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外语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2023-08-12 06:38唐晓红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年15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育人

唐晓红(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锦州 121013)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课程凸显“立德树人”的教育属性,思政凸显“立德树人”的价值属性。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归根结底都是提升育人效果,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绝不是简单的文字次序调换,需要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课程理论等方面进行比较,把握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为两者的逻辑互构奠定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理念与实践研究》,从外语课程思政与创新理论认同、外语课程思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语课程思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外语课程思政与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深刻阐述了外语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其中的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对新时代高校外语教学开展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理念与实践研究》一书主要从4 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高校外语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第一,分类推进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公共基础课程是重点提高大学生思政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以思政课程中相搭配的知识内容和价值取向为参照系,深度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增强课程的知识性和人文性;实践类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和知行统一,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应紧紧围绕各类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深入探讨各类课程隐含的思政元素,对西方的文化和价值做好“扬弃”,引导学生理解当前主流思想,做到课程思政与学科知识紧密融合。

第二,推动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全融合。把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与思想政治建设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既要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训练,更要在实践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发挥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教育作用,结合耳熟能详的中国元素和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形成民族自豪感,在教书育人中传达正确的政治立场,在实践探究中进行文化交流与碰撞。把学生思政培育融入每门课程,促使二者在逻辑层面保持一致、知识层面配合补充、理论层面衔接递进,避免流于形式和“简单嫁接”等情况发生,让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线上线下自然呈现、不断巩固,深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

第三,提升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人,是课程改革和教学新理念的执行者,教师的意识和能力直接决定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为确保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外语教师必须做到“育人先育己”,精准把握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在实践中转化成为课程思政理论的积极学习者,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的迭代,不断提升并内化自身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更新已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持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积极构建有效的互动和教学氛围,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思政教学话语方式和交流渠道,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推进思政课程提质增效,有效促进课程思政精准育人。

第四,强化外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管理者、设计者、实施者和参与者各方,对学生、教学和课程进行综合性考量,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目标实现。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科学有序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突出价值引领和行动指南的重要作用,反哺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内容纳入考核指标,综合评价教学的融入度和对学生的影响度,注重质性评价和多元评价,以科学评价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以评价结果反馈作为改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依据,找到问题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发挥教学评价对提高课程思政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反哺作用。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理念与实践研究》一书特别强调,在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这条道路上,需要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改善,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