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1年河南省老年人患病类型及结构变动分析

2023-08-16 07:49王成增赵要军段彦然王素贤穆子涵
医学与社会 2023年8期
关键词:顺位变动心脑血管

蒋 帅,王成增,赵要军,段彦然,付 航,王素贤,穆子涵

1河南省医院管理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52;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52;3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郑州,451460;4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全面推进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人口老龄化继续加深,亟待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50%,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0%[1];然而,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对老年人的生活方式选择和医疗资源获取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导致老年人患病结构类型及其风险相应发生变化[2]。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58.60%,这表明有些老年人会同时患有多重慢性病,使得老年人生命质量相对单一慢病的更差,而且还会患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这需要针对不同患病数量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3-5]。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河南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49%,其人口老龄化呈现规模大、速度快、区域差异大、高龄化趋势明显等特点。探讨疾病类型及其时间序列上的结构变动情况,能够发现老年人患病种类内部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及规律性,有利于政府和社会积极采取干预策略以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从河南省老年人患病类型看,学者较多聚焦于老年人的单一生理和心理疾病影响因素以及养老照护方面,如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6-8],而针对河南省全域老年人整体患病结构特征的研究相对欠缺。因此,本研究从医疗大数据视角,深入分析河南省老年人及其不同年龄段的患病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老龄化健康问题的主动干预策略,以推动健康中原和健康中国建设。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数据库,提取河南省362家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资料。出院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的人口社会学基本信息、主要诊断、住院费用等,对于关键信息缺少且无法补回的无效病历直接删除。根据《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附录死因分类ICD-10编码对照表对疾病病种进行划分。纳入标准:所有类别的疾病均遵循ICD-10系统的原始类别;65岁以上患者,岁数取整;数据来自综合医院、肿瘤医院、妇幼保健院、眼科医院、心血管医院。排除标准:病历没有主要诊断及ICD-10代码;出院时间不在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共获得65岁以上患者有效例数为8631885例。样本选择流程见图1。

图1 研究样本资料获取流程

1.2 研究方法

采用描述分析法和结构变动度分析法,探索河南省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疾病结构特征及变动趋势,主要分析前11顺位疾病在不同年份构成比变化方向、变化幅度和影响大小。结构变动度分析法包括结构变动值(value of structure variation, VSV)、结构变动度(degree of structure variation, DSV)、结构变动贡献率(contribution rate of structure variation,CRSV)等3个评价指标。

其中,结构变动值为某类疾病例数占疾病总例数的构成比在一定时期内期末值与期初值之差,反映该期间内某疾病构成比变动的方向和程度,VSV>0表示正向变动,该疾病构成比增加,反之亦然。结构变动度为各类疾病构成比的期末值与期初值差值的绝对值之和,反映该期间内某疾病构成综合变动程度,DSV为正值,波动区间为0%-100%,值越大表示变动程度越大。结构变动贡献率为某期内各类疾病结构变动值的绝对值在结构变动度中所占比重,反映各类疾病构成比对总体结构变动的影响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VSV=Xi1-Xi0

DSV=∑|Xi1-Xi0|

CRSV=|Xi1-Xi0|÷DSV×100%

其中,i为第1类疾病(i=1,2,… 11),0和1分别表示期初和期末,Xi0和Xi1分别表示某期内第i类疾病例数在期初和期末占全部疾病总例数的构成比例。考虑不同年份内河南省老年人患病种类在前11顺位疾病具有相同的疾病类别,因此取前11顺位疾病的原始构成比。

