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豪
本病属中医“悬饮”“咳嗽”“胁痛”等范畴,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病后失养,营养不良,情志内伤,过度劳累,在中气内虚的基础上,感染痨虫,侵及胸膜形成的病变。痨虫灼伤阴液致气血淤滞,络脉不和为病,初期急发者多责之于肝肺、痰饮,病性属实;而病久必邪恋正损,可见淤滞胸胁、阴虚火旺等虚实夹杂或正虚之证。本病病位在少阳胸膜,脏腑可涉及肺、脾、肾,临床需辨证施治。
主症: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热出不解,干咳,气急胸胁刺痛,或呼吸转侧加重,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
治法:和解疏利。
方药:柴枳半夏汤加减。柴胡、黄芩、百部、青天葵各10克,法半夏、青蒿、赤芍、瓜蒌皮各15克,郁金8克,桔梗、炙甘草各5克。
加减:气急甚者加桑白皮、葶苈子各15克;热出不解可加佩兰15克,蔻仁10克;胁痛明显者加用玄胡索。
主症:胸胁胀满疼痛,以胁下为主,呼吸、咳唾、转侧时明显,恶寒、发热、咳嗽、胸闷、气紧,不能平卧,舌苔白腻,脉沉弦。
治法:宣肺蠲饮。
方药:蠲饮汤加减。葶苈子、石韦、泽泻、茯苓皮各15克,苇茎、法半夏、郁金、桑白皮、黄芩各10克,炙麻黄、陈皮各5克。
加减:胁痛明显者加郁金、玄胡索各15克;胸闷甚者加瓜蒌皮15克,款冬花10克。
主症:发热,头痛,有汗,气促,咳嗽,痰色黄稠难排,胸闷胸痛,口干口苦,舌苔黃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浙贝母、桑白皮、麦冬、瓜蒌皮各15克,栀子、葶劳子、黄芩、知母各10克,橘红、桔梗各5克。
加减:头痛明显者加蔓荆子15克,藁本10克;痰黏难咯者,加天竺黄、海浮石各10克,蒲公英20克。
主症:胸胁疼痛,胸闷不舒,呼吸欠顺畅,胁部刺痛,固定不移,咳嗽,咯痰,甚至胸廓畸形、下陷,舌暗,苔腻,边有淤斑,脉弦涩。
治法:化淤宽胸,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淤汤加减。赤芍、桃仁各12克,生地黄、川牛膝、红花各9克,贝母、瓜蒌、当归各15克,桔梗、枳壳、川芎各6克,柴胡8克,甘草3克。
加减:胁痛甚者加广郁金、降香各10克;胸闷、苔腻者加半夏10克,陈皮12克。
主症:干咳,无痰,痰少不爽,口干咽燥,午后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胸胁闷痛,形体消瘦,舌尖红,苔少,或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桑叶、扁豆、天花粉、地骨皮、玄参、沙参各15克,玉竹、麦冬各10克,甘草5克。
加减:咳痰者加川贝母、甜杏仁各10克;盗汗甚者加乌梅6克,瘪桃干10克。
【中成药治疗】
1.肺结核丸,每次9克,每日3次,适用于胁痛见阴虚火旺证者。
2.和络舒肝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或遵医嘱,适用于胁痛之血淤气滞作痛者。
3.复方蛇胆川贝末,每次1~2瓶,每日3次,适用于痰热郁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