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霏
人生有三要素:思想、语言、行动。而行动又分为三层: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为常人;知其可为而为者,为智者;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为勇者。《论语》有言:“知其不可而为之。”私以为秉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不畏艰险的坚定意志,方可见皓月入碧穹,骄日上天衢。
何为“知其不可而为之”?字面意思是说,明知做不到也一定要去做。究其内涵,“知其不可”只是凭经验作出的初步判断,带有人的主观意识,不一定准确,也并非实际的“不可为”。到底是否可为,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也就是要“为之”,投身于实践当中,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看来,“知其不可而为之”更是一种不畏艰险的坚定意志,一種永不言弃的进取精神。
一方面,于个人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挑战。然而唯有关关难过关关过,个人发展的前路才能漫漫亦灿灿。正如出身寒门的清华学子庞众望,他自幼患有心脏病,父母残疾,生活只能靠年迈的姥姥、姥爷种地维持。与衣食无忧的同龄人相比,他考上清华的胜算又有几分呢?可是明知以这样的条件考上双一流大学几乎是天方夜谭,几乎是“不可为”的,他却从不怨天尤人,仍旧努力“为之”,逆天改命,最终以744分的优异成绩夺得了沧州市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实现了个人价值。可见,“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个人发展的“助推器”。
另一方面,于国家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精神。纵观历史,中国制造出核武器在各国看来是完全“不可为”的。但正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数以万计的专家、科技骨干、工人和技术人员,从全国各地奔向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第一线,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技术积累不懈努力“为之”,中国科研人员完成了这项“不可能的任务”,撑起了中国的脊梁,立威严于世界。如果不具备“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科学家们怎能不畏天之广阔,让中国的航天器飞遍宇宙。可见,“知其不可而为之”展现了大国风范,是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舞台的稳固根基。
放眼当下,“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使命。当今社会,在青年人中,出现了不少“躺平”、放弃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他们心里觉得任务完不成、目标达不到。而为解决这些问题,就恰恰需要以“知其不可而为之”为我辈青年的使命。中国梦之腾飞,任重而道远。托尔斯泰说:“只有一个时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青年当以“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使命,重拾向梦想进发的勇气,永不轻言放弃,以青春年华,筑中国之梦!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葆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站在时代的浪潮,知其不可而为,踔厉奋发,整装待发,去迎接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