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是人体基本运动能力之一,也是专项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对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运动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学生不爱跳、不敢跳、跳不高、跳不远等问题。通过全国体育教师围绕“跳”的教学策略展开线上研讨,在交流碰撞中汇聚教学智慧,进而帮助学生提升“跳”的能力。
一、多角度分析,厘清“跳”的内容
梳理“跳”的练习内容,是分析“跳”的教学策略的基础。参与研讨的教师大多从教材类别出发分析跳跃的内容,河南张洪涛分别从武术、篮球、足球等专项运动列举了跳的练习内容,诸如武术的腾空飞脚、篮球的跳起投篮、足球的跳起头顶球等。同时,设计跳的练习内容时还应考虑不同学段的特点。天津田丽从体能发展方面列举了发展下肢力量的蹲跳、连续蛙跳、弓步蹲跳、转体深蹲跳、收腹跳以及发展灵敏性的“十”字跳、左右横跳、前后跳、转体跳等。此外,研讨教师还列举了各项运动都能涉及的蛙跳、跨步跳、原地摸高、开合跳、屈膝跳等。
跳的内容从不同水平段教材中可以分别看到有梯度的内容,从基本运动技能逐步过渡到专项运动技能,跳跃能力也成为专项技能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同时,体能练习中很多跳的内容不局限于教材,而从锻炼需求出发整合不同的跳的练习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出发,结合专项运动特点及体能发展需求合理选择跳的练习内容,促进学生跳跃能力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激发“跳”的兴趣
1.创设游戏竞赛情境
在研讨过程中,参与话题研讨的部分教师都不约而同地谈到通过设置竞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山东刘平通过创设小组比赛情境“森林运动会”,引导学生自主加入到团队竞赛中,通过各组组员相互比拼,提升学练的兴趣和积极性。辽宁王嘉欣设定“小青蛙跳荷叶”“小兔抬花轿”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模仿动物跳的练习中调动学习积极性。山东于华云设计“跳跃大峡谷”“穿越封锁线”的闯关挑战情境,使学生在完成不同难度跳的挑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练习的兴趣。可见,教师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与竞赛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跳的学练兴趣。
2.优化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外部环境,摆放美观的器材和精心设计的场地,都能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情。同时,软式器材的使用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有难度技术动作的畏惧心理,如,山东牟保真从器材创新角度提出采用软式跨栏架代替硬式跨栏架,用橡皮筋代替跳高杆,通过优化器材降低學生对完成动作的难度,进而提升学练兴趣。此外,还有研讨教师提出各小组代替跳高杆的皮筋也可选用不同颜色,利用不同颜色的皮筋代表不同挑战的高度,激发学生“比学赶帮超”的学练氛围。
3.适时评价鼓励
辽宁韩宗达从教师语言的应用上提出建议,他认为“学、练、赛、评”中评价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多运用加油鼓励的语言,对动作达成度不高的学生,及时给予评价,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多鼓励学生进行挑战。此外,可以调整评价目标,以定量的方法设置多个小目标,通过目标驱动提高学练的积极性。
4.注重融合纳新
参与话题研讨的部分教师认为跳的练习可以与音乐相融合,欢快的音乐可以减少练习的枯燥与乏味,调动学习热情。在练习跳高、跳远助跑动作时也可播放有节奏的音乐,不仅能缓解学生在练习中的紧张感,而且能提升学生跳远助跑的节奏感。此外,蹦床、跑酷等新兴体育项目同样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优化练习形式,更新练习内容,也能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
5.明晰项目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阐释跳跃项目学习的价值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知晓学习和锻炼的意义,进一步激发跳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生活中要越过小水渠这样的一个生活场景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跳跃能力。
综上所述,游戏竞赛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练兴趣的重要前提,场地器材的优化是提高学生学练兴趣的条件保障,适时评价鼓励是提高学生学练兴趣的强大动力,学科融合是提高学生学练兴趣的有效策略。因此,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发展规律和课堂教学内容,采取多元化激励模式,不断激发、提高学生对跳的学练兴趣。
三、遵循项目特征,提升“跳”的能力
1.基本运动技能教学注重“跳”的动作形态
根据学生体能发展敏感期,水平一注重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游戏化的“跳”的练习,引导学生建立跳的动作表象,为高水平进阶教学和专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研讨教师建议通过器材的一物多用,调整游戏的难度,如,小体操垫平放、折叠立放、多个体操垫叠放等引导学生在不同高度、不同远度条件下完成跳跃动作。
