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见春, 朱萌萌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党执政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遭遇的风险挑战的宽广视野出发,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深邃的理论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论断,其中关于对党忠诚的系列重要论述,从理论上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逻辑框架,在实践中为新时代共产党人践行忠诚观提供了行动遵循。目前学界对习近平关于对党忠诚的论述有所关注,论者多在梳理习近平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站在执政党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角度,阐释对党忠诚的政治意蕴、主要内容及实践要求,但尚未有论者系统探究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理论贡献。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习近平就该论题不断有更丰富的阐释,不断刷新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规律性认知。基于此,为更全面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指向,本文结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相关论述,试图解析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理论建构及实践指向。本研究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建立绝对忠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团结奋斗等提供学理支撑和实践关照。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党建课题,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的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理论建构,理性阐明了其基本内涵和价值意蕴。
作为一种美德,忠诚道德主体在对道德客体理性选择基础上形成稳定的价值认知和情感态度,集中体现为对归属客体的诚信、尽职、执行、服从等道德品质。作为政治组织的政党,其生存、发展高度依赖于组织成员的团结,忠诚是促成政党强大内聚力的黏合剂。马克思主义政党基于坚定的理想信念、严密的组织体系、刚性的组织纪律等特质,经过革命的洗礼和执政的历练,形成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实践中,习近平系统总结党的建设新鲜经验,聚焦政党伦理建构,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内涵。习近平认为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最本质、最核心的政治道德和政治品质,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1]676
第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主体。
关于对党忠诚,习近平认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是纯粹的,无条件的,不能打折扣、耍小聪明、搞小动作。”[2]50这就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主体是共产党人,也就是指全体共产党员。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组织性和严格纪律性为确保党员政治忠诚提供了组织条件和纪律保障。与此同时,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也要求每个组织成员必须具备忠诚的政治品德。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代最具活力和生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经百年沧桑而不断发展壮大,除了中国共产党本身具有的特质以外,还靠千万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对此,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有打倒我们,靠的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3]。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客体。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以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为奋斗目标的政治组织,正如习近平所言:“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2]53在这里,习近平再次重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识——人民至上。这种特质铸就了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具体而言,对党忠诚意味着共产党人一要忠诚于党,二要忠诚于人民,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客体。对党忠诚意味着,“忠诚党的理想信念,忠诚党的初心使命,忠诚党的组织,忠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2]50也就是说,全体党员必须拥有在理念与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忠于人民,就是以表达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皈依,因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2]60。马克思主义政党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中国共产党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终极奋斗目标。这样看来,忠诚的对象看似有两位主体——党和人民,但从党的性质和宗旨而言,“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4]23因此,“体现党的意志就是体现人民的意志”[5]213。共产党人忠于党、忠于人民,就是要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在行动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甚至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
习近平不仅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基本内涵,而且结合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政治实践,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对党忠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伦理。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党忠诚是其组织成员首要的政治品质。马克思主义政党所追求和为之奋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解放。为促成这种崇高理想的实现,共产党人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高尚的道德境界。列宁认为:“党员的忠诚是我们实行和保持我们最严格的纪律的基本条件”[6]319。在这里,列宁实际上指出忠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团结统一的前提要件。另一方面,忠诚于党组织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自觉,江泽民曾经指出:由信仰上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人掌握政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7]100习近平在阐释伟大的建党精神时,特别突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党道德和价值追求,作为共产党人独有的精神标识和政治品质。因此,从政治伦理上讲,对党忠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道德规约;从精神特质上看,对党忠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贵品质。
第二,对党忠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属性的本质要求。
对党忠诚是建立在党员对政党理念认同的基础上,在行动中意味着党员必须无条件服从组织意志。恩格斯在《论权威》中阐明了组织个体与组织权威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形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都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8]276对党忠诚还意味着党员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保持赤胆忠心,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身为共产党人,“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9]361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习近平格外强调党员对党组织的忠诚,他严肃指出:“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10]188因此,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看,对党忠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党员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跳出历史周期律,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就在于党员对党忠诚而实现了党的团结统一,政治上的忠诚保证了组织上的团结,组织上的团结积蓄了事业发展壮大的持久力量。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继承马克思主义政党创始人关于政党忠诚的思想,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全新态势与实践要求,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核心要义,指明了检验组织成员忠诚度的衡量标准,为锻造绝对忠诚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
第一,对党忠诚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对党忠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独有的政治品质,这种宝贵品质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这种忠诚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2016年度的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指出:“在对党忠诚的问题上,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纯粹。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10]189习近平的讲话表明:对党忠诚必须是纯粹的,不能带有任何功利色彩。为强化党员干部对这个问题的认知,习近平又特别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11]24这就是要求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成员必须无条件地“做到忠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12]396对党忠诚的绝对性,实际上要求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党员必须无条件遵从组织的决议、全力以赴贯彻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二,对党忠诚是发自内心的、自觉主动的。对党忠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成员对党的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真心认同和高度内化后的自觉行动和实践遵循。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无数共产党人以生命和热血践行了对党忠诚的庄重承诺,诠释了对党忠诚的担当。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厉行其所知。”[13]301方志敏在狱中文稿中写道:自从加入党组织以后,“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14]24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广大党员“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15]在另外的场合,习近平又提到,“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16]6
