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中原社火文化的传播与普及之路

2023-08-15 13:20张媛媛
文化产业 2023年22期
关键词:社火中原文化

张媛媛

社火文化是从民间大众中走出来并传承至今的民间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众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中原社火文化是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民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口流动性的加强,社火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其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社火文化概述

社火文化的渊源

在我国,从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西部,各地都存在不同类型的社火民间习俗。关于社火的来源,顾名思义,它是古代人们祭祀社神(土地神)和火神的民间文化活动。首先,关于祭社文化。社是土地神,《说文解字》中有“社,地主也。从示土”。从造字法来看,社是由示和土组成的,是指对土地进行祭祀。远古时期,人们在对神灵进行祭祀时,除了要进行祝词祷告、奉献祭品外,还要举行敬神的大规模舞蹈表演。现在,人们所理解的社火文化大多是祭社活动传承下来的内容。其次,从祭祀火神的活动角度解释社火文化的来源。史料显示,祭火活动可能是人类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随着人类使用火、保护火,人们对火的认识也不断增加,逐渐产生了对火的崇拜,开始进行祭火活动和火祭活动。慢慢地,这种对火神的祭祀在民间演变为社火表演中的“打梨花”和具有娱乐性质的灯节。社火文化是由社火表演逐步衍生出来的文化,社火表演不单单是各种节目故事的展示,其中往往蕴含着一种人们所尊崇的社会价值观,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社火文化的表现形式

发展到今天,社火表演更多地成为一种历史遗留,以民间的娱乐表演形式为依托,成为一种具有文化和教育功能的新民俗。社火表演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接纳、吸收社祭活动和其他祭祀活动中的乐舞部分的基础上,将一些杂耍、武术等老百姓喜欢的内容融入其中,逐渐形成了现在这种独特的表演样式。比如,太平鼓、腰鼓和舞龙是社火表演中必不可少的舞具,此外,原本在求雨时表演的羽舞逐渐变成今天的扇子舞,与羽经常在一起使用的龠则演变成棍子舞,这些舞具在社火表演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社火表演演变至今,在中原地区主要保留了以下形式:舞龙、舞狮、扇子舞、棍子舞、腰鼓舞、扭秧歌、高跷、耍大头、抬芯子、划旱船、背阁、抬阁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变化,社火表演中以前由手工制作的演出服和道具被工厂量产的产品所取代,高难度的杂耍项目被新潮的歌舞节目所替换,花灯蜡烛被节能灯泡所代替……

新时代背景下中原社火文化的发展现状

中原社火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已经日趋没落。根据笔者查阅的资料和电话调查的结果,在豫南和豫西地区,社火表演已基本消失,只有个别地方(平顶山市宝丰县周庄镇)留存有小范围的表演。目前,社火文化在豫北(汤阴县的“跑帷子”社火等)和豫东地区(灵宝的“骂社火”等)保留得比较完整。中原社火文化之所以能够在这些地区得到传承,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社火文化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这些地区对社火文化有着极高的包容度

中原社火文化表演形式包含了南北方许多地方的特色。原本社火文化在我国呈现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北龙南狮,即北方民间社火祭祀表演以舞龙为主,南方以舞狮为主。但是,中原地区舞龙与舞狮两者皆有,这两种祭祀表演形式在中原大地上得到了完美融合。中原社火表演的另一种传统表演形式“划旱船”也是一个“舶来品”,但是它却在中原大地上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今天的豫北地区依旧是保留的表演节目,深受百姓认可。

这些地区的社火文化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中原社火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很多社火的表演都与当地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风俗习惯有关,展现出了浓厚的地方特色,获得了当地人的一致认可,因此流传至今。比如,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地区灵宝市东常村、西常村的“骂社火”,其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是“骂”人,让人乍一听来不可理解,更在于它所体现了当地淳厚的民风和崇高的道德水准。它的仪式规则是“兴骂不兴当场还”和“越骂越高兴”,这看似有悖常理的规则,恰恰是当地百姓眼中自己的道德水准高于邻近村落的体现,这也就成了“骂社火”得以传承至今的秘密武器。灵宝的“骂社火”之所以能传承至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表现形式紧跟时代潮流,其骂词会根据村里和社会上的实际情况每年更新,因此广受人民群众喜爱。比如下面这则骂词。

