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俗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研究

2023-08-14 19:24:56
名家名作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译介民俗文化陕西

杨 蕊

一、引言

民俗文化对外译介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文献数量分布上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此领域的研究处于上升趋势,说明对该领域的关注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有利于推进民俗文化的对外译介,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中国发展中急需有效解决的一大问题。然而有关陕西民俗文化翻译的研究却很少,关注度和研究度还不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关注。对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陕西民俗文化的相关研究,能使中国文化在全球化和多元化时代保持其固有的、鲜明的文化身份及特征。这些举措有利于吸引更多海外游客前来陕西旅游,从而增进对陕西民俗文化的了解、欣赏和理解,提升陕西文化旅游的形象,提升其亲和力和影响力。

二、民俗文化翻译的特点及学者对其的翻译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陕西作为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颇具代表性,也很有独特性。而民俗文化作为陕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外翻译和传播,对于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民俗文化翻译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它包罗万象,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例如,陕西仅方言就可以分为关中方言、陕北方言和陕南方言三部分,而这三部分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又可以再细分。关中方言可以分为西府方言和东府方言;陕北方言属于西北官话和晋方言;陕南方言北部属于西北方言区,而南部又属于西南方言区等。这就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也给译者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其次,民俗文化具有独特性,比如陕西的凤翔泥塑、安塞腰鼓,都是陕西特有的民俗文化,这些词语在英文中并没有相对应的事物,也自然没有准确的表达。陕西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不清楚其背后的故事以及具体内涵的情况下随意进行英文文本译介非常容易出现语用失误的情况,从而影响英文文本受众的理解和领悟。

Analysi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Location Entropy——A Case Study of Xinjia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IANG Tong,LI Xiaodong,XIE Xia 13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代表文化为“三秦文化”,有西周、秦、汉、唐等14个政权在陕西建都。因此,陕西人民在生活中创造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事象,这些民俗文化事象与陕西人民的现实生活保持着血肉联系,包含着陕西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陕西省是民俗文化的一块肥沃之地,更是民俗文化的宝库。即便陕西省已经走入了全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视野之中,陕西民俗文化仍没有被很多人了解,通过相关调查来看,这主要是由于陕西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基础非常薄弱,国外民众对于陕西民俗文化对外译介方面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即使有所耳闻也大多局限在陕北民歌范畴。目前,国内学者针对此领域的代表性论文有很多。这些文章大多数都是针对如何对陕北民歌进行翻译而提出的一些策略,并不是完整地进行译介。这些情况表明了陕西民俗文化传播机制和翻译体系的不健全、不完整。不仅如此,在以50人为样本的问卷调查中,对陕西民俗文化只有一点了解的人为62.96%,甚至还有48.15%的人根本没有读到过关于陕西民俗文化的其他语言文本,这些数据触目惊心,也反映了陕西民俗文化对外译介和传播的现状,提示我们要在这一领域潜心探索,以推进陕西民俗文化对外译介和传播的相关进程。

其二,对具体地域下民俗文化翻译的研究。研究者分别着眼于藏区以及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方民俗文化的翻译研究(司书晶,2022;杨晶晶,2021;张文婷,2021)。

通过表4可看出,同一红土镍矿采用侧吹浸没燃烧工艺,与其他电炉和高炉工艺相比,成本有较大优势。侧吹工艺成本低的主要原因:仅使用廉价的褐煤或烟煤;采用高富氧操作,烟气带走热量大为减少;冶炼工艺为熔池熔炼工艺,反应速率快,床能率高。

其一,对民俗文化翻译策略与技巧的探讨,研究者通过分析民俗文化翻译的现状以及对比不同译文文本,对民俗词汇和句法提出具体的翻译策略和解决方案(张玉洁,2022;杨燕,2021;孙静、俞珍,2020)。

