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中融入民族文化的路径分析

2023-08-16 06:06张婧晔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民族文化思政教育

【摘 要】高校思政课程是提升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渠道,而民族文化的融入,是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这一教学方式,能够让我国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也能够让思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引领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旨在探究高校思政课程如何将民族文化融入其教学内容,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为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文化;高校思政;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9—188—03

引言

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且极有内涵,遍布华夏大地。这些文化在民间传承,也为高校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对于思政教育而言,民族文化的融入效果更是明显。早在党的十九大时期就已经对我国的教育做出了指示,要求挖掘中华民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内涵,也要探索其中展现出来的道德规范,然后结合时代发展对这部分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这是展现出中华民族魅力以及中国时代风采的重要举措。如此看来,民族文化融入到思政教学之中,是强化民族文化理解力以及认知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更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以及爱国主义情怀提升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思政课程中融入民族文化的意义

尊重以及理解我国现有的民族文化,传承以及弘扬我国优秀文化基因,是丰富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以及规范学生言谈举止的重要途径。除此以外,民族文化还是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十分重要。

(一)融入民族文化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培养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也造就了中华民族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民族文化就是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也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优良文化对于学生正确的观念以及认知的培养以及良好道德情操的提升而言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人格品质的塑造,也可以强化民族向心力。

(二)融入民族文化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高校思政课不仅仅是一门思想政治课,它还应该建立一个文化育人特色教学体系,以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为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他们增强文化自信,并让他们坚定爱国情怀。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种多元性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思政课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还能让他们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学到优秀的民族文化,更能够实现优秀民族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之间的转换,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良好人格培养以及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的构建而言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也有利于将民族文化深深植根于大学生心中,让教育的价值得以凸显出来。

二、民族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基本原则

(一)内容丰富原则

中华民族是极富历史的民族,民族文化也极为丰富,而在思政课程中所融入的民族文化,并不是单纯的汉族文化,也应该要囊括少数民族文化,而且是全国各地的特色少数民族文化都可以被选作融入课程的内容。高校思政课程中融入民族文化,就应当立足于当下社会的发展情况,也要从人们的现实需求着手,多角度看待民族文化的融入问题,同时也要接纳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老师可以将湘西土家族、苗族等相关的少数民族发展历史转变成教学内容,收集不同地区的同一个民族的发展情况,做出对比,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两个民族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多样化内容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汲取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经验,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先祖的智慧,以此为基础,更能培养出具有民族情怀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

(二)主次分明原则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逻辑严谨且内涵极为丰富的课程,这一课程结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但是从学科内容上看,其中涉及到的民族政策、问题以及关系等内容并不多,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还要处理好其中的特殊性以及普遍性,分清局部与个别之间的关系。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也要明确主次,民族文化可以作为教育内容的补充,但不能长篇大论,而是要精细内容,避免拖沓,也要避免主次不分的情况的出现,以免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三)灵活衔接原则

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民族文化,必须要确保衔接的平顺,可以根据近几年思政课堂教学方式的区别,细化民族文化融入的方式以及各个科目的比例。适度的融入,确保衔接的合理化,不仅能够让内容不至于突兀,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做到逐步推进,提升教学效果。

三、高校思政课中融入民族文化的主要路径

关于如何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民族文化,已经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融入的困难,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的融入势在必行,这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而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更应该探索更多适用于当下环境的办法,以此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让民族文化能够真正地进入到教材以及思政课堂之中,助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让民族文化进校园,强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合民族文化,强化民族文化的价值挖掘,可以从传统的节日普及着手。在高校内,不同民族传统节日可以作为教育契机,也可以引入到日常校园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民族节日的庆祝活动之中,感受不一樣的民族文化。例如可以将傣族泼水节带到校园内,每年泼水节时举办对应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其成为一年一度的狂欢,如此一来,学生也会在期待中更了解属于傣族的民族文化,对于傣族的学生而言,也能够感到不一样的温暖。除此以外,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学生的情况,可以将民族文化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以此宣传以及开发传统民族文化,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播,以此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例如音乐专业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程安排上,可以将民族歌曲作为选修科目,或者是将少数民族的民歌当作是拓展曲目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歌曲的魅力。这些活动需要坚持下去,也需要将其嵌入到教学体系之中,长此以往,诸如此类的校园文化以及活动记忆就会刻画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也会渐渐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文化的传承也因此得以实现。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可以强化民族文化的吸引力,而且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还能让民族文化更加贴近学生的人学习以及生活,在各类民族特色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越来越多,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也可以得到有效地提升。

(二)让民族文化进教材,丰富思政教育的多样性

教育部在很早以前就已经鼓励各高校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且在此基础上,开设地方课程,凸显地方特色。而民族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之中,就可以以这一倡议为参考,结合地区的地域特色以及历史特色,构建属于民族以及本校的特色育人课程体系,不断增加民族文化相关内容在教材中的占比,以此逐步推进学校优秀民族文化教育。例如云南是我国傣族聚居地,傣族的服装、饮食等具有一定的特色,而且云南的本土村落也充满着傣族人的气息。在此基础上,云南的高校就可以在教材中添加傣族的建筑风格、服饰风格以及饮食习惯等相关内容,并与当地的其他民族进行比较突出傣族民族文化的特色。除此以外,老师还可以将不同地区的傣族文化进行对比,让那个学生对傣族的民族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毫无疑问,这一类型民族文化的对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民族文化。

(三)让民族文化进课堂,推动思政教育的大中华

高校思政课程中要融合民族文化,可以让民族文化进入到课堂之中,而要实现这一操作,可以从学生方面着手。老师需要清楚的知道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也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把握其发展动态,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分年级和阶段进行民族文化相关选修课的设立,例如将民俗、民族建筑、民族经典读物作为课程建设的方向,并设立诸如民歌欣赏、少数民族语言学等相关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选择选修课程,给学生足够的选择自由,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除了开设选修课以外,老师还可以组织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与学生共聚一堂,共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而团委学生会等组织,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就民族文化开展专题讲座或者是专题报告会等相关活动,也可以邀请民间工艺人展现民族特色工艺品的制作方式,并将其作为一项常规课堂活动,让课堂教学模式更加丰富多彩,而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积极性也会有所提升。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老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视频、音频、AR互动游戏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原有的相对枯燥的知识用一种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此牢牢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民族文化的融入显得更加的顺其自然,也能够让民族文化的宣传教育与实际生活更加紧贴,以此强化思政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的同时,也能够让民族文化更加吸引学生,增强了民族文化的感染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民族文化的教育价值也不能够忽视,其中所蕴含的审美情趣、精神追求等,都是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高校老师需要从细节处着手教学,不断的进行民族文化的融合,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促进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并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让教育的效果得到保障。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又可以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汪雪.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2(3).

[2]尹建强,姜献生.河池民族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微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21(3).

[3]郭闯.高职院校基于民族化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创新实践——以“动画概论”课程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

[4]解玉红,王博,秦松岩.将中华文化引入环境工程专业课堂——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思政教学模式探讨[J].高教学刊,2021(S1).

[5]周晔.广西民族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創新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2).

[6]周丽云,黄平.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长江丛刊,2019(27).

[7]李鑫.陶瓷文化资源数据库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大学,2020(41).

[8]王美佳,罗禧,杨子桦.地方高校民族文化传承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7).

[9]王婕.关于传统文化精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

作者简介:张婧晔(1992—),女,山西太原人,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层党建。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民族文化思政教育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系统的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
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