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法课堂开展“四史”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3-08-14 15:51:05陈全海
学苑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四史学科内容

陈全海

(福建省闽清县第三中学,福建闽清 350807)

所谓“四史”,是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四史”教育内容,教师需要有对接、创新、研学的意识。深潜教材展开教学设计,寻找“四史”教育对接点;优化情境设计,设定“四史”教育激发点;组织多种学习活动,确认“四史”教育感应点;升级训练形式,建立“四史”教育拓展点。教师进行针对性设计,促进学科教学的自然升级,对学生心理带来深刻触动,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强化学习体验,在主动学习和研讨中接受“四史”教育,在生活实践探索中成长学科核心素养。

一、发掘教材内容,寻找“四史”教育对接点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内容比较固定,教师深入教材展开研习行动,深度发掘教材“四史”内容,自觉对接“四史”教育机制,以丰富学科课堂教学资源,开阔学生学习视野。

(一)设计教材内容研学程序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呈现体系性,教师对教材展开深度解析,寻找“四史”教育对接点,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也能够提升德育教育品质。“四史”教育与学科教材对接点众多,教师要做好科学发掘,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好分类处理,结合教程安排进行多点渗透,促使学科教程的顺利打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设计有较强的针对性,初一阶段大多选择学生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方面的内容,进入高年级则渗透一些集体、社会、国家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分析解读教材时,要针对“四史”教育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如教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丰富的社会生活》,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研究,设定学习思考问题:社会生活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你能够找到一些案例进行佐证吗?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不同时代有不同定义,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融入社会呢?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深度思考,课堂交流互动气氛逐渐活络起来。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讨,对亲社会行为相关问题进行重点讨论,结合不同时代生活现实,解读亲社会包含的内容存在差异性。社会主义中国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对人们的亲社会提出不同要求。教师列举一些具体的生活案例,对不同时期的亲社会要求做比较,让学生明确当下社会内涵,建立亲社会主观意识,唯有融入社会大集体,才能体会生活的温暖。

(二)矫正“四史”教育对接方向

学生学力基础存在差距,教师从“四史”教育渗透角度展开设计,能够创生更多崭新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学习感知体验。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对接分析,对学生学习特点进行科学评估,都可以促进“四史”教育内容的全面渗透和融入。“四史”教育内容众多,哪些内容适合什么年纪的学生,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分析,以提升教学对接适合性。学生对“四史”教育内容有选择性,教师进行学情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多种制约因素,以提升教学设计针对性。

教材内容与“四史”教育高度对接,教师要对学生认知有清晰分析,以提升教学对接品质。如教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师结合学生经历讲解社会规则的内容,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大家追求的社会规则有共性特点。如居民经济收入,大多数人崇尚公平原则。改革开放后,私营经济逐渐活跃起来,大多数开始认同多劳多得原则,这说明社会规则是在发展之中的。教师与学生展开开放性讨论,围绕社会经济收入问题进行意见交换,给学生介绍不同时期社会原则内容存在的差异性,无疑是在给学生讲解改革开放历史,这是典型的“四史”教育。

二、创优情境设计,设定“四史”教育激发点

学生对灵动性、互动性、趣味性教学情境比较有感觉,教师从激趣角度展开设计,巧妙对接“四史”内容,推出一些故事、案例、图片、视频等信息,对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冲击,以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精选教学情境设计形式

课堂教学情境设计时,教师要做好筛选工作,针对学生兴趣取向展开情境设计,适时渗透“四史”教育内容,无疑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触动。“四史”教育内容更为新鲜而多元,甚至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而这些内容往往能够调动学生研学兴趣,其激发效果也会超出预料。如党史内容,如果教师渗透革命战斗故事,或者播放红色歌曲,学生会更加振奋,学习思维顺利启动。

如教学《网络生活新空间》,学生对网络应用最为熟悉,教师没有组织学生讨论网络应用的优劣性,而是从时代发展角度进行问题设计:网络是特定历史下的产物,标志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但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为什么只有中国的移动支付最成功?学生对这个问题并不熟悉,教师列出一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突出我国网络应用现实。学生逐渐进入到深度思考环节,对问题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中国之所以会走在世界前面,这是因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带来的结果。从网络应用情况看,中国充分发掘网络应用潜力,最大限度为人们提供生活服务。在这个问题讨论之中,涉及到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也是“四史”教育内容。

(二)突出“四史”教育主题地位

“四史”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对接不仅体现在内容方面,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渗透“四史”教育内容,教师在导学环节讲述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案例,如学生比较关注的时代楷模事迹,都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灵触动。情境设计需要体现教学内容,也要对接学生学习思维,还要渗透德育思想,教师要做到兼顾设计,这样才能创造良好学习情境。

教师执行教学方案时,要有随时调整的意识,以提升教学适配性。如《社会生活讲道德》,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鲜活案例,说明遵守公德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还有“八荣八耻”相关内容,学生对生活讲道德有了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八荣八耻”都属于“四史”教育范畴,教师从这个角度进行引领,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对“四史”教育内容的理解呈现碎片化,教师从学生的生活认知积累角度展开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讨论机会,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丰富。

