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参考各类有关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书籍,系统、全面地探讨民族融合视域下魏晋南北朝的壁画创作,以期为今后民族融合背景下文化艺术风格变化与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与参考。主要从北人南迁,江南与中原的来往,五族内迁,北方民族与中原的碰撞,以及北魏统一,元魏与中原的融合三方面出发展开研究,进而得出基本结论:因为此三方面的影响,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成了拥有多种风格的文化艺术形式,并对今后中国壁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对当时的艺术领域影响深远,许多学者都在考察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雕塑、陶艺等。通过研究这些艺术形式,人们能够深入剖析民族融合这一历史现象,从而总结各种艺术形式的风格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
一、北人南迁,江南与中原的来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与江南在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展开了密切交流。中原人南迁,又称衣冠南渡,指大批的高门望族带着士大夫与百姓向南迁徙,这种迁徙多发生在中国政治不稳定时期。这些人迁徙到南方,并带去他们的文化,还有他们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加速了中原艺术与南方艺术的融合,使南方艺术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这种交流对中国当时各种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壁画。江南,位于长江以南,以独特的景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繁荣的经济而闻名。同时,中原是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统治阶级居住在这里,重要的机构也在这里建立。由于这种动态的人口流动,两个地区的文化不可避免地会交叉融合,进而影响彼此的艺术风格。
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开始有了一些不同,过去的中原绘画以大胆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而闻名,江南绘画则以柔和细腻的风格而家喻户晓。随着来自两个地区的艺术家开始频繁互动,他们开始将彼此的风格元素融入自身的作品中,从而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壁画也发生了地区性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区艺术传统的多样性。例如,在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中,人物通常被描绘成身体比例逼真、面部表情丰富的样子,这是中原绘画的风格特征。与豪放的中原风格相比,开发较晚、文人气息更加浓厚的江南则在其壁画中的颜色和细节处更下功夫,鲜艳的色彩、细腻的线条、繁复的细节等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传统艺术的基础。
这一时期,壁画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题材方面的变化。在江南地区,壁画通常以风景为表现内容,而在中原地区,壁画往往表现历史和宗教主题,但是随着朝代的发展,中原地区的壁画也开始描绘更多的世俗主题,如日常生活、风景和肖像。代表作品是嘉峪关牌坊梁魏晋墓壁画。墓中的壁画融合了中原和江南的风格,描绘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包括宴会、狩猎和农耕等主题,也有仆人为宴饮在厨房劳作的情景展现。
中原人口的迁徙也给南方带来了新的风格,在这一时期壁画开始变得更加精致和细腻。虽然这种风格在中原地区没有得到广泛传播,但是却在其他地区开始流行,其以壁画色彩效果明亮、反光较少、适合表现长期纪念性的主题等优势,促成了南朝壁画的独特风格。以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为例,这些壁画多创作于北魏时期,融合了中原和江南风格,详细描绘了中原地区的服装和华丽配饰。这些壁画的特点是有丰富多彩的颜色、柔和的笔触,更强调自然景观和人物,且与具有江南风格特点的流畅线条和优美曲线融为一体。在云冈石窟中,有51 000多尊雕像,石窟中的壁画则以生动的色彩、逼真的人物描绘和精妙的细节表现而闻名。另一个显著的影响是青蓝配色方案的发现与初步采用,这种配色方案起源于中原地区。这种色彩组合被用来在壁画中创造深度感和错觉,并迅速在江南的艺术家中流行开来。从河南邓县(今邓州)彩色画像砖墓的壁画中可以看出,这些创作于南朝时期的壁画,均以鲜艳的色彩和复杂的细节而闻名。
总体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与江南的交流对当时的壁画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文化观念和艺术技巧的交流,使中原传统艺术和南方艺术的独特风格快速融合,给南方地区的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技术和风格,从而形成了独特而充满活力的艺术传统,产生了拥有两个地区风格元素的作品,反映了不同文化交叉融合带来的混合风格的发展,形成了众多中国历史上声名赫赫、名扬海外的文化瑰宝。
