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君香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现行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大力创设情境,重点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使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正比例》一节时,我有意把学生带到室外的旗杆下,让学生测量旗杆的高度。我事先准备好的一根3 米长的竹竿,将它立在地上,然后让几名学生量出这根竹竿影子的长是1.5 米。我启发大家思考:“从刚才的测量中,你们发现这根竹竿的长和它的影长有什么关系吗?”几名学生抢着回答:“竹竿的长度是它的影长的2 倍。”那么,根据这一关系,你们能测出旗杆的高度吗?“能”。于是几名学生一起动手测量旗杆的影长,很快算出旗杆的高是12 米。我又告诉大家:“旗杆的高度是影长的2 倍,但必须是在同一时间内。大家想一想,能写出一个求此问题的公式吗?那么我们回教室看课本的有关内容。”此时,学生们意犹未尽,完全沉醉于探究活動中。既加深了对“正比例”这一知识的认识,又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教学“年、月、日”时,我用多媒体演示“地球自转一周,月亮绕地球一周,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情景,揭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年、月、日”。多媒体的演示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我又拿出收集的许多年历卡,通过投影仪让学生逐一观察,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我又问:“二月有多少天?”“二月有28 天。”我说:“二月有29天。”在学生观察争论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大家都知道每年有12个月和每个月有多少天。还应该知道,31天叫大月,30天叫小月,2 月份因为有的年份是28 天,有的年份有29 天,所以叫特殊月。那么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大家继续观察。”我指导学生观察计算凡是2 月份有29 天的这些年份都能被4整除,学生掌握了平年与闰年的来历。同时又讲解了为什么整百年份只有能被400 整除的才是闰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然后投影顺口溜“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七个大月心中藏,七前单月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余各月是小月”。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年、月、日”,而且学会了观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宽松、合作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探索、交流,学生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给应用题补充条件”一节时,我采用小组合作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然后出示一道题:“春天到了,为绿化校园学生们去栽花,种月季花75 棵,冬青50棵,______?看哪组学生补充的问题多?全班学生立即行动起来,相互讨论,研究五分钟后,各组代表竞相举手,踊跃发言。问题如下:1. 共栽月季和冬青多少棵?2. 月季比冬青多多少棵?3. 冬青比月季少多少棵?4. 月季是冬青的几倍?5. 冬青是月季的几分之几?6. 月季比冬青多几分之几等等。那种争先恐后发言的场面真是激动人心,在这种研究性学习中,各个层次间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同学之间的互动、互补使解题思路更加开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