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数学Ⅰ卷亮点试题评析

2023-08-11 11:19王兵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棱长投篮评析

【摘 要】  2023年新高考数学Ⅰ卷试题命制情境新颖,设问、表述清新、简约,是一份深受好評的数学试卷.经过对2023年新高考数学Ⅰ卷中出现的一些亮点试题的认真研究,从中看出新高考数学Ⅰ卷促进学生提高学科素养的命题导向引领高考备考.

【关键词】  2023年;新高考Ⅰ卷;亮点试题;评析

2023年新高考数学Ⅰ卷落实基础性与综合性的考查要求,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精选试题情境,出现了一些表述简洁、背景鲜活、情境新颖的亮点试题.下面就这些亮点试题进行评析,供参考.

1   单选亮点题

例1  (第4题)设函数f(x)=2x(x-a)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2]    B.[-2,0)C.(0,2]    D.[2,+∞)

分析  由指数型复合函数单调性,根据“同增异减”规律,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列式计算作答.

解   因为函数y=2x在 R 上单调递增,而函数f(x)=2x(x-a)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x(x-a)=x2-ax= x- a 2  2- a2 4 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所以 a 2 ≥1,解得a≥2,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2,+∞).故选D.

评析  试题落实高考命题“基础性”和“全面性”考查要求,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的应用.将复合函数的单调性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单调性,考查化归转化思想的运用.试题亮点在于巧妙地用单调性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知识.  例2  (第7题)记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设甲:{an}为等差数列;乙:  Sn n  为等差数列,则(  ).

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分析  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及等差数列的定义,并结合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以及数列前n项和与第n项的关系作出推理判断. 解  首先判断充分性.

因为甲:{an}为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d,所以Sn=na1+ n(n-1) 2 d,所以 Sn n =a1+ n-1 2 d,所以 Sn+1 n+1 - Sn n = a1+ n 2 d - a1+ n-1 2 d = 1 2 d,由数列定义知  Sn n  为等差数列,则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充分性成立.再来判断必要性.

因为乙:  Sn n  为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定义知 Sn+1 n+1 - Sn n 为常数,设为d′(常数),所以 Sn n = S1 1 +(n-1)d′=S1+(n-1)d′,所以Sn=nS1+n(n-1)d′.

于是,当n≥2时,an=Sn-Sn-1=nS1+n(n-1)d′-(n-1)S1-(n-1)(n-2)d′=S1+2(n-1)d′,所以an-an-1=S1+2(n-1)d′-S1-2(n-2)d′=2d′为常数,所以{an}为等差数列,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必要性成立.

故选C.

评析   试题以等差数列有关知识的应用为情境,考查充要条件的推理论证,要求考生判断充分性和必要性,然后分别进行证明,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利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特点进行推理论证,彰显了对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的考查.试题亮点在于以等差数列情境考查充要条件的推理论证.  2   多选亮点题

例3  (第9题)有一组样本数据x1,x2,…,x6,其中x1是最小值,x6是最大值,则(  ).

A.x2,x3,x4,x5的平均数等于x1,x2,…,x6的平均数

B.x2,x3,x4,x5的中位数等于x1,x2,…,x6的中位数

C.x2,x3,x4,x5的标准差不小于x1,x2,…,x6的标准差

D.x2,x3,x4,x5的极差不大于x1,x2,…,x6的极差

分析  依据题意,应用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及极差等数字特征的概念逐项分析作出判断.

解  对于A,如设2,2,2,2的平均数为2;1,2,2,2,2,9的平均数为3,故A错误.

对于B,不妨设x1≤x2≤x3≤x4≤x5≤x6,可知x2,x3,x4,x5的中位数等于x1,x2,…,x6的中位数均为 x3+x4 2 ,故B正确.

对于C,因为x1是最小值,x6是最大值,则x2,x3,x4,x5的波动性不大于x1,x2,…,x6的波动性,即x2,x3,x4,x5的标准差不大于x1,x2,…,x6的标准差,故C错误.

对于D,不妨设x1≤x2≤x3≤x4≤x5≤x6,则x6-x1≥x5-x2,当且仅当x1=x2,x5=x6时,等号成立,故D正确.综上,选BD.

评析  试题考查统计抽样中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考查考生对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样本中位数、样本极差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仅注重试题的基础性,而且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试题亮点是:以清新的设问情境,很好地考查了统计中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极差等数字特征的理解和知识应用.

例4  (第10题)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用声压级来度量声音的强弱,定义声压级Lp=20×lg p p0 ,其中常数p0(p0>0)是听觉下限阈值,p是实际声压.下表为不同声源的声压级:

声源 与声源的距离/m 声压级/dB

燃油汽车 10 60~90

混合动力汽车 10 50~60

电动汽车 10 40

已知在距离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10 m处测得实际声压分别为p1,p2,p3,则(  ).

