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谈

2023-08-14 11:01:07
中国美术报 2023年25期
关键词:艺术类出版社图书

彭伟哲:立足出版主业 促进媒体融合

辽宁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身处数字技术进步的洪流之中,美术专业出版单位在坚守出版初心与使命的前提下拥抱变化,“立足出版主业,促进媒体融合”,才能在艺术出版与技术迭代交叉的时代中站稳脚跟。

如何推进艺术图书的转型和创新?首先,推进数字化的前提是出版社要拥有数字版权资源,这就要求编辑在策划选题时要充分考虑选题的后期开发形态,签订尽可能完备的数字版权。其次,充分发挥内容资源与媒介形态的融合,将一种内容资源作为一个IP进行立体化建设,如打造集视、听、交互于一体的富媒体电子书,碎片化后进行数据开发等。

最后,融发展,打造出版物的多元化发布渠道和运营空间。一是可以自建数据库、数字平台,二是借助图书馆渠道和已经成熟的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与传播。

如何打造国际视野的精品选题,并利用科技为之“赋能”?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多元共存的现实,打造精品选题,就要立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中国艺术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美术图书本身就是艺术表达的一种形式,它在内容与艺术展示上具有改善阅读体验的元素。在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助力下,这些元素无限放大,可以说数字内容为美术图书扩容。如,将美术技法图书与美术慕课相结合、艺术画册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等,均实现了美术图书出版的跨界“破圈”,使内容价值延展升级。

另外,在出版界拥抱互联网、拥抱数字技术的同时,作为出版人及时考虑数字媒体出版下的版权保护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要用技术手段对美术类数字出版物中出现的高清图片、艺术画作与视频等进行加密保护,还要防范一些作者运用AI技术进行艺术创作涉及的侵权问题。

葛艳聪:利用科技助力艺术图书多元扩展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副社长

数字技术乃至人工智能对于艺术类图书的冲击是巨大的,艺术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有可能将被重新定义,艺术类图書的出版必然也要顺应这一潮流。视觉艺术在数字时代呈现创新性和多样性:数字化媒介、互动性、跨界合作、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以及数据可视化等都为艺术家和观众提供了新的创作和体验机会。

艺术类图书在新的环境下,必然要强化与数字的区别,同时要与数字媒体积极融合,才能在新的环境下保持长久的活力。一方面,艺术图书要利用新的技术提升图书的品质,突出其实体的特征,这也是艺术类图书与数字媒体的本质区别,在书的纸张、印刷材料、设计方面进行提升,将图书本身也按照艺术品来创作,才能形成与数字媒体的区别特质,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不被取代。另一方面,艺术类图书要善于利用数字技术和媒体,寻找新的选题,尝试新的商业逻辑,利用数字媒体为纸质图书增值,将图书内容进行多元的扩展,利用多种新媒体进行宣传等。

随着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全面开启,艺术图书精品选题必须具有更高的视野,寻找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内容,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利用国家搭建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聚集、提炼、升华、创新。“聚集”是从中国以及留存海外的中国艺术中寻找灵感;“提炼”是将内容中的特色进行总结,将其艺术特点概括出来;“升华”是去粗取精,对内容进行反复的筛选论证,保证在艺术的高度上具有独特性;“创新”是在产品的形式上进一步突出艺术的特点,使用户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通过参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建设“古籍图典数据库”,为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工具与手段。

同时,通过利用科技的力量提升艺术图书的艺术价值,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拓展艺术图书的边界和影响力。例如将艺术类图书数字化出版,增加图书的可访问性和便利性。数字化出版还可以与多媒体元素结合,如音频、视频和互动插图,提供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将艺术图书的内容呈现为沉浸式的虚拟环境或与现实世界交互的增强图像;通过互动技术,如触摸屏、传感器和手势识别等,使读者能够与艺术图书进行互动;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艺术作品中的数据信息可视化展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此外,还可以将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文化背景、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和呈现,进一步深化对艺术作品的认知;同时,利用科技的创新,如交互式装置、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化技术,为艺术图书注入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

徐可:出版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上海书画出版社副总编辑

尽管艺术图书的出版因专业、审美的特殊属性,使其与普通图书的出版有一定差异性,但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艺术类图书与其他品种的图书一样,转型和创新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首先,纸质与数字的融合出版方式是艺术图书出版转型的主要趋势之一。虽然艺术图书配有大量的图片资源,但电子书、有声书越来越成为艺术普及类——如艺术史、艺术鉴赏、艺术家传记、艺术创作笔记、艺术入门教程等图书的标配,尤其青少年读者、大学生成为数字艺术图书的主要消费者。除去与传统纸质书同步的电子书、有声书外,普及类的艺术图书、艺术教辅可以通过一书一码等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读者提供音视频等增值服务;而大型艺术图书、多卷本的艺术文献整理类的图书则常常与专业数据库、艺术文献库等数字出版类型相匹配。

