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育学研究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2023-08-17 17:56:44马悄然陈瑞琴
武术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研究生核心素养

马悄然 陈瑞琴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在教育改革领域的主要体现和具体要求。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所涉及的内涵更为宽广,维度更为多元,可超越传统的知识和能力,并能纠正重知识、重能力、忽略态度的教育偏失。体育事业承载着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关系广大民众福祉,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十四五”规划当中,多次出现“体育”“健身”“运动”等关键词。在第四十四章第五节中明确提出“建设体育强国”,足以说明未来的体育行业必然是不可估量的行业。体育学研究生是我国为体育事业专门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作为拥有体育学理论知识的高级知识分子,是未来体育行业的中坚力量,应更为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当然,仅仅依靠信念匡扶还不足以有效地实施核心素养教育,还应当根据政策的基本精神,结合本学科的专业特点,真正认清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并尽快地找准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切入点。基于此,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旨在总结与梳理培养研究核心素养的文献成果,分析体育学研究生应具有的核心素养以及探寻新时代培养体育学研究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1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1.1 核心素养概念的来源

“核心素养”这个词汇并非我国独创,它起源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之中。初次在2002 年3 月欧盟研究小组发表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素养》中提出,该报告指出“核心素养”是可迁移、多功能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结合体,此类素养有助于人们不断完善自我,很好地融于社会并且是进行管理类工作所必需的。“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源自英文词组“Key Competencies”可直译为“关键能力”,但结合其所想表达的思想和内涵,翻译成“核心素养”比较恰当。

1.2 我国核心素养提出的历史背景

从建国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逐渐过渡到如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977 年,我国恢复了高考,我国教育事业重新步入正轨,但又逐渐走向了一味追求升学率而造成的极端的“应试教育”。为解决“应试教育”而逐渐显露出的弊端,1985 年5 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举行,会上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国家的国力以及经济发展的后劲愈来愈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这番话也被认定为素质教育思想的源头。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使素质教育被赋予了更多内涵,需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2010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的《国家中长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1.3 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背景

二十一世纪,人类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三种趋势相互作用使得我们很难预测未来社会的变化。应对这一重大挑战的基本对策必须是培养能够积极适应未来的负责任的公民。[1]在党的十八大之后,2014 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该文件还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必要的性格和关键能力,以满足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个人修养、社会关怀和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与创新。

2 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并不只是除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基本概念之外的另一个更为流行的表述方法,也并不等于全面素养。核心素养,可以说是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范畴中提取出的更为关键的素养,并且核心素养应更符合立足于这个时代需要具备的素养。核心素养并非某领域的零碎知识或固定技术,它是个人在一定情景下通过运用并调节各种资源来适应复杂性需求的综合能力。其中包含两个基本点,首先是具体的生活情境所提供的复杂的社会需求;其次,个人能够充分调动所学资源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方面、心态方面、技术方面、态度方面等去处理复杂的生活需要,个人在这种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核心素养并不仅针对个人发展,更要针对社会发展,是一种力求在个人自我实现基础上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素养。核心素养除了要适应如今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更要有我国“本土化”的体现。综上所述,概括起来,核心素养也可被简单定义为: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变革,人所应该拥有的关键素养。[2]

3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学研究生的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了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中,体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体育强国的重要论述中,充分反映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对于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3]进入新时代,体育学科的发展已远远超越“身体教育”视阈,渗透到产业、文化、健康、休闲等社会的众多领域,但其辐射渗透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到2035 年建成体育强国”的远景发展目标之后,体育学科体系建设需要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构筑全新的发展坐标,并积极对接体育强国建设,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此为体育强国建设乃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更丰富的发展内涵。[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兴旺和国家繁荣富强的主要标志,也是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要求。要将人民健康问题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5]体育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一项预防疾病,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幸福生活的,令人受益终生的活动。体育中蕴含的平等、和谐、合作、共享的价值观念是适用于任何时期的人们永恒不变的美好价值取向。中国在世界竞技体育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从各大竞赛中也充分彰显我国大国实力,但在群众体育及学校体育等学术方面在国际上还有待发展。体育学研究生正应当运用自己的专业背景,传播体育学科知识,更广泛地影响身边人,乃至整个社会,对全民健身事业献出一份力,发挥体育学研究生的社会价值。新时期,体育强国梦就是新中国梦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辉煌百年圆梦的关键一项。体育学研究生在如此大好的新时代背景下,应把握时机,为中国未来的体育事业与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为新世纪的经济发展添上浓墨色彩的一笔。[6]

4 新时代体育学研究生核心素养的构建

4.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着国家、社会、公民三种维度的精神价值引导,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风向标,而年轻人是我国的未来,研究生将成为年轻人群中的能够促进文化繁荣的主力军,并肩负着完成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担。不可否认,近些年,我国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能脱口而出,对其内涵都非常认可,但认同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很多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上认可,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还远远不够,如,对爱国的价值观念,是我们从小耳提面命的概念,它是一种对祖国强烈和真挚的情感,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和精神支柱,一种为祖国勇于担当和奉献的精神。部分出国在外的研究生因自身不良习惯,不由自主流露出不文明的言行举止。观念上,大家都会表示是爱国的,行动上,他们却意识不到一些粗鄙的言行是有损中国国际形象的。而这种观念和行为脱节的现象,还需要更为深入地潜移默化地运用一些研究生更容易接受的手段进行教育。

