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楠 冯秀芝 李杨 姜开运 杨宇峰 石岩
[摘 要] 中药学是介于基础和临床之间的一门桥梁性专业基础课,新时代下,要求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中药学的教学中,这就为中药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教学模式之一。在结合中药学课堂教学规律后,将“互联网+”引入中药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中,使中药学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促进中药学教学改革的发展。
[关 键 词] “互联网+”;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1-0053-04
中医药类课程以往的教学方式普遍都以课堂讲述为主,其中的中药学课程更是如此,即便有饮片识记课程,也是结合饮片实物以课堂讲述为主,没有运用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中药学是介于基础和临床之间的一门桥梁性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不断发展、不断更新,必须把这些运用到中药学课程的教学中,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且新时代下,要求在中药学的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这就为中药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时代下,为了适应新要求,在结合中药学课堂教学规律后,将“互联网+”引入中药学课程思政的教育中,可以增强中药学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涌现出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1-2]。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自主学习的优势和“线下教学”面对面的课堂优势结合在了一起,并且其重点仍然是以“学生为中心”。其优点是以运用以电脑和手机App为主的网络教学平台等多媒体介质为辅助,进一步结合课堂教学,最终建立高效而灵活的教学模式。中药学课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思政混合式教学,可以将传统教师直接优势性的课堂教学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线上学生自学的便捷性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为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探索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中药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改革进行探讨。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药学课程思政互动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的内涵
为了使信息传播迅速,方便资源共享,在创新2.0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即互联网+传统产业。中药传统产业也开始随着“互联网+”的提出,从不同的方向加速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获得一众热捧的互联网在线授课、企业集约化生产等,都以最短的时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普及。不过“互联网+”并不仅仅为和传统的产业进行相互加减,更多的是将互联网的优越性融入传统产业当中[3]。现阶段“互联网+”教学形式正在朝着全方位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虚拟仿真、网络平台的使用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4]。
(二)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现状
1.我国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探索
高等学校需要肩负起教育与培养杰出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责任。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2014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将德育纳入综合教育改革,出台了《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规划》,“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提出,并选择了一批试点学校进行推广。至此,上海高校已经开始了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的探索。随着推广工作的开展,在“融合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基础上,创立出大国方略等课程[5]。之后于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需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融合到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中,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發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持续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改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学生认知发展情况相契合;和思想政治课程一样,其他科目的教学也不能落下,所有课程必须共同进步,进而产生协同效应[6]。目前思政课程的开展已经覆盖到全国范围内的各大高校。
2.传统课程思政面临的多学科渗透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一方面,它将科学精神教育、学术素质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民族情感教育融合在教育过程中,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它利用专业学科特有的资源,对思想政治理论和观点进行阐释和分析,有助于思政课教学特色的提高。但是,在大学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践中,专业教师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同时,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重点上缺乏协调,导致思想政治课多学科渗透的质量和效率低下。此外,现阶段绝大多数高等教育院校都将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一项额外的实践项目,没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力,这进一步导致专业课程教师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时只注重形式,忽视创新,限制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质量[7]。因此,发展传统思想政治课程首先需要解决教育均衡和教育沟通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程多学科渗透的质量。高速稳定的移动互联网和新的信息技术有助于扩大课堂的时空范围,提供便捷的沟通渠道。故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是解决传统思想政治课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3.高校的中药学课程思政教育过程面临的挑战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学生的个人发展趋向于多元化,需要更高质量的教育模式支持。要想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药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就必须不断优化与创新教学形式,进而满足学生与社会全方面发展的需要[8]。在中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学生获得外界信息的方式受到限制。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比较简单。不过,从互联网角度出发,教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药学课程。要求教育题材的选取必须科学、严谨,选取完成后进行深入分析,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思想教育。這就推动了高等教育院校中药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革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泛接触的特点,广泛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让中药学课程覆盖到每个角落。
(三)将“互联网+”引入中医药类课程思政教学
“互联网+”时代,MOOC(慕课)正在引导一场新的教学变革,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在线课程新模式[9]。微课是一种结构化的数字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扩展素材。特点是内容少,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趣味性强,教学时间短,传播性强,制作简单,适合大部分人群使用,作为互联网教学手段的一种新型模式在日常教学中备受瞩目[10]。作为一种兼顾个性化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慕课和微课正在成为课堂面对面教学的补充与延伸[11]。作为蕴含着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药学课程,它的课程思政要作为课程重点来抓。这样也符合新时代下要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要求。慕课以及微课的诞生,为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开拓出了一条更加快捷的发展道路。因此,身为致力于中药学教学的专职教师,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把“互联网+”背景之下的MOOC、微课等现代化的教学形式融入中药学课程教学当中,以期将MOOC、微课的教学优势以及教学特点充分挖掘出来。构建与本校教学状况相符的中药学课程思政慕课在线学习平台(基于超星平台,下同)。这个平台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不仅能够让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及质量,为日后中医药课程的继续开展与完善提供宝贵的经验。
