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小说创作颇丰。川端康成小说风格的形成与他的童年经历有很大关系,因为童年父母双亡,一生孤苦无依,孤独的特殊成长经历养成了他特殊的性格和心理。正因如此,他对于美和艺术有着独特见解。他一生都在不停地探索艺术,在他的整个文学创作中,不难体会到,其中夹杂着本人的内心写照和追求,也能够体会到他从各种人物和景物塑造方面,都在将自己的人格和心理展现出来。在他众多的优秀作品中,本文挑选了几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这几篇作品可以生动地反映出作者的人格和心理,是其对人生追求的向往,这些作品中也体现出了作者为此付出的巨大精力,选取的作品无论从写作题材、创作技巧、人物塑造都是堪称经典,是研究川端康成文学艺术创作特点不可错过的作品。
一、从《千只鹤》看川端康成小说的创作技巧
(一)意识流手法
《千只鹤》是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之一,讲的是男主人公菊治和四个女人之间的故事。四个女人拥有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其中近子是男主人公父亲的情妇,也是稻村雪子的师傅,太田夫人也和主人公的父亲有关系,太田夫人的女儿是文子。意识流是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不断、流动的性质。在西方的创作中,意识流手法在当前的写作中是使用比较广泛的写作手法,川端康成在东方成长,其写作特点和思想观念受到了显著的影响,也会经常将意识流手法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川端的意识流手法,虽然借鉴了别人的小说,但是却和其他人的创作手法有着很大的差异,他认为人类意识是有主观性的,所以在创作中也经常将主观意识投入自己的作品中,进而使整个作品鲜明立体。川端康成在作品中使用意识流手法首先体现在很多毫无关系的事物上。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鹤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以及寓意,和天使的含义差不多,所以在人们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含义,他们也愿意将鹤印在各种物品和衣服上,表示对未来充满希望,川端康成将鹤与稻田雪子相结合,命名作品,从鹤的独特寓意中映射出雪子的人物形象和性格,也暗喻了整个作品的情感思想,即意识流的手法展现方式。在作品中,他的意识流手法在其他的写作中也有所体现,首先《千只鹤》中的男主人公和雪子、文子都有着特殊的关系,作者经常会使用鹤小姐来称呼雪子。
(二)环境烘托法
川端康成毕竟还是在日本成长,虽然会在作品中穿插西方创作技巧,但是其创作手法还是倾向于东方创作的技巧。日本创作作者使用的技巧常用的是环境烘托法,川端康成对此技巧的运用也很常见,并且熟练地掌握。川端康成在日本土生土长,作为一个东方人,虽然也接受了西方文学的传递和熏陶,但是自己对于日本传统文化还是有着更深的执念,在作品中也不难体现,更多的是东方技巧占主体地位。在《千只鹤》中,很多人的出场都与茶道分离不开,很多人在观看这个作品时不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大多数认为川端康成在整个作品中提及多次茶道内容是因为想要对日本文化进行赞美,想仅仅通过作品来对茶道进行歌颂,但是却忽略了作者的真实想法,应该是通过茶道的细节描写,以及在作品中出场的频率来唤起日本民众对日本传统文化茶道的相关认知,能够将茶道以及其他传统文化从庸俗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在整个作品中,茶道中所需要的茶具等东西并不是物品,通过作者的描述赋予它们感情,在解锁每一个新人物时,都会对茶道进行不同程度的描述,茶道的出场可能是风格迥异的茶室,也可能是对各种茶具进行多方面的描述,整个茶道的差异性也会对其与相关出场人物相联系,对其特点和结局都有着重要影响。可以从细节中发现,通过对茶道的描写来对出场人物的结局进行隐喻。例如,在整个作品中,太田夫人出场前就对茶道进行了大量描述,她使用的是志野陶茶具,通过对茶具的描写来象征太田夫人的性格和特点,茶具所具有的特点就是传统古朴并且典雅高贵。在太田夫人死后,有一个硬着其红印的茶具,原本古典的茶具上,加上口红印会增加一种既冷艳又独特的效果,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衬托人物的整个特点。通过太田夫人和男主人公在茶室中发生的事情,和此种环境结合到一起,也会凸显出蕴含的情感,这种与茶道相结合的形式,就是作者在作品中使用环境烘托法的体现。
(三)对照手法
在《千只鹤》中,最为明显的创作手法也就是对照法,作者一般是在人物关系中体现这种手法,例如在整个作品中人物关系极其复杂,其中七组不同人物让整个作品更加有层次和艺术性,其中多种形象对比,并且结合日本的传统思想来对整个人物进行渲染,通过情节对照,对整个关键人物进行描述,也是对照手法的体现。
(四)替身手法
在日本创作中,使用替身手法是相对常见的,不仅在现代艺术中,古典文学作品中也会经常使用替身手法。例如,在《千只鹤》作品中,作者使用的替身手法也相对明显,例如男主人公和太田夫人的恋情,太田夫人与男主人公的感情恰恰就是因为男主人公与其父亲极为相似,读者猜测,就是因为太田夫人是一个传统的女人,所以将男主人公作为替代品产生感情,通过男主人公来寄托自己对其父亲的思念。其实并不是对男主人公有什么极其特殊的情感,而是当作感情的替代品,男主人公与文中文子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把他当作别人的替代品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因为文子是太田夫人的女儿,所以在性格和长相上也有几分相似,这就是替身手法的体现。
