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任务群:大概念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新样态

2023-08-15 20:56:47王长莉
天津教育·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数学知识概念

王长莉

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各个阶段的学科教学都应该根据新课改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而言,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项目化任务群为指导,从大概念视角开展大单元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性、系统化思维,持续推广大单元教学。本文对大概念与大单元教学概念进行论述,分析大概念视角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和现状,并提出相关策略。

一、大概念视角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学科本质

小学生思维敏捷、无意识记忆力较强,但缺乏长期记忆力,容易遗忘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原因之一是未理解数学学科中有关知识的本质。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会被遗忘,但对于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概念性内容,却会长时间存在于学生的记忆中,并在其学习、生活与工作中灵活应用这些内容。数学知识背后的观念、精神与思想实际上就是数学学科的本质,也就是大概念。正是由于大概念的特殊性,以此为前提实施的大单元教学,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从而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学会用数学精神、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点多以模块化的方式呈现,单元间知识点存在紧密联系。一方面,小学生因为自身思维、能力等限制,难以自主寻找不同单元、大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难以自主构建系统化数学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单元内教学目标缺乏连贯性,使学生难以形成连贯性数学思维。但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教学法则有所不同,可以克服原有教学模式的限制,可带领学生逐步构建更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使每个学生具备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突破课时限制,保持数学学科中不同知识体系的高度融合,增强学生纵向整合、横向联结的意识和能力。

二、大概念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现状

(一)单元教学目标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意识到大概念视域下大单元教学的优势,也积极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尝试,但部分大单元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因为教师在利用项目化任务群、大概念指导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未从根本上明确大单元教学的目标、方法与路径,所制定的单元教学目标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影响后续各项教学活动的高效实施。大单元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单元中的知识点当作整体,寻找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教师在单元与单元间、学科与学科间建立联系,始以整体性、系统化思维明确教学目标,发挥自身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显然,部分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未做到这一点,致使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分离,教学效率低,无法突显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二)单元内知识点的结构性不强

部分教师在运用大单元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时,所制定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不符合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主次不清、重点难点不突出,习惯于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向学生讲解和呈现知识,学生接受的知识相对分散,无法形成系统化数学思想。此外,从小学数学的编排情况来看,单元内知识点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但部分教师运用大单元教学法开展教学时,常常未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导致学生每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都需要重新建立认知,难以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关联起来。

(三)教学的深度不足

为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教师需以新课标为前提,更新教学观念并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概念视域下大单元教学法作为全新的教学方式,在利用这一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时并非让学生简单串联相关知识点,而是需要使学生从更深角度思考问题,自主迁移知识。显然,部分教师虽意识到大单元教学的优势,也积极展开一系列的教学尝试,但教学深度不足,未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依旧停留在教材上,未延伸与拓展知识。

三、大概念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活化概念图,设计问题链

为提高大单元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带领学生明确本单元范围内所包含的单元大概念、课时小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活化概念情境,为学生设计更具代表性的基本问题、子问题,构成相互关联的问题链,使学生在教师的问题链引导下能科学链接不同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与内化有关概念。数学学科中的问题链为连接概念图和知识技能的桥梁。为发挥问题链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单元核心内容,合理设计问题链,使设置的每个问题都更具针对性,如根据逐层分解单元概念图,依据每个课时、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问题链。

(二)构建一致性单元教学目标体系

1.抓住主要问题,建立单元教学目标。

围绕大概念开展的大单元教学,是教师立足于本单元主要问题确定具有统领性、概括性的教学目标,其中融合知識、情感、技能等诸多方面,由浅入深带领学生掌握本单元内的相关知识点,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为例,教师所设定的单元教学目标应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目标引领下再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探究条件,使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面积计算公式。在此过程中需要总结转化思想,让学生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具备数学思维。

