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丹凌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此,教师要做好启发者、支持者、合作者,在教学中通过先学后教,让学生自主体验、尝试、实践等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全面发展,为其生活学习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超越文本
教学若局限于教材中的地理常识,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理解知识,如对于“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自主收集有关的资料,在探究中增长知识,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感悟,从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有效提升其高阶思维。
(三)回归文本
超越文本但不能脱离文本,教学的关键在于实现超越与回归教材文本的统一。教学案例中设计的拓展内容,与教材文本密切联系,既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真实性和感染力,又给了学生更多思考和感悟的空间。其以具体事例,将思想教育寓于社会常识的教育中,提升了课堂的质量。如:让学生讲一讲、议一议,认识我国行政区划设置,了解区域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探究互学,让学习在问题中驱动
(一)解读教材切入“问”
教师要深潜教材,深入挖掘和分析文本,找到教学问题设计的起点,帮助学生构建深度学习框架。如“辽阔的国土”包含四张地图,分别介绍了中国在世界的位置、中国的疆域、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台湾省,这四张地图的范围从大到小,体现了祖国国土的幅员辽阔,以及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层次清晰,以学为中心,顺学而导。这就需要教师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内核“讲什么,做什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从教材文本出发,思考“我要做什么”。本课的内核就是引领学生认识祖国的壮丽,感悟人与大自然的美美与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刨根究底深入“问”
追问是思维和认识走向深刻的助推器[3]。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堂上言行的细节处,适时追问,从而升华主题。如在本课中,当学生说出“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多万平方千米”时,教师追问:“960多万平方千米具体有多大呢?”由此,学生积极拓展思路,深层次探索课程内容,增强学习意识。此时教师将中国国土面积与欧洲各国国土面积进行对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达到学科融合的目标。
(三)文本反思探究“问”
教师不能为了问而问,要重视与学生的对话。课堂具有随机生成性,面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构建有活力、有生命的课堂。尤其在深度学习的课堂中,学生更需要反思。在本课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提出问题:“古诗词中有许多对祖国美景的描写,大家知道它们分布在哪里吗?”学生在思考中深化认识,从而由诗及景,厚植爱国情感。
四、交流拓展,让学习在思考中深化
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课堂中,教师要从教学实例出发,让真实生活贯穿课堂始终,使学生联系生活,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将知识更好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关注学生的参与实践
教师在课前学习阶段,可将学生分成调查统计、文学表达、旅游经历、项目说明四个小组,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将已有认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搜集各类资料,主动思考、分析、探索,完成作业。在作业情境中,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深入了解国家的国情和最新发展,调查研究相关内容,经历探究实践过程,使作业成果更具说服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采访、表演等活动,让学生由知而后行,各展其才。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可以将课程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学习效率,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在本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把自己看到的祖国美景等通过文字或者图画表现出来;或是设计课堂小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真实体验。
(三)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强调人文底蕴和责任担当,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德育渗透,通过组织富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人文知识内容,涵养学生人格,从而为其之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动心用情,让学习在情感中升华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深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使其走进真实的情感世界。在这样的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切实结合生活体验,思考和感悟。例如:教师在本课中展示一幅世界地图,提问“我们的祖国在哪里”,组织学生进行快速寻找祖国的游戏,在游戏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而后,创设“旅游博览会”情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旅游习惯,认识与感受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
(二)善用资源,让快乐充满课堂
教师要善用多元的教学资源,除了教材,还要关注学生资源。例如,在本課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家乡观光手册”,介绍自己家乡的物产、风景名胜、方位等,最终集结成班级独特的旅游手册。这样的学习充满乐趣,是学生真实的实践。在一系列的调查、搜集、筛选信息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深度学习,充分利用资源,获得情与理的认知,提高了实践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这充分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参考文献]
[1]韩震,万俊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孙双金.为素养而教: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