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县“说事议事”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2023-08-15 13:19赵静涛董华袁震孟阳
村委主任 2023年5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发展

赵静涛 董华 袁震 孟阳

摘要: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保障,更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山西省安泽县多个行政村的走访调研,对当地乡村治理中采用的“说事议事”的成功做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梳理出该地区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探索出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治理;发展;治理路径探索;“说事议事”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5-003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     文章标识码:A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端自己的飯碗、装自己的粮食是底线。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要解决全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就要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需要牢牢把握住农业、农村的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关于乡村治理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1]。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基础。乡村治理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更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着社会大局稳定[2-3]。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关系到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大局,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大局。同时,乡村治理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是一项涉及人员广泛、触及事情复杂、处理方式多样的庞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4]。

1   乡村治理的突出问题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结构、农民的就业环境、经济来源、家庭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5]。传统的熟人社会治理模式受到挑战,农民身份也逐渐多元化,乡村治理不再像以前一样依靠乡规民约,依靠道德礼俗就能维系的基层组织[6]。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在乡村治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村民之间的黏度淡化

长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集体意识弱化,村民和村民之间、村民和村“两委”之间的黏度淡化。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度较低,具体表现在涉及村集体引领的产业方面,村民的不信任感强烈;在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配合度也较低,增加了乡村治理的难度。

1.2   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弱化

农村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头羊,负有引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社会功能和职责。目前农村地区有一些合并行政村,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合并在一起的各个自然村,由于相互之间的地理位置相距较远,使得行政村在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实施、公共活动组织等方面出现不少自然因素导致的困难和阻碍。此外,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固有“十里不同天,十里不同俗”的文化特性,从而合村不合心、合村不合力、面合心不合的现象比较突出,导致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弱化,在村民中不能起到很好的发挥“一呼百应”的作用。

1.3   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从现阶段看,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还远远滞后于城市地区。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卫生问题有待解决;农村地区孩子上学难、青年就业难、老人养老难、病人就医难仍然是难题。这些问题和难题,使得大部分的农村家庭处在一个“四分五裂”的状态,如老人留守乡村,成年子女独自在异乡求学,夫妻两人在异地打工等。中国传统的几代同堂的家庭构建逐渐消失,农村传统稳定而温暖的“家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村民对于自己村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在不断减退,优秀的传统文化缺乏传承的载体和机会,乡村几千年来所承载的精神凝聚、文化传承和人格教化的功能也在逐渐削弱。如何解决乡村发展中公共服务的问题,让乡村的居民也能享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红利,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务,提高乡村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2   安泽县“说事议事”的具体实践

党和国家对于乡村基层治理工作一直都非常重视,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解决了吃饭难的问题,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以后,如何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让乡村地区成为最宜居的地方,让农业成为强势发展的产业,让农民变成具有吸引力的职业,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7]。“枫桥经验”是基层治理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为其他治理方案的制定指明了方向。“枫桥经验”的核心思想就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实现捕人少,治安好”。50多年来,“枫桥经验”不仅为枫桥镇、浙江省提供了乡村治理经验,也为全国的乡村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山西省安泽县全县山高林茂,交通不便,工业不发达,以农业为主,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大多来自种田和外出务工。安泽县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在借鉴“枫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说事议事”为载体,着重在问、说、议、办四个工作环节上做足功课,使说事议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质效化,走出一条民事民议、民事民说、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符合本乡本土实际的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

2.1   “说事议事”的“说”

安泽县把“说事议事”作为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切入点和有力抓手,在全县部分地区全面铺开。其中“说事议事”中首先就是让群众敢于说、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和议事小组的组织下,通过建立多种反馈渠道,保障反馈渠道的畅通,广泛收集议题。常用的反馈渠道包括:入户走访、接待群众来访、收集官网留言、调查问卷、电子邮件等。收集议题后,再在深入调研了解实情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形成初步的办理意见,并上报乡镇党委把关。乡镇党委将收到的议题及初步形成的办理意见逐个把关后,报县包联督办领导同意后上报县指挥中心。县指挥中心再次将议题和办理意见进行梳理,对于议题内容是否合理、事件的轻重缓急进行筛选,并将筛选结果及时反馈包联督办领导和乡镇,调整本月议题内容。

2.2   “说事议事”的“议”

“说事议事”的“议”,是指按照确定好的主题,召集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在每月的固定时间聚集在一起,讨论经过以上流程筛选出来的议题内容。经过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一起讨论、分析,最后形成村民都同意的集体决策,最后公布村民决议结果。村党支部在每次说事议事会议前将议题的选定、讨论的结果、落实后的成效都要一一进行公示,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不但使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又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为民服务的精神。

2.3   “说事议事”治理方式事例

2.3.1  全覆盖“问事”

安泽县府城镇神南村对于“说事议事”这个基层治理方式运用得比较到位,收效也非常明显。首先村中大事小情做到全覆盖“问事”。该村“说事议事”小组严谨认真,坚持户户上门,家家征求意见,早出晚归,实现走访问“事”的全覆盖,确保了民意的全面反映。

