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武术理论研究发展探骊

2023-08-17 17:56赵苏玲
武术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老年人套路武术

赵苏玲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1 新时代武术理论研究的发展定位

新时代以来,我国开始制定全新的新时代发展定位。“新的发展定位”汲取了过去的发展经验,昭彰了发展的目标,并为将来奠定了基础。“过去”不仅是对“汉唐”等盛世的历史回顾,也是对近代“民生凋敝”“饱受欺凌”等历史的深刻反思。1978 年以来,从积极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到脱贫攻坚,再到进一步提升群众思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创造“中国奇迹”,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发展基础。武术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走上国际舞台的同时,应发挥中华武术文化的底蕴作用,以为更多群众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将武术文化内涵惠及至更多的国家与地区。

武术理论研究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从而形成一套有武术自身特点与现实指导意义的系统化体系。新时代背景下,武术理论的发展研究是以身体技术为实物载体,以理论为技艺基础,并向教育、竞技和表演等多种实践活动延伸。因此,需适时地调整与把握武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并紧紧抓住竞技武术套路竞赛、学校武术教育和中老年群体的大众武术健身等三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将武术理论研究向多维度发展。

2 新时代武术套路竞赛评价体系的发展定位

2.1 武术套路竞赛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近代中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武术竞赛应运而生,成为现代武术运动的产物,在时代的长河中,武术得到了可持续性的发展。武术的技术结构也随着竞技运动对某个专属方向的极致追求而产生了根源性变化。武术竞赛在近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套路竞赛现如今已经开始朝向“高、难、美、新”等的技术性方向发展;散打比赛也是环绕着“踢、打、摔”等三个技术为准则,采用了赢点取胜、分类计分、击倒等方面为技术规范,并且凸显了“快、准、狠”等技击特点。然而功法运动由于缺乏组织管理,其性能优势在市场并不受欢迎,致使发展有所停滞。目前,武术竞赛过于注重分块打分与加总出分的计分方式,导致武术套路从根本上脱离了技击招式为本,以进退为技击基础等一整套训练”的技术特点,特别是在特定的难度动作上,开始追求单向性和极致的外化表现,这不仅没有让武术更受群众欢迎,反而破坏其设计编排、动作节奏和动作美感。虽然现代竞技体育的目标是客观化和规范化,但是,不同的运动项目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仍存在明显差异。难美性项群既是对“难”的追求,也是对“美”的追求,对前者的定量可以用数量来衡量,对后者的评价要求更加偏向主观性。追求艺术性的审美值得提倡,但这并不意味着失去评判标准,组织委员会与裁判员需区分选手在武术套路竞赛中展示武术审美的优劣。

2.2 新时代武术套路竞赛评价体系的更迭

目前,武术套路竞赛回归传统已是大势所趋,而修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不能仅限于竞技领域少数人的决策所形成的标准,要广泛听取武术界各领域专家精英的意见,开展更大规模的社会舆论调查,从而突破规则制定的体制障碍。在研究策略上,目前大部分的武术套路都是基于现有的规则进行评判,并结合未来技术发展进行预判,或者是为了符合现有规则,从生物力学角度来分析某个技术动作。而在未来,我们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制定新的竞赛规则上,而不是规则出台后去迎合与论证其合理性。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口述史等方法,从武术套路竞赛发展的历史进行归纳与总结,找寻其发展规律,将其作为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实施的模糊性评价的一个参考标准。

3 新时代武术专业教育的发展定位

3.1 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制定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武术教学模式,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质教育资源,仍要奋勇直前。目前,中小学生学习兴趣从高到低依次为休闲类、球类、田径和表演困难类。武术属于一种较为困难的表演类型,它的教学以套路开始以套路结束,其内容和形式表现为完全封闭,使得它在学生受欢迎程度中处于弱势地位。当前学校武术教学在多方面理论研究未能进行规范的实践改革,其根本原因是武术技击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安全因素,学校的授课老师没有从根本上掌握武术,在攻防技击上的本质教学仍有欠缺,造成武术教改理念与学校之间存在相关利益冲突。学校武术教学根据其性质可以划分为普适教育与专业教育,其中武术专业教育在系统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但学校的武术普适教育起到了引领与辐射作用。武术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起着引导作用,是教育改革关注的对象。