国内学者对民俗文化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的方法论和规范层面的探讨,缺乏宏观理论视野和系统理论的可证性。 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三,以某个翻译理论为视角进行研究。学者运用不同的翻译理论对民俗文化翻译展开研究,这些翻译理论主要包括生态翻译学、功能语境理论、目的论、顺应论、文化翻译观、跨文化传播理论等(印明玉,20 20;段春艳,2019)。

从丰富自身传播学知识入手,以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为依据,分析如何改善译文的不足。

第一是译介主体,也就是将陕西民俗文化走出去的重任交到谁的手上。陕西民俗文化的译介首先要依托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官方学术机构的介入,形成有组织、有规模的翻译团队。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通过协助组织各种文化节、文艺展演,创建文化展览馆等方式打开对外宣传的门户。其次,本土译者需和优秀的国外汉学家合作,达到双语的优势互补。不可否认,本土译者对自身文化的了解远远高于国外译者,但如果有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译者给予语言上的指导和润色的话,译文的文化意蕴则会更加浓厚,译文的可接受程度会更高。总之,在对陕北民俗文化进行译介时,要确保译介主体的多元化。

为决策专家et给出的所采用的应急方案在指标cn下的最低要求,可作为初期筛选应急方案的参考值,也可作为判定最佳应急方案的参考值,也是1个CFGJ,可将其转换为PD-HFLTS,t=1,2,,T,n=1,2,,N。

三、陕西民俗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的现状及困境

民俗,就是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者某一区域中无数民众所创造、享受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特征之一。民俗在本质上是一种带有鲜明特点的,沟通传统与现实、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文化现象。

最后,民俗文化还包含文化方面的背景,比如陕西社火中的舞龙、舞狮。在我国的文化中,龙是吉祥的象征,是备受尊崇的神物。而在西方文化中,龙是邪恶的化身,特别是在西方的神话故事中恶龙往往都会被英雄杀死。所以,基于文化的差异,对民俗文化进行翻译时,即使有对应的词汇,也不能简单地直译。每个民族都有独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当地居民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不同的饮食习惯、宗教信仰等。

黄河口拥有高度特异性的原生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虽然独特却并不唯一,而黄河入海口是唯一的,其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形态更是独特唯一的,对此,余秋雨先生有精辟论述:“黄河口的文化旅游价值在于,这里是千古母亲河伟大的归结之处,很多伟大的地方去了之后会让人感到很激动,黄河入海口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激动的地方。母亲河的概念,并不仅是指黄河千百年来‘灌溉’了两岸的百姓,更重要的是黄河从文化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一些基本的性格”[7]。但通过对研究成果分析和黄河口旅游发展实践的调查发现,目前无论理论界还是产业界均存在“一元论”问题,即普遍认识到了黄河口原生湿地生态优势,却对黄河口所蕴含文化优势未给予相应的重视和利用。

本次国有水利工程水价采用目前已执行的水价。目前国有水利工程执行水价为 《石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首市水利工程农业灌溉水费收取和使用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石政法〔2006〕10 号)规定的价格,其中水田每年7.2元/亩,旱地每年5元/亩。

陕西民俗文化对外译介和传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原因在于陕西民俗中充斥着大量的方言词汇,这些方言词汇在陕西人民的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方面多有体现。然而学者在对民俗文化进行对外译介与传播时,这些方言词汇的很多释义都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源于语言特征、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的文化负载词的存在导致陕西民俗文化的相对不可译性,这也成为陕北民俗文化译介和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困难,这一问题亟须得到进一步突破与解决。

坡脚道路工程受边坡影响长度为边坡的走向长度150 m,道路工程包括路基和路面,参照福建高速公路的造价,路基工程每延米造价2.2万元,路面工程每延米造价0.9万元,故公路工程直接损失为465万元。