A.p1≥p2    B.p2>10p3

C.p3=100p0 D.p1≤100p2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Lp1∈[60,90],Lp2∈[50,60],Lp3=40,结合对数运算逐项分析判断.

解  根据题意可知:Lp1∈[60,90],Lp2∈[50,60],Lp3=40.

对于A,Lp1-Lp2=20×lg p1 p0 -20×lg p2 p0 =20×lg  p1 p0 × p0 p2  =20×lg p1 p2 .由Lp1≥Lp2,得Lp1-Lp2=20×lg p1 p2 ≥0,lg p1 p2 ≥0,即 p1 p2 ≥1且p1,p2>0,所以p1≥p2.A正确.

对于B,Lp2-Lp3=20×lg p2 p0 -20×lg p3 p0 =20×lg  p2 p0 × p0 p3  =20×lg p2 p3 .

由于Lp2-Lp3=Lp2-40≥10,因此20×lg p2 p3 ≥10,lg p2 p3 ≥ 1 2 ,即 p2 p3 ≥ 10 且p2,p3>0,所以得p2≥ 10 p3,当且仅当Lp2=50时,取到等号.B错误.

对于C,由于Lp3=20×lg p3 p0 =40,lg p3 p0 =2,所以 p3 p0 =100,所以p3=100p0. C正确.

对于D,根据A可知Lp1-Lp2=20×lg p1 p2 ,且Lp1-Lp2≤90-50=40,因此得20×lg p1 p2 ≤40,所以lg p1 p2 ≤2,即 p1 p2 ≤100,且p1,p2>0,所以p1≤100p2. D正确.

综上,选ACD.

评析  试题利用对数知识研究噪声声压水平,经过对声压级的研究,考查了对数及运算性质的应用,很好地考查考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表面上看试题题干精炼,但计算量较大,审题和计算都需要认真、仔细,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误解题意而耗费时间.试题亮点:源于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第141页习题4.4第10题的“声强”问题,体现高考命题源于教材的原则. 例5  (第12题)下列物体,能够被整体放入棱长为1(单位:m)的正方体容器(容器壁厚度忽略不计)内的有(  ).

A.直径为0.99 m的球体B.所有棱长均为1.4 m的四面体

C.底面直径为0.01 m,高为1.8 m的圆柱体

D.底面直径为1.2 m,高为0.01 m的圆柱体

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正方体的性质逐项分析判断.对于C、D,以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为圆柱体的轴,结合正方体以及圆柱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  对于A,棱长为1(单位:m)的正方体内切球的直径为1m. A正确.

对于B,如图1,棱长为1(单位:m)的正方体内部最大的正四面体棱长为BA1= 2 >1.4.B正确.

对于C,由于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0.01 m,可忽略不计.可将圆柱体看作高为1.8 m的线段,而棱长为1(单位:m)的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为 3 <1.8. C错误.

对于D,如图2,由于圆柱体的高为0.01 m,可忽略不计.可将圆柱體看作直径为1.2 m的平面图形. E,F,G,H,I,J为各棱中点,EFGHIJ为正六边形,其棱长为  2  2  m,其内切圆直径为FH(如图3).所以∠GFH=∠GHF=30°,FH= 3 FG= 3 GH=  6  2  m.

由于   6  2  2= 6 4 >(1.2)2=1.44. D正确.

综上,选ABD.

评析   试题以正方体模型为载体,考查空间几何体的切、接问题,及由空间向平面的转化,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彰显直观想象、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对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试题亮点:试题在正方体内放入其它几何体,打破了常规的思维定势,而且试题用数量关系来刻画空间中的位置关系,是一种新颖的创新表达形式. 3   解答亮点题 例6  (第19题)已知函数f(x)=a(ex+a)-x.

(1)讨论f(x)的单调性;

(2)证明:当a>0时,f(x)>2lna+ 3 2 .

分析  (1)先求导,再分类讨论a≤0与a>0两种情况,结合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即可得解;

(2)构造函数h(x)=ex-x-1,证得ex≥x+1,从而得到f(x)≥x+lna+1+a2-x,进而将问题转化为a2- 1 2 -lna>0的恒成立问题,由此得证.

解  (1)函数f(x)=a(ex+a)-x的定义域为 R ,f′(x)=aex-1.

当a≤0时,由ex>0,可知aex≤0,所以f′(x)=aex-1<0恒成立,f(x)在 R 上单调递减;

当a>0时,令f′(x)=aex-1=0,解得x=-lna.

若x<-lna,则f′(x)<0,所以f(x)在(-∞,-lna)上单调递减;

若x>-lna,则f′(x)>0,所以f(x)在(-lna,+∞)上单调递增.