体育学研究生是研究体育科学的主要动力,而科研多为复杂性劳作,艰辛程度并不低于其他行业。然而有一种现象是在社会权利和财产分配的总体格局中,文化科学工作者群体仍居于劣势地位,其政治地位和经济收入并不高,特别是在高等院校中,部分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研究者,常常不得不为基本生计而奔走。作为未来潜在的科研人员,要求学生具有敢于探索和坚守科学真理、喜欢创造与探险、甘于献身、淡漠名利、吃苦耐劳的基本品德。当下,一部分研究生并非因为科研理想而读研,更多是抱有功利的想法,尚需知识分子所应具备的价值追求和博大情怀,这是其发展为杰出科学工作者路上极大的阻碍。[7]

4.2 打造关键能力

体育学研究生应着力训练自主学习能力、文献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这五项关键能力。

在研究生阶段,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能力之一,每个体育学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并不一致,学院开设的课程并不能覆盖我们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体育学研究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课上、课下学习或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导师能帮忙答疑是一种解决办法,但更重要地是需要主动地、有意识地自行弥补知识漏洞。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生研究文献的时间超过一半以上,可见文献研究能力对一名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体育学研究生多为追求学术目标的体育生,过往的功夫多花在技能训练与提升方面,而踏踏实实静下心来沉浸于学术的时间较少。但是如果体育学研究生缺乏文献研究能力,在其科研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瓶颈,所以体育学研究生对于文献研究这一关键能力更需重点打造。

文字表达能力是研究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体育学研究生却普遍被教师反映比起文字表达更擅长口头表达。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不仅适用于科研,放置于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也是受益终生的能力,然而如今碎片化的信息拾取,令人渐渐丧失富有逻辑、层层递进的长篇论述表达能力,作为一名体育学研究生,这无疑是科研道路上一个致命的缺陷。在我国,创新能力从提出开始就一直被大力强调,但成效却始终不显著。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短板问题是所培育的学生能力严重缺乏,无法适应在我们的知识经济发展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不能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在某些地方和学校,人们的教学目的是在训练“会考试的人”,而不是“会创造的人”。[2]就目前体育学研究生规划的未来就业方向大多仍是中小学体育教师,与专硕培养方向并无区别,小部分想继续深造,成为大学讲师,理想的就业方向仍比较狭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指出,至2035 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至2050 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所以,体育学研究生其实也可以迎着时代的浪潮,更多地选择投身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运用更为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学术创新成果,更多地为我国体育事业添砖加瓦。

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科研并不只是一个人孤单地求索,多数情况下,它是一个团队甚至多个团队交往与合作的成果,所以沟通能力是架起人与人之间交往合作的桥梁,如何高效地反馈,是科研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不乏听到研究生私下抱怨,团队合作反而让一加一的效果小于一,形式上的团队合作并非我们追求的,我们真正追求的有意义的团队合作是每个人都有能发挥的空间,所以如何用得体的沟通架起团队合作的桥是每一个研究生都要把握的。

4.3 加强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举措,一切的教学改革都应该落实在学科层面。[5]学科核心素养,即学习者在经过掌握本学科知识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要品德和价值观念。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全球经济循环的发展,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需求提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暴露并加剧了中国现行体育学研究生教学体系内外部的各种不足和弊端: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的学术创新能力偏低,科研成果质量不高,原创性成果少,很多学术研究活动都是低水平、重复研究,导致了很多研究学术上没有太大成就,不能体现其与本科生的区别。[8]对于体育学研究生而言,学科核心素养应形成明确的体育学科素养指标体系。同时,专业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一系列教学处理,使课程内容有用、有趣且有意义。实施课程教学评的一致性将对核心素养的实施产生积极影响,[3]使体育学研究生所学的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匹配,进一步提升教学内涵,通过持续检测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巩固知识。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点在于“以体育人”,是无法忽视身体锻炼的。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一书中呼吁“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其中关键词是选择。体育是我们选择带给身体的一种磨难,当跑步快要达到极点时,我们的身体万分痛苦,心里多次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觉得自己不行。这里的痛苦是难以避免的必然,但行不行是看个人裁量。而一旦选择坚持,克服这些暂时的生理反应,保持冷静并有意识地进行深长的呼气,越过了极点,“第二次呼吸”就会很快到来,便可以再次轻松地运动下去。这也是体育学科带来的专业、坚持、冷静等素养。

4.4 提升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体育学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领域,它与医学、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等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都有交叉。这就需要我们体育学研究生怀着“大专业观”,根据自身科研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研究方向的知识逻辑结构,但也要注意避免无效冗杂的知识累积,形成一个有效的、完整的、能真正应用于体育科研中的结构。在本科阶段,大多体育专业学生上课态度不认真,无法跟随授课老师的逻辑链条从头至尾学习一门课程,对课程没有清晰认知,期末通常习惯以死记硬背加通宵突击的形式来完成学科的期末考试,竟然也能获得不错的成绩,这使得一些体育学研究生体育学科基础并不扎实,在研究生阶段进行科研时方方面面受到牵制。在跨学科学习的能力中一个重要的能力是有效信息获取能力,借力于如今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并不缺乏信息,更多的是如何筛选出可为我们所用的有效信息。体育学研究生应该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和线索,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和机械堆积。

猜你喜欢
研究生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