第三,对党忠诚是具体的、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不仅忠诚于信仰,而且在实践中以行动为对组织忠诚提供强力注解。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一批又一批优秀共产党人在投身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展示了对党赤胆忠心,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忠诚。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奔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中,习近平要求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彰显对党忠诚的品格。“对党忠诚是具体的、实践的,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2]50这就要求在奋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抛弃清谈和虚论,充分发挥共产党人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敢于斗争,善作善为的精神面貌和昂扬斗志,把对党忠诚落实到本职工作中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的奋斗中。
第四,忠诚是拥戴和捍卫,是服从和执行。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对党忠诚体现在对党的领袖的拥戴和中央权威的维护上,体现在对组织决议的服从与执行中。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表明,成熟又有权威的中央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组织保障,而广大党员自觉拥戴党的领袖、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为党集聚磅礴伟力提供了深厚的力量源泉。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讲:“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17]298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将思想统一到中央制定的方针路线上来,自觉遵循中央的决议。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总结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郑重指出:“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2]49“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18]。要实现党的团结统一,必须强化党员对组织的服从意识和执行能力。在现阶段,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党员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
忠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伦理和政治品德,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理念和行动准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实践过程。如何考察党员的忠诚度?在实践中如何彰显对党忠诚?习近平认为以下“四个能不能”是测量党员忠诚度的标尺,即“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能不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能不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能不能坚持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都是对党忠诚的直接检验。”[2]525
依照习近平划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员忠诚度的检验标准,考察党员干部在政治实践中的忠诚度,应当从以下方面考察:言论上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信念上是否真心认同和维护中央的权威,品格上是否矢志不渝坚定不移,行动上是否发自内心地积极为党和人民事业担当作为,政治上是否自觉维护和捍卫党、国家、人民的利益,敢于与诋毁、损害党和国家形象的错误行为和现象作斗争,在态度上是否持久践行党和人民的利益至上理念。总之,检验党员的忠诚度,不仅要察其言,还有观其行;不仅要关注当下,而且要考察历史和未来。对党忠诚不是一时一刻,要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要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彰显对党忠诚。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进的新征程中,习近平号召全体党员:“向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2]555新业绩的造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初心,担当使命,继续弘扬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但忠诚观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劳永逸,忠诚观的建立和践行,既要靠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守,靠党纪和政治规矩的约束,也要强化党员意识、组织观念及加强实践的锤炼,还要靠忠诚观的教育等多种方式的联动。
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构筑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根本。习近平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个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5]346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强化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就能守住对党忠诚的根本。因为“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2]524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生成的思想基础,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实际行动是坚守理想信念的生动注解。因此,加强马列主义的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前提。在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进的新征程中,系统学习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必须作为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当务之急和长期的政治任务。在学深悟透中深化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理性认知,在学用结合中增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行动转化,在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中铸牢对党忠诚的政党伦理。
忠诚不是与生俱来的,对党忠诚也不会因为加入党组织而自然生成,对党忠诚是在政治历练中养成,在持久的淬炼中升华,化为党员自觉的政治修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挑战,对党员干部的忠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个别党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执行不力,甚至对党不忠的“两面人”也时有现身。这些消极现象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引起中央高度警惕。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中,中央将“对党不忠诚”列为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为此,习近平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接受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淬炼。”[19]要求党员干部经常检视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在政治历练中坚守理想信念,在实践斗争中强化初心使命,自觉做良好政治生态的建构者和维护者,在强化修为中淬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理念,也不是停在口头的表达,共产党员的忠诚体现为切实的行动和不朽的业绩。作为先锋队组织,党员必须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在自觉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崇高使命中强化责任担当,时刻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着和坚韧,始终保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清醒和坚定,“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15]与此同时,对党忠诚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落实在行动上,“对党忠诚必须始于足下”[16]6。党员干部必须在履职尽责中彰显共产党先锋队的模范作用,正如习近平的要求,对党忠诚“要体现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2]50这就要求共产党人在执行中央的决议时,容不得半点犹豫,搞不得任何变通,更不能无视党组织的决定而自行其是。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20],党员的政治担当要用奋斗来呈现,因为“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2]554在当下,党员的忠诚就必须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周围,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强化对党忠诚的政治担当。
对党忠诚就是要忠于党的性质和宗旨,忠于党的终极奋斗目标和阶段性奋斗目标。党员的忠诚是建立在牢固的忠诚意识之上。忠诚意识的生成,源自对党忠诚的教育和训练。面对错综复杂的党内外形势,习近平认为:一方面,“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对党员的教育还要拓展延伸,拓展到领导干部的身边人,延伸至党员干部的亲属,“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风建设,引导亲属子女坚决听党话、跟党走。”[16]6加强忠诚教育,就是要时刻强化共产党员的身份意识和使命意识,要在坚持和加强对党忠诚教育中,提高维护和捍卫党的事业的坚定性、自觉性。对党忠诚教育要紧扣政党道德这个核心,“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2]520。这就要求每个党员必须时刻牢记“永不叛党”的入党誓言,做到坚守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的庄重承诺。对党忠诚教育,就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自觉行动,不仅自己对党忠诚,而且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与背离党的初心使命、诋毁党的形象等消极行为进行斗争。忠诚教育铸就忠诚意识,忠诚意识保证行动忠诚。
对党忠诚依赖于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但也要严格党纪法规,强化纪律的威慑和政治规矩的约束。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推进,管党治党宽、松、软局面得到根本改善,党内政治生态全面净化,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挑战”的风险依然存在,少数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意识淡薄,奋斗精神缺乏等消极行为仍时有发生。对此行为,除了加强教育以外,还必须严格纪律和法规的约束,要强化对不能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权与则、是与非的极小数分子的法纪教育,加强党纪国法的震慑威力。要着力培养公道正派、知法守法、心存戒惧、有底线原则的党员干部,“坚决防止政治上的两面人”[21]569。实践表明,法纪意识及规矩意识为党员干部践行对党忠诚划出了红线和底线,在向新征程迈进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始终严守纪律法规以践行对党忠诚的政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