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刘月姣 本刊实习记者 李雅洁
在中国茶叶版图中,有一款茶,名曰白茶,却是绿茶的一种,从发现单株野生古树至今,虽仅有40余年繁育推广历史,却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它就是安吉白茶。在品牌崛起的过程中,筑牢茶叶绿色底色是实现突围的重要根基。
在茶叶博览会上,记者就安吉白茶产业的绿色发展采访了浙江省安吉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肖家青。
“安吉自古便是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肖家青向记者介绍,安吉的空气优良率维持在87%以上,地表水、饮用水、出境水达标率均为100%。
安吉全县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成就了安吉白茶色如玉霜、甘甜鲜爽、香郁持久的特质。
“这些年来,安吉县始终把守护好安吉的绿水青山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肖家青表示。
安吉县坚持规模控制、合理布局,围绕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划定适宜种植、限制种植和禁止种植区域。先后制定发布《地理标志产品 安吉白茶》《安吉白茶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安吉白茶绿色原料生产操作规程》等标准规范。
截至目前,已建成安吉白茶国家级标准示范园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园6个、省级生态茶园9个,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2022年全县绿色优质农产品达65.84%。
“安吉非常重视对品质的保护,尤其是对茶叶的统防统治,对肥药的实名制认证和阶段性病虫害管护都有统一标准。”肖家青表示。
安吉县积极构建以肥药实名制购销为抓手的“肥药销售—购买—使用—回收”的闭环管理模式。推行高毒高残留农药定点销售,全面开展禁限用农药退市行动,重点产茶乡镇建立茶园用药专柜19个。深入推进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创建,鼓励使用有机肥、配方肥和新型肥料。
“在提升肥药利用效率方面,安吉县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农民合作社为项目实施主体大力推广应用无人机飞防社会化服务,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种植品种、肥水管理、病虫防控、技术指导、机械作业,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增强示范带动效应,提升农民合作社的市场活力。”肖家青表示。
“安吉白茶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仍存在消费者辨识难、市场秩序管控难、行业管理难、农资控量难等问题,需要精准方法监管茶农茶企规范种植、规范生产。”肖家青向记者表示。
安吉县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建设安吉白茶产业大脑数字化平台,对全县20.06万亩茶园开展数字测绘及图斑入库,完成1.7万多户茶农确权登记,并“一对一”设立茶园数字身份证(茶园证),将全县140家农资主体纳入系统,为每户茶农建立电子账户,茶农凭“码”交易、消费者扫“码”追溯、管理者凭“码”监管,安吉白茶实现全程全域可控可追溯。
优化生产、流通、保障等服务,打造云间茶园、我要领码、交易取号、安吉茶医生、包装申请、气象服务等21个模块,基本涵盖茶叶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解决茶农办事难问题。
“打开产业地图,随便拉到某一点,就能看到对应茶园的面积是多少,负责人是谁,联系方式是什么,茶叶的情况怎样,还能估计年产量等等。”肖家青表示。
安吉白茶的包装严格实行“一码四标一监制”的“母子商标”管理模式,即包装物上同时有“安吉白茶”昌硕体文字商标、图形商标、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防伪码以及企业商标或合作社商标,由安吉白茶协会监制。“消费者只需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一键查阅产出基地以及采摘、分选等溯源信息,确保‘安吉白茶’总量可控、全程可溯、品质可信,切实保护产地品牌价值。”肖家青向记者介绍道。
原来,茶叶采摘期需要依靠专家提前一个月每天到全县不同产区茶园实地踏勘,传统茶园管理需要的人手多、成本高,且对茶园的各项指标监测耗费时间精力多、效率低。
肖家青表示,打造“白叶1号”茶树生长模型,能实时同步推荐不同阶段茶树施肥用药情况,还可以预估茶树产量、产值,有力解决了产能低、茶园管理不精细、用工成本高等产业发展痛点。
农业绿色生产标准化一张图的建立,不仅能免费获取标准化肥药施用方案,实现茶园科学精准施肥用药,还降低了茶园投入品成本,提升茶园管理效率。
肖家青介绍,据测算,首批5家智慧茶园肥药使用量降低40%,茶园平均管理效率提高50%。
“下一步,安吉县将加快绿色智慧茶园建设,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合作,积极探索实践绿色低碳茶园建设,提高安吉白茶品质,开创安吉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肖家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