二、从《雪国》看川端康成的悲观主义
《雪国》也是川端康成的名著,在近代日本抒情文学中也是巅峰之作,从开头就利用诡异的写作形象,将读者拉进一个神秘的文学世界中,这个作品作者是用了12年的时间才完成的,在日本极受欢迎,刊登在多个杂志上。小说描写的是一个舞蹈家岛村去雪国旅行的故事,在故事的开始,他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叶子,她护送患病的行男回家去,这段在作品中有着出神入化的描写,深受读者的欢迎,其中对读者心理和感官都有特殊的刺激。到了目的地后男主人公在旅馆认识了一个叫作驹子的女人,这个女人就是他在火车上遇到的病人的未婚妻,她虽然不喜欢行男,只是因为同情所以甘愿赚钱为他治病,驹子遇到了不知生活艰辛的岛村,也因为他薄有资产,故心生爱意。后来行男病故,驹子得到消息后也没有去见他一面。在火车上照顾行男的叶子,想要岛村善待驹子。这个玩世不恭的男子对两个女人都有过感情,但是只把他们当作玩物,后来叶子在大火中去世,故事也就此结束。这部小说在无奈的宿命中流露出一股虚无和颓废的情调,但是川端使用优美细腻的写作方式来对所有人的心理刻画出深刻的穿透力,作者通过别人之口来对男主进行讽刺,并且也表现出男主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岛村在实际的生活中对自己也没有那么多要求,一直在耗费生命寻找慰藉,想要能够在一瞬间忘却非现实感,作者在整篇文章中也对岛村的形象和态度进行鞭笞和讽刺。在川端的作品中,对所有的群山雪景都能够细腻地描述,将他们变为丰富的生命。川端康成的很多作品都有着浓厚的唯美主义,有着独特的成就,在《雪国》这个作品中,也奠定了川端康成的优美哀婉、空灵剔透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他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在《雪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提到,川端文学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通过对整个实物风景以及人物进行独特的描述,在田野间栽种的萝卜、番茄等都被作者描绘成丰富的活物,像活生生的晨光水滴一样闪烁着奇异的光泽。川端康成在作品中使用的这种艺术表现,就是他整个文学作品中独特的审美气质,在日本,对整个自然景物都有着独特的见解,能够感悟人生、体察人情,后来将这些应用到文学中,也体现了日本传统思想中独有的性格,自然万物之情思,川端自然也受到其影响,将自然与人性结合到一起,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展现人性复杂而深邃的情感,成为日本重要的文化象征。川端文学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创作形式,其中有明朗的一面,也有颓废的一面,有人认为《雪国》是关于死亡与毁灭的文学,在一部优美抒情的文学作品中展现颓废之美。
三、川端康成笔下的“虚无”女性
《山之音》是川端康成作品中体现虚无美的作品之一,其中保子的姐姐虽然展现出美,但是因为过早离世导致最后也只能存在男主人公的心中。在文中,以菊子为例,虽然她是存在于现实中的,但是因为和男主人的关系,使男主人公不能够表现出对她的爱慕,所以不能获得菊子的美。在《睡美人》中,文中描绘的情节不仅与现实相悖,而且人物、故事、环境等都犹如梦境。从《我在美丽的日本》中可以看出,川端的审美观点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其中在文中明慧上人和西行,他们都是信佛之人,并且其思想在其行为和观念中也明显地展现出来,其中很多词汇描述都表现了佛教对事物本质的看法以及对世界万物的描述。川端康成表现的是一种虚无的美。在川端的作品中,也体现了多样的女性形象,首先是伦理道德投影下的矛盾女性形象,整个文学作品中,很多的人物形象引起很多争议,因为她们的出身不好、职业不堪,并且受到感情的影响,违背传统道德。因为川端从小父母身亡,其命運坎坷,所以他的生活经历也十分坎坷,他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全部投入作品中。在作品中,他隐藏了孤僻的性格,从自己的角度来解释人生。在作者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孤独者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创作意识输入多部作品中,展现独特的意境,让读者能够体会到他对人生的感悟。
四、结语
总而言之,川端康成的作品展现了一种细腻优美的文化形象,以柔制刚,能够从平淡的感情中迸发出生命的意义。川端康成使用独特的审美特点来运用新感觉派的叙事手法,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描写来突出多种感官效应,而且还能够纤细入微,让读者感受到细腻强烈的体验。
作者简介:金菲(1990—),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中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日语教育、日语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