3.2 新时代武术专业教育的厘革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需进行有序调整。应以目标为导向,将武术专业教育的技能与自身身体机能有机地融合,打造适合社会所需的技能发展结构,不仅满足了社会岗位对武术人才之需,还创造了武术载体传承与发展的新规划;专业教育中不仅要教授课本上的动作,更需要的是在民间武术文化中汲取技击的力量,创造技、术、文相结合,互为发展,互为补充,调和各类专项技术的多元化元素;以专业为基础,但不能只局限于专业,应具体落实到课程中,使各武术项目之间达到平衡。

实施评估创新。教学中的评估目标应从目前仅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转向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从应付考试的被动学习转向注重学习方法的长期主动学习。评估维度不能仅是把练习作为单一维度,应厘革适合社会所需的“教、用、练、编”等多维度,丰富的变化可促进评估的提高;评估标准应从动作的机械记忆与技术规范的单一尺度,延展至对运动形态与技术内涵的全面认识,学生才能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消化掌握。

武术教育教学通常由教师亲自示范与讲解,教学手段单一,需学习借鉴现代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材料、智能技术等学科的教学创新成果与武术教学的特征相结合,将其“移植”到体育教学中,使之变为武术“本土化”教学。还需教师从不同流派的拳种训练实践中挖掘有用经验,将其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内容。

4 探寻大众武术健身理论研究

4.1 中老年群体在大众武术健身理论研究的地位

随着体医融合的发展,大众武术健身范围不再局限于青年群体。当前,每天进行有规律、持续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一种健身习惯,思想上的坚持带动肢体上行动,俨然促进了中老年群体形成健康思维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国20-69 岁群体体育锻炼比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日益加速的老龄化趋势来看,中老年人将成为今后普及武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部分中老年人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与强身健体,武术在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如,五禽戏、八段锦和太极拳等武术项目适合中老年人的身体与心理特征。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武术在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对于赋闲在家的中老年人而言,武术发挥着情感力量,带给中老年群体与生俱来的文化亲和力。武术有着相较于其他体育运动较为缓慢的练习节奏与身体活动,整个练习过程相对于现代体育较为沉稳,表现形式典雅大方,对于中老年人更具吸引力。

4.2 中老年群体在大众武术健身理论研究的发展

中老年群体在中国是不可忽视的群体。当前,学界对于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研究仍是处于薄弱阶段,缺少主流专业的学术专家团体的关注,大部分研究者都是非武术专业的学科人员,其研究模式与其它体育项目差异不大,无法深入。从哲学的角度上去分析,武术“天人合一”的思想及身体观念,相较于西方新兴的竞技体育项目的思想及身体观念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将从本源上影响到武术对群众健身性的“效益”行为,因此,需呼吁武术参与人员、专业人员以及爱好者进行普适性的、系列性的研究。“习武致趣”从古至今都是我国武术理论发展长河中一个切实研究的方向。在武术实践中身心愉悦,进行自主休闲体育锻炼,成为中老年群体参与武术活动的主要内在动力。武术深受中老年人喜爱,除了文化和健身等因素,武术自身独特魅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如,拳类的力量、节奏的迟缓、运动弧形轨迹,仍需进一步挖掘和提炼。除此之外,对于不同拳种的“喂招”“试力比巧”等训练方法,可促进练习者的合作与竞争,提升练习者的运动兴趣。

5 结语

武术相关理论研究应随新时代发展适时做出调整与革新。新时代武术理论研究的发展主要围绕竞技武术套路竞赛、学校武术教育、中老年群体的大众武术健身等方面进行探骊,要适时地平衡武术理论与实践的张力,对武术套路竞赛的“模糊评价”进行重新考量,将学校的武术教育发力点围绕武术专业教育开展,并将中老年群体作为大众武术健身的理论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中老年人套路武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中华武术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中老年人健康的四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