综上可知,当a≤0时,f(x)在 R 上单调递减;当a>0时,f(x)在(-∞,-lna)上单调递减,f(x)在(-lna,+∞)上单调递增.

(2)令g(x)=ex-x-1,则g′(x)=ex-1,

由y=ex在 R 上单调递增,可知g′(x)=ex-1在 R 上单调递增,

又g′(0)=e0-1=0,所以当x<0时,g′(x)<0;当x>0时,g′(x)>0;

所以g(x)在(-∞,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

故g(x)≥g(0)=0,则ex≥x+1,当且仅当x=0时,取到等号.

因为f(x)=a(ex+a)-x=aex+a2-x=ex+lna+a2-x≥x+lna+1+a2-x,

当且仅当x+lna=0,x=-lna时,取到等号.

于是,要证f(x)>2lna+ 3 2 ,只要证x+lna+1+a2-x>2lna+ 3 2 ,即证a2- 1 2 -lna>0.

令φ(a)=a2- 1 2 -lna(a>0),则φ′(a)=2a- 1 a = 2a2-1 a .

令φ′(a)<0,则00,则a>  2  2 .因此φ(a)在 0,  2  2  上单调递减,在   2  2 ,+∞ 上单调递增,所以φ(a)min=φ   2  2  =   2  2  2- 1 2 -ln  2  2 =ln 2 >0,从而有φ(a)>0恒成立.故当a>0时,f(x)>2lna+ 3 2 恒成立.证毕.

评析  试题以基本函数ex为背景命题,第(1)小题考查应用导数讨论函数的单调性;第(2)小题将不等式证明问题,通过构造函数,转化为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来解答.试题最大亮点在于打破了人们将导数应用的大题作为整个试卷“压轴题”的惯性认知,而是以“中档题”放置在第19题的位置,这既是整份试卷的最大变化,也是命题者“反刷题”“反押题”的独具匠心,对今后高考复习备考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例7  (第21题)甲乙两人投篮,每次由其中一人投篮,规则如下:若命中则此人继续投篮,若未命中则换为对方投篮.无论之前投篮情况如何,甲每次投篮的命中率均为0.6,乙每次投篮的命中率均为0.8.由抽签确定第1次投篮的人选,第1次投篮的人是甲、乙的概率各为0.5.

(1)求第2次投篮的人是乙的概率;(2)求第i次投篮的人是甲的概率;

(3)已知:若随机变量xi服从两点分布,且P(xi=1)=1-P(xi=0)=qi,i=1,2,…,n,则E(∑ n i=1 xi)=∑ n i=1 qi.记前n次(即从第1次到第n次投篮)中甲投篮的次数为Y,求E(Y).

分析  (1)根据全概率公式即可求出;

(2)设P(ai)=pi,由题意可得pi+1=0.4pi+0.2,根据数列知识,构造等比数列即可解出;

(3)先求出两点分布的期望,再根据题中的结论以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求出.

解  (1)记“第i次投篮的人是甲”为事件Ai,“第i次投籃的人是乙”为事件Bi,

则P(B2)=P(A1B2)+P(B1B2)=P(A1)P(B2|A1)+P(B1)P(B2|B1)=0.5×(1-0.6)+0.5×0.8=0.6.

所以第2次投篮的人是乙的概率为0.6.

(2)设P(Ai)=pi,则根据题意可知P(Bi)=1-pi,所以

P(Ai+1)=P(AiAi+1)+P(BiAi+1)=P(Ai)P(Ai+1|Ai)+P(Bi)P(Ai+1|Bi),即pi+1=0.6pi+(1-0.8)×(1-pi)=0.4pi+0.2,从而得pi=0.4pi-1+0.2. ①

令pi+t=0.4(pi-1+t),所以pi=0.4pi-1-0.6t.  ②

故由①②,可得-0.6t=0.2,解得t=- 1 3 ,所以pi- 1 3 = 2 5  pi-1- 1 3  .

由p1=0.5= 1 2 ,得p1- 1 3 = 1 2 - 1 3 = 1 6 .

所以 pn- 1 3  是首项为 1 6 、公比为 2 5 的等比数列,所以pn- 1 3 = 1 6   2 5  n-1,即pn= 1 6   2 5  n-1+ 1 3 .

故第i次投篮的人是甲的概率为pi= 1 6 ·  2 5  i-1+ 1 3 .

(3)因为pi= 1 6 ·  2 5  i-1+ 1 3 ,i=1,2,…,n.所以当n∈ N *时,E(Y)=p1+p2+…+pn= 1 6 × 1-  2 5  n 1- 2 5  + n 3 = 5 18  1-  2 5  n + n 3 ,

故E(Y)= 5 18 · 1-  2 5  n + n 3 .

