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品超 仇金杨 秦黛新
从玩具到文具,再到机票,这次盲盒盯上了“剩菜”。
“剩菜盲盒”,显然不是顾客吃剩的菜,餐饮商家将临期食品或当日未售出的库存,以“盲盒”形式在软件上打折卖出。
这种有趣且省钱的新型盲盒,一经推出,在年轻人群体中引起热烈追捧。目前已有多个APP可以购买“剩菜盲盒”,参与过的人甚至表示“手速慢了,还会抢不到。”
社交媒体上有很多这种购买“剩菜盲盒”并记录食用感受的分享,足见其火爆程度。
晚上8时,走进一家某连锁面包店,现烤面包架子上的现制食品已所剩无几。这时,一位来取盲盒的顾客到了,店员转身走进操作间,拿了4个面包放进袋子里交给顾客。
“这些,原价要40元,打包到‘盲盒中,不到20元,价格相当于打了4.5折。”店员介绍,“要根据每天的销售,才能确定推出‘盲盒的数量和种类。一般情况下会有四至五份的余量,有时也可能会一个‘盲盒都没有。”
“19.9元可选50元以下的寿司,39.9元可选80元以下的寿司。”一位买过“剩菜盲盒”的顾客表示,通常直接到店买“剩菜”可享受买一送一,但吃不了也是浪费。买“盲盒”贵点儿,但选择的余地更大,比较有新鲜感。
商超食品浪费现象一直以来都普遍存在,为保障食品安全,很多当日没有售出或者临期的食品都会被扔掉,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此前,不少商超通过采取晚间降价、买一送一等促销方式避免食物大量浪费的情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剩菜盲盒”的出现可以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又一有益探索,商家可以有效解决临期食品不好出售的问题,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既获得了拆盲盒的乐趣又拥有了经济实惠的食品。
“剩菜盲盒”起初流行于海外,主要以面包等便于存放和携带的食品为主。有网友对此点赞,认为这种形式经济实惠还不浪费粮食,也有人则对于盲盒食品质量是否过关表示了担忧。
因为盲盒的不确定性,消费者无法得知盲盒里究竟有什么,商家将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关键信息抹去,这就带来了一些饮食安全方面的隐患。
价格便宜,却没有机会选择品类与产品的生产时间,拿到什么全凭个人的运气和商家的良心。网友纷纷在网上评论“吐槽”:“有买到过一次发酸的”“上次买了感觉都是些卖不出去的,口感不好”……这样的现象不是个例。
这些變质的、保质期限不明的食物掺杂在“剩菜盲盒”中,一旦被消费者食用,很可能对肠胃造成负担,严重点甚至可能会食物中毒,严重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与生命安全。这样一来,本来节约粮食的“剩菜盲盒”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由此可见,“剩菜盲盒”爆火背后的确存在一些健康隐患。剩菜可以“盲盒”,但是食品安全不能“盲盒”。
盲盒的形式可以继续存在,消费者关于剩菜也应该有一定的知情权,商家应该将食物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关键信息标注清晰,不欺瞒消费者,将部分关键信息的知情权归还消费者。商家要秉持诚信经营的心,食物可以临期,但一定不能过期,可以优质,但一定不能变质。
市场监管部门也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将“剩菜盲盒”的益处切实展现出来。
去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拟对盲盒销售的内容、形式、销售对象等方面作出规定。
《意见稿》指出,药品、医疗器械、特殊化妆品、活体动物、无着快件、食品等在使用条件、存储运输、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等方面有严格要求的商品,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
因此,以盲盒的形式售卖临期食物的未来究竟如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和政策的支持。
虽然消费者无法提前知晓“盲盒”内部商品信息,但不代表消费者要为这种隐蔽性买单,作为售卖“剩菜盲盒”的商家,有义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承担起自身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同时,作为商家应当了解不少消费者购买食品后并非马上食用,因此应在消费者购买前明确告知或提醒其食用期限。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剩菜盲盒”时也要学会规避风险。
比如,注意留存消费小票、支付记录,注意查看包装完整度、是否在商家描述的保质期内等。
如果消费者因食用“剩菜盲盒”健康受损或拿到了劣质产品,可向商家要求赔偿,或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进行投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来源:《北京日报》 红网 半月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