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举田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广西 玉林 537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木材消耗量逐年增加。据相关统计,我国木材消耗量从2000 年的1.09 亿m3增加到2020 年的7.00 亿m3,增长了5.4 倍;全国木材生产总量从2000 年的0.47 亿m3增加到2020 年 的0.87 亿m3,增 长 了0.85 倍,2020 年 全 国 木材缺口达6.00 亿m3[1-2]。提高营林管理水平是保障木材供应的重要措施,可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但营林生产是一项复杂且系统性的工程,包括整地、栽培苗木等多个环节。适时整地是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确定合适的整地环境,在合适的整地时间进行营林前的整地工作[4]。应用适时整地技术能够促进土壤熟化,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减少有害生物危害,提高造林效率和质量,是提高造林成效的重要措施。基于此,在概述适时整地技术优势的基础上,以国有六万林场为例,总结适时的整地技术的应用要点,以期为林业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适时整地能够为植苗或播种施工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林业人员如果没有进行清山、整地就直接造林,易导致造林地内杂草、杂灌争夺幼树的养分、水分和光照,同时未经过整理的土地往往存在板结、水土流失等问题,不利于幼树根部的生长,最终影响幼树成活率。
土壤熟化是林业人员通过整地、定向培育等活动将自然土壤逐渐转变为适宜作物生长的肥沃耕作土壤的过程[6]。自然生荒土壤和轮伐后林地土壤存在一定的板结、瘦薄、酸化等问题,因此应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整地,为后期营造林工作打好基础。在造林前一年雨季整地,对土壤进行深翻、压埋有机肥等等处理,可促进土壤疏松,加快土壤熟化,为造林提供良好的立地条件。此外,深埋后的有机质(杂草、杂灌的根茎)腐烂、发酵后可以为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条件,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适时整地还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结构,疏松土壤,提高土壤含水量,有利于苗木生长。
一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整地,尤其是在秋冬季节整地,可将深藏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或存留在土壤中的病菌翻出并暴露于地表,再通过炼山或暴晒等方式把暴露出来的害虫、病菌灭杀,可在较大程度上减少越冬病虫基数,降低造林后的病虫害发生概率。
二是采取清山等整地方式,砍除造林地内的杂草、杂灌,再通过深翻将杂草、杂灌的根茬埋进土壤,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促使根茬腐烂、发酵,不仅有利于土壤熟化,还能减少杂草危害。
国有六万林场造林地主要分布于玉林市和贵港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气候特点为夏热冬温、雨热同期、季风发达,年降水量在1 300~1 700 mm,降雨充沛。整地时工作可提高土壤排水性,避免多雨季节林地出现内涝情况。
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同季节整地造林,对林木成活率影响较大。春季整地春季造林,林木成活率最高;其次是秋季整地秋季造林、秋季整地春季造林;林木成活率最低的是春季整地秋季造林。春季整地春季造林的苗木成活率比春季整地秋季造林的苗木平均成活率高出22.5个百分点[7]。这是由于采用春季整地春季造林的方式能够较好地保障土壤墒情,减少水分流失,从而提升造林后苗木的成活率。由此可见,在适宜的时间节点选择适宜的方式整地进行,可提高苗木成活率。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以下简称国有六万林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直属国有大型林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其造林地主要分布于玉林市、贵港市等地。截至2022 年,国有六万林场经营面积5.93 万hm2[5]。“十四五”时期,国有六万林场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线,围绕建成现代林场目标,实施商品林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并力争2025 年实现林场商品林经营面积5.93 hm2。
2010 年6 月底,国有六万林场平南分场造林计划任务完成不到30%。平南分场当时采用边整边种营林措施,加之正值6 月中旬,天气炎热、干旱、少雨,不利于整地,最终影响了生产进度。为避免再次出现此类问题,国有六万林场在此后应用适时整地技术,切实抓好整地、放基肥、回土等造林备耕前期工作。2021 年,国有六万林场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17—2025 年)》,明确要求科学细致整地。
整地时间与整地质量关系密切,会直接影响最终的造林质量。国有六万林场一般采用“先整地,后造林”的营林生产方式。整地时间一般根据造林时间而定,以造林前1~2个季节为宜。
