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允胜 厦门市同安区西洪塘小学
为了让家长放心“双减”政策的实施,随后推出了课后延时服务,西洪塘小学从小学生目前在延时服务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并围绕这些问题在课后延时服务课堂中开展了花样跳绳的相应对策。作为一项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表演价值以及竞技价值。花样跳绳在常规跳绳的基础上,综合了多项现代体育文化,如体操、舞蹈、音乐等新元素。且花样跳绳与常规跳绳一样,器材简单、不受场地限制、便于携带,参与运动的练习者可以充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1]。因此,这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一经在我校延时服务课堂教学中推出,得到了师生们一致好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通常只突出了体育健身的功能,而忽略了体育育人的价值。花样跳绳作为延时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双减”的精神,育德于乐,以乐养体,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并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对手;在协作中学会交流、沟通;在比赛中学会拼搏进取。在融会贯通中将体育精神迁移到各种文化学习中。
强烈的体育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内在动机已成为体育活动的重要的触发媒介。目前,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运动受到严重阻碍。实际上,通过课后延时服务课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花样跳绳的引入弥补了体育项目的多样化,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并激发学生深入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双减”政策颁布后,各地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这一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不仅减少了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训练的时间,也进一步减轻了课业负担。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课堂,可以为其参与体育活动的不足增添动力,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当天课业学习活动结束后,参加花样跳绳可以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减少课堂学习静坐给身体造成的负担。此外,运动产生的多巴胺可以给学生带来快乐,消除学习带来的疲劳感,促进脑部发育。
花式跳绳与其他体育活动相比,形式相对简单,但是花样众多,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体力和精力来练习。对花样跳绳不感兴趣大体上分为两部分,其一,大部分学生对花样跳绳的认知错位,学生对跳绳停留在传统的并腿单摇上,认为单调无趣;其二,部分对体育活动本身就不感兴趣的学生而言,更不会对花式跳绳产生兴趣。因此,如果教师在延时服务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固化教学方式,将会很难激发学生对花式跳绳产生兴趣,严重时还将导致学生出现“我不喜欢跳绳”、“我不想参与”“我更喜欢看书或画画”等消极想法,自然也就不利于在延时服务课堂进一步开展花样跳绳教学。
由于我国开设花样跳绳课程的时间相对较短,辅助教材和设施不够完善。完善的教材是课程顺利进行的主干,但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小学独立的花样跳绳教材。学生在学习花样跳绳时则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和活动指导。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花样跳绳训练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此外,一些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场地和科学有效的运动器材。因而,这也对教师花样跳绳的指导和学生的跳绳实践制造了无形的障碍。
我国开设花样跳绳课程的高校并不多,因此这也是缺乏专业花样跳绳教师的一个原因。由于高校缺乏相应的培训体系和花样跳绳课程,这项运动只能由民间或者对这项运动感兴趣的群体自发学习,进而提高群体的运动水平。此外,在花样跳绳这项运动中,明显呈现女多男少的趋势。然而,在校内教育体系下的男教师又明显多于女教师。因此,由于缺乏专业、高水平的花样跳绳教师,小学延时服务课堂教学中的花样跳绳课程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实际的延时服务课堂活动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确保小学体育延时服务课堂的高水平实施。并选择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质的项目,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实现延时服务课堂活动的整体效果[2]。此外,教师应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喜好和能力水平,将参加延时服务课堂活动的学生分成多个兴趣小组,并根据小组内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这样既能有效拓宽学生的选择范围,又能提高延时服务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对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1 寓教于乐,元素融合
小学生通常对探索新事物有着无尽的兴趣。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为花样跳绳教学注入有趣的元素。游戏化教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一,游戏化教学能第一时间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对花样跳绳的学习充满期待。其二,小学生缺乏学习集中力,游戏化教学可以集中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花样跳绳的注意力;花样跳绳很关键的要素就是于音乐的融合:其一,音乐对于人的灵魂的陶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欢快的节奏自然的带给你快乐和积极的心境;其二,运动和音乐有着无法分割的关系,音乐可以消除压力,律动提升运动能力。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跳绳竞技游戏。如跑步跳绳竞技游戏,教师可以要求参加比赛的学生在规定的跑道上进行,让学生在跑步同时进行跳绳,完整比赛所用时间最短的学生获得胜利。如交叉跳绳竞技游戏,教师可以要求参加比赛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跳绳,跳绳次数多的学生获得胜利。如音乐跳绳竞技游戏,教师可以要求参加比赛的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改变跳绳的方式,且同一种跳绳方式不允许出现3 次,否则挑战失败。因此,学生们想要在音乐跳绳竞技游戏中获得胜利,必须在平时刻苦训练中学习多种跳绳技术,以此来强化自己的跳绳技术。
