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莹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山西 044000
小儿腹泻属于中医学“疏泄”的范畴,是儿科常见消化道疾病。目前中医对小儿腹泻的认识是从丰富的临床经验而来[1-2]。现代中医根据传统中医“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和“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认为小儿腹泻是疏泄日久导致气液亏损,气阴两伤,则阴伤及阳,演变为阴竭阳脱的特点[3]。在治疗上,中医措施较多,包括药物、推拿及穴位敷贴,以上措施均需要患儿和家属充分配合才能达到效果[4]。患儿年龄较小,依从性差,容易影响康复效果。中医循证护理在基于中医护理基础上,将循证护理措施步骤和作用,作用于临床,能提升依从性,辅助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基于患儿年龄较小的特点,在推拿敷贴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循证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中医门诊诊治的腹泻患儿9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52)。纳入标准:1)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关于小儿疏泄诊断标准;2)患儿及家属知情同意;3)符合西医《儿科学》[6]中关于腹泻诊断标准;4)年龄≥5岁。排除标准:1)心脏病患儿;2)急腹症患儿;3)肺炎患儿;4)原发感染灶体征患儿;5)白血病患儿。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儿均接受推拿、敷贴治疗。1)穴位敷贴。敷贴药物组成:茯苓、紫苏皮、藿香均10 g,白芷、陈皮、法半夏及白术均6 g,厚朴及甘草均3 g。将所有药物研磨呈细粉末,用水调成糊状,叮嘱患儿平躺,用温热毛巾对患儿肚脐部位进行清洁,将药膏固定在肚脐,每日睡前敷贴,第2天清晨取下。2)穴位推拿。每日推拿患儿腹部中脘、天枢和丹田穴,每次3 min;三字经流派,每日1次。两组治疗5 d。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按时测量体温、增加饮水量。做好家属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做好环境护理,叮嘱用药等。研究组患儿接受中医循证护理干预: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工作时间≥2年。小组开会讨论,确定小儿疏泄治疗及护理中存在的循证问题,收集近10年中医小儿疏泄(腹泻)护理措施,寻找需要解决的问题。2)循证支持。小组成员分工检索数据库,以“中医护理”“小儿疏泄”“小儿腹泻”“推拿敷贴”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记录有用的知识。根据我院患儿特点制定出最佳护理方案。3)循证运用。在科室大厅、病区连续播放腹泻中医发生机制、治疗原理和护理的重要性。护理人员积极与患儿和家属沟通,获得患儿及家属理解与支持。在微信群内推送相关知识,及时解答家属疑惑。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一对一讲解,提升家属对中医腹泻认知能力。在患儿接受治疗时可以与患儿进行游戏互动,减少患儿对治疗的注意力。严格患儿洗手步骤,不厌其烦地指导患儿和家属洗手与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卫生与饮食习惯。同时,叮嘱家属在其腹泻缓解后可喂一些易消化、清淡、营养类食物,如粥、豆浆等,确保食物干净卫生;针对因寒气侵袭而诱发腹泻的患儿,需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腹部;针对细菌或病毒感染而诱发的腹泻,需叮嘱家属认真遵从医嘱使用药物;针对饮食不当而诱发的腹泻,叮嘱家属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喂养患儿,同时,确保饮食干净、卫生,勿食用生冷、硬、刺激性食物。
1)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统计两组患儿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2)中医证候积分:在干预前1 d及干预后1 d由护理人员参考《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7]评估两组患儿中医证候。评估指标包括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及肛周疼痛,按照无、轻度、中度及重度进行评分,分别计0分、2分、4分、6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3)免疫功能:在干预前1 d及干预后1 d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处理10 min后取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IgA、IgG及C3水平。4)护理满意度:在干预后1 d由患儿家属匿名填写护理满意度评价表,采用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进行评价。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单位:d
干预前,两组患儿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及肛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及肛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单位:分
干预前,两组患儿IgA、IgG及C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IgA、IgG、C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表5 两组总满意度比较
小儿腹泻在中医学中主要有6种类型: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及泄泻迁延难愈,导致气阴两虚[8]。但朱泽荃等[9]认为小儿腹泻应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伤食型、暑湿热型、脾虚型、脾肾阳虚型。可见在小儿腹泻中医分型上意见未能完全统一。目前,关于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方法较多,不仅有内治法还有内外结合方法、中西结合方法等,均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0-12]。其中推拿、敷贴较常用。推拿手法中用三字经流派操作简单,能促进穴位腹部血液循环,疏导阻滞,减少疼痛。而药物敷贴能将中药送至患处,刺激局部吸收,从而达到调节脏腑平衡、扶正祛邪的目的。但是患儿年龄较小,依从性较差,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哭闹、拒绝治疗等现象,从而影响了临床效果。因此,给予积极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循证护理是现代中医基于传统中医护理和循证护理学发展而来,通过查阅相关知识,确定护理措施,达到针对性、循证性护理目的[13-14]。谢童如等[15]发现,中医循证护理能明显改善疾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与本研究结论相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推拿敷贴联合中医循证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的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及肛周疼痛的评分下降。分析原因为推拿敷贴作用腹泻患儿能驱邪扶正、散寒止痛,局部用药又可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了因脾虚型、脾肾阳虚所致腹泻症状,缩短了住院时间。中医循证护理模式下患儿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重视饮食卫生,辅助提升了治疗效果。同时,研究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较好。中医循证护理中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积极沟通,获得家属支持,在敷贴和推拿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保证治疗顺利完成,这也有助于敷贴和推拿功效持续性;因患儿家属积极支持,不厌其烦与患儿沟通,故能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尤其是在推拿过程中,因穴位推拿会产生酸胀及轻微疼痛,患儿皮肤娇嫩,痛觉敏感,若护理不当,治疗难以进行。中医循证护理中护理人员充分考虑了患儿实际情况,评估了在以往推拿过程中患儿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制定了解决措施。护理人员根据患儿依从性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转移患儿注意力、健康宣教、密切关系等,使患儿在不知不觉中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基于当前中医干预腹泻现状而言,很多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会与病人积极沟通,尊重病人自我意愿,了解病人心理特点,进行开导。尤其是在手法治疗时,医生会全程照顾到病人自我感受,不断解答疑惑,鼓励病人积极治疗。医生从单纯施救者变成临床救治与护理干预双重工作者。故而在很多疾病中临床救治与护理密不可分,治疗的过程也是护理过程,护理过程也是治疗的过程,腹泻中医治疗正是体现了这点。
患儿腹泻与自身免疫功能有直接关联,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患儿腹泻首先属于疾病反应,提示其胃肠道功能与代谢功能较弱,调节此类功能还受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临床把患儿腹泻分炎性腹泻和非炎性腹泻,非炎性腹泻主要为饮食不当、消化不良、食物结构成分等而导致。此状况与自身免疫力关系较小,但炎症性腹泻则与免疫功能有直接关系。患儿年龄小,各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故感染外界细菌病毒等易诱发腹泻,微生物侵入人体后,会随着人体肠内容物运行到胃肠黏膜,针对消化系统的免疫功能主要为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其为消化防御功能的主要成分,故人体免疫功能与腹泻有直接关联。本研究通过评估患儿免疫功能也可达到评估疗效的目的,体现出中医循证护理结合推拿敷贴干预的优势。
综上所述,推拿、敷贴联合中医循证护理用于腹泻患儿能获得较理想的效果,包括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依从性,改善中医证候,缓解临床症状和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