春季造林时,整地时间一般应选在前一年的秋冬季节,以利于林业人员及时清理造林地内的杂草、杂木,蓄水保墒,达到改善造林地立地条件的目的。
春夏整地大部分都是由于规划不及时或其他因素影响而造成整地时间的延后。由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夏季高温多雨,尤其桂东南地区每年7—9 月是台风的高发时期,因而若选择春季整地、夏季种植,则不利于土壤的熟化,不但不能对土壤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反而会降低造林质量。对于平原或低丘陵地区,在规划不及时且任务所迫的情况下,如需要春季整地,宜采取现整现栽(即边挖穴、边造林)的营造林方式,以提高造林质量。
林业人员在整地时应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规范实施的原则。
3.2.1 前期准备工作。为有效提高整地工作效率,林业人员在整地前应做好林地地形、交通、气候条件等影响因素的调查工作,并制订相应的整地工作计划。国有六万林场造林地主要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和东南部的低缓丘陵或平原地带,林业人员可采用全面机械整地方式。采用机械整地前,林业人员要做好相应机械设备的检查,准确掌握工作流程等。林场应根据机械整地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其他问题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规避安全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3.2.2 清山、炼山。清山、炼山的目的是有效清除林地内的杂木、杂灌、杂草等,并对清理后的杂物进行处理。①砍除清理。针对小面积的林地清理,林业人员可考虑采用人工砍除的方式。人工砍除不仅灵活性更高,而且对环境的危害小,有利于保护林地资源。针对大面积的砍除工作,林业人员可考虑采用机械切割或化学药物清理的方式。由于化学药物的使用会影响生态环境,因而林业人员应选择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化学药物,并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来实施。②炼山处理。先将清山砍除的杂木、杂草等集中堆放,再进行炼山处理。炼山处理前,林业人员应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并在林地四周或者分片开好超过20 m 宽的防火线,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炼山。
3.2.3 选择合理整地方式
3.2.3.1 机械全垦整地方式。为全面提高整地效率,针对坡度小于10°的区域,林业人员可采用机耕全垦整地的方式进行。先用机械将造林地深犁一次,翻耕深度以超过50 cm 为宜,并用器械对土层内的泥土进行充分粉碎,确保土块直径不大于10 cm。林业人员要根据造林方案提出的种植密度开设种植沟,沟深以50~60 cm为宜,沟间距以2.5~4.0 m为宜。
3.2.3.2 机械带垦整地方式。在坡度为10°~25°的缓坡地造林时,林业人员可采用机械带垦整地方式,即以条带状对造林地土壤进行翻垦。一般沿等高线平行整理,带宽以60~80 cm 为宜,深度以50 cm 为宜。根据造林方案提出的种植密度开设种植沟,沟深以50~60 cm为宜,沟间距以2.5~4.0 m为宜。
3.2.3.3 穴状整地方式。对于不能采用机械整地方式的造林地,林业人员可采用穴状整地方式。林业人员要根据设计好的造林密度确定种植穴位置,种植穴长度以40~50 cm 为宜,宽度以40~50 cm 为宜,深度以40 cm左右为宜。
3.2.4 科学施入基肥。林业人员要根据造林林木种类的不同选用相应的基肥。例如,营造桉树纯林,林业人员可在每个种植穴施入0.25~0.50 kg 桉树专用肥,并回填2/3的表土。
3.2.5 其他处理措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夏季高温多雨。因此,林业人员在整地时,应根据树种的生长要求,挖掘好灌排水渠道,一般沿造林地等高线每隔40~50 m 修建横水沟(深度为60 cm 左右,宽度为50 cm 左右),并在道旁设置纵水沟(深度为70 cm、宽度为60 cm)。
林业人员整地时,应严格遵循“墒、平、松、碎、净、齐”的质量标准,确保林地土壤排水性良好,保证林地表面平整、土壤疏松;严格按规范操作流程进行机械整地,避免影响当地的野生动植物。林业部门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规避安全风险,提高其工作效率。此外,完成整地后,林业部门应按照相关规程进行土壤质量、造林地环境质量等检查,从而实现林场的可持续经营。
林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提高造林质量是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适时整地是提高造林质量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应用适时整地技术能够促进土壤熟化,创造良好立地条件,减少有害生物危害,提高造林效率和质量,是提高造林成效的重要措施。整地前,林业人员应因地制宜做好整地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流程,检查设备,确保安全;整地时,应严格遵循“墒、平、松、碎、净、齐”的质量标准;清山、炼山时,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工作规范进行操作,注意保护野生动植物,做好消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