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丽 牟凤娇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主题,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与实践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新时代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从理论维度上奠定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根,从实践维度上扎根于百年奋斗实践之基,从价值维度上契合于三大规律建设之本。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维度;实践维度;价值维度
作者简介:吴艳丽,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牟凤娇,中共潍坊市奎文区委党校教师(邮政编码 250100)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23)03-0033-05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现实的人能够摆脱内在外在的束缚,成为各方面能力充分发展的健全的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2]新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结合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与实践成就、深刻把握三大规律建设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与价值基础。
一、理论逻辑:奠定于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真谛,可为新时代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践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一)主体起点:现实规定与历史规定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学科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以“现实的人”作为理论的逻辑起点,与以往空洞抽象的思辨哲学划清界限,现实与历史双重规定界定主体,为谋求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前提。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现实物质生产对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的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3]这说明人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实际活动所创造的物质生活条件之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又指出人的发展受到历史发展条件的制约,“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4]生产力的发展是现实的人發展的前提,人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超出历史存在的条件,即不能随意选择历史存在的生产力状况。
“现实的人”的现实规定与历史规定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必然性与长期性的统一,是一个不断推进现实运动前进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在原来的基础上会有进一步的提高,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步走向完善,这体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必然性。作为未来社会所要实现的理想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状况具有不同的内容与实现形式,需要各个阶段的不断奋斗,因此具有长期性。“现实的人”的现实规定与历史规定要求我们做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以未来的理想目标和完美境界作为现阶段的价值指引,以现阶段实践过程中的发展积累日益接近并证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理想目标的必然性。我们既不能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视为乌托邦的主观臆想,也不能否定现阶段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只有在坚持历史与现实统一的基础之上才能推动未来人的全面发展理想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内容规定:全面发展与平等发展的统一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不仅是指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也是指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形成完善的,“物的关系对个人的统治、偶然性对个性的压抑,已具有最尖锐最普遍的形式”,[5]揭开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具理性面纱掩盖下的人的异化现象。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个人能力的畸形发展。尽管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但繁荣表象的背后却是以牺牲人的发展为代价,人的整体性没有得到发展,个人最终成为以单一形式创造物质财富、精神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病态的人”。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是一个“虚幻的集体”,因此,为了追求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获得发展垄断权的部分人必然会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压抑人的发展的同时,也指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状态。“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6]展现了未来理想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与平等发展的统一。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对人能力全面发展的牺牲,共产主义社会借助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形式,个人在活动中可以依据自身的需要、能力与特长选择从事社会活动,在此过程中个人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能力的全面提高。除此之外,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阶级与阶级对立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取代了压迫与剥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社会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平等的机会,每个人的发展与其他人的发展实现了内在一致。因此,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关怀,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才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发展目标:本质需求与实践活动的统一
人的需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发展是指人的类本质的发展,正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所要实现的目标,必须从根本上理解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你自己的本质即你的需要”,[8]否定人的发展需求就是对人根本的否定。人具有内在发展需求是人不同于动物的本质体现,不同于动物对环境的绝对服从,人将自己作为根本目的,主张通过发展实现自我完善。具体来说,作为人本质体现的需求,能够从内在驱动人摆脱受奴役、被压制的现状,能够使人自主选择发展手段、发展目的取得人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人的潜能得到发挥、需要得到满足,最终能够成为拥有健康体魄、完善心理的健全的人。
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9]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需要,只有落实到现实层面,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真正实现,人的实践活动就是将人的本质力量外化为现实的过程。“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10]实践活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人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全部属性的综合,唤醒潜能、展现本质力量,实现本质需求。同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又不断产生新的需求促进人的不断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得到满足并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实践逻辑:孕育于百年奋斗历程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一直致力于追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在继承前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定位于时代背景的考察,在不同时期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不同的内涵、地位与作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伴随着时代进步交汇融合于中国国情中,与中国语境相适应的特征实现了理论与现实应有的张力。
(一)对人主体地位的尊重纳入“站起来”的历史任务
实现人的解放与发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应有之义。毛泽东批判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对中国人民个性的压抑,指出“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11]毛泽东主张以革命的手段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人实现解放、获得新生创造社会条件。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对人民主体权利的重视,对人尊严与价值的维护与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相一致。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革故鼎新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一,注重人的学习。毛泽东非常重视学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不仅重视学习专业知识,还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又红又专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育了具有坚定政治方向、高度共产主义觉悟且有实际劳动技能的有用人才,同时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即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第二,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这是确保新中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重要保证,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推动,促进人的脑力与体力的均衡发展。
(二)对人全面发展重视嵌入“富起来”的时代课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面临新的时代背景与实践任务。一方面,从国外发展环境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人力资源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各国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提上日程。另一方面,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在时代不断进步的条件下,能否弥补经济高速增长中人的发展的不足,关乎对社会主义的堅持与巩固。