3.1.2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小学生在身高、体重、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但力量、弹跳能力、协调等要素是小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不可缺少的。力量是小学生爆发力的直观表现,与学生能否完整完成一个复杂的跳绳动作有关。出色的弹跳能力保证了小学生在跳跃时有足够的高度和足够的空间表演跳绳的各种花样。协调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小学生能否安全控制自己的力量和弹跳能力。显然,学生协调能力的不足会导致进行花样跳绳就越容易出错。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具体情况,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合理设置花样跳绳的教学内容,对小学生实施分类教育。如,小学生的耐力、肌肉力量、弹跳能力都很优秀,但缺乏协调性,很难跳出“倒摇”、“ 扯花”、“ 双飞燕”等技术性动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着重练习“踩单车”,由此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以巩固其跳绳基础。再如,有的小学生手腕爆发力强,跳绳快,且有出色的弹跳能力,教师可以以“双飞燕”为基础,指导这类学生进行跳绳练习。此外,对于一些反应迅速,行动灵活,协调性好的小学生,教师可以指导这类学生进行“踩单车”“双飞燕”“扯花”等动作的综合练习。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能力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跳绳教学,进而促进小学生个性化的跳绳能力的深度发展。
3.1.3 集体参与,玩出花样
花样跳绳的种类很多,举办各种跳绳比赛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实力,在培养学生的竞争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学生成为一名真正的“花样跳绳”高手。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在延时服务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跳绳教学的模式,组织学生分组互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能使跳绳教学的气氛更加热烈[3]。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练习、尝试、总结花样跳绳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丰富学生花样跳绳的方式,进而在积极的体育课氛围中提高运动技能。
例如,以跳大绳为例,可以实现两人跳、三人跳,甚至多人跳。学生在学习跳大绳并掌握跳大绳的技巧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8 字形”跳绳,这既能加强学生之间默契合作,又能突出体育运动的优势。跳大绳活动的开展,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和理解“8 字形”跳绳的技巧。也就是冲进跳绳区域的学生要看准时机,当摇绳同学的胳膊摇到最高处时迅速冲进并完成跳跃后离开跳绳区域。此时,教师可以让两个同学摇绳,自己示范跳大绳的正确方法。然后教师让学生熟悉跳大绳的练习,当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位置跳大绳后,集结“8 字形”跳绳队伍。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影响“8 字形”的训练。此时,教师应帮助出现差错的学生改正,并强化跳绳技能,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会犯错,应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以确保跳绳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教师可以提高跳绳的要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树立良好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为花样跳绳延时服务课堂教学提供经费是保证课后延时服务课堂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辅助教材和良好的运动场地以及科学有效的运动器材对课后延时服务课堂的顺利开展有很大的影响,如教材设施发展不足会对顺利完成花样跳绳教学产生一定的阻碍[4]。因此,学校需要寻求多方的支持,为学校完善教材设施提供基础,为教师的教学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首先,寻求政府支持。作为课后延时服务课堂的提出者,其财政支持是课后延时服务课堂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背景下,积极的财政预算资金可以提高课后延时服务课堂水平的比例,并以此完善花样跳绳教材设施的建设。此外,负责课后延时服务的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财政能力,为延时服务划拨专项资金,确保资金来源稳定。其次,寻求家庭支持。获得家长对课后延时服务课堂的满意度是最为重要的,同时,课后延时服务课堂的费用也应该控制在家长能接受的范围内,对有困难的家庭实行免费政策。同时,对有一定社会资源的家长可以联系一些室内体育场馆为学校提供免费场地和教学服务。此外,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家长自愿为学生护学,提高学生参加课后延时服务课堂的安全性。
教师是课后延时服务课堂的主导,是教育项目的骨干。花样跳绳教师是花样跳绳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均衡的师资队伍力量有利于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课堂。花样跳绳教师的教育意识和专业水平是课后延时服务课堂顺利高效开展的决定性因素。为了保证课后延时服务课堂的可行性,优质教师资源的引进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配备高素质花样跳绳教师进行课后延时服务是必然选择。因此,要优化师资队伍,提高花样跳绳教师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只有专业素质过硬,才能进一步优化课后延时服务课堂。
首先,聘请花样跳绳教师,丰富活动内容。研究[5]发现,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为减轻校内教师工作压力,提高学生人均花样跳绳教师数量,提高课后延时服务课堂的质量。因此,学校可以对优质教育机构的花样跳绳进行聘请,秉承“三公”原则,筛选相对稳定的花样跳绳师资队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运动技能丰富与理论知识储备扎实以及体育教学经验老练的教师,编入花样跳绳师资队伍,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其次,学校可以与高校建立共同培养机制,选派一些运动能力突出、理论知识扎实、有爱心与耐心和熟练掌握花样跳绳项目的优秀实习生进行课后延时服务课堂教学。一方面,他们与学生年龄跨度小,可以清楚知道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并为其制定科学的方法和锻炼计划,进而调动学生的参与花样跳绳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弥补学校花样跳绳师资队伍短缺、大班教学等问题,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后延后服务课堂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运用知识来弥补不足,扩大课后延后服务教师的储备。最后,组织培训,提升花样跳绳教师素质。高效的课后延时服务课堂活动离不开专业化的教师体系,因此,花样跳绳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课后延时服务课堂活动顺利高效开展的保证。在“双减”背景下,在保证花样跳绳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及时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才能提高课后延时服务课堂的整体创新水平。
在“双减”背景下,课后延时服务课堂的开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因此可以通过坚持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兴趣、完善教材设施,寻求多方支持、优化师资队伍,保证高效课堂等途径,提高课后延时服务课堂的整体创新水平,实现“以体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