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深挖产业特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符合实际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以期实现资源整合,增强实体经济实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关 键 词] 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1-0021-04
职业教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艰巨任务。地方职业教育治理要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突出法治化、规范化,立足实际,处理好“政、校、企”之间的关系。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提出,职业教育成为各地亟待解决和落实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下文将探究青年学生职业教育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优化措施。
一、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一)背景与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因此,我们要让职业教育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性质和办学方向,并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研究青年学生职业教育问题与不足,分析具体成因,全面审视,认真总结,从理论入手,形成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理论经纬和解决途径,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笔者希望本篇文章可以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提供借鉴。
“十四五”以来,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不仅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教学规模得到了扩大,服务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不仅可以调整当地的经济结构,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产业的升级,进一步促进学生就业。但从当前的内外环境来看,职业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其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因此,我们要把握时机转型跨越,实现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有机协调发展,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创新链有效衔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强化职业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育人体系,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完成提质增效。
(二)研究目的
職业教育是面向大众、面向社会、面向实践的教育,推动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并能发挥实体经济实力。职业教育不仅可以为经济社会提供更为充足的人力资源,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职业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如何让青年一代在具备过硬技术本领的同时,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辨别能力,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自身实践,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而想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就需要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现状、发展趋势及解决路径进行研究,掌握发展规律,努力发现新问题,以新问题为导向,给出具体的指导性建议,从而助力职业院校培养出信仰坚定、作风优良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建设者。
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阶段正着力推进的主要举措有:(1)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职教园区建设,在原本的基础上,建设改革试验区,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范围。(2)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积极提升劳动者技能,建立健全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强各类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3)积极落实职业教育发展经费,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各项保障标准,支持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对特殊群体进行职业培训。(4)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培训,落实职业院校教师编制,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职业院校教师待遇保障,积极开展兼职教师聘用工作。(5)加快发展面向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积极推进东西部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强化特殊群体接受职业教育的保障措施。(6)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组织的重要作用,完成职业资格和就业准入制度建设,提升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就业政策,大力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落实毕业生就业民生实事工程和“三支一扶”等项目,积极出台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创造平等就业环境,消除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实现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
(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与社会认可度之间存在矛盾。当前,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与使命。可是,还有部分地区,职业教育资源总量、办学条件落后于普通高中。对于职教毕业生来讲,不但就业不稳定,而且待遇水平偏低,使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
职教规模持续快速发展与相对滞后的办学条件存在矛盾。部分院校虽然办学条件得到了优化,但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还是不高,无法满足企业急速增长的用工需求;部分地区缺乏市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升学人数直接流失;校舍紧张、实习实训条件无法满足技能培养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相对薄弱的师资队伍存在矛盾。师资队伍数量减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补充的任务依然艰巨。缺乏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整体素质亟待提升。人才培养供给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不协调,传统制造业和高技能人才紧缺。
现有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存在矛盾。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内部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办学机制不合理,时常出现有偿招生等现象,并且还有部分学校之间存在恶性竞争的情况。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存在差距。地方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和联动不足,校企合作缺乏主动性。校企合作对接的有效平台尚未建立。没有从技能人才持续培养与评价等深层次方面培养学生、培训员工。没能形成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缺少针对性的职业特色。校企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缺乏实质性合作。
三、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一)资源整合
各职业院校以“一流的理念、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就业”为核心,最大限度地落实发展目标,实现资源共享。对实习实训设施、图书馆、体育馆、师资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另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
1.构建集学历教育、中短期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就业服务于一体的发展模式,同时邀请外省优秀企业到学校召开技术交流座谈会,落实现代新型学徒制。
2.坚持以赛促训,积极参办全国、全省各项赛事。通过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等,在潜移默化中巩固成绩,凝结特色。
3.各职业院校提炼典型案例,推广应用。部分院校成立职教和产教管理委员会,主要目的是帮助职业院校做好管理与引导工作,保持产业融合与校企合作,让学生以后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同时得到学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
4.将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等有效结合起来,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产教融合培训计划》等,做好校企合作的保障工作。涉及农业及其他不发达产业,可加大资金投资力度,部分地方可以適度减免学费,积极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到职业教育中。
(二)基础能力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好职业教育发展资源,从现代化的角度出发,强化组织保障建设,解决职业教育之后出现的问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突出问题因素,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力。
1.推进职业教育区域发展。打造职业教育核心发展区,构建职业教育基础网络,完善职业教育空间格局。
2.优化职业教育发展布局。加强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商贸物流、金融、旅游等一些特色专业的产业建设,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专业,增强现代农业等产业相关专业的开发力度,还要根据当地的特色产业,规划相关的专业。
3.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采取鼓励的措施,加强职业院校的规模和内涵建设,按照高等或者是中等职业院校的性质整合资源,组建职教集团。
4.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养建设。把握好转型的时机,落实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知名度。
5.支持农村和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农户提供免费的培训课程,传授最新的知识。在多元化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个人和企业参与其中,共同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也为特色专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6.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使用“生均标准+绩效奖励”的激励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职业院校可以使用专项补助、以奖代补等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等,为以后的职业化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准备。除此之外,还要优化教育资金使用结构,不仅要将教育资金使用到职业教育中,还要将资金投入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教育招生中。瞄准地方产业优化升级方向,深化职教专业设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地方人才市场的需求。
