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能力导向的临床药理学创新教学课程设计

2023-08-16 06:31吴育晶魏伟汪庆童吴华勋马旸涂佳杰严尚学张玲玲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3期
关键词:药理学用药思政

吴育晶,魏伟,汪庆童,吴华勋,马旸,涂佳杰,严尚学,张玲玲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32)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临床药理学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融合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规律、新药临床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等内容,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针对新时代社会对医学院校本科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医科院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思政育人、“三全育人”为目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意识的创新人才及具有高阶能力的新型临床医生。高阶能力以高阶思维能力为核心,主要指应对复杂问题和突发情况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决策和判断能力等,具有通用性、横向性与多维性等特征,体现了新时代对人才所具备能力的要求[1]。而传统的课程教学在培养高阶人才过程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教学过程和方法有待改进,需融入临床病例的应用。其二,学生高阶能力不足,应用知识的能力不强。

1 教学分析

1.1 教材分析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课程教材选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专业专用“十三五”规划教材《临床药理学》(第6 版)、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临床药理学教研室主译的《临床药理学原理》(2008年,科学出版社)和安徽医科大学自主建设的网络课程资源为支撑。

1.2 学情分析

临床药理学作为药理学科的分支,是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和规律的交叉学科,是医学生培养体系中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学与医学联系的桥梁课程。授课对象为医学本科三年级学生,其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处于学习临床药理学课程的最佳阶段,对于基础、各论的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较高。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临床用药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进入实习岗位后能够充分实践临床合理用药,更好地针对疾病进行药物治疗,并观察和思考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临床药理学教学过程和方法未融入临床病例的应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高阶能力不足,知识应用的能力不强。

1.3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思政育人、“三全育人”的要求,致力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素质目标:培养医学本科生医学人文素养和科研创新的思政素养。

(2)能力目标: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实践意识、创新能力的临床医生。

(3)知识目标:充分了解临床药理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理解临床药理学科的重要性,熟悉新药研发的环节,包括新药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过程,根据遗传药理学、时辰药理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知识,掌握开展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用药原则,了解药物警戒的程序和方法。

本课程以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优秀医生为目标,以培养临床医学生的专业能力、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使临床医学生具备关注患者用药安全和精准治疗的理念。

2 课程建设背景

安徽医科大学于1984 年创办临床药理研究所,并逐步开展了临床药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我国临床药理学的创始单位,在临床药理学教学和科研领域具有显著优势,陆续成为卫生部批准的临床药理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先后为20 多个国家建立了一、二和四类新药人体内分析方法,完成了多个国家一至四类新药的临床研究工作,同时开展了大量有关药物对人体疾病状态下组织、器官和生物样本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推动了我国临床药理学的发展,为实践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年来,临床药理研究所高度重视临床药理学课程、教材建设,团队教师将临床药理学的专业特色与科研相结合,进行科研育人、创新育人,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案等均秉承“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同时,团队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翻转课堂,并充分运用雨课堂、慕课、微课等新媒体教学模式[2],提高临床药理学教学质量,全面推进课程建设。

3 创新教学的资源

3.1 拥有实力强劲的师资团队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临床药理学教研室多年专注于临床药理学的教学和研究,教学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合理,均具有医学学历背景及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团队成员有长期合作和分工经验,对课题有严密的研究计划和交流制度,既有经验丰富并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的教授,也有敢于创新的年轻教师,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保证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3]。

3.2 具有完善的网络教学环境

基于当前网络背景,改革集体授课模式,采用网络视频、社交软件等方便快捷的传播媒体开展线上教学,如超星、雨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课堂互动,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紧密联系在一起。教研室录制了临床药理学教学录像,包含课程简介、各个章节的教学视频、教学大纲、参考文献、题库以及相关教学成果等材料,用于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教学,并在网络平台分享相关课程内容,安排教师负责网上交流平台答疑。慕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网络平台推送的慕课是针对某一核心内容设计的微型视频课件,具有视频简短的特点。教研室通过临床药理学的慕课课程建设,为创新课前线上预习教学环节奠定了良好的网络基础。另外,全英文授课的临床药理学在2013 年即被教育部批准为英语授课品牌课程,为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提供良好平台。

3.3 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

以思政教育为抓手,将课程思政与医学院校本科专业有机结合,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是医学院校教学改革探索的主要内容。临床药理学课程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授课对象,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并定期修订教学大纲和教案,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4]。成立教学督导组,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建立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以教师授课时课程思政的融入程度、教学方法和思想引导,对教师例举、引用的思政素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价,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严肃教学纪律。

3.4 建设推陈出新的教材

教研室高度重视教材建设,编著了多部《临床药理学》教材和著作。除了主编的全国规划教材《临床药理学》在国内高校被广泛使用,还主编或参编了多部规划教材和相关参考著作(包括《药理实验方法学》《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英语授课)教学大纲》《药理研究方法学》等),在国内临床药理学教学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为拓展学生知识储备,授课的同时还列出了临床药理学国际著名的著作和学科前沿文献,将其作为参考书目,并推荐国内同类教材,如《基础与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新论》《临床药理学原理》等,以供学生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4 创新教学的特色

针对临床药理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教研室进行教学设计和改革,主要具备的创新教学特色包括:

4.1 结合临床和科研PBL 的研究式教学方法,改变授课方式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的桥梁学科,为培养学生的临床合理用药思维,模拟真实的临床用药场景,课堂上采用目前国际医学教育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PBL 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通过小组讨论的模式,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6],具有以问题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和以小组为单位的特点。同时教研室拥有一支既有医学背景又有药学背景的教师团队,其能够结合自身学术和教学能力以及研究专长,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在临床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相应的临床案例和科研方向,设计PBL 教学案例:以临床用药问题提出为导向,以学生小组学习为依托,借助学习资料查阅、组内讨论、小组演示和组间辩论等流程,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药理学前沿知识的追踪,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或者课外的实践活动,发挥教研室团队和平台的药理学研究资源优势,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对学生进行科普,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后到实验室进行观摩,学习常见动物实验操作方法及药理学研究涉及的基本实验操作、常见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等。课外拓展环节,可以设计小课题并进行实验,学生通过参与药理学的科学研究实验,熟悉和掌握药理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教研室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优势,培养创新科研思维[7]。