(四)“互联网+”中药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前景
自2019年以来,教育部启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如何准确识别变化,做出科学的变化,在良好的“互联网+教育”环境中积极寻求变化[12],要求对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改革。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本课题基于中医药的特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结合“思想政治因素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互动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不仅仅是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体现,同时也满足了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互联网+”中药学互动教学模式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一)研究内容
中药学课程依托中医药类专业基础课,探索中药学课程所包含的思想政治要素,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在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各章的内容,具体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除此之外,让MOOC与微课进行优势互补,倡导教师与学生协同完成思想政治微课程视频的制作及剪辑。以超星教学平台为基础,构建思想政治MOOC线上课程互动平台,使学生在学习中药使用方法及疗效的过程中,掌握中药教育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规范,培养出兼具专业技能与道德素养的中医药人才。
(二)研究对象
选择辽宁中医药大学2020级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共120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全国高考的统招生,学制为5年。将120名学生随机分为教改组和传统组,每组各60人。在一般信息和之前的基础课程理论测试结果方面,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三)研究方法
将两组学生分为传统思政组和教改思政组。传统思政组采用传统线下多媒体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教改思政组采用以微课视频为载体的中药学思政慕课在线学习平台(超星学习通,下同)结合线下多媒体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1.在思政教育在线互动平台发表动态任务
由教师队伍共同制定学习任务,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在线学习平台按照时间安排发布动态学习任务,其中囊括了绘制中药素描、学习与中药相关的民间乐曲、了解家乡中药发展历史、写我与中药主题的散文、中医情书、参观中药标本馆等。
2.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思政微课视频的内容进行设计与制作,将制作完成的课程视频上传到在线互动平台当中
根据任务列表,深入剖析与整合线上教学资源,充分满足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要。要求教师严谨地选择教学材料,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所选取的高质量中药教学视频;上海中医药大学网易开放课程《走近中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智慧树提供了《杏林探宝——走进中药》等中药学教学资源。师生对包含文化、思想政治等诸多要素的视频内容进行解析,然后按照自己的知识储备并融入部分个人原创将其制作为微视频,串联其开始与结尾的知识要点,把制作完成的视频上传到慕课在线学习平台当中。学生所策划的任务列表需要紧密围绕中药学教学的核心主旨。能够借助各种线上视频应用程序,搜集全球范围内和中医药存在联系的社会热点事件,例如将热点报道归纳整合制作成微视频作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个人创造能力。学生可以自行编辑微视频的内容,例如如何判断中药房当中的中药饮片种类、辨别野外的中草药、在中药药膳实验室内自行制作中药药膳等,最后把制作完成的视频上传到慕课在线学习平台当中。
3.慕课线上互动平台实时反馈
往慕课线上互动学习平台中所有微课视频制作的各个思政知识单元中间增添了许多测试题目,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这些测试题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例如,当在第13章中谈到杏仁,这种用于化痰、止咳和平喘的药物时,测试:中医被称为“杏林”起源于谁?为什么这个人值得我们学习?
4.线下问答
开展线下课堂有效互动,将线上学习平台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解决,激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或者与他人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提高其在实践过程中的运用能力,并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师生互动问答、角色交流情感体验等活动,巩固协同、创新、发展等各思政教育要素的有机结合,使慕课在线平台所遇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课程考核
课程结束进行理论考试,并将自设的调查表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发布到班级群。在中药学课程形成性成绩评价中加入人文思政指标,核验学生思政道德教育的完成进度,构建不掺杂任何主观因素的多元化评价模式。比如,教师为学生下达录制以“我爱我家乡的中草药”“歌唱中草药”为主题的微视频任务,然后在慕课互动线上平台上对每位学生完成的效果进行评估。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选择使用例数来描述计数资料,运用χ2 来检验数据的分析结果,P<0.05 作为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衡量标准。
(五)结果
1.学生自我收获调查问卷对比
教改组在实践能力提高上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其他四项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文末表1。
2.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比
教改组在备课情况和满意度综合评价上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其他两项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教改组在是否能带给学生正能量方面获得满分,见文末表2。
三、结束语
中药学教学长期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授课,新时代下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中药学教学中,这为中药学教学带来了挑战。根据中药学的课程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互联网+”背景下中药学互动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认识中药、思考中药、应用中药的过程中学到中药专业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形成爱国敬业、团结合作、富有责任与担当、具有中医自信的思政个人道德素养,达到思政德育目标,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中药课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曼.基于混合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3(10):25-26.
[2]鞠成国,高慧,林桂梅,等.应用型中药炮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0):17-19.
[3]秦汝兰,王强,关颖丽,等.“互联网+”背景下中药学专业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7):103-105.
[4]贺慧丽.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1):46-48.
[5]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
[6]林泉.“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的“课程思政”改革:以《民航安全法规与标准》为例[J].民航管理,2019,343(5):76-79.
[7]张美容.高校“互联网+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实践路径探索[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6):71-74.
[8]郭宏伟.“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思考:以中医药专业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02-106.
[9]张亭立,刘庆宇.面向慕课的中医药传统课程建设探索[J].中医教育,2016,35(6):19-21.
[10]吴勇军,葛金文,喻嵘,等.网络平台下微课在临床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2):125-126.
[11]张海燕.慕课、微课应用于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27):89-91.
[12]党员干部如何“识变”“应变”“求变”,习近平提出这些要求[J].创造,2019(7):4-5.
①基金项目:辽宁中医药大学2021年“课程思政”专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中药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LNZYJGSZ2021042);辽宁省教育厅课题“中医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医临床技能虚拟仿真综合实训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G18DB317)。
作者简介:姜楠(1983—),男,漢族,辽宁朝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药学教学研究。
杨宇峰(1978—),男,汉族,辽宁沈阳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学教学研究。
*通讯作者:石岩(1963—),男,汉族,辽宁沈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