2.3.2   反复研讨“议事”

在一次说事议事小组进行入户走访调研中发现,有超过80%的群众对神南村里的交通安全现状提出了意见。说事议事小组收集到该信息以后,与村“两委”通过会议认真研究,最终决定将“村庄交通整治——如何让群众平安出行”作为本期的议题,并通过调研和实地考察确定了四个交通安全隐患点作为本次整治的重点区域。在每个月固定的议事时间,全村村民和议事说事小组集中在一起共同商讨研究该议题并最终得出解放方案。最终达成的解决方案如下:由神南村村干部和当地村民自觉组成管理小组,编制值班表,发现路边停放的大型车辆要及时劝阻,对于路口桥口摆摊的商贩要及时劝离,由村委会统一规划摆摊区域,解决桥头路口车辆乱停乱放的安全隐患问题;在每个交通安全隐患地点启用交通监控设备,对违法交通行为进行处罚,加大监管力度;在存在安全隐患的路口安装太阳能警示灯,解决过往车辆视觉盲区的问题;因路面无物业管理,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雨水天气积水严重,严重影响群众出行,最终由神南村采购材料对以上路面进行全面修补;如确需临时占用村内公共道路,需要提前向村委会进行报备,由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并及时告知群众。

2.3.3   实实在在“办事”

经过议事商讨确定解决方案以后,为了保障实施方案落实到位,村委会向全体村民发出“从自身做起、切实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倡议,从而有效地增强了村民自觉遵守维护交通安全的意识。全村群众无偿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安装道路交通安全设备、完善修补道路等。同时,村委会与村民群众自发组织成立了神南村“守安志愿队”,错峰轮流在交通安全隐患严重的区域值班,负责保障过往人车的安全通行。

神南村自采取“说事议事”治理方案以来,逐步解决了村民群众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村里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变,全村整洁有序、车辆停放有序、邻里之间关系和睦。村“两委”开展的工作也得了全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3   安泽县“说事议事”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启发

3.1   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大力实施党支部建设工程,完善乡村组织体系。选优配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团队的全局意识和领导力,提高基层领导班子成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完善村级储备干部的选拔制度,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提高村党支部组织的生活质量,深入推进基层组织的整改转型,构建一种以党的建设为主导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党组织作为乡村组织领导的核心作用,加快形成联合建设、共同治理、共享乡村治理的模式。

3.2   堅持全民参与,着力构建“合力治”格局

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是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的一场社会长期的伟大变革,以民生民意为导向,需要社会各界凝聚一起,全民合力推动,最广泛地凝聚共建共享的合力。同时要引导群众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治理更加高效,乡村振兴更加稳步快速地推动。充分发挥退休回村的老干部、乡村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等社会精英在协商村社事务、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中的补位和辅助作用。

“说事议事”实质上是在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让群众切实地参与到乡村治理实践活动中来,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主角和主体,让村民逐渐融入到村集体的大家庭中,并在村集体的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渐发挥主人翁的作用,改变以往以各自小家庭为主体的生产生活模式。

3.3   强化乡村治理基础支撑,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融合发展

只有壮大村集体经济,并让村民在壮大的集体经济中受益,才可以促进乡村振兴目标长期高效地实现。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整合村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和盘活村资源、资产和资金,创新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确保集体资产有稳定回报。乡村振兴不仅包括人才、产业、组织等多种因素的全面推进,还需要有效治理、文明乡风等多层面的多措并举。乡村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层面共同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村民是乡村治理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支撑力量,要重视其主体地位,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观能动性。

3.4   坚持文化传承,高效治理乡村,留好乡村振兴“主心骨”

实现高效治理乡村,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除了培育与招引人才之外,还需要多方保障留住人才。其中,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拓展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晋升空间和职业发展通道,构建乡土人才培育发展体系。打好“乡情牌”“乡愁牌”,以心交心、以情暖情,千方百计留住人才,吸引在外有成人士、退役军人等社会人士回归乡土、助力乡村振兴。

4   结束语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如何夯实乡村治理,为乡村振兴扬帆起航,走好新征程至关重要。坚持规划先行,有效治理乡村,画好乡村振兴“全局图”,发挥群众在乡村治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拓宽和发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多种途径。继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做好社会协同等工作。让乡村地区的群众真正发挥乡村治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切身感受到乡村治理带来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唐鸣,赵鲲鹏,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J].江汉论坛,2011(03):68-72.

[2]田黎,杨洋.“六治融合”在乡村治理中的运用[J].当代县域经济,2022(07):58-60.

[3]杜连峰,李贵成.乡村治理变迁与新乡贤崛起——基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精英的视角[J].天中学刊,2022,37(01):42-49.

[4]温佩佩.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维度指向与质量标准[J].农业经济,2022(12):59-60.

[5]李端.略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J].宁夏党校学报,2019,21(02):125-128.

[6]张天佐.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我国乡村治理模式变迁及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21(07):14-16.

[7]中国政府网.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EB/OL].(2020-07-09)[2020-07-09].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17/content_5527720.htm.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