2 结果

2.1 河南省老年人前11顺位疾病构成及顺位总体情况

表1显示,2016-2021年河南省老年人患病类型前4顺位均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缺血性心脏病)、其他主要消化系统疾病(胃炎和十二指肠炎、胆和胰腺疾病和肠梗阻)和其他神经系统和精神障碍疾病(主要为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其患病绝对人数最大的拐点出现在2019年。脑血管病和其他主要消化系统疾病构成比均自2018年起呈现上升趋势,而缺血性心脏病构成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第5-7顺位疾病构成变化情况看,其他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源性心脏病)在2016-2019年为第7顺位,而到2020-2021年上升为第5顺位,其患病绝对人数持续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2016-2017年为第5顺位,之后每两年下降1位,到2021年下降到第7顺位。从第8-11顺位疾病构成变化看,2016-2021年,白内障和糖尿病分别处于第8和9位。在2016-2019年处于第10顺位的下呼吸道感染,到2020-2021年下降至第11顺位;其他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主要为椎间盘疾患、骨质疏松症)由2016-2019年的第11顺位上升至2020-2021年的第10顺位。

表1 2016-2021年河南省老年人前11顺位疾病构成情况

2.2 河南省老年人前11位疾病结构变动度情况

表2显示,2016-2021年河南省老年人前11顺位疾病结构变动度为11.85%。2016-2020年疾病结构变动幅度逐年增大,其中2016-2017年疾病结构变动幅最小,为2.53%,2019-2020年疾病结构变动幅最大,为3.69%。在疾病结构变动值中,缺血性心脏病、其他主要呼吸系统疾病(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构变动值为负数,呈现负向变动,其余呈现正向变动,尤其是脑血管病和其他心血管病。疾病结构变动值绝对值最大的病种为缺血性心脏病(-2.19%)和其他心血管病(2.19%),其次是脑血管病(1.42%),绝对值最小的病种为糖尿病(0.17%)。

表2 2016-2021年河南省老年人前11顺位疾病结构变动值及变动度(%)

表3显示,2016-2021年引起河南省老年人前11顺位疾病结构变动的主要疾病为缺血性心脏病(18.48%)、其他心血管疾病(18.4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11%)和脑血管病(11.98%),累计贡献率为64.05%。在不同时期内,引起疾病结构变动的主要疾病为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其他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2016-2017年),缺血性心脏病、白内障、其他主要呼吸系统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17-2018年),脑血管病、其他神经系统和精神障碍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2018-2019年),其他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他主要消化系统疾病(2019-2020年),脑血管病、其他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白内障(2020-2021年)。

表3 2016-2021年河南省老年人前11顺位疾病结构变动贡献率(%)

2.3 不同年龄段的河南省老年人前11位疾病结构情况

图2显示,2021年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前11位疾病结构顺位前3位没有变化,均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和其他主要消化系统疾病。总体上,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前4顺位构成变化较小,而第5顺位之后的疾病构成变化较大。从个别疾病顺位变化趋势看,随着年龄增加,其他主要呼吸系统疾病和下呼吸道感染疾病顺位呈现上升趋势,分别由65-69岁组第9和X顺位上升至85-组第5和6顺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65-69岁组第11顺位上升至75-84组第6顺位;而其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顺位呈现下降趋势,其分别由65-69岁组的第5和6顺位下降至85-岁组第8和11顺位,白内障由70-74岁组第6位下降至85-岁组第9位。

图2 2021年不同年龄段的河南省老年人前11位疾病结构及顺位情况

3 讨论

3.1 河南省老年人患病类型多以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及神经和精神障碍类疾病为主

老年人的核心特征是年龄相对较大,人体系统器官功能和免疫能力下降以及稳态储备衰减明显,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易患生理和心理疾病。研究结果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其他主要消化系统疾病和其他神经系统和精神障碍疾病位列河南省老年人最常患疾病的前3位。从疾病特征看,年龄越大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越高[9],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10],包括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等,而河南省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高于安徽省和福建省等地区[11]。2019年,河南省出台的《关于推进健康中原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鼓励和支持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建立心脑血管病防治网络”。这在推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上给出了河南省指导方案,但仍需要进一步出现更加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治具体方案老年人患胃炎和十二指肠炎、胆和胰腺疾病、肠梗阻等其他主要消化系统疾病相对较多,有研究显示慢性胃炎患病率会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其中50%-70%的老年人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12]。除开展临床治疗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应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营养、适度体育锻炼、定期健康体检、合理用药等消化系统预防管理知识,建立针对老年人群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老年生活和生理上的观察和辅助检查,及早发现和干预以降低疾病病理生理变化。

