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美国佬》中的格雷马斯语义方阵

2023-08-15 01:23:31虞婴
雨露风 2023年6期
关键词:特蕾莎马斯拉尔夫

任碧莲是美国华裔文学界的后起之秀。迄今为止,先后创作了《典型的美国佬》(1991)、《在希望之乡的梦娜》(1996)、《谁是爱尔兰人?》(1999)、《爱妻》(2004)、《世界与城镇》(2011)、《抵抗者》(2021)等佳作。《典型的美国佬》是任碧莲于1991年发表的处女作,该作品让初入文坛的她一举成名。该书主要聚焦三位华裔:拉尔夫·张,其妻子海伦,以及拉尔夫的姐姐特蕾莎,讲述了他们在美国为追求“美国梦”而努力奋斗,却在追梦的过程中丢失了初心和赖以生存的本族文化,最终在经历混乱之后整饬构建起内心的秩序,找寻自我的故事。本文试借助格雷马斯的语义方阵理论对文本进行分析,以探求小說中的二元对立语素,分析文本的表层和深层结构,并揭示各个人物之间的对立、矛盾关系实则是人物所各自代表的文化与价值关系的冲突与对抗。

一、《典型的美国佬》中的格雷马斯语义方阵

A.J.格雷马斯是法国著名结构主义叙述学家。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种理论思潮。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的意义不是人赋予的,文学有着它自己的内部结构。因而对文学的研究开始将方向与聚焦点从作品的作者和读者转向文本本身,旨在探究文本的共通结构。该理论的领军人物有:列维·斯特劳斯、拖多洛夫、普罗普、罗兰·巴特。格雷马斯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叙事符号学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其“语义方阵”更是为文学文本的阐释与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思路,开启了思维模式和理论的大门,将文学文本的分析推向了科学高度,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思考与文学观感。

格雷马斯的理论主要受索绪尔和雅各布森关于语言二元对立的基本结构研究的影响。他认为意义产生于语义素单位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分为两组:“实体与实体的对立面,实体与实体的否定。”即:S1有对立面S2,还有否定面~S1。这种双重对立是符号学的基本结构。如语言学的句子一样,文学叙述同样可以加以结构分析论述。

格雷马斯语义方阵又称作格雷马斯符号方阵,它是一种反映二元对立概念的方式。若有两个对立元素S1、S2。则它们各自矛盾但不对立的元素分别是~S1、~S2。格雷马斯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如图1表示:

S1和S2对立。

S1和~S1,S2和~S2矛盾。

S1和~S2,S2和~S1互补。

这一高度形象化的矩阵是文本赖以生存的基础。结构主义者认为二元对立会产生意义以及基本的语义结构,文学叙述的深层结构也将跃然纸上。拉尔夫是小说的主人公,用S1表示;格罗弗是其对立面,用S2表示;姐姐特蕾莎充当拯救者与帮助者,用~S2表示;妻子海伦是拉尔夫的矛盾面,用~S1表示。因而《典型的美国佬》中的人物关系语义方阵则如图2所示:

图2展示了《典型的美国佬》中四个元素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小说的基本结构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也一目了然:拉尔夫与格罗弗所代表的是中美之间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对立关系,这也是小说的主要对立关系,构成了整部小说的基本发展线索。另一组二元对立体现在特蕾莎和海伦之间。拉尔夫在美国几度陷入困境,无法立足,海伦对婚姻的不忠更让原本窘迫的生活雪上加霜。特蕾莎在拉尔夫穷困潦倒之际,拯救其于生活的沼泽中。在学业上帮助其进步并完成学业,帮助他找到婚姻的归宿,最重要的是让他有了精神支柱,获得重生,特蕾莎与海伦之间的对立是不由分说的。此外,特蕾莎与格罗弗之间构成一对矛盾关系。格罗弗三番五次用美国的主流文化误导拉尔夫,特蕾莎将他拉回来,帮助他重拾生活的希望,找回最初的自我、本真与初心。拉尔夫与妻子海伦之间的矛盾则集中体现在他们截然不同的婚姻观与家庭观上。正如图2所示,以中轴线分界,文本世界被划分为两个对立的世界:语义素拉尔夫与特蕾莎属于世界A,格罗弗与海伦则属于世界B。在这两个相对的世界中,拉尔夫与特蕾莎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所代表的是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格罗弗与海伦是一个共同体,是美国文化与价值观的代言人。小说的主题凭借此结构上的对立统一得以升华。