2.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注重“跳”的效果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从水平二开始教授专项运动技能,跳的能力发展也应更多融合在专项运动中。浙江赵建忠认为篮球教学中可以通过跳起争球、接球后跳投、跳起争抢篮板、抢篮板球后补篮或传球给同伴跳投等一些组合练习的方法提升学生跳的能力。辽宁孙琦分享了跪跳起教学中提高学生弹跳力的方法,通过增加垫子的高度,让学生先做向前跪跳下,再逐渐降低垫子的高度,最终过渡到在平地上的练习。此外,参与话题研讨的部分教师也均表达了自己在专项运动教学中发展跳跃能力的方法,如,羽毛球在高跃起的扑救球、杀球,足球的跳起争顶球、头球射门的训练,篮球的行进间投篮、扣篮、争抢球等。可见,遵循每个专项的特点,通过专项技能与专项体能相结合的练习可以不断提升跳的动作质量,促进专项运动技能的整体提升。
3.基于学生水平段注重“跳”的能力的提升
辽宁李成梁分别从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段学生身体发展特点出发,基于运动生理学等,列举了克服自身体重提升弹跳能力的练习方法,诸如收腹跳、展髋跳、弓步交换跳、交换跳、蛙跳、垂直跳、单足跳等,以及为进一步提升弹跳能力的负重跳、抗阻跳、助力跳等。同时,他特别强调训练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的需要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此外,教师要关注学生达成的动作标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跳跃姿势,避免造成关节、肌肉损伤。
综上所述,参与话题研讨的部分教师将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与运动项目特征相结合,采用合理的练习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跳跃能力的发展。如,基本运动技能中跳跃能力的发展应多关注动作的形态,专项运动技能教学需要结合不同项目的特征,开展针对性练习,在专项体能练习中不断提升跳的质量,促进学生跳跃能力的发展。
四、打造育人场景,培育体育精神
1.创设竞赛的学练方式,培养勇于进取的精神
参与话题研讨的部分教师不约而同地提到通过比赛培育体育精神。辽宁吴苑认为可以通过课堂联赛,创设真实的竞技比赛情境,如,在跳高比赛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共同挑战更高的高度,以此培育勇于进取的精神。同时,还有部分教师提到竞赛的输赢,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这也是体育品德形成的关键。
2.设计不同难度的学练内容,培养勇于挑战的品质
勇于挑战常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出现,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设计有难度、有梯度的练习内容。辽宁赵岩认为跳高项目教学可从跳斜向的皮筋到跳不同高度的横杆,在每一个练习过程中给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挑战,引导学生挑战新高度,培养其勇于挑战的精神。辽宁马佳慧认为可以设置闯关环节,让学生乐于挑战。浙江贾安民认为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树立小榜样也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尝试不同难度的新的挑战。
3.抓住课堂问题情境,培育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
课堂教学中,学生遇到困难,无法完成学练任务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情况,适时鼓励,帮助学生战胜困难,挑战自我。如,在跳箱课上,1名学生在0.8m高度上无法完成想要放弃时,教师除了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加强保护与帮助,还应积极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当学生通过努力成功跨越跳箱时,挑战自我、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才能得到内化。此外,辽宁王迎晨认为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如,肥胖的学生在跳跃中表现相对较弱,教师除鼓励外还应引导组内学生互帮互助。
体育精神是体育活动的内蕴所在,体育精神培育的过程也是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牢记于心,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计有梯度的练习内容,关注学生课堂生成,及时优化评价策略以及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等,引导学生学会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
——孙泽宇(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110166);李丽(辽宁省沈阳市教育研究院,110031)整理
总第168期话题(体育课堂中“跳”的教学策略)研讨背景与提纲:
研討背景:
“跳”是人体基本运动能力之一,是专项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对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运动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学生不爱跳、不敢跳、跳不高、跳不远、落地重心不稳等问题。基于此,本期《草根争鸣》通过研讨“跳”的教学策略,凝聚“跳”的教学智慧,促进学生“跳”的能力的提高。
研讨提纲:
1.体育课堂教学中“跳”的练习内容有哪些?
2.为激发学生“跳”的学练积极性,请呈现有效方法或措施。
3.如何结合运动项目特征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请以某水平段为例说明。
4.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跳”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进取、坚韧不拔、挑战自我的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