三、组织学习活动,确认“四史”教育感应点

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多种研学活动,无疑能够成功点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活动设计组织过程中有意识渗透“四史”教育内容,能够创造一些教学亮点。

(一)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组织

学生对学科学习活动比较有感觉,教师在活动任务设计时,要巧妙植入“四史”教育内容,增设德育目标,设计更多德育教育感应点,都能够为学生带来学习内驱动力。如话题讨论、故事讲述、生活观察、社会调查等学习活动,教师结合“四史”教育实际做对接处理,不仅能够丰富学习活动内容,还可以促使学生自然对接生活和社会,自然建立家国责任感。

教学《做守法的公民》这部分内容,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守法话题:作为公民,要自觉学法、用法、守法,只有全社会的人都做守法公民,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健康发展。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为什么还有人知法犯法?你能够根据具体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吗?话题推出后,学生都主动展开思考和讨论,课堂研学气氛活跃起来。在交流环节,学生列举一些典型的案例,说明守法的重要性,也利用反面案例进行警示,知法犯法要接受法律的制裁,特别是危害国家利益的要接受人民的审判,如那些叛国者、贪污犯等,都不会有好下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话题讨论,学生都能自觉列出案例进行论证,这些案例都属于“四史”教育内容。

(二)强化“四史”教育实践体验

学习活动与“四史”教育对接,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认知基础有客观评估,以便做出教学组织,对学习活动方案做针对性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期待。特别是生活化学习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做好融合探索。如生活调查活动,其调查内容与“四史”对接点众多,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索行动,深入生活和社会,结合“四史”史料内容展开课题研究,能够建立更多学习起点。

学生对“四史”内容有一些印象,教师需要做好筛选,唯有切准学生关注点,其调动作用才能突出出来。如教学《积极奉献社会》,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解读,列出一些时代楷模和事迹。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还有学生比较熟悉的袁隆平、屠呦呦、莫言等。在这些人物的背后都蕴含着更多动人的故事,教师要求学生借助多种信息渠道展开素材搜集,在学习小组展开互动交流,针对模范人物展开学习活动,写出学习笔记。为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教师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展开生活调查,寻找身边的先进典型,对其事迹做采访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交到班级。教师推出多种学习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四史”学习对接机会,实践活动有力证明,“四史”教育实践活动有极高的助学作用。

四、升级训练形式,建立“四史”教育拓展点

学科训练设计环节,教师渗透“四史”教育内容,不仅能够拓宽学科训练维度,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创新学科训练呈现形式

教师设计训练任务做对接设计,自然渗透“四史”教育内容,学生认同感更高,训练效果值得期待。如讲述革命战斗故事、社会生产故事、时代楷模故事,学生要深入生活之中展开素材搜集活动,在具体讲述过程中接受“四史”教育,在展示体验中完成认知内化。学生的生活认知与“四史”教育高度对接,教师做好学情分析,推出一些融合性、实践性训练任务,都可以赢得教学主动权。

在教学《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反特电影片段,然后给学生讲述国家举行的几次大范围的安全运动,介绍共和国成长历史,学生对相关信息比较感兴趣,能够专注聆听教师讲解。教师设计训练任务:保卫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自行组建合作团队,选择一个适合的角度创编生活小品,围绕保护国家安全主题进行情节设计,准备班级中进行演绎。学生对这样灵动的训练活动比较有认同感,都能够积极回馈,教师利用反特电影做引导,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拓宽“四史”教育实践维度

教师在训练任务设计时,对接学生学情展开任务推送,可以提升训练适合性。如果能够在训练设计环节渗透“四史”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学生回馈主动,训练效果更为突出。如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活动,学生对这样的训练活动有更高期待,教师让学生做好参观准备,包括信息素材的储备,确保参观活动顺利展开。

教师设计训练任务时,要做好生活对接,让学生结合实践体验展开主动探索学习,其历练效果会更突出。如教学《建设美好祖国》,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我们祖国在近些年取得的成就的照片视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素材信息都比较有冲击力,学生回馈更为主动。教师推出训练任务:深入家庭之中展开现实采访活动,对父母从事职业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对父母职业劳动做分析,体会父母为建设祖国做出的贡献。学生对训练任务进行深入研究,找到适合的机会,进行实地采访,归结采访信息,对父母职业和劳动情况做深度调查。这项任务很简单,却给学生带来巨大心理冲击。父母辛苦劳作,奉献国家,建设家庭,服务子女,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作为父母的孩子,不应该成为家庭的负累,要积极替父母分忧。

五、结语

“四史”教育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多点对接,学生对“四史”教育比较熟悉,教师巧妙植入,学生回馈主动,其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升,学生在“四史”教育背景下展开学科探索学习,其学科核心素养会大幅度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四史”教育高度融合,势必对学科教学形成冲击,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合理解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对应探索,在多重互动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

猜你喜欢
四史学科内容
【学科新书导览】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少先队活动(2020年9期)2020-12-17 06:17:31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上海工运(2020年10期)2020-11-03 01:18:46
队史连“四史”
“超学科”来啦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长江学术(2015年1期)2015-02-27 07: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