二、《典型的美国佬》中的二元对立分析

“家”的理念尤为重要,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基因之一。学者曹长波曾评论:“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在拉尔夫的身上得以彰显,这种‘孝也成为其日后追逐美国梦,实现自己当初梦想的原动力。”文中,拉尔夫写下目标,“我要为家人争光”,渗透着中国文化思想,儒家文化对他的影响是一望而知的。拉尔夫按照儒家的人伦思想规划未来:“做一个父亲心目中的儿子,了却父亲望子成龙的心愿。”中国人强调家庭整体,在得知特蕾莎喜欢上了他的上司——老曹,一个有妇之夫,拉尔夫勃然大怒,把特蕾莎赶出家门。在他看来,与已婚男士有情感暧昧不仅使特蕾莎自身无地自容,整个张家也跟着一起受辱。集体主义精神在此刻再次被强调,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个体与家庭、社区,乃至民族、国家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拉尔夫的事业蒸蒸日上,爱情婚姻美满,走上了人生巅峰。在这看似美好的幻影中,他遇到了格罗弗,一个“马基雅维利式”的人物,逐渐走向自我堕落与沉沦。美国的拜金主义侵蚀他的内心,因而他头脑一热,放弃了那来之不易的终身教授职位,转而醉心于经营一家炸鸡店。学者程爱民和刘婷婷曾评论道:“对金钱的无止境的追求使他们迷失了自我,能够维系全家和睦团圆,人物命运的中国传统价值也是伤痕累累。”他的亲情教育观也在悄然蜕变。受父亲中国式教育影响,拉尔夫秉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起初对子女的启蒙教育就渗透了这一认知,“他教梦娜不要把书拿倒”,这透露出他对读书的高度认同与对知识的尊重。之后他却说道:“在美国,金钱高于一切,金钱是万能的。钱,在这个国家,你有钱,你什么事都能做,你没钱,你就不中用,就是这么简单!”这段话略微透露出他将金钱上帝化,金钱似乎拥有了神的职能,金钱成了万能的代名词。中国文化所崇尚的淡泊名利的传统美德已被他抛诸脑后,获取财富、进入美国上层阶级荣升为他生命的第一要务。格罗弗使拉尔夫在前进的道路上几度跌入人生谷底,他俩之间的对立是中国文化所崇尚的家庭集体主义观与美国文化所秉持的个人主义观的对立,是中国文化所推崇的淡泊名利的传统美德与美国金钱至上的物质主义文化之间的对立。

对于姐姐特蕾莎而言,家族荣誉高于一切。她始终是一名“张家佬”。只要她与拉尔夫一家在一起,她便不再孑然一身,家庭归属感始终与她同在。她不断地奉行着中国的家庭集体主义观,甚至当她被误解时,她也从未怨恨,自始至终都在自我牺牲。在小说中,她充当的是拉尔夫的救赎者与帮助者,这也是她家庭责任感的具体体现。特蕾莎之所以不计前嫌地一再对困境中的拉尔夫施予援助之手,皆缘自她骨子里所重视的家庭集体主义观。这从她的内心独白中就能窥见一二。“这是她的责任,她自言自语……她仍是个中国人……全家團圆”。值得注意的是,在英文原著里“全家团圆”并不是用英文表达的,而是直接采用了汉语拼音。足可见当时特蕾莎说这几个词的特殊心境,她想强调“家”这一集体,她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如她所言“……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她的弟弟发愁……一个献身于家庭的女人”。出于对整个家族的考量,特蕾莎像一个殉道者般坚定。特蕾莎聪明能干,学习刻苦,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女性。她原本有心爱的事业,本可以过上更自由、更惬意的生活,然而她并没有只顾及自己个人发展,时常为了张氏一族而中断自己的追求。“以前的张家佬永远都是张家佬”,拯救家族是她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中国传统的亲情伦理观念之中,维系家庭的和谐与发展远远重要于自我个体的发展。”搬离家庭是对她精神的一种摧残与折磨。特蕾莎一再地拯救拉尔夫于生活困境的边缘,这与给拉尔夫带来覆灭之险的格罗弗构成矛盾。故而,拉尔夫与特蕾莎是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的卫道士。

