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雁 仲维军
摘 要:钢琴演奏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对演奏者的内心听觉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内心听觉是建立在演奏者情感之上的,其核心特点具有丰富的专业性与实践性,要求演奏者在无须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就可读懂其中的音乐旋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继而可弹奏出作品的精髓,使自身的演奏水平及内心听觉能力得以提升,因此培养演奏者的内心听觉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钢琴演奏;内心听觉;价值及培养;指导路径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2-00-03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音乐是高雅艺术中的一种,其价值在于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内心听觉旨在强调演奏者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力,随之演奏者内心听觉能力的提升,演奏者可将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为了强化演奏者的内心听觉能力,指导者应引导演奏者对作品予以深入的解读,不断聆听及深究他人的优秀作品,在循环往复中演奏者的弹奏技巧,以及内心听觉意识可得到显著的提高。
一、钢琴演奏中培养内心听觉的目的
内心听觉更强调演奏者内心想象力的培养,让演奏者对整体的演奏效果形成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使演奏者可细化及分解音乐作品中的整体结构,以此可丰富演奏者的内心活动,引发演奏者对声音产生想象动机,使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能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弹奏行为。
在表演艺术中融合内心听觉,可进一步凸显演奏者的表演水平,更契合了受众的内心需求。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应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力及艺术表现力,而内心听觉作为艺术表现力的核心元素,是完善演奏者心灵感悟能力的重要载体。
内心听觉不仅立足于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更是基于演奏者内心创造而形成的。内心听觉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演奏者经过反复的训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能力,同時在理解的基础上,演奏者可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新及创造,进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音乐作品。
想要使演奏者更好地感知音乐作品,体验钢琴音乐的艺术性,演奏者在演奏的同时学会聆听,在聆听中感知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旋律,有效地培养自身的内心听觉意识。
二、内心听觉在钢琴演奏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
演奏水平的高与低,是核验演奏者弹奏能力的重要条件,更是培养演奏者内心听觉能力的核心因素。对于内心听觉自身而言,内心听觉是演奏者内心情感及情绪的一种表现,通过提取钢琴音乐作品中的重要信息,并经过内部的二次加工及创造,同时融合自身的灵感,可实现演奏目标的预期。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演奏者内心听觉脱离现象,应不断加强演奏者内心听觉培养建设工作,帮助演奏者学会汲取演奏技巧,以此可形成积极影响力。
(二)有助于丰富演奏者的演绎情绪
钢琴演奏不仅要求演奏者具备一定的弹奏技能,更注重演奏者情绪的输出,如若演奏者能以饱满及高昂的情绪进行演奏,可取得良好的演奏效果。通过导入内心听觉方面的训练内容,有助于演奏者能将内心的情感与作品进行有机融合,使演奏者的演绎情绪达到高潮,促使演绎效果更具影响力及感染力。
(三)有益于帮助演奏者树立内心听觉意识
内心听觉能力可有效弥补演奏者弹奏技术的缺陷,大部分演奏者在反复操练过程中,过于注重其技法的练习,而技法练习的枯燥性,又使部分演奏者出现了情绪化心理。集合上述因素,应帮助演奏者养成内心听觉习惯,增强演奏者的音乐感召力,同时运用有效的指导方法,不仅使演奏者的弹奏技术获得了提高,更让演奏者的情感输出能力取得了有效的进步,对促进演奏者全方位发展提供了前进动力。
(四)有利于辅助演奏者对声音美形成认知
优美旋律的输出,不仅是建立在演奏者过硬的专业技法上而产生的,更是依托于演奏者内心情感的重现。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指导者应精准定位指导目标,有针对性地对演奏者予以指导,并立足实际,对临场指导情况进行预判,让演奏者在有效时空内,强化自身的韵律感。届时,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将会自然而然地将音乐中所要传递的情感音符进行连接,并对听觉系统形成预判意识,感知声音所传递出的美感。