以“因数与倍数”单元教学为例,根据单元内容的编排情况,其中涉及很多零碎知识点,教师在教授“2和5的倍数”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这一知识点上几乎没有理解难题。但针对“3的倍数的特征”知识点时,学生总结时相对困难,这时则需要先清楚因数与倍数的基本概念,掌握探究“2和5的倍数”的过程。教师必须整合本单元内既有的相关知识点,从浅到深思考问题。针对本单元内容,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必须要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并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概念、确定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选择100以内的数,如选择大于100的数,学生在找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时往往会消耗较长时间。综合课标、学情与教材内容,教师需将大单元作为前提确定单元目标:区分倍数、因数、质数、合数的概念,并掌握探究2、3、5倍数的过程,初步了解并学会使用类比、归纳的思想;清楚2、3、5倍数的特点,区分偶数、奇数、质数与合数的基本概念;巧用观察、分析、猜想、归纳与验证的数学方法。

2.依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确定具体的课时目标。

大单元教学模式既包含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也包含课时教学目标,每个大单元教学目标下涉及多个课时目标,只有保障课时目标与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匹配性,才能更为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分数的概念,使学生能用分数的相关思想解决现实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细分为以下课时目标: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的“单位1”“平均分”“分数单位”的基本概念;分数与除法之间存在的联系,学会区分真分数、假分数。这些小课时目标看似各自独立,却都与本单元内容有紧密的联系。这种将大单元目标拆分成多个课时目标的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大概念下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

1.联结多种数学元素,厘清知识间的关联。

为发挥大概念视域下大单元教学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科学设计单元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从活动中深刻领会数学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包含的知识点较多,每一册、不同册和每一单元、不同单元之间的知识点必然有纵向或横向的某种关联。当学生掌握这一关系后,方可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步构建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而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与能力。对小学生而言,其在学习数学时往往是从点到线、从线到面、认知与知识基础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需精准把握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掌握每一个独立的数学知识点,还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使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之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涉及很多与“除法”相关的章节和内容,如“表内除法(一)”“表内除法(二)”“有余数的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等。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开展系列化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除法的意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建立除法、乘法、平均分、减法之间的联系,保持不同数学元素的相互关联,在课堂上可为学生设置这样的思考问题:现在共有8名小朋友,每2名小朋友吃1块蛋糕,共需要有多少块蛋糕?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可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如一部分学生用减法思考,8-2-2-2-2=0,等式中0代表所有学生都有蛋糕吃,共减4个2,所以蛋糕总共被分了4次;另一部分学生在启发下引入除法的思想,用8÷2=4得到对应的结果。学生在这样的分析与思考下,更为清晰地厘清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存在的关联。

2.借助活动促进知识迁移。

大概念视域下大单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保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帮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内化数学知识。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这一能力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后能将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中,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际指数学知识的掌握、内化吸收、外化运用过程。此过程包含“学结构”“用结构”两个概念,“学结构”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知识体系;“用结构”指学生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体系服务于实践,提高自身数学素养。

以“角的度量”单元教学为例,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需要学会测量角的大小,了解测量方法、过程、单位等。度量实际为量化事物属性的过程,是用数字和数量描述物体本身。在本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路径:了解度量对象、确定度量标准、选定度量单位、掌握度量方法、进入测量环节,让学生在此路径下厘清学习思路,确保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效果。

(四)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评价

1.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作用。

为保障大单元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需重视教学评价,以评价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发挥教学评价导向作用,使教师改进其教学方法。任何学科教学既要重视前期的教学引导、中期的教学指导,也要重视后期的教学评价,教师需将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指导教学活动,實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目标。

以“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需要考查学生对十进制分数到小数意义的理解情况并给予评价;考核学生能否关联小数与整数,能否自动探究小数加减法、乘除法等计算技巧,并对此进行评价。教师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准确评估本单元的教学效果,进而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构建整体化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在大概念视域下大单元教学中十分重要。为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师必须从整体角度建立更为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重点关注表现性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产生的想法,从知识、认知与思维层面评价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可突破思维惯性,既能学习教材中的知识,又能跳出教材学习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内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概念视域下大单元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值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广。数学教师为保障大概念下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效果,需将知识内容结构化、项目化,设置对应的任务群、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问题,让大概念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数学知识概念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 13:47:32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幾樣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