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墓志疑难词语考释八则

2023-08-15 12:47:02薛苏晨
关键词:墓主大词典墓志

薛苏晨

(陕西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王连龙编纂的《南北朝墓志集成》(以下简称《集成》),收集的墓志较为全面,具有研究价值。笔者特别关注书中北魏阶段的篇目,选择了八个词语进行考释,以《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为参考系,这八个词语或常见于文献典籍但未被《大词典》收录,或已被收录但义项不符合志文语境。对墓志词语进行考释,不仅在解读文献方面有所帮助,同时也可以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材料。

一、衔酸

《集成》北魏《杨彦墓志》:“朝野衔酸,嗟行泣血。”[1]445

《大词典》未收录该词。但《大词典》有“衔哀”一词,为动宾短语,表示“心怀哀痛”[2]4472。“酸”与“哀”一样,都是一种心理感受。按《大词典》,“酸”有“悲伤”义,陆机《感时赋》:“矧余情之含瘁,恒睹物而增酸。”[2]13928故,可依据“衔哀”类推动宾短语“衔酸”的释义。

“衔酸”一词,墓志文献中多有用例,且都用来表达人的心理感受。唐《卢沐夫人郑氏墓志》:“犹子作志,衔酸抆泪,增永怀兮。”[3]823唐《徐令辉墓志》:“邻妇共伤而罢织,耕者衔酸而辍农。”[3]679北魏《乞伏宝墓志》:“冕旒衔酸,缙绅殒涕。”[1]451因此,《大词典》可补收“衔酸”一词,释义为“心怀悲伤”。

二、置心

《集成》北魏《杨侃墓志》:“栖情冲泊,置心文雅,九流必综,五行俱下。”[1]443

《大词典》未收录该词。王肯堂《郁冈斋笔尘》中有一句:“蔡絛云:‘太上留心文雅,在大观中,命广东漕臣督采端溪石研上焉。’”[4]“留心文雅”与“置心文雅”格式一致,都是动宾结构,表示对“文雅”“置心”“留心”。《大词典》中有“留心”一词,释义为“关注,关心”[2]10928。“置心”与“留心”同义,可释为“关注,关心。”

墓志文献中多有用例。《唐故正议大夫试怀州别驾赐紫金鱼袋赠户部尚书渤海高府君墓志》:“公迺酌损益之自,穹否泰所因,置心韬钤,俟膺时用。”[5]《唐故龙花寺内外临坛大德韦和尚墓志铭》:“密置心于清净教,亲戚制夺,其持愈坚。”[6]2032传世文献中亦多见该词。朱熹《诗集传·诗传纲领》:“张子载,字子厚。曰:‘置心平易,然后可以言诗词。’”[7]《宋人轶事汇编·韩琦》:“余在中书进退升黜,未尝置心于其间。”[8]因此,《大词典》可补收“置心”一词,释义为“关注,关心。”

三、悼轸

《集成》北魏《元宏贵人高照容墓志》:“悼轸皇闱,慕切储禁。”[1]172

《大词典》未收录该词,但收录了其同素逆序词“轸悼”,释义为“痛切哀悼”[2]13756。所谓同素逆序词,指的是构词语素完全相同,构词语素排序互逆,以双音复合词为主,而其语素义要基本一致或有明显的联系的一组词[9]。把握同素逆序词,对理解词义有帮助。

“轸悼”作为一个词被《大词典》收录,而“悼轸”失收,但该词常见于出土墓志,应该被注意到。北齐《李祖牧墓志》:“叡情悼轸,加葬崇恩。”[1]841《大唐故赠扬州大都督曹府君墓志之铭》:“如何不慭,中衢殂落,悼轸皇躬,褒赠夜壑。”[6]1832《孟显达墓碑》:“皇情悼轸,爰加礼赠。”[10]按《大词典》,“悼”,特指对死者的怀念、哀痛[2]10196,“轸”,痛也,《楚辞·九章·惜诵》:“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洪兴祖补注:“轸,痛也。”[2]13757两字意义相近,故“悼轸”和“轸悼”为类义双音词,同时也是一组构词词素相同的同素逆序词,“悼轸”可释义为“哀悼悲痛”。因此,《大词典》可补收“悼轸”一词,释义为“哀悼悲痛。”