二、五族内迁,北方民族与中原的碰撞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原地区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中国早期传统的独特壁画艺术的发源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魏朝的建立标志着历时400多年的大汉王朝结束统治,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个新时代的特点是深层的分裂局面、复杂的民族關系、频繁的人口迁移、特殊的社会结构、变动的典章制度。
在这一时期,壁画的题材发生了巨大转变。汉代的壁画在规模、技巧和题材等方面均达到了顶峰,贵族阶级的陵墓中通常会用壁画来表现日常生活、神话和宗教场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强调线条和细节。由于东汉末年政治动荡,壁画开始向更世俗的主题方向发展。在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之前,壁画主要是装饰性的,侧重于表现宗教主题。随着外族的到来,壁画开始向更世俗的主题和更强调现实主义的方向转变。这一点可以从这一时期的墓葬壁画中看出。例如,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就有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壁画,如狩猎、捕鱼和农耕。相比之下,在魏晋南北朝的墓葬群中发现的壁画就多描绘战争、宫廷生活甚至通俗文学中的场景,此时,狩猎、战争和田园生活等成为受欢迎的主题。例如南京西善桥南朝墓中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这幅壁画主要描绘了魏晋著名人士竹林七贤的生活娱乐场景,使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得到了充分表现。这些壁画非常详细和逼真,可为针对当时社会文化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对壁画风格的影响在河南龙门石窟的壁画中体现得也很明显,这些壁画的特点是复杂的细节和对自然景观的关注,与麦积山石窟和云冈石窟中的壁画风格相似,并且这些壁画对叙事的强调也与中国壁画传统风格相一致。
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变得更加写实和富有表现力,颜色的使用效果变得更加柔和,更加强调阴影和纹理。这一点可以在与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的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的麦积山石窟壁画中看到。虽然麦积山石窟受当地阴湿多雨的气候因素影响,壁画保存较少,但其剩余壁画价值极高,题材丰富,而且这些壁画融合了中国和中亚的风格,注重叙事和细节描绘。其中,明亮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会让人想起频繁入侵这一地区的游牧部落的艺术传统,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善于使用精细的画笔创作复杂的图案,他们还经常将自然和风景元素融入作品中。此外,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也反映在对人物和动物的描绘上,使得所绘的人物和动物非常逼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前,中原地区壁画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使用鲜艳的颜色和金箔,这些装饰元素被用来突出壁画中的重要人物和物件,如皇帝的长袍或造像周围的光环。这些特殊的绘画表现与绘画方式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中国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珍贵的史实。
总的来说,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它带来了破坏和动荡,但也创造了一个艺术实验和创新的时期,使壁画创作从神话、宫廷转向更世俗的主题,更强调现实主义。
三、北魏统一,元魏与中原的融合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标志着中国北方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分裂后实现了统一。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化发展之一是佛教艺术和建筑的出现,特别是以壁画的形式装饰着中原地区及北方各游牧部落的寺庙和坟墓。
在壁画风格上,中原地区的壁画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通常以写实的人物和风景为特色,所用的颜色通常明亮而生动,所用的技术复杂而细致。与之相比,北方少数民族的壁画则更倾向于风格化和抽象化,通常以几何图案为特色,还会运用螺旋纹和波浪纹,并使用有限的颜色,其中以蓝色和绿色为主。就相似性而言,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都使用壁画来描绘宗教场景和佛教肖像,明亮色彩和复杂细节的运用在两种风格中都很重要。然而,这两种风格之间也有显著的差异:中原采用了更正式的风格,严格对称,注重使用精确的线条,且叙事场景的运用在中原壁画中也更为普遍;北方少数民族的壁画则更加流畅和动态,更加强调运动和能量。