三、钢琴演奏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一)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是音乐训练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更是完善演奏者音乐节奏感的关键要素。因此,想要获取高效的演奏收益,就需要加强对演奏者的节奏训练,节奏与演奏者内心听觉的关联性,具有强烈的紧密性,通过融合丰富的节奏训练内容,使演奏者可以正确地把握音乐节奏,对构建新型内心听觉培养计划提供了有力帮助。与此同时,在落实相应的指导措施时,指导者应将节奏训练环节置顶,带领演奏者共同探究节奏训练细节,促使演奏者的节奏感得以逐步完善。如在实际练习过程中,指导者可结合演奏者的实际情况,要求演奏者进行常规的打拍子练习,让演奏者在练习中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并能掌握其节奏变化,届时指导者再对演奏者的练习行为加以指导及反馈,使演奏者的练习行为更具规范性及有效性;一段时间后,指导者可根据演奏者的练习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指导者可组织多个演奏者,展开协同训练活动,形成团队合作效应,引导优秀学员带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员,形成互帮、互助效应,可有效凸显训练效果,提升整体的训练质量,经过反复的加强锻炼,演奏者的节奏感将获得显著增强;当指导者发现演奏者对节奏把握方向出现偏差时,可引导演奏者通过联合节拍习得,对其控制,使演奏者的节奏和呼吸可保持同步性,届时指导者可渗透其音高等元素,进而学生的内心听觉意识将逐步形成[1]。
(二)速度训练与音色训练
速度训练在内心听觉训练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对于大部分初学者而言,初级学员在演奏过程中,经常会因忘记速度节奏,为演奏效果带来消极影响,如在实际演奏中,演奏者的演奏速度忽快忽慢,导致整体的节奏感被破坏,节奏感的不协调将导致初学者在演奏时,无法聚合内心的情感元素,不利于发展初学者的内心听觉能力。因此,作为钢琴教学指导者,应引导初学者在演奏时,可利用节拍器,掌握其节奏速度,以此可凸显曲目中的各细节变化,使常见的演奏问题得到了及时的纠正,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肌肉记忆,并将其根植于内心,形成虚拟节拍器。当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后,指导者可指引初学者尝试摆脱节拍器,在循序渐进中,初学者的演奏速度将得到有效的控制,更在无形中使演奏者的内心听觉水平得到了提高[2]。另外,音乐训练是要求学员通过不断的聆听,并结合指导者的示范内容,能深度做到独立辨色的目的。将音乐训练模式与内心听觉训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加之指导者的示范式教学,让学员对照指导者的动作,展开模仿,使学员的辨别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可形成音色基础,更可帮助学员打开对内心听觉的认知,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熟能生巧。
(三)冥想训练
冥想是建立演奏者想象力基础上,在想象思维驱动下,唤醒内心听力的一种形态,实现由“听”到行为的驱动,对此内心听觉系统构建的高与低,对发展演奏者演奏能力形成了积极影响力。在音乐冥想训练的辅助下,演奏者可更好地对音乐展开想象,使演奏者的音乐思维得以发散,在客观上对培养演奏者内心听觉习惯具有重大意义。在制定冥想训练计划时,指导者应致力于演奏者冥想意识的培养,贯彻能够提高演奏者音乐感知力的冥想训练内容,以此可体现训练模式的有效性。如在活动落实前,指导者应要求演奏者将基础性的知识理论内容,予以全部夯实,包括作品的作者背景、创造风格,以及对乐谱的整体感知力等,在不自觉间演奏者的内心听力将逐步被唤醒,使演奏者能够更好地专注于想象,忘记周围的一切事物;在训练课上,指导者可为演奏者创设这样一个想象情境:想象自己在空旷的原野上,周围只有大自然景象和音乐,没有任何路人和自己。届时,演奏者通过结合自己已掌握的音乐知识理论,集中精神,专注于想象,并遵循指导者的指导思想,展开演奏,可明显看出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更具张力,且受众在观赏时更乐于沉浸其中[3]。综合以上观点,基于音乐冥想的内心听觉训练,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核心功能可充分激活演奏者的想象力,为渲染整体的演奏效果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
(四)导入读谱训练内容