“抬头往西看一眼,红文开个大药店,红文药是真真好,大病小病治不了。……”

“西常有個集贸城,有那一段路不行。抬脚一走颤又颤,不小心把泥埋脚面。……”

骂词把村子里的药店、集贸城、路况等都编了进去,语言生动诙谐,能够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了解了村子的新变化,从而体现出一种亲切感,容易受到人们的认同。

再比如,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的“跑帷子”社火表现形式是由古代战争衍生出来的。它起源于春秋时期,在秦汉时期基本成型,于宋元明清各代发展成熟并被延续至今,距今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跑帷子”社火传承至今,经历了许多演变,由原来的马车和人力结合表演,变成了现在的人力托举高秆进行表演,其场面之宏大、规模之壮观,是其他表演形式所不能比拟的。“跑帷子”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就是它把自己的表演形式和时间进行了调整,“跑帷子”和当地旅游业结对子,转变成了一种带有商业性质的演出,每逢重大节日庆典,表演队都会受邀去进行表演。这就为它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值得学习。

中原社火文化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文化是以人为载体进行传承的,中原社火文化也不例外。中原地区人口密集,截至2022年底,河南省常住人口总数达9872万,这是中原社火文化得以传承的根基。春节回家过年是中原人历来的传统,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结伴观看社火表演更是大家普遍喜爱的一种娱乐形式。人们喜欢用社火表演这种喜庆的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中原社火文化的群众基础特别扎实,老百姓都喜欢参与、观看社火表演。

新时代中原社火文化的制约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原社火表演的时间、表演的形式、参演人员的年龄和性别,以及筹办社火表演的组织方式和资金来源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原社火文化传承至今,已日趋式微。

民间信仰力量的驱动因素减弱

过去,社火表演往往是由村民依据习俗自发组织,其筹办机构被称为“三官社”(三官即天官、地官和水官),早期的社火表演就是靠老百姓对神灵的信仰驱动的,老百姓通过为“三官”表演节目,获得“三官”的庇护,祈求“三官”护佑自己和家人多寿多福、平安喜乐、事事顺心。以前人们的娱乐形式较少,对神灵的信奉真挚,因此春节期间的社火表演,能够获得人们的普遍赞同和支持,可以说是老少参与,人财物应有尽有。这就使得当时的社火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比较常见的舞龙舞狮、划旱船、踩高跷、背阁、抬阁等,更有晚上独特的“打梨花”(一种用特制的容器把铁水打到天上坠落下来像梨花一样绚烂美丽的类似烟火的表演)等,最多的时候,社火的表演形式可以达到几十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神灵的信仰逐渐弱化,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三官社”之称虽还在某些地方存在,但各地的社火表演筹办组织已大多变为由村委会牵头组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使许多年轻人进入城市,去从事专业的生产活动,他们信奉“多劳多得”,不再依靠神灵的庇佑,因此他们不再积极参与村里的社火表演。当前,社火节目表演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乡镇、村委会或单位出面组织,人们把它作为丰富人们文化生活,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做;二是出现了社火表演节目的个体“团长”,由“团长”出钱出力组织人员进行表演。

市场逐利因素的驱动影响增强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市场经济深入人心,人们做事都要求有“报酬”,要求“多劳多得”。而一支社火队的维系不仅需要人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置办道具、服装等)。以前受信仰驱动力的影响,人们愿意为社火表演买单,人财物都不匮乏,社火文化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承;但是发展到现在,表演人才(有些表演需要人们投入大量时间去练习才可以顺利完成)的短缺和资金的筹集已经成为社火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市场逐利因素的影响下,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都外出务工以提高生活水平,村子里剩下的都是妇女、老人和孩童。只有过年的时候,青壮年们才会回家与家人团聚。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村子里组织的社火表演活动。这就是社火表演人才短缺的现实原因。因此,解决社火表演的资金筹集(表演人才的培养可以靠资金去解决)问题是当前制约社火文化传播与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市场逐利因素理论表明,资金会去追逐有利润的产业。那么能否让社火文化变成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关配套的公共管理设施有待加强

