤。还有一类是银匠名记。成安县二祖寺塔佛像西蕃莲纹银棺凿刻铭文“银匠王明、银匠颜演”,此带有银匠名记款识,说明此时金银器制作已出现商品化。

(四)纪年明确

根据塔基内的石函铭文和墨书题记,可知这些佛塔纪年大多比较明确:定州市静志寺塔为太平兴国二年(977)所建,净众院塔为至道元年(995),易县净觉寺塔为天庆五年(1115),固安县宝严寺塔为天眷元年(1138),正定县凌霄塔正隆六年(1161)。这些明确纪年,为佛塔内金银器年代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还有些器物自身带有纪年铭文,如定州市静志寺塔鎏金银熏炉盖面刻“太平兴国二年五月十六日造记”,固安县宝严寺塔鎏金银佛舍利柜盖内侧面有“天会十二年五月一日永记”。这些纪年铭文器是断代的标准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佛塔一般延续时间较长,时代跨越较大。如定州市静志寺塔的文物是由几个时代的遗物合到一起的,其中有北魏兴安二年(453) 石函,有隋大业二年(606) 石函,有唐大中十二年(858) 石棺和龙纪元年(889) 石棺,还有最后一次迁葬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 的文物。正定县凌霄塔金正隆六年(1161)石函铭文记“自唐代宗朝起寺建塔,至宋庆历五年(1045)重修,又至大金皇统元年(1141)再建宝塔一座,时正隆六年十月二十八日”。出土文物除宋崇宁二年(1103)、金正隆六年石函和大观通宝、元符通宝铜钱外,其余无明确纪年。因此类似这样延续性的佛塔,其出土的金银器年代判定还需慎重。

(五)佛教世俗化的重要体现

河北宋辽金佛塔除了出土佛教专用的金银造像、舍利容器、法器等,还出土有碗、盘、碟、洗、盒、耳杯、盏托、匕箸、首饰、钱币等其他类金银器,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具,而且出土数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宋代以后,私营工商业发展,城镇经济兴起,城镇居民成为佛教徒。院塔为谋求生存,不得不以更通俗易懂的形式让信徒做功德。接受施舍是院塔生存和聚财的基本方式。这些施主来自社会各阶层,不分贵贱,不分男女。为表达对佛教虔诚的追随与膜拜,达到祈福消灾的心愿,他们不惜将自己拥有的昂贵物资捐赠,其中包括一些金银重器。这些金银器虽然和佛教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佛教世俗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佛塔中的金银器纹饰,除了有佛教中常见的狮子、摩羯、迦陵频伽、莲花、宝相花、联珠、火焰宝珠纹饰外,还有世俗纹饰,是佛教世俗化的生动反映。定州市静志寺塔鎏金银碗内底刻双鸳鸯浮游图,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固安县宝严寺塔鎏金银舍利柜两侧图面分别饰手持拍板、琵琶、排箫、笙,呈现弹、击拍等不同姿态的乐伎。背面中部两幅则为手舞长带的舞伎,两侧自左而右为右手持短棒、左手拍击长腰鼓,或吹長笛,或吹短箫,或击打方响的乐伎。右侧面自左而右为单手持棒击拍腰鼓,双手持槌,击打附有支架的扁鼓和弹拨琵琶的乐伎。左侧面自左而右则为弹拨琴弦、吹奏横笛和排箫的乐伎。这些乐伎、舞伎人物形象将佛国世界烘托得热闹非凡。

四、结语

河北宋辽金佛塔中出土的金银器,品类丰富多样,纹饰富丽秀雅,技艺巧夺天工,为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佛教艺术以及宋辽金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从中可以了解宗教的精神力量和佛寺的经济实力,也能反映古代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和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还展现了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河北在宋辽金时期作为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带,其佛塔中的金银器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不仅有唐以来的雍容奢华的大度之风,也体现了其豪迈奔放的草原风情,不仅发挥了其温婉典雅的自然之风,也融入了儒家、道家的孝道、仙人的元素符号,更是继承和发展了佛教的宗教文化精神,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政权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为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1 (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五《周书· 世宗纪二》,中华书局,1976 年,第1531 页。

2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四《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冬十月》,中华书局,2004 年,第554 页。

3 陈述辑校:《全辽文》卷九《安次县祠垡里寺院内起建堂殿并内藏碑记》,中华书局,1982 年,第233 页。

4 宿白:《定州工艺与静志、净众两塔地宫文物》,《文物》1997 年第10 期。

(责任编辑:郭彤)

猜你喜欢
金银器佛塔河北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吐蕃金银器知见录
「金」风吹开一池莲 金银器中的池塘小景
唐代金银器对瓷器的影响文献综述
佛塔画(大家拍世界)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西夏金银器研究
长沙窑瓷器上的佛塔装饰
RP-HPLC法同时测定广金钱草中夏佛塔苷和异夏佛塔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