其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为艺术类图书赋能也是其出版创新的重要趋势。智能化,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发展为艺术类图书提供了最佳的呈现方式,利用VR和AR技术,将艺术类图书中的内容与它们在博物馆、展览等真实场景的呈现内容结合起来,进行交互式数字化还原与展现,为读者提供更加真实的、丰富的、多元的阅读体验。同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型图片库、知识库进行知识萃取,加快编辑周期,提高出版效率;建立云端阅读平台,将艺术类图书集中存储在云端,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获取和阅读,从而降低出版成本。

第三,利用数字手段参与艺术类图书选题策划。通过对读者的阅读行为和偏好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市场趋势和竞争情况;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调查和交流;利用数字化阅读平台,通过观察读者的搜索和浏览行为,了解读者的兴趣和需求,从而精准定位选题。

第四,结合目前人工智能的模型水准,人工智能辅助美育教学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教学内容(艺术图书内容)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分析学生的作品并提供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为每个学生提供定制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协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提供创作灵感、设计元素和颜色搭配等建议;提供艺术史方面的知识和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流派等。

数字时代下,尤其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版方式的转型与创新也将提速,依附于大平台、大数据,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出版形式将彻底改变艺术类图书的出版。

黄啸:提高艺术图书的附加值

湖南美术出版社党总支书记、社长、总编辑

移动互联网时代,加速了艺术图书出版向宽度、深度、速度的迈进。湖南美术出版社通过拆分搭建“艺术步行街”,积极应对数字时代艺术图书出版的升级。一是将拥有的海量自有版权资源在图书馆分类标签的基础上,根据美术与书法门类的特色,通过关键词标签,建立图片数据库,方便编辑根据主题和内容的需要快速地编排出新书。二是随着短视频的快速崛起,搭建了几个摄影棚,着力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在比较重要的图书中会通过二维码嵌入相关视频,使纸媒的图书更为立体,方便读者多方位的阅读。三是在微信小程序中建立益画平台,将图书的一些内容通过视频或其他方式免费对读者开放,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四是在画册出版上,把它作为一件艺术品来看待,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确保画册的品质达到极致。

积极应对AIGC时代的到来。一是注重版权溯源,积极推动原创视觉艺术中心的建设;二是添置专门的设备,依凭已有的图片数据库和视频数据库,利用AIGC的技术,生产大量的AI插图,应用在一般图书和教材中;三是建造数字美术馆,抓取图书内容通过数字技术转换成立体、虚拟的美术馆中的场景,推高了艺术图书的阅读空间和附加值。

刘蓓 :积极进行数字出版探索

荣宝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荣宝斋出版社社长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艺术出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实现艺术图书与数字媒体的深度融合,是每一家出版单位、每一位出版人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以数字化出版为代表的新出版业态是大势所趋,数字时代为艺术图书的转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数字化技术,艺术作品以更多元的形式呈现,丰富的媒体元素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为直观、多维的体验。数字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艺术图书可以随时随地被读者获取和分享,扩大了作品的传播范围,促进了文化的多元交流。艺术家和创作者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来创作更具个性化和互动性的艺术图书作品。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艺术图书在呈现方式上也得以突破了傳统的平面限制,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变革,首先出版社要抓住机遇,积极进行数字出版探索。近年来,荣宝斋出版社开发了图书的VR数字版本、融媒体交互书、有声书、有声课等数字产品。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加具象可感,给读者带来了沉浸式、互动式的全新阅读体验。

另一方面,内容质量是立社之本。无论是纸质还是数字化的艺术图书,对内容的严格把控和精细制作始终是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现阶段,荣宝斋出版社在积极拓展数字出版业务的同时,继续扎实做好传统纸质书的出版,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和专业影响力。坚持“精品”理念,加大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专业性和学术性的高品质艺术图书,并与艺术家、学者、文博机构、权威媒体广泛开展合作,在内容生产和出版质量上深耕细作,满足了读者对艺术图书内容品质的需求。

如何顺应潮流,实现艺术图书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每一家出版单位、每一位出版人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出版社将以创新谋发展,不断加强自身数字化建设,提升数字化能力,培养专业的数字出版团队,优化数字出版的效率和质量,努力为读者带来更丰富、更多元的艺术阅读体验,为艺术家和创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创作和展示平台,在打造“专”“精”“特”“新”的艺术出版之路上勇毅前行。

猜你喜欢
艺术类出版社图书
内卷
科教新报(2024年4期)2024-03-17 09:48:21
我等待……
读者(2021年5期)2021-02-05 02:52:39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艺术类专访心得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6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华人经济(2017年6期)2017-08-18 04:10:14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2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中国摄影(2015年9期)2015-11-08 11:56:33
石油工业出版社
全国新书目(2014年7期)2014-09-19 20: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