四、祗钦

《集成》北魏《贾瑾墓志》:“州闾敬羡,京国祗钦。”[1]415

《大词典》未收录该词。按《大词典》,“祗”有“敬”义,《诗·商颂·长发》:“昭假迟迟,上帝是祗。”《晋书·顾和传》:“若不祗王命,应加贬黜。”[2]10500《大词典》:“钦,钦羡,仰慕。”嵇康《琴赋》:“慕老童于騩隅,钦泰容之高吟。”[2]9424《大词典》:“敬羡,敬仰羡慕。”[2]6944“祗钦”与“敬羡”相对,都是动词词素+动词词素的并列式复合词,属同义联文,表示“州闾”“京国”之人对墓主十分敬重仰慕,则“祗钦”表示“崇敬景仰”义,是一种心理活动,表人的情感。

传世文献多有用例。《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灵承对越,敢不祗钦。”[11]1067《楼钥集·户部郎中赵谧军器监》:“往其祗钦,毋替于旧。”[12]《苏魏公全集·内殿崇班张敏可左监门卫将军致仕》:“祗钦茂恩,益自修养。”[13]因此,《大词典》可补收“祗钦”一词,释义为“崇敬景仰。”

五、怡心

《集成》北魏《山徽墓志》:“怡心典素,追胜白于长篇;拥思文池,寻斑马于秘苑。”[1]393

《大词典》收录了该词,释义为“和悦心情”[2]10090,但在志文语境中,“怡心”是一种心理活动,表示志主对“典素”“怡心”,是动词,所以,《大词典》的释义放在所举志文中,略有不妥,应该再作解释。依据志文,此处是在表达墓主对“典素”的喜爱之情,“怡心”类似于“醉心”的用法,表示对某一事物强烈爱好而一心专注[2]13939。“怡”又有喜悦、快乐的含义[2]10090,常用作使动,如怡人(使人舒适、愉快),则“怡心”可表示“使心情愉快”,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动宾结构,“怡”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怡”,因为喜爱,所以才会获得愉悦感,故此处的“怡心”可以理解为“热爱典素而从中获得快乐”,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也常见“怡心”与名词连用的动宾词组。

墓志文献和传世文献都有用例。《隋王晒暨其妻桑氏志》:“怡心岩石之间,绝迹风尘之外。”[14]唐《何刚墓志》:“虔奉禅林,怡心定水。”[15]35《王处士凿山引瀑记》:“虽承冠冕之绪,不践名利之途,怡心旷澹,笃志廉直。”[16]《全元文·祖母夫人真赞》:“年七十,以家事付初,怡心引年。”[17]因此,《大词典》可补充“怡心”一词的释义,即表示“热爱某一事物而从中获得愉悦感。”

六、矜悼

《集成》北魏《元弘嫔成氏墓志》:“皇上矜悼,六宫哀恸。”[1]121

《大词典》未收录该词。按《大词典》,“矜”有“怜悯同情”义,《书·泰誓上》:“天矜于民。”孔传:“矜,怜也。”《论语·子张》:“嘉善而矜不能。”《魏书·序纪·穆帝》:“帝以琨(刘琨)忠义,矜而许之。”[2]11736《小尔雅》:“矜,惜也。”《大词典》:“悼,特指对死者的怀念,哀痛。”《文心雕龙·哀吊》:“以辞遣哀,盖不泪之悼。”《魏书·世祖纪》:“时宣成公李孝伯疾笃,传者以为卒也,帝闻而悼之。”[2]10196“矜”和“悼”连用,在此表达主语“皇上”对墓主逝世的惋惜伤感之情,则“矜悼”为“怜悯悼念”义。

