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祖平
上海海洋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
与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中国公益组织的数量日益增多,其中涌现出一批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开展业务的公益组织。他们把志愿服务带向世界,把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文明传递给他国人民。比如2003年创始的公羊会组织已经遍布13个国家和20个地区。上海众谷公益“爱传递·再生电脑教室”项目在蒙古国、缅甸、布基纳法索等国援建513间电脑教室,约21.98万名师生从中受益。国际志愿服务能够丰富人生经历、开阔视野,又能促进不同国家之间人民的交流,增加了解和互信,促进民心相知相通,推动和平与合作。中国开展国际志愿服务,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渠道,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具体行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国际志愿者是加强中国文化传播能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有效力量。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国际志愿服务工作,2002年团中央、商务部发起实施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2019年在该计划下设立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2022年4月27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和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共同成立国际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南京,旨在通过开展国际志愿服务项目合作、理论研究、培训交流、对外宣传等,推动志愿服务走出去。2023年2月,在南京举办了国际志愿服务培训班。可以预见,国际志愿服务将快速发展。但是中国的国际志愿服务事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拥有卓越管理能力的大型志愿服务组织数量极少,运行系统的四梁八柱尚未搭好,保障机制急需建立。
中国志愿服务组织走出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官方组织招募派遣的,由派驻国提出需求,安排岗位。比如共青团上海市委的援挝项目,先由老挝青年部提出需求,像医疗、教育、体育是需求比较多的,上海从医院、学校招募能够服务一年的志愿者,经过培训后派往老挝。一种是社会组织走出去。社会组织在国内的项目已经具有品牌效应,管理规范,有严格的实施流程,他们的项目被外国领导看中后,项目组在中国中联部、外交部和国外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下到国外开展志愿服务。有的志愿服务组织在开展服务的同时,会教会当地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服务。
第一是政治保障。国际志愿服务虽然是民间行为,但是必须经过外办和使领馆的同意,通过正规渠道走出去。在走出国门之前,要详细了解服务国家的风俗民情,要尊重当地习俗和文化,提供专业的、高质量的志愿服务。中国的国际志愿服务组织需要建立党组织,对志愿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发挥民间友好使者的作用。
第二是风险管理。志愿者的交通出行、生活保障和安全管理是国际志愿服务必须解决的问题。做好志愿者的保障是国际志愿服务组织的基本任务。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安排好志愿者的签证、交通食宿等事项,志愿者只需专心服务即可。安全是国际志愿服务最需关注的问题,包括交通安全、健康安全等。志愿服务组织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最大程度上减少志愿者面临的风险,同时建立事后应急处理机制。
中国开展国际志愿服务,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渠道,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具体行动。
第三是经济保障。国际志愿服务的经费开支大,国家需要建立专项基金,用于志愿者的机票、住宿、保险费用等基本开支。专项基金由财政支持一部分,企业捐赠一部分投资收入组成。
第四是激励机制。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更多有一定技能的热心人做国际志愿者,建立单位激励机制,鼓励单位派出人员参与国际志愿服务,除了保留工作岗位外,对于服务期满、表现优秀的回国志愿者,所在单位应该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上给予优先考虑。鼓励中资企业在业务所在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中方员工和外方员工一同开展志愿服务,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创造机会促进中外人员直接交 流。
第五是选派机制。国家要建立志愿服务组织评估体系,达到标准的才可以出国开展志愿服务。要大力培育国内大型专业性社会组织,扶持他们的国内项目和国际项目。在全国范围内主动选拔管理卓越、项目实施效果好的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国际志愿服务知识培训,在国外领导人访问中国时,邀请他们参观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会,做好供需对接工作。外国政府选中的项目,两国政府同时给予支持。给予志愿服务组织税收政策、登记注册、人员培训、项目经费、办公场地、出国服务等方面的支持。让大型社会组织成为国际志愿服务组织的主体,成为落实国家利益、促进民间交往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