4.2 科研反哺教学,增强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研室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临床药理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理解临床药理学科的重要性,熟悉新药研发的环节,包括新药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过程,掌握基于特殊人群、不同病理状态、遗传药理学和时辰药理学原理开展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用药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学生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及从事新药研制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职能,也是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的重要支柱。教学与科研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8],在教学中引入科研思维和方法,可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掌握科技前沿知识,启发学生科研思维,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让较难掌握的科研知识容易理解,被学生接受,继而培养科研人才。如何利用高校高水平学科平台的科研优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本课程教学改革思考的问题。课程以科研反哺教学为中心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如下:

(1)强化“教”“研”关联,以研促教。

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为教学内容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和支撑。随着现代科学手段的发展,临床药理学知识不断更新,出现大批研究成果。科研反哺教学在于科研人员结合自身工作的特色和优势,将在工作中积累的相关研究思路及最新科研进展,直接或间接融入学科教学过程,以研促教,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研究方向和进展,培养学生科研思维,激发学生对于前沿科学知识的兴趣。

(2)开放科研平台,激发学生科研兴趣。

临床药理学教研室作为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条件,以学校和附属医院为依托的信息资源,如生物库、文献数据库等较为丰富,良好的平台硬件资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9]。临床药理学研究所制定科研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的制度,同时鼓励团队教师利用自己主持的科研课题为学生开展科研提供条件。本科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科研活动,锻炼实操能力,培养科研创新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临床药理学的理解。在科研活动中,学生自主思考,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形成创新思维。平台还设置本科生开放课题和创新创业项目,课题组实施科研反哺教学,培养了学生药理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也为他们申报科创项目提供了必要基础[10]。

教研室利用平台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搭建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如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论坛、“琦元”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等,邀请国内外药理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做报告,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4.3 开展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基于思政育人的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临床药理学课程教学[11-13]。新药临床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是临床药理学课程的核心内容,课程秉承“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和“兴国、奉献、仁爱”的育人理念,将爱国主义教育、救死扶伤的职业素养、生命教育、人文关怀、诚信守法、创新意识、辩证思维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教学中,帮助临床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优良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医德。

团队秉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思政案例库。例如,在教学中以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辨证论治引出临床药理学强调的合理用药理念;课堂介绍临床药理学的基础知识点,同时融入临床药理学教研室参与的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新药的研发工作,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介绍安徽医科大学老一辈药理学家的奋斗史,将思政教育贯穿课程始终。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立足专业,“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铸就健康中国梦”。

5 创新教学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和实践等方式解决问题,可以将病例讨论和合理用药设计内容加入课堂教学设计中,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角”,展示所学内容,教师负责引导[14]。学生首先组建学习小组,再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辩论、小组讲授展示及小组间评价反馈等过程,结合课前预习和课堂的PBL 案例,掌握临床药理学知识点,培养高阶能力,以解决复杂的临床用药问题。学习小组的设立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相互督促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主要形式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成员间的深度合作。

以讲解“抗炎免疫药物合理用药”章节为例。首先,建立小组合作教学生态圈,学生需要完成课前慕课预习、课堂作业等学习任务。学习小组的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分析,然后以小组之间讨论、辩论等方式掌握知识。如课前布置学习小组通过临床药理学线上慕课平台进行预习[15-16],熟悉课程主要内容。主讲教师以PBL 理念为指导编写PBL 案例,将阿司匹林临床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融入临床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在讲解抗炎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时,在内容准备上注意与临床知识的衔接,可用提问式、启发式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小组通过辩论的形式,在课堂上讨论目前仍有争议的临床治疗案例。同时注意将思政教育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以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学生掌握了“抗炎免疫药物合理用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自主创新新药白芍总苷、CP-25 等研发历程为例,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开展现代药理学研究所必需具备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加深对实验药理学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和科技强国的思想,为学生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及从事新药研制工作奠定基础。其次,课后设计讨论思考题环节,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通过认真查阅相关书籍、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抗炎免疫药物临床和用药的相关进展。最后,通过网上交流答疑平台与学生互动评价课堂知识掌握情况,开展多点多元评价,包括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社会评价等,不断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17]。闭卷考试作为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偏重理论知识,忽略了能力的考查,难以满足医学本科教育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不符合高阶能力培养要求。教研室尝试和探索了多元化考核方式,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改革课程考核成绩构成,考核成绩由线上自主学习成绩、课堂小组集体展示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增加了小组集体展示成绩(40%)和线上自主学习(慕课预习)作业(20%)的占比,减少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比(40%)。强调和重视过程考核,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线上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通过线下教学进行拔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使学生具备问题分析、信息评价和设计创新的高阶能力。

6 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药理学课程的创新教学设计,打造了教学生态圈:教学目标为高阶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包含课堂思政、科技前沿知识、科研创新和实践,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进行教学,最终通过考核和教学评价体系开展多方位评价,学生逐渐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见图1)。通过创新教学课程设计,临床药理学课程受到了学校教学督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该课程体现了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思想,以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辨证论治引出临床药理学强调的合理用药理念,以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新药的研发为实例,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医学本科生对精准医疗和医药研发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意识的创新人才及新时代具备高阶能力的新型临床医生。

图1 创新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药理学用药思政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艺术药理学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