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金铭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学既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需对小学语文教学重视起来。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生活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难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活化教学是语文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要充分实施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尝试,注重语文教学,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语文教育与生活化的实践相结合不仅能提高语文的教育效果,还能帮助广大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语文知识内容,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稳步提升。
一、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生活化教学可以为小学语文教育带来新的可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相关学者和专家发现,生活化教学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是十分有限的,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写作学习需求,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写作思维。而通过应用生活化教学,可以将生活中小学生比较常见的事物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不仅丰富了写作教学的内容,而且还能培养小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可以让小学生对生活有更深刻的感悟,并将其随之转化为可利用的素材。
二是帮助学生学习动态的语文知识。生活化教育可以将小学语文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善于思考,采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知识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吸引力。此外,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深入了解语文教材的特点,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是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的普遍特性就是爱玩、好动,正是由于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所致,学生往往对机械化的写作教学不感兴趣,再加上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对小学生的写作质量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而通过加强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为写作教学增加了新的有趣的内容,这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一)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我国教育已经逐渐实现现代化,并且也普及了信息技术,但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没有认清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当中的地位,在课堂上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长时间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教学效率,可能会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对多媒体设备的了解和应用不足
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是近年来才普及的,故而多数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对多媒体设备的属性也缺乏足够的认知与了解,在使用多媒体设备对课件进行展示时的效果大多差强人意,该问题导致学生对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兴趣较低。除操作方面不熟练外,教师对多媒体设备性能不够了解。在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时,教师难以亲自动手解决,往往只能等待专业维修人员前来解决问题。若多媒体故障问题教师无法亲自动手解决,则多媒体课件就无法进行正常放映,多媒体教学效果便会降低。
三、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开展生活实践活动,为学生带来特殊的语文学习体验
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卓越的语文学习体验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联系生活实际情况,根据大众所讨论的热点来进行教学。这样做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对于语文的实际运用。语文课堂不是只能够纸上谈兵,它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开展生活实践活动。以《落花生》这篇课文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为有效传授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保证了更好的知识学习,让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开阔视野,获得一定的学习经验。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呈现相关视频,还可以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项教育活动让学生发现实践与知识的关系,让学生发现生活与知识的关系,可以保证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与其他教学相比,这种方法具有将相关语言内化为个性化语言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有效地应用感知和体验知识,进入语文世界,为有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生活为平台,实现拓展延伸
生活是一个大的平台,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学、记、背,更是能够理解、消化吸收、运用。因此,教师可以以生活为大平台,以课本教学内容为参考依据,有意识地进行拓展延伸,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收获更优质的语文学习效果,实现综合成长和发展进步。
以《亡羊补牢》教学为例,当学生对这则故事蕴含的知错就改、什么时候都不晚的道理有基本掌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应用,如有的学生想到爸爸戒烟总是不成功,而妈妈说多年习惯肯定戒不了的情形;有的学生想到自己在假期前几天没有写作业,而临近开学想着反正作业肯定写不完干脆放弃的情形。以生活为平台对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收获可观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生活化的导入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一节精彩的课程必定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师生有效互动、促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课程。然而,受课时、教学任务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的授课模式比较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事倍功半的教育效果。生活化情境课前导入,即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采用生活化的导入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于特定的导入情境中快速地进入新课程学习中,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于引人入胜的生活化导入情境中提升兴趣、拓展思维、学得新知。
以《赵州桥》教学为例,教师可于备课环节为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赵州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于正式授课前的导入环节为学生进行播放。在相关文字、图片进行展示时,教师可适当地为学生播放轻音乐,促使学生于良好的情境中激发自身對赵州桥的了解欲望以及对课文的阅读热情等。在相关资料进行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家平时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桥?这些桥都建在哪些地方?具有什么特征?如此一来,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导入情境,于课程伊始便“引人入胜”,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既拉近教师与学生间沟通、交流的距离,又实现生活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和对课程的理解。
(四)生活化教学与教学内容相联系
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丰富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回归于生活当中,以此满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重视应用生活中的实例,或者结合自己丰富的教育内容,营造生活化教育情境。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生活化教学价值。同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有效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认真观察生活的细节。使其独立思考生活所呈现出来的道理,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改善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
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主要体现了父亲与母亲的爱,这两种爱恰好来自我们的实际生活。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元素设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元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向学生发问:“同学们,你们这么棒,在日常的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受到过表扬呀!你们能告诉老师来自哪方面的表扬吗?谁给予的表扬呢?”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交流之后再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一次的表扬最令你难忘呢?”教师运用挖掘学生生活经历的方式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探究生活经历中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产生情感共鸣。
(五)利用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是学生的好老师,语文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然而小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把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中,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知识带来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
以“刻、蚊、依”等识字教学为例,教师可于备课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查询有关广告词,并于正式授课环节为学生展示,带领学生更加清晰地感知生活中广告词里的同音字,即“咳”不容缓(刻不容缓)、默默无“蚊”(默默无闻)、“衣衣”不舍(依依不舍)等。展示相关广告词后,教师需带领学生分析刻与咳、蚊与闻、依与衣的异同,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总结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不规范用词,借此规范学生用词,以提升学生的识字学习效果。
(六)注重生活化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生活教育可以保证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语文教育包含的内容很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要把生活化教育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效地应用生活化教育,成为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课前准备和课后发展都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后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此,教师不妨通过相关知识的有机结合,将生活化教育应用到这两个环节,可以让学生获得初等教育知识,形成性思维和探究,以确保初等教育的质量。
以《慈母情深》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主题“母爱”设计课前作业,即先观察母亲的行为,然后再阅读文章,最后思考以下问题:文章中母亲的行为和自己母亲的行为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相似之处? 你如何感受和体验这些行为? 你认为所有的妈妈都以同样的方式表达爱吗? 为什么?如此,小学生可以更加了解文章,更好地参与教育活动。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办法感谢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积累具体的写作材料。 这样的教育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学习,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语言与生活的联系,树立正确的观念。生活化教学为语文课堂带来生机,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也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以满足教育要求,实现教育目标。 在进行生活化教育时,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意识,也就是说,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只有选择一种与教学内容和小学生情况相匹配的方法,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此外教师需要利用闲暇时间不断学习,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结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观点为语文学科的實践性教学指明了方向。生活中蕴含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是语文实践的“演练场”。基于此,语文教师要秉承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灵活多样的生活化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从生活中习得知识、获得感悟,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味”,让生活体验处处充满“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