很多译者在对陕西特色民俗文化进行译介时只是简单地进行字面翻译,而不是根据其具体的历史内涵进行对应的翻译,这明显存在不足。例如,陕西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有300多年的历史,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色香味俱佳,是民间一道极受欢迎的美食。然而有的译者却将其直译为“Qi Shan Noodles”,这显然与其本身含义存在相当大的出入,无法为译文读者提供机会以了解这种食物的用料和做工等,更无法体现关于这一特色美食的独特民风民俗。

四、陕西民俗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的方法与策略

(一)翻译归化与异化

翻译是一种实现语言沟通的方式,它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沟通,更代表着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在陕西民俗文化的翻译方法上,民俗文化的译介主要在于文化因素,其所使用的是归化或异化的方法。1995年, 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正式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的概念。归化是为了实现译文流畅的目的, 淡化源语言和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而采取的翻译策略。而异化翻译法则要求摆脱传统翻译观念的束缚,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言的文化内涵, 它不一定完全遵循目标语的语法规则。

就拿陕西文化中最常见的土炕来举例,土炕多用于北方农村地带,指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在天气寒冷时,可以在下面的孔道里烧火取暖,可谓是冬暖夏凉。按照归化的方法翻译,土炕的主要用途就是睡觉,所以自然翻译成“bed”;而按照异化的方法翻译,多翻译为“a heatable brick bed”或“heatable adobe sleeping platform”,指一张可加热的土砖床,既体现了土炕供人睡觉的用途,又凸显了其可加热的特点。

3.利用跨界文化产品

(二)对外译介传播的路径

1.利用新媒体多元化传播

在对外传播场域中,政府主管的宣传部门依托各类报纸、电视台、通讯社等官方媒体,构成了对外塑造国家形象的主体力量。官媒具有的组织性、统一性、整体性和权威性是其优点,但是这些传播主体在对外传播中容易出现“宣传腔”,或“把正面报道做得太满、太硬,缺乏有效的信息量和趣味性”等短板。所以在传播陕西民俗文化时,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多元性,不再拘泥于严肃死板的传统传播模式,而是要选择在Tik Tok、YouTube等用户基数大、活跃量高的社交媒体创建官方账号,以新颖的短视频或互动答题等方式增强与国外观众的互动,拉近民俗文化与国外受众的关系,达到真正传播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效果。

2.利用新型科技技术

数字化赋能设备与数字化赋能服务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的新媒介,将民俗文化传播与数字化相结合,强强联手,方能开启传播新进程。除了最常见的书籍、报刊或已经不再新鲜的视频、音乐传播之外,利用新型的AR、VR、5D、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更具有科技感的先进传播方式或许更能吸引国外观众。具体来说,对于陕西民俗文化的传播,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国内国外双平台云直播,现场展现皮影戏、腰鼓表演等,同时设计连线环节,使国外受众也能通过视频或连麦的方式参与进来,增强传播的互动性。

这也提醒我们,在对民俗文化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异化翻译才是我们最应该采取的方法。民俗文化的翻译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让外国读者理解其最基本的含义,而是要通过详细和精准的语言来体现每一个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词语的文化内涵,向其他国家展示陕西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通过虚拟网络传播民俗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当重视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传播方式。例如,设计专属于陕西民俗文化的卡通形象代言人,制作成相关文创产品进行传播,利用其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形象吸引群众,进而吸引他们关注并了解陕西民俗文化,可以通过电商推广、海外华人录制开箱视频等方式实现跨界、跨地区的文创产品与文化传播。

(三)总体策略探究

因此,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具有鲜明地域性、独特性和文化性的陕西民俗文化的对外译介和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作为译介的主要工作者,我们也应注意到国内民族文化翻译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研究、探索得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和改进方法。

在这些前提下,也需要做到一定的要求,各行各业都需要行动起来。首先

猜你喜欢
译介民俗文化陕西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小主人报(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8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42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 06:20:06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中华建设(2019年7期)2019-08-27 00:49:30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当代陕西(2017年10期)2017-10-16 01:23:39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海峡姐妹(2016年3期)2016-02-27 15:17:47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