7.健全社会力量投入激励政策。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拓展办学的渠道,落实职业教育内容,健全民办职业院校融资机制。可依法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8.全面落实职业教育资助政策,统筹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专项经费。对于在此过程中弄虚作假的个人和单位,要积极查处,真正地将资金使用到需要的地方。
(三)教师素质提升
从职业教育角度来看,职业院校要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双师型”人才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综合性素养。可从以下两方面着力。
1.改革职业院校人员编制和用人制度。根据现有在校生规模、招生预期、发展规划等情况,管理好师资队伍的编制。实现编制动态调整,让富余的基础课教师进企业挂职培训,同时适当放宽年龄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民办学校还可以设置名师制度,成立行业工作室,使教师向着“双师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2.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在“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基础上,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当补充实践能力强的“动手型”紧缺人才,向着精益求精的方向发展。争取每年按比例定期组织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实习,鼓励其结合现实的需要,考取更高级别的专业资格证书。加大实训教育的力度,尊重多劳多得的市场发展规律,落实全员轮训制度。
(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
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上要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发挥重点区域的优势,并且满足“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人才需求结构,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重点做好以下方面。
1.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科学素养、技术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进一步优化实验、实训、实习和研究性学习环节。不仅要有实践部分,还要强化实践比例,实施有效考核。在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保证联合性。
2.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不仅要拓宽职业教育路径,还要加大道德教育力度。建立班主任工作经历和业绩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挂钩的制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实现职业文化进课堂等活动的落实,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制度。要在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相关的质量发展机制。按照一定的周期,不断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和评估,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4.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职业院校的教学行为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契合地方产业结构。科学配置职业院校资源,增强职业院校吸引力,优化企业用人环境,解决好员工后勤保障问题,杜绝出现随意拖欠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现象。重点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缘优势,确定专业方向,按照当地需要,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从源头上推进校企合作更加深入扎实,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优化专业内容与规模,展现学校的专业特色。对一些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要及时地做出调整。
5.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在动态的基础上,合理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为当地经济的升级做好准备。
(五)职教集团建设
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从源头上推进校企合作更加深入扎实开展。
1.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多方参与设计开发职业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平台,导入各类职业教育信息资源。
2.创新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将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合理地结合起来,完成资源共享,提高信息互动,完成优势互补。
3.提升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活力。要保持专业课程、课程资源库、实训基地等方面的融会贯通,强化集团内部的利益纽带,鼓励融入特色。搭建面向全区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落实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转段考核多元化整合方式,建立技能“培训包”开发联盟,整合传统和现代,建立全新的职教集团。公共实训和职工培训基地等,都要按照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建立“学校—工作岗位—学校”发展渠道。整合内外部起点,分析产业结构,探究发展趋势,分析专业信息。课程的开发部分还要与产教结合,找到协调的关键点,满足人才主体的需要,分析重点部分,解决“梗阻点”部分,办好职业教育院校,做好衔接工作,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构建落实课程体系。以内部适应性为目标,不仅要整合职业教育,还要整合普通教育,只有努力的方向保持一致,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才可以实现有效的整合。
(六)职业教育服务产业
重点产业计划项目较多,如“一产一赛”“一产一校”“一产百课”“一产百匠”等。这些项目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扩大地方就业宣传。具体应做好以下四方面。
1.大力发展现代特色职业教育。围绕发展现代产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新型经营方式,人才培养也要具备层次感。
2.提升工业转型升级能力。要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展现传统产业优势,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信息技术等落实到新的产业中。
3.加快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基层,从现代金融、现代保险、现代物流、医疗卫生等视角,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社区工作、文化体育、环境卫生都要和职业的布局结合起来,深化文化、艺术、旅游等领域职业教育改革,向着创新的方向发展。
4.做好国家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建设改革试验区工作,提供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把企业产品的生产转化成学习的项目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状态中,感知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支持,鼓励学校在企业设立教学点,邀请企业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管理。
(七)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
提升就业市场服务能力,加快网络市场建设,整合线上市场和线下市场信息,围绕本地产业发展需求,保障各类人力资源供给。着重做到以下方面:
1.农业职业教育具备“短、平、快”的优势,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直通车”。
2.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开展面向城镇登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结合地方性的实际情况,做好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3.建立职业教育服务社区机制。建立社区和职业院校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社区企事业单位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实践场所。坚持对象精准,确保经济困难的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升学学生100%接受职业教育。精准提高技能——在校期间可有 1 次再次选择调整专业的机会,毕业后由学校优先推荐两个以上就业较好的用人单位,提供三年的跟踪服務。坚持时间精准,加大政策宣传,要根据参培人员工作特点,坚持长班与短班结合,对经济困难的青壮年加大培训的力度。坚持方式精准,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开辟绿色升学通道,学徒制、送教上门、远程培训、网络培训等都可以使用。坚持保障精准,打包使用各类培训资金,重点办好示范学校,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制定多样化的培训活动。
在“十四五”规划的推动下,未来必须将现代化理念渗透到职业教育发展的各个角落中,研究范围势必将进一步扩大,今后要根据问题的更新,从更多视角,结合各地实况,适应当地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探索新的发展途径,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探索搭建一个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大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春辉.基于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对民族地区大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7):149-151.
[2]何静,曾绍玮.职教高地建设的逻辑起点,机制支点与实施落点:基于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分析[J].教育与职业,2022(8):21-28.
[3]张燕.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思路:评《新职业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J].中国教育学刊,2021(1):144.
[4]沈楠.绿色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发展:评《区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21(6):2.
[5]张超,周蔚.以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苏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解读[J].江苏教育,2020(68):21-24.
[6]刘建同.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全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5-11.
◎编辑 郑晓燕
基金项目:焦作市政府决策招标课题“关于加快推进焦作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
作者简介:高鹏南(1983—),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