评析  试题是概率与递推数列融合、渗透的问题,第(1)小题考查了全概率公式的应用,第(2)(3)小题关键是由题意求得递推公式,然后根据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求解.对于这类问题,若直接求概率困难较大,而由问题特点建立关于概率的递推数列模型,利用递推的方法,再结合数列知识转化为求解数列通项公式及数列求和,可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试题亮点是:在概率中“隐藏”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知识点,将概率与递推数列结合在一起考查.其实,这种命题方式在2019年全国Ⅰ卷理科的第21题就曾出现过,而且新教材《普通高中教科书·A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19年版)第91页复习参考题7中的第10题(三人传球训练)是这类问题的教材原型.试题将递推数列与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数学期望有机融合,则是一种全新的考法.

例8  (第22题)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到x轴的距离等于点P到点 0, 1 2  的距离,记动点P的轨迹为W.

(1)求W的轨迹方程;

(2)已知矩形ABCD有三个顶点在W上,证明:矩形ABCD的周长大于3 3 .

分析  (1)设P(x,y),根据题意列出方程x2+ y- 1 2  2=y2,化简即可;(2)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a)+a2+ 1 4 ,将其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再利用弦长公式和放缩法得 AB + AD ≥  (1+k2)3 k2  ,利用换元法和求导即可求出周长最值,再排除邊界值即可.

解  (1)设点P(x,y),则由题意得 y = x2+ y- 1 2  2 ,化简、整理得y=x2+ 1 4 .

所以W的轨迹方程为y=x2+ 1 4 .

(2)不妨设A,B,D三点在W上,且BA⊥DA.

设A a,a2+ 1 4  ,直线BA,DA的斜率分别为k,- 1 k ,根据对称性不妨设|k|≤1.

由 y=x2+ 1 4 ,y=k(x-a)+a2+ 1 4 , 消去y整理得x2-kx+ka-a2=0.

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A+xB=k,所以B(k-a,(k-a)2+ 1 4 ),

所以 AB = (k-2a)2+ (k-a)2+ 1 4 -a2- 1 4  2 = 1+k2 |k-2a|.

同理得 AD = 1+ 1 k2  · - 1 k -2a = 1+ 1 k2  ·  1 k +2a .

所以 AB + AD = 1+k2  k-2a + 1+ 1 k2  ·  1 k +2a ≥ 1+k2   k-2a +  1 k +2a  ≥ 1+k2  (k-2a)+  1 k +2a  = 1+k2  k+ 1 k  =  (1+k2)3 k2  .

令φ(t)= (1+t)3 t =t2+3t+ 1 t +3,其中k2=t,t∈(0,1),则φ′(t)=2t+3- 1 t2 = (2t-1)(t+1)2 t2 .

当00,

所以φ(t)在 0, 1 2  上单调递减,在  1 2 ,1 上单调递增,

从而当t= 1 2 时,φ(t)在(0,1)上取得最小值为φ  1 2  = 27 4 ,所以 AB + AD ≥ φ(t) ≥ φ  1 2   =  27 4  = 3 3  2 .

由于两处取得等号的条件不一致,于是2( AB + AD )>3 3 .

故矩形ABCD的周长大于3 3 .得证.

评析  试题考查了轨迹方程的求法,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最值等知识的应用,落实了高考“综合性”的考查要求.虽然试题是常见的命题形式,但其亮点比较突出:一是以往的圆锥曲线方程都是标准方程,而试题中的方程却是顶点不在原点的抛物线方程,它以二次函数的形式呈现;二是解析几何问题中渗透导数知识的运用,提升了试题的“综合”层次;三是在求解最值的过程中用到了“三角不等式[1]”这样一个“不怎么考”的知识点,这也启示我们只有把基础知识全面、扎实地掌握了,才能在考试中从容应对.

参考文献

[1]  鲁贤龙,朱小扣. 聚焦在解题中的三角不等式[J].中学数学杂志,2022(11):28-30.

作者简介  王兵(1981—),男,汉族,山东泰安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荣获泰山名班主任、泰安市优秀班主任、市直优秀教师、泰安市课程与教学工作模范班主任、泰安市课程与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泰山英才班主任、泰山教学新星、泰安市学科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市直创新课一等奖、全国骨干班主任培训优秀学员等荣誉;主要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及研究工作;表教学论文10余篇,主持市级课题1项,参与市级课题2项.

猜你喜欢
棱长投篮评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比投篮
设出一个具体的数量
1 立方分米为啥等于1000立方厘米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今天你投篮了吗
投篮王和盖帽王
五年级单元同步测试题
促进数学思维训练的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