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义宙
近年来,立德树人的德育工作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密切关注。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针对性最强、人文内涵最为深厚的学科,且立德树人往往也会依托语文教学的过程进行输出。想要潜移默化地渗透立德树人,完成德育工作,教师需要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写作训练、个人性格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努力,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多的优质人才。
想要在工作中贯彻立德树人的内容,结合教材文章是最便捷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行搜索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从中体会作者在特定背景下传达的思想感情,或是克服困难,或是坚韧不拔,抑或是爱国情怀,学生总能在作品背景中学习到不同的思想。
例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人公“周总理”和文章作者柯岩的人物背景和生平故事。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诵读诗歌。如“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这一句,学生能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周恩来总理的高尚品质,感受周恩来在外交中“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理念,还有为广大人民谋福利、求发展的伟大精神;“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这一句,能让学生加深对作者柯岩的理解,她一直以儿童般纯真的目光看待世界,还在自己的文学诗作中真挚地倾诉对祖国的赤诚之爱。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走进文章,能让学生对伟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能从中体会到作者的爱国之情。
因此,学生在主动了解作品时,可以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最大限度地学习文章主人公或者是作者的优秀品德和高尚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落实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任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部编版教材加入了很多立德树人的理念。课文中随处可见的德育元素,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将立德树人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有利于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接受知识,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例如,在教学《纪念白求恩》一文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默读文章,使其对文章中白求恩的故事形成基础的内容理解和结构搭建。接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一步分段解读。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提取各个段落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自主学习,体会句子中所要表达和体现的思想感情。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一句,学生可以对这个排比句进行分析探究,经过讨论得到答案,由小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得出“这一句运用排比,增强了表达的气势,使赞扬的情感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了句子过长,用这样的句子来结尾,能更加有力地表现文章主旨”这一答案。不仅仅教材内的文章阅读是这样,课外的名著名篇也如此。学生能在这些文章中学习到不同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共鸣,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和综合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是重点。一个积极向上的作品,既能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又能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一篇优秀的文章,基础就是丰富的写作资源库,想要提高学生写作的思想创意和技巧与能力,就要让学生关注生活,多积累写作素材,进而不断提高语言审美和思想水平。
例如,在教学《永久的生命》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仔细观察,积累文章中语境优美、哲学意义深刻的句子,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等句子,学生可从中体会到生命的伟大和美好。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摘录句子。这样既充实了学生的写作库,又能让学生在积累好句的过程中体会到文章的情感真谛,在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同时优化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在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托句子摘抄增强对写作语境和哲学理念的印象与理解,在不断的写作训练中提升语感。这也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2]。
自立德树人任务提出以后,初中语文教师开始重视这方面的渗透和加强。近几年的写作考题也常常与德育相关联。为帮助学生更加自信地面对考试以及自然地接纳德育,教师要在写作训练中为学生寻找更加合适的写作题目,让学生在写作中树立更高的德育追求[3]。
例如,在教授《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选题、选材进行探究,分析鲁迅先生的用意和这样写的好处,共同讨论和归纳文章可以教会学生摒弃怎样的不良行为,学习哪些必要的品质。同时,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是“审题立意”,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几种不同要求和形式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自主学习审题以及思考如何在一段材料、一个题目或是一些关键词中选取合适的角度和方向进行扩写,如何结合自己的写作文库进行深度挖掘,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针对写作题目正确选材和构思,可以让学生的作文事半功倍。选择一个积极向上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进行创作,可以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立德树人要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能纸上谈兵,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包容部分学生的不足,带领学生纠正错误思想,选择正确道路,让学生完成自我价值的体现。
例如,在教学《未选择的路》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与文章主题相关的问题,如“同学们想要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呢?”以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思考自己的选择。教师也能在学生的回答中分析得到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加准确地了解他们,为每个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出针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建议。同时,学生通过赏析“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能体会到选择后就奋不顾身、坚定不移的美好品质。在学生存在差异时,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减少自己的干预,保持学生的独特个性,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出发,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流露出最真实的情感,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
初中生还处于人生中比较稚嫩和懵懂的时期,价值观还没有得到完整的塑造,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发挥引路人作用,主动承担教化责任,带领学生摆正看法、端正态度,避免走向极端,让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逐步成熟。完善师生之间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向善向好,就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4]。
例如,在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一些好的语句进行思考和理解,从而感受文章中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如“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句,学生能从鲁迅先生的评价中体会到自尊自信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提出相关问题,如“同学们认为我们的自信力何来”“我们到底有没有失掉自信力”等,让学生进行自省。学生互相讨论探究,具体分析和评价当今中国人自信力的缺失情况,在不断的评价中更新自我认知,充实德育精神。完善阅读教学中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在不同关系下,如师生、生生以及对文章作者的评价中,深刻体会思想道德精神,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在良好的评价氛围中促进对自身健康人格的塑造。
德育工作的实施不能只体现在对文字内容的教学上,更要让学生去实践,在生活中体会,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悟、感受,培养思想道德,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在教学《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社会资源,如采访身边的老人、参观本地的烈士陵园,或者在网上搜索和采集相关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这些不同的社会资源中汲取相关的德育内容。接着,就可以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资料并进行表述。此时,学生就可以完整地将资料和学习的内容进行完美结合,更好地理解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一句,学生就可以结合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进行深刻理解,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到“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思想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道德素养。因此,教会学生利用社会资源,让语文教学与社会的教育二者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实践的内容更具针对性,促使学生不断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实践、亲身体验,体会其中所包含的道理。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教师可以举办相应的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成就更好的人生。
例如,在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时,针对课文“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一句,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主旨,在学生学习格物致知精神的时候加入立德树人的德育知识,并以这样的主题举办相应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亲身实践,从中学习德育知识,进而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针对文中“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这一段,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亲自栽种竹子,要求其细致观察、耐心、严谨地对待这一活动,从而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道德素质。教师在开展丰富的活动中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可以让学生在其中学会更多的德育知识,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地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和道德感悟,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共同探究达成德育工作实施目标的策略,具体可以从教材阅读、写作引导、完善评价体系和开展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入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懂得一个道理,一旦选择当了老师,就等于是选择了一个责任,就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负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这样的责任。这就需要教师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引导他们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并将其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21 世纪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