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锋
【摘 要】确立“让劳动教育做出来”的理念,通过有效的任务设计来提高劳动教育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具有真实情境的任务,让学生在科学的课堂管理中人人想做事、个个会做事、事事都能做成,在“做成事”的过程中实现劳动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关键词】劳动育人 任务设计 劳动品质
崔允漷教授指出,核心素养就是能做事,“关键能力”指能做成事,“必备品格”指习惯做正确的事,“价值观念”指坚持把事做正确,“事”就是“任务”。提高劳动教育的课堂教学效率,可以确立“让劳动教育做出来”的设计理念,通过有效的任务设计,让学生在科学的课堂管理中人人想做事、个个会做事、事事都能做成,在“做成事”的过程中实现劳动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一、任务驱动:想做事的动力
“想做事”,是解决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劳动教育强调让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想做事”的思想才能想方设法去“做成事”,所以任務驱动的起点便在于激发学生想做事的动力。抓住学生自身的生存需求、生活需求、生命需求,设计不同的任务角色、任务情境,可以使学生自然地产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自觉地进入任务情境,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做事”做的是“自己的事”,是学生自己选择的任务,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与主动性。
(一)生存的需求
生存,就是生活存在,通常指生命系统的存在和生长。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每个阶段的生存需求。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生存需求设计任务驱动,可以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逐渐培养学生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能力。
例如,“钉纽扣”一课可以这样进行任务设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当你想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活动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衣服上的纽扣掉了这样的情况呢?此时,你有什么感受与体会?是啊,衣服扣上了纽扣,既可以给我们保暖,又可以使我们保持仪表整洁。面对这样的情形,你现在最想学会的本领是什么?钉纽扣也有很多的学问呢,怎样才能让我们钉的纽扣既结实又美观呢?让我们赶紧来学一学怎样钉纽扣吧!
(二)生活的需求
生活是生命的存在事实,是生命的表现状态和直接表达。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应该是多彩的,充满新奇,充满乐趣,充满活力。针对学生的生活需求设计任务驱动,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例如,“3D眼镜”一课可以这样进行任务设计: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你们去电影院看过3D电影吗?在观看3D电影前,影院的工作人员都会给你一副3D眼镜。你们发现了吗?佩戴3D眼镜观影时,电影的画面会变得更清晰、立体,仿佛身临其境,不佩戴的话画面就会非常模糊。有的同学就会发出感慨:要是我们在家也能看上3D电影,那该多好呀!今天,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我们一起来了解3D眼镜的工作原理并自己制作一副3D眼镜吧!
(三)生命的需求
人的生存离不开劳动,人在劳动过程中不但完成了对劳动对象的改造,更锻造了人的生命并赋予其各种能力、精神、情感和品质。根据生命的需求设计任务驱动,可以使学生不断累积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各种各样的职业”一课可以这样进行任务设计:小朋友们,在我们上学的路上,经常会在路口或者红绿灯处遇到一位辛勤工作的叔叔。你知道这位叔叔是干什么的吗?说对了,他的职业是交通警察。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交通警察呢?交警叔叔们很辛苦,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们都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们维持交通秩序,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保障城市交通的畅通。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从事着各式各样的职业,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的职业呢?这些工作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二、任务清单:学做事的支架
“学做事”,是解决学习能力的问题。劳动教育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避免单一、机械的劳动技能训练,避免简单的劳动知识讲解,避免缺少实践、过于泛化的考察探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任务清单”,为学生搭起学做事的支架,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感悟劳动价值,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
(一)资源清单
资源包括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学习环境,以及其他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因素。劳动是很常见、平凡的,然而其中蕴含的知识、情感和品质大多数人却并不熟悉。在劳动教育中,可以充分发掘校内外资源,大力整合学校、家长、社会三方资源,协调校内校外劳动基地活动,丰富劳动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劳动任务来选择相应的资源,设计资源清单,必会为“学做事”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教学“剪出幸福年”时,可以充分利用以下资源(见表1):
(二)工具清单
劳动教育是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起来。要根据劳动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工具清单,设施器材备齐了,劳动教育才会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参与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例如,教学“塑丝毽子”一课时,就可以设计以下材料和工具清单(见表2):
又如,教学“洗碗筷”一课时,选用合适的劳动工具,可以设计以下工具清单(见表3):
(三)策略清单
劳动教育中,教师要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积极地参与思考的过程,这样才会形成经验。因此,依据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知识与能力,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相应的策略清单,可以为学生“学做事”搭建支架。
例如,在教学“十五巧板”一课,学生剪十五巧板纸时,可以设计以下策略清单(见表4):
三、任务成果:做成事的表现
从“想做事”到“学做事”,最终实现“做成事”。任务成果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做成事的表现,可以是劳动知识、技能的掌握,可以是可视的劳动成果,也可以是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的养成等。
(一)关键技能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根据“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设置了十个任务群, 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那么,学生就会在劳动教育“想做事”“学做事”“做成事”的过程中,培养许多技能:任务群“家用器具使用和维护”,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使用和维护家用器具的技能;任务群“烹饪与营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劳动生存、生活自理能力;任务群“工业生产劳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例如,在“家用电器的规范使用”一课,学生学习了规范使用电视机和微波炉的方法后,教师可以根据看懂说明、规范使用、安全操作这三个能力点设计任务:安全规范地使用电饭锅、电水壶、电吹风等电热器具,看懂说明,了解它们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安全操作。
(二)可视成果
同样是“烹饪与营养”这个任务群,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开展“我会做早餐”“厨房新人秀” “小小煮厨”“百变水果秀”等活动,将学生的制作成品现场展示出来,或者通过拍照、拍视频的方式将学生劳动成果展示出来。学生在互相观摩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获得劳动的成就感,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其劳动的积极性,培养其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观念。
(三)问题解决
任务群的设置,预见了“做成事”的结果,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问题的解决。例如,学完“立体贺卡”后,学生学会了亲手制作精美的立体贺卡,可以在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们;又如学完“传统工艺制作”后,学生学会了剪纸团花、拉花彩练和插接挂饰等民间工艺,就能够自己动手美化生活,营造喜庆的节日气氛……
遵循学习逻辑、学科逻辑及生活逻辑,确立“让劳动教育做出来”的设计理念,有效地進行任务设计,让学生人人想做事、个个会做事、事事都做成,那么,每个学生都会在“想做事”“学做事”“做成事”的劳动教育过程中健康成长,幸福成长!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冰心爱心精神下课程群建构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为D/2018/02/287)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