邓小平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的目标之一,主张解放思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主张通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江泽民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与治国方略,明确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并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写入党的纲领性文献,号召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培养现代化的人才。胡锦涛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追求,系统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等发展的基本问题,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合理内核,在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结合的前提下既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力。
(三)对人全面发展的推动融入“强起来”的实践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12]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性和现实针对性的战略眼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认识达到新高度。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3]在经济建设方面,综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优势,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衡、协调、可持续的物质基础;在政治建设方面,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保障;在文化建设方面,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全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文化自信的精神塑造;在社会建设方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公平正义的社会条件;在生态建设方面,树立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在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实践目标。
三、价值逻辑:契合于三大规律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逐步变为现实,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的全面发展关乎执政之基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关乎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力量,因此,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建党百年来,党在推进事业发展的同时,坚持按照人的行为规范与价值准则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以人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与执政根基。
一方面,在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过程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反映了人民的需求,正确处理社会主要矛盾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处理社会主要矛盾时能够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从而化解冲突与矛盾,唤起各类群体的主体意识、尊重个体的差异、促进每个人潜能的发挥,在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局面中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另一方面,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巩固共产党执政基础凝聚力量。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追求共同性与包容性的政策推动人的潜能得到自我实现,实现了“物与人的最高融合,人与自然的最优整合,人与人的完美关系,以及人自身的发展和谐”,[14]人在自身发展中将内在潜在的能力变成真正现实的东西。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党执政能力的肯定,有利于整合与凝聚社会一切有效力量,形成全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在推进各种因素与力量竞相迸发的过程中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与执政地位。
(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辩证统一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一个并行发展的过程,不能互相取代。社会的全面发展应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与价值准则,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就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
第一,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人具有社会性,“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人的形成、发展与完善都离不开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全面发展的社会,没有社会的协调发展,个人的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条件。社会全面发展程度越高,人就拥有越完善的发展条件、越广阔的发展空间、越多的自由与越高的发展程度。马克思主张“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为整个社会和社会的每个成员创造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間”,[16]因此社会的全面发展应该体现为能够提供个人才能发挥需要的社会条件。只有反映人性发展要求进而推动主体的人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社会才能在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中真正发挥“集体力”、实现社会的良性循环。
第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手段与目的。“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也不能得到解放。”[17]人的全面发展是评判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社会发展史本质上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历史越向前发展,就越需要突出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是因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作为生产力中最有决定性力量的主体,物的因素的作用要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保证,即“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18]作为社会全面发展的手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就是通过发挥人的潜能、将人的能力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作为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积累了丰富物质基础后,人作为目的的回归体现为生产力的发展应该致力于人的发展与实现的需要。当人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目的时,社会的全面发展将会迈上一个新的阶段。
(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必然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19]社会的性质不同,人的全面发展的性质与程度也不同。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社会主义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与价值原则,能够更好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为人能力的发挥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第一,经济上将对社会生产力成果的占有作为人的能力发展的基础。“劳动表现为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相反地,表现为人以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同生产过程本身发生关系”,[20]社会主义社会在对生产资料实现社会占有之后,将个人从生产的奴役剥削下解放出来,生产过程中的人“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当事者,而是站在生产过程的旁边”。[21]这说明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将人作为经济生产的目的,经济发展服从于人的需要,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为追求物质丰富而产生的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方式。
第二,制度上社会主义制度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22]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为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从抽象转变为现实提供了条件。
第三,思想上马克思主义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解放了思想。“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23]马克思主义站在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制高点,是关于人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社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抨击了剥削制度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形成的旧思想、旧观念,为消除剥削阶级对人民群众精神上的奴役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的理论武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4.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23.
[3][7][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4.422.13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8-409.
[5][10][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5.330.9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14.
[8][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4.132.
[1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1.
[1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
[13]习近平.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
[15]刘同舫.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演进逻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05.
[16][18][20][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86.790.783.783.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81.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52.
[2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8.
(责任编辑 何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