在北魏建立之前,来自北方的游牧部落的入侵阻碍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形成了更加多样化和支离破碎的艺术景观。然而,北魏改变了这一切。受祖母冯太后影响,孝文帝从小就热爱汉文化,在此基础上,他不仅推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措施,还将促进佛教发展作为一种手段,以团结不同的民族和加强皇权。在这一过程中,北魏建造了许多庙宇建筑和石窟,其中许多都有精美的壁画和雕像。尽管北魏时期中原地区和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壁画风格存在明显差异,但也存在一些共性,表明了中国古代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持续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北魏时期,中原地区壁画发展的最重要地点之一是山西省的云冈石窟。这些石窟建于公元5世纪至6世纪,包含51 000多尊雕像和数千平方米的壁画与浮雕。这些石窟中的壁画描绘了一系列主题,包括历史人物和日常生活场景。这些壁画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融合了当地和外国的风格,虽然图像和题材主要来自中亚,但风格和技巧明显是中国的。例如,明亮色彩和大胆轮廓的使用,以及对细节和现实主义的关注,是传统中国艺术的标志。此外,在壁画中融入书法和诗歌也反映了儒释道思想对北魏文化的影响。
在北方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艺术景观方面,除了中原外,北魏的统一也对北方各游牧部落的壁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方少数民族壁画的风格特点是采用更简单和直接的方法进行绘制,壁画以大胆的线条和简单的形状为特色,不太强调复杂的细节。其经常表现世俗题材,如狩猎场景或战斗场面。颜色的使用也更加低调,以土黄色为主。在那一时期,北魏皇帝鼓励画家在壁画中体现佛教主题。这方面最显著的例子之一就是新疆克孜尔石窟的壁画。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大约开凿于3世纪,在8至9世纪逐渐停建。截至2019年,现存石窟236个,壁画1万多平方米。这些壁画特别有趣的一点是融合了中国和中亚的艺术元素。例如,对几何图案和生动色彩的使用会令人想起中亚艺术,而四肢细长和特征弱化的人物描绘、经常将书法融入壁画中等特点则反映了中国画的影响。
关于绘画技巧的转变,可以从2015年5月山西大同城南仝家湾富乔垃圾发电厂院内出土的一具拼合基本完整的北魏石椁中窥探一二。椁板上的人物画使用了西域的凹凸画法,相传这是南朝梁张僧繇用“天竺法”强调立体感效果的古印度画法,作品远望晕如凹凸,近视实平。虽然此技法的最早渊源是印度或中亚,但若与上述印度与中亚几个地点的凹凸人物画法对比,差别十分明显:印度与中亚的绘画注重人物肌肤晕染的浓淡变化,以表现凹凸块面,而大同的石椁板画则明显不同。这套石椁板画上的画像均有丰圆的面相与丰满的身躯,都以中国传统墨线勾勒基本轮廓,使人物肌肤略具凹凸立体效果,但其晕染没有浓淡变化。这种技法应该是凹凸画法传入中原以后,与中国传统线描技法相结合产生的一种融中外技法于一体的新型绘画风格。
总之,北魏的统一对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壁画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壁画创作方面,北魏王朝鼓勵和外国风格相融合,所以产生了丰富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北魏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虽然北魏王朝的影响力在公元6世纪衰落后逐渐减弱,但其艺术成就仍然可以在留存至今的许多壁画和雕塑中体现出来。
四、结语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中原与江南、北方民族与中原、北魏统一三方面的影响,许多壁画创作中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与北方少数民族、江南地区艺术中常见的各种手法相结合,例如明亮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阴影的刻画与肌理的表现,反映了各自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影响。这种风格的融合在装饰图案和主题的使用中尤为明显。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民族的融合促进了中国独特壁画风格的发展,也对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敦煌:壁画·魏晋南北朝[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2]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14.
[3]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M].增订版.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
[4]韦正.将毋同:魏晋南北朝图像与历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5]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王芷冉,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