现如今,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有了提高,社火文化在此背景下有了发展的土壤。以现在还保留有社火表演的鹤壁市浚县、安阳市汤阴县为例,笔者发现在人们观看社火表演期间,主要存在下面相关配套服务问题亟待解决:第一,停车场车位不足,来观看表演的人停车难,乱停乱放问题严重;第二,公共厕所配置有限,使得游客体验感较差;第三,游客扎堆现象严重,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流。

新时代背景下中原社火文化传播和普及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社火文化传承的基础逐渐消失,面临着无人继承、资金缺乏、受众减少等困境,其慢慢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再现昔日的红火。针对当前社火文化传播与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拟从以下方面谈谈对中原社火文化未来发展的看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社火文化的基础上,抛弃社火文化表演中的糟粕成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坚定人们的信仰,使传统社火文化能够满足当代人民对精神文明的需求。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扬弃传统社火文化中不合时宜的东西,比如一些封建迷信的内容。其次,通过社火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当前的时代楷模类人物故事加入社火表演中,弘扬社会主旋律。再次,紧密结合社会新风尚,将社火表演中的故事与当前国家的形势相结合,做到年年有新意。

以市场为主导,提升政府服务意识,为社火发展提供

有利条件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火文化的传播与普及不能一味依靠政府,因此,政府要转变态度,通过市场机制的运行,为社火表演做好服务,让市场驱动因素运行得更为顺畅。比如,社火表演形式可以吸收当前大型娱乐项目的有益经验,创新社火文化的传承和表现方式,把社火表演转变成商业演出。具体如下。首先,结合古城景点传承社火文化。社火文化表演通常会在春节后的一段时间内举行,持续时间短,而参与的人、物等则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导致维持成本较高。我们可以结合古城景点和社火,将社火文化中的项目开发设计成古城景点的娱乐项目,这样有利于保留人才,取得收益,靠社火文化本身的价值来維持社火文化的发展。汤阴县“跑帷子”社火的传承和发展就得益于此。其次,丰富社火文化的表演形式。当前,社火文化以街头行进表演为主,形式比较古板单一。未来可以通过每个表演样式固定场地演出、展板介绍、视频宣传、互动表演等来丰富社火文化的表现形式,让更多的人通过更多的途径了解和欣赏社火文化。最后,社火表演还可以在时间上拓宽维度,不再拘泥于春节这个时间节点,可以在大的节假日、庆典日或者固定的时间段和地点进行表演,这样可以对喜欢观看社火表演的人们进行合理分流,降低人群聚集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等功能,加强管理,加大支持力度。首先,合理规划社火表演区域各个街道的功能,对社火表演节目进行分类、分区,以实现对观看社火人群的分流。其次,增加配套公共设施。第一,在社火表演时间段增设流动公厕,方便人们使用。第二,开放一些单位的停车场让观演的人们停车。第三,设置醒目的指示标识,引导人们去想去的地方。再次,表演区域5公里处开展的“综合治理”。为解决人群扎堆问题,可以提前进行区域布局分工,进行不同的区域规划,如餐饮区域、购物区域、游玩区域、表演区域,以实现对游客的合理分流,缓解人群扎堆问题。最后,政府要加大对社火表演的扶持力度,不仅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更要提供政策支持和统筹协调上的支持。

综上所述,中原社火文化是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象表现形式,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中原文化的崛起,有利于中原文化产业的振兴。我们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去参与中原社火文化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政府的统筹协调与引导,都是必不可少的。希望古老的中原社火文化,能够在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开出新时代文明之花。

猜你喜欢
社火中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沁园春·赞中原
闹社火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谁远谁近?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画饼充饥
“社火”辨——兼论中原传统社火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