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晓红
经典文学是在历史潮流中得以脱颖而出的文学精品。具有极大的阅读价值,阅读它可以帮助我们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学会做人做事,帮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宁静的心态,做到不出家门就可以领略各国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走进十九世纪的英国和俄国,探讨米考伯和玛丝洛娃这两个人物。
第一,米考伯形象的关键词:善良、热心、虚荣、乐观、乐天知命和债多不愁。第二,我们心中是否住着米考伯或由米考伯你能想到谁?原来,米考伯就在我们身边,抑或我们就是米考伯。这充分的说明了文学来源于生活,这不就是经典经久不衰的缘故吗?第三,米考伯身上有我们值得学习或借鉴的吗?当然有,消费要有理性,有计划性,不能和米考伯一样把典当东西换来的钱,不顾实际情况的大吃大喝。虽然家庭窘迫,还要雇佣佣人等。我们要学习他虽然生活贫困,但夫妻之间并没有互相指责、吵架、甚至离婚,而是以乐观的生活态度共渡难关。第四,米考伯是真乐观还是在掩饰,现在的社会是否还需要这种乐观精神? 有同学认为是掩饰,因为他家大白天拉着窗帘,不想让邻居看见屋内的情况;他们夫妻二人,没有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付出一点努力来改变现状。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有同学认为是真乐观,面对生活压力,要把负面情绪及时排解,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不如乐观的活着,否则会被生活的重担压死。不管是真乐观还是假乐观,不管是米考伯还是我们,人总有困难无助的时候,在这时,不妨来点米考伯主义,哪怕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一阵眼泪,或是借他人的酒浇自己心中的一块垒,都是极好的。
玛丝洛娃形象的关键词:起初善良、有活力、可爱;而后堕落、麻木、不知羞耻、让人厌恶、自贱(六次微笑体现);最后有爱和自尊、饶恕。饶恕别人就是内心得到解脱,学会放下过去,就是接受新生活的开始。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相遇,与我国作家那篇文章相似? 体现了哪些人性的闪光点? 和《雷雨》中的情节相似。共同点是面对利诱表现出决绝的态度,体现了自尊、自爱、自强。那么面对利诱我们应该怎么办? 任正非先生和孟晚舟女士,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教育课。孟晚舟女士被抓后当晚,美国找华为谈判,只要交出5G 技术,你的女儿就可以回来。但任正非先生义正严辞的拒绝了,孟晚舟女士经历了漫长的1030 天的扣押,面对利诱,坚守住了底线。任正非先生说,“我可能再也见不到我的女儿,但我绝不出卖国家之利益”。
英国小说评论家福斯特在文艺批评著作中说,“人物可以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那米考伯和瑪丝洛娃属于哪类人物呢? 米考伯属于扁平人物, 玛丝洛娃属于圆形人物。扁平人物的例子有:林冲、宋江、李逵等,他们性格单一,缺少变化。圆形人物如同《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这两课中的人物属于哪个阶层? 劳苦大众,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人物。作家对他们不惜笔墨,这些小人物经历了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最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他们像一面镜子,读者看到他们就如同看到自己,品味出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大卫·科菲波尔》关键词:虐待、压榨、廉价、金钱至上、虚伪。《复活》关键词:特权、冷酷、无情、强取豪夺、混乱。正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孔乙己虽连名字都没有,在嘲笑中走完自己悲惨的一生。文章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对读书人的迫害,揭露了病态社会中国民的悲惨生活。这些文坛巨匠的作品直击读者的灵魂深处, 虽有世俗之面孔,却都长着翅膀,人物虽小,却反映着大时代。
人生如书,书如人生。不同的是书中的结局早已被写好,而人生的未来却等着我们去创造。祝愿同学们把自己的这本书写好,使其内容更充实,色彩更艳丽,韵味更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