“矜悼”一词,墓志文献中用例较为常见。北魏《元袭墓志》:“冕旒矜悼,宠锡有加。”[1]435北魏《邢伟墓志》:“朝廷矜悼,追赠博陵太守。”[1]120《大唐故彭国太妃王氏墓志铭》:“皇情矜悼,赗赠有加。”[15]34传世文献亦有用例。《宋书·礼志四》:“江夏宣王太子,体自元宰,道戚之胤,遭时不幸,圣上矜悼,降出皇爱。”[18]《姜皎赠泽州刺史制》:“言念往初,有深矜悼!宜宠泉穸,以示不忘。”[19]因此,《大词典》可补收“矜悼”一词,释义为“怜悯悼念。”

七、崇异

《集成》北魏《缑光姬墓志》:“是以圣上崇异,委以事业,用允于怀。”[1]257

《大词典》未收录该词。按《大词典》,“异”有“特别优待、特别重视”之义,《史记·张丞相列传》:“君之史赵尧,年虽少,然奇才也,君必异之,是且代君之位。”[2]19043“崇”表示“尊重,推崇”。朱熹集传:“崇,尊尚也。”[2]4248结合志文语境,缑光姬作为女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被当权者“委以事业”并得到了特别优待,已然超出常礼,则此处的“崇异”表示圣上对墓主异常尊崇。

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多有用“崇异”来表示“尊崇超过常礼”的用例。《故佥书江西等处行枢密院事赠枢密副使护军云中郡成毅公神道碑铭》:“公早以才器受知世皇,谋济其勇,树勋赫然,其生而显荣,没而崇异,宜哉!”[20]《崇异苟颓诏》:“论道是寄,历奉四朝,庸绩弥远,宜加崇异,以彰厥功。”[21]《参议皇太子车服饰》:“王公以下,车服卑杂,惟有东宫礼秩崇异,上次辰极,下纳侯王。”[22]142《请加赠豫章王嶷启》:“是以礼秩殊品,爵命崇异,在汉则梁王备出警入跸之仪,在晋则齐王具殊服九命之赠。”[22]688因此,《大词典》可补收“崇异”一词,释义为“异常尊崇,超过常礼。”

八、作配

《集成》北魏《元新成妃李氏墓志》:“于是鸤鸠延娉,玉帛盈门,就百两之盛仪,居层樔以作配。”[1]153

《大词典》收录了该词,释义有二,一为“谓与某人或某事物相对应、配合。”二为“指祭祀时袝祭、配享。”[2]1253这两个意义放在所举志文中均不恰当,故此处应当再作解释。“娉”同“聘”,是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的问名礼,且志文中的“鸤鸠延娉”“玉帛盈门”“百两盛仪”都意在表明墓主结婚时的场面隆重而浩大,则此处的“作配”应是婚配之义。

墓志文献多有用例。北魏《元恪嫔李氏墓志》:“遂应帝命,作配皇家,执虔烝祀,中馈斯允。”[1]291北魏《元纯阤墓志》:“婉然作配,来嫔君子,好如琴瑟,和若埙篪。”[23]北周《若干云墓志》:“公任右侍伯大夫,频衔国命,王姬作配,以备坤德,母仪天下,生民赖焉。”[24]因此,《大词典》可给“作配”一词补充义项,意为“男女婚配。”

本文对北魏墓志中的八个疑难词语进行了考释,并将其分为两类:一为给《大词典》增补条目,如衔酸、置心、崇异、矜悼、祗钦、悼轸;二为增加《大词典》已有词条的义项,如作配、怡心。

猜你喜欢
墓主大词典墓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的年代及墓主身份
“梳妆楼”墓主考浅析
与赵琦先生商榷
赋与唐代墓志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语言与翻译(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7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