海伦与拉尔夫的婚姻不是以爱为基础的,格罗弗的描述道出了真相,“海伦嫁给拉尔夫仅仅是因为他是好朋友特蕾莎的弟弟”。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开始便是不平等的。之后婚姻生活中更是充满着窒息与矛盾。中国封建社会男性至上的父权主义思想扎根于拉尔夫的心中,正如他喊道:“我是一家之主!你听到了吗?是父亲,而不是儿子!”这番话透露出封建家长制观念在他的内心根深蒂固,强大的男性自尊占据了他的全部思想,并在婚后生活中浮出水面。他想要海伦对他俯首听命,他想要控制海伦的感情、行为,乃至思想。作为家庭中的主导者,他要享有绝对的权威。由此可见,他人虽在美国,接受美国教育,但骨子里仍旧是个中国人,中国文化早已成为他血液的一部分。

起初,面对丈夫教她如何呼吸,她也只是说“再做一遍给我看”并完美地模仿着他。随后,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海伦逐渐无法忍受拉尔夫的病态行为。加之受到格罗弗的蛊惑,于是,被压迫得无法喘息的海伦开始将自己从拉尔夫的束缚与掌控中解救出来。她开始与格罗弗幽会,与格罗弗上演了一场畸形的婚外恋,最终走向堕落,被美国的消费主义文化所淹没。一方面,她的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另一方面,不幸的是她的自由走向了极端。缺乏对文化的深刻认知以及对自我的放纵,让她在原本思想进步的道路上迷失自我,为满足自己的个人情感,不惜抛家弃子,令人诟病。其不理智的行为不禁令人唏嘘慨叹,个体主义精神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海伦是格罗弗的帮凶,加速了拉尔夫与中国文化的脱离。她与格罗弗所代表的是美国文化,因此与拉尔夫所代表的中国集体主义文化是矛盾的。

四个元素的二元对立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在二元对立的外表之下,故事的深层结构不断浮出水面。这样一来,这部小说的深层结构可用如图3表示。故事由主人公拉尔夫开始并随着箭头的方向进行:

图3  小说的深层结构

格雷马斯语义方阵可用于分析小说的深层结构。通过对不同语义素的考量也能反映出不同的深层内涵。此外,A、B两个世界间的对立也反映了任碧莲的主题创作思想。A世界指代的是美国华裔所坚守的本族文化,B世界代表的则是被彻底同化的美国华裔所倡导的美国文化。若无拉尔夫和特蕾莎的坚守,美国华裔群体将会在两种文化之间犹疑逗留,会与本族文化里的精神文化内核失之交臂。在任碧莲看来,美国华裔群体面临着身份问题和文化冲突,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是一味地完全放弃自我或是摒弃本族文化,而是始终坚守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这样身处异国他乡也不会感到孤独,不会有无根之感。由格罗弗和海伦所鼓吹的美国文化是拉尔夫和特蕾莎在坚守本民族文化道路上的绊脚石。最终,他顿悟不能放弃中国传统文化,更不能全盘接受美国文化,而应该深刻认识两种文化的根本本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唯此才能让自己有心灵的归属,才能找到自己的文化生存空间。

三、结语

简而言之,格雷马斯语义方阵可以抽象出小说中的基本语义素,以及他们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从而揭露小说文本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拉尔夫和特蕾莎代表的是传统的中国儒家文化与集体主义价值观,而格罗弗和海伦所代表的是美国精英文化与个人主义价值观,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对立,文本背后的内在深层结构进而为读者所知晓。格雷马斯语义方阵为小说的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从而使读者对小说的深层结构和内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作者简介:虞婴(1994—),女,江西人,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特蕾莎马斯拉尔夫
特蕾莎?梅脱欧演讲中的政治语篇言据性分析
现代交际(2019年5期)2019-05-05 01:05:14
特蕾莎·梅脱欧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
文教资料(2019年4期)2019-04-17 00:54:18
特蕾莎·梅2018年新年贺词的文体学分析
大观(2018年5期)2018-07-09 01:20:16
跟着拉尔夫闯世界
学生天地(2017年21期)2017-11-07 02:38:15
死者眼睛拍下凶手?
大自然探索(2016年4期)2016-05-06 17:38:37
没人当真的绑架案
山海经(2015年5期)2015-06-05 14:35:10
一个承诺
小小说月刊(2014年8期)2014-08-29 04:19:28
一个承诺
等猪会飞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