读谱训练在钢琴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导入内心听觉训练内容,可充分起到锻炼演奏者内心听觉的作用,演奏者通过分析及辨别单弦音与和弦音之间的差异,使自身对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深刻。同时,在增设其训练环节时,引导者可切入看谱视奏训练内容,要求演奏者还应树立认真倾听意识,倾听乐曲中乐句之间的节奏变化,以及之间的承接性,剖析各声部之间的特点,促使演奏者的手部间的衔接性及力度会更为准确,便于演奏者对整体旋律的把握力度更為深入,届时演奏者在实际演奏中,将输出具有层次感的音乐旋律。在一段时间的磨炼后,演奏者在独立看谱的状态下,可充分借助内部的想象力,联想音乐中所呈现的优美线条及各声部之间的衔接点等,进而演奏者的内心听觉意识可从中形成[4]。另外,读谱训练内容中,还有一项背谱内容,是十分关键的,通过引导演奏者对乐谱进行背诵,可引发演奏者想象动机,对丰富演奏者的想象力提供了支持,演奏者通过想象,并做出一系列演奏动作,可有效形成大脑记忆,届时演奏者在脑海中将反复回想其演奏过程,并对逐个动作进行深入剖析及分解,使其内心听觉能力可获得更好的体现。对于部分记忆能力相对薄弱的演奏者,指导者可制定交替性训练内容,指导演奏者在出现想象力脱节的情况下,可适时地进行看谱练习,将视听觉训练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确保演奏效果更为流畅。
(五)切入记忆训练内容
记忆训练更强调演奏者能够将内心深处所想象的内容,呈现在大众视域下,且对演奏者的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随之演奏者记忆功能的不断增强,其内心听觉能力也会随之提高。现阶段,最具显著性的音乐记忆训练方式,以背诵式训练为主,演奏者经过长期及系统的训练后,不仅可提升自身的记忆能力,更使自己的内心听觉意识得到了增强。如在实际训练环节中,指导者可引入一些名家作品,让演奏者在探究时学会倾听,通过连接记忆思维,熟记乐谱内容,将具体的声调转换方式等其他重点内容进行背诵,同时运用内心听觉,对此演奏者将自然而然地弹奏出生动的音乐作品;在日常训练中,指导者还应注重培养演奏者善于阅读乐谱的好习惯,在反复的阅读过程中,演奏者会不自觉地掌握其中的内容,有助于演奏者深入乐谱,并对各乐句及音乐符号展开全面的探究及思考,牢记其中的知识,在基础乐理知识的不断叠加下,可助力演奏者内心听觉发展。除此之外,由于记忆训练模式本身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及枯燥性,借此在落实具体的记忆训练模式时,指导者应采取循序渐进方式,应用层次性记忆法,让演奏者在无意识间能复述其乐谱内容,继而可优化演奏者的记忆过程,让其过程在优化学生内心听觉能力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5]。
(六)应用综合性训练法
培养演奏者内心听觉能力,可谓多种多样,对此指导者可不拘一格,运用综合性指导策略,结合演奏者实际演奏情况,不断对其调整及优化,让演奏者能在内心反射力的推动下,形成内心听觉意识,有利于演奏者可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对此,指导者在布局整体的指导计划时,可聚焦以下几点。如在日常训练中,可引导演奏者要时刻树立聆听意识,遴选具有特色性、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并衔接冥想训练内容,将内心放空,想象自己演奏时的情境,有助于演奏者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找寻自身的不足;在规划初学者指导内容时,考量到初学者的内心听觉意识尚有不足之处,指导者在开展音乐作品赏析环节时,可将音乐播放速度调整到缓慢播放状态,对提高初学者的听力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在贯彻内心听觉指导任务时,指导者应指导演奏者深入音乐作品,深挖作品中的中心思想,让演奏者在内心展开无声演奏,从而可实现由点及面的组合目标。
四、结束语
内心听觉理论在钢琴教学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其理论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演奏者在具备内心听觉意识时,可进一步感知音乐的影响力,以及音乐中所折射出的魅力。因此,指导者应深入对演奏者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工作,不断调整及更新指导策略,让演奏者通过集合指导者的先进培养方案,可将听觉意识厚植于内心,助力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产生全方位认知,更有助于辅助演奏者扫清心理障碍,实现高效演奏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晨暄,王君.钢琴演奏中内心听觉的培养——以舒曼《C大调幻想曲》为例[J].乐器,2022(12):50-53.
[2]范程欣.钢琴作品《平湖秋月》的演奏分析[J].大观(论坛),2022(12):53-55.
[3]邹静.多角度探究钢琴演奏教学与实践——评《钢琴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训练》[J].中国教育学刊,2022(12):143.
[4]王晓蔚.钢琴演奏艺术的美学因素分析[J].花溪,2022(08):119-121.
[5]廖园园.论钢琴之“美”——钢琴教学及演奏中的美学理念[J].大观(论坛),2022(11):39-41.
基金项目:2022年度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课题“大数据时代应用型高校对数字化乐谱数据的建设与使用策略”(项目编号:2022-KYYWF-0499)。
作者简介:曲雁(1982-),女,辽宁丹东人,硕士,从事音乐理论、钢琴教学、民族音乐、地域音乐研究;仲维军(1981-),男,吉林九台人,本科,从事音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