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其他神经系统和精神障碍疾病,调查发现2016-2021年其患病人数占比维持在78.08%-79.19%。根据专家共识,开展危险分层及早期临床评估,尽早启动二级预防[13],包括饮食管理、药物干预和心理健康疏导等,以有效减少脑卒中复发。有证据表明饮食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关联性[14-15],不健康的膳食模式会增加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且研究发现以粮谷、蔬菜为特征的粮谷-蔬菜模式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54.20%的风险[16]。因此,政府应建立从土壤饮食到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心脑血管防治体系,出台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医疗机构制定针对老年群体的分级诊疗规范和预后康复保健计划,建立“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和康复服务网络。积极倡导以家庭为单位,培养老年人的良好饮食观念和主动健康管理观念。

3.2 河南省老年人疾病结构变动方向存在差异性

2016-2021年,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他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构成比均逐年下降,但缺血性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绝对人数均在2019年达到最大,分别为21.79万人和6.71万人。然而,脑血管疾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构成比均逐年上升,且二者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总计为30.46%,老年人群患病数量持续增加。2018-2021年,脑血管疾病结构变动值呈现正向变动,其患病人数构成比值持续增加,达到21.75%,远高于第2顺位疾病构成比的7.34%,因此脑血管疾病成为河南省老年人患病人数最高的疾病之一。总体上,河南省老年人心脑血管患病数持续增加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持续增高结果一致[17],而从一、二级预防角度看,当前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缺乏足够的循证证据支持,其调脂治疗临床获益的证据链条不完善[18],亟待加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从疾病结构变动差异性看,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河南省老年人不同类别的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诊治能力。

3.3 不同年龄段的河南省老年人主要患病种类不同

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生活上存在差异性,原则上导致患病结构会有所不同。年龄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主要考虑年龄增长导致人体免疫机能下降和环境易感性增强,患病概率会提升[19]。对心脑血管疾病而言,除考虑发病机理外,还要注重社会活动与行为生活方式、季节高发期、气候特征等外界因素干预,如急性心肌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冬季发病数量最多,缺血性脑卒中春季发病最多[11],这表明提升老年人对慢性病和常见病的普及性认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从调查结果看,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疾病构成主要在第5顺位之后存在差异。相对而言,除重视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前4顺位疾病外,65-84岁老年人还要关注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尤其是心力衰竭,导致老年患者活动耐力下降和反复住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20]。除药物和手术等治疗外,从运动行为干预上,阶段性递增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等综合运动训练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及躯体症状负担[21]。

70岁以上老年人患糖尿病人数的构成比有所下降,但要关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临床表现通常为慢性咳嗽、呼吸困难等。建议加强社区疾病预防知识科普工作,促进这类老年人群主动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有害气体或颗粒,及时做胸部和肺功能检测等;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相对密闭的室内居住环境,适度开展室外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会娱乐活动,改善身心健康状态;优化居家健康管理模式,适当配置家用制氧机和药品,主动开展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等。

85岁以上老年人还要关注其他主要呼吸系统疾病和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对于此类人群除肺康复评估外,还要强化患者家庭自我管理,重点关注运动训练后患者身体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22]。高龄老年人综合体质较弱,势必要加强预防性护理服务和主动开展药物治疗干预,尤其是关注老年人呼吸节奏和评估咳嗽症状。此外,及时关注居家或者社区养老人群的健康状况,对老年人群要主动开展健康评估并完善社会支持网络,获得及时有效的主动健康策略。

猜你喜欢
顺位变动心脑血管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抵押前顺位作展期是否要后顺位同意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变动的是心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音乐和家庭都是第一顺位!两者才是他要的“爵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