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 胡彬 张兰 王迎迎
美国运动教育学者Gallahue(1996)指出学前教育阶段和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习得基本动作技能的主要时期。孩童在幼儿时期如果没有正确的发展基本动作技能,使其进入成熟阶段,常常会造成他们在成人期学习上的挫折[1]。当然这并不表示孩童没有在幼儿期学会技能,在未来岁月中就无法获得改善,而是强调这些技能在幼儿期最容易发展。跳跃动作属于移动性技能,包含单脚跳、双脚跳、跨跳等动作,是后期多种专项运动技能的学练基础。
一、发展幼儿单脚跳跃能力的学练方法和学习建议
(一)发展幼儿单脚跳能力的学练方法
1.小班幼儿的学练方法
学练方法:“小山羊学本领”。
游戏目的:发展幼儿扶墙单脚跳跃的能力。
游戏方法:在靠近墙的场地上放置1条短绳(可划线也可以用跳绳等代替)。幼儿扮演“小山羊”,听到开始口令后,“小山羊”依次在“岸边”手扶墙,利用单脚跳跃的动作跳过“小河”,再快速返回起点,与下一只“小山羊”击掌交接(图1-1、图1-2)。
注意事项:“小河”的宽度要适宜,身体和墙保持一臂距离,单脚落地时屈膝缓冲,单脚跳跃过程中不能踩到“小河”。
2.中班幼儿的学练方法
学练方法1:“小白兔弹钢琴”。
游戏目的:发展幼儿单脚由高向低跳跃的能力。
游戏方法:将小体操垫摆放成中间为大正方形的场地,小体操垫和地面贴上不同数字的“音符”。幼儿扮演“小白兔”,由教师带领场内“小白兔”唱出“音符”,行进到达起点线后,与下一只“小白兔”击掌交接(图1-3~图1-5)。
注意事项:体操垫高度要适宜,单脚落地要屈膝缓冲,“音符”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交接时要错肩击掌,防止幼儿撞在一起。
学练方法2:“小青蛙接力赛”。
游戏目的:发展幼儿单脚连续向前跳跃的能力。
游戏方法: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每个小组前距离起跑线6m处放置1个标志桶。每组成1路纵队站在起跑线后。幼儿扮演“小青蛙”,听到开始口令后,各队排头的“小青蛙”利用单脚连续向前跳,绕过标志桶,换另一只脚连续跳回,返回起点线后,与下一只“小青蛙”击掌交接(图1-7~图1-8)。
注意事项:各组之间保持安全距离,单脚落地要屈膝缓冲,交接时要错肩击掌,防止幼儿撞在一起。
3.大班幼儿的学练方法
学练方法1:“赶鸭子”。
游戏目的:发展幼儿单脚跳过不同高度障碍的能力。
游戏方法:在地上画出两个圆圈,将幼儿分成两组,各组幼儿单脚站立于圈内。指导者扮演“赶鸭人”,幼儿扮演“小鸭子”,“赶鸭人”手持軟棒,软棒的另一头触地,先按照顺时针“赶鸭子”,再按照逆时针“赶鸭子”,并调整软棒不同的高度。在限定时间内,比一比哪一组的“小鸭子”单脚成功跳过软棒的次数最多(图1-9、图1-10)。
注意事项:软棒的高度要适宜,单脚落地要屈膝缓冲,相邻幼儿之间保持一臂安全距离。
学练方法2:“旋风跳”。
游戏目的:发展幼儿单脚跳过一定远度障碍的能力。
游戏方法:将若干高为0.1~0.15m跨栏挡板设置成“小河”,2名幼儿为1组,手握软棒并列站立。2名幼儿同时从起点出发,单脚跳过“小河”,跑至折返点后,绕过标志桶原路返回起点,将软棒传给下一组幼儿,依次练习(图1-11~图1-13)。
注意事项:挡板的远度和高度要适宜,单脚落地要屈膝缓冲,交接时要错肩击掌,防止幼儿撞在一起。
(二)发展幼儿单脚跳能力的学习建议
幼儿的平衡能力较弱,他们在单脚跳跃时,非支撑腿往往放在体前以维持平衡。幼儿能做出向上或位移幅度较小的单脚跳动作,较大幅度的单脚跳跃或单脚跳跃物体对该阶段的幼儿较为困难。小班幼儿在学习单脚跳前,必须具备一定的单脚平衡能力,指导者可运用运动概念帮助幼儿强化动作的关键特征。在幼儿进行单脚跳的学练过程中,还有一点是指导者必须关注的,即身体双侧的协调平衡,可通过对称动作、交替动作和非优势腿动作帮助幼儿发展其双边协调能力。
二、发展幼儿双脚跳跃能力的学练方法和学习建议
(一)发展幼儿双脚跳能力的学练方法
1.小班幼儿的学练方法
学练方法1:“小白兔上学校”。
游戏目的:发展幼儿双脚由高向低跳跃的能力。
游戏方法:幼儿扮演“小白兔”,从小体操垫上双脚跳下,到达折返点后原路返回,折返途中再次从小体操垫上双脚跳下。“小白兔”返回起点后,与下一只“小白兔”击掌交接(图2-1~图2-3)。
注意事项:体操垫高度要适宜;双脚落地要屈膝缓冲;交接时要错肩击掌,防止幼儿撞在一起。
学练方法2:“小白兔种萝卜”。
游戏目的:发展幼儿双脚由低向高跳跃的能力。
游戏方法:在体操垫上摆放若干塑料筐。幼儿扮演“小白兔”,从地上双脚跳跃到小体操垫上,把“萝卜”的“种子”(小沙包)种在“地里”(塑料筐内),“小白兔”到达折返点后返回。折返途中“萝卜”已经成熟,“小白兔”从地上双脚跳跃至体操垫上“拔萝卜”(拾小沙包)。返回起点后,将“萝卜”交给下一只“小白兔”,依次练习(图2-4~图2-6)。
注意事项:体操垫高度要适宜,双脚落垫要屈膝缓冲,小沙包要错肩交接,防止幼儿撞在一起。
2.中班幼儿的学练方法
学练方法1:“青蛙跳梯子”。
游戏目的:发展幼儿双脚向前跳跃的能力。
游戏方法:在地面划出由20个小格子组成的“梯子”。幼儿扮演“小青蛙”,听到开始口令后,各队排头的“小青蛙”,双脚跳跃向前逐个跳过“梯子”中的小格子,“小青蛙”到达折返点后,双脚跳着返回起点,与下一只“小青蛙”击掌交接(图2-7、图2-8)。
注意事项:各组之间保持安全距离,格子间距要适宜,双脚落地要屈膝缓冲,交接时要错肩击掌,防止幼儿撞在一起。
学练方法2:“青蛙跳荷叶”。
游戏目的:发展幼儿双脚向不同方向跳跃的能力。
游戏方法:在地面随机摆放小正方垫或画出若干“荷叶”。幼儿扮演“小青蛙”,听到开始口令后,各队排头“小青蛙”,双脚逐个跳到不同位置的“荷叶”上,“小青蛙”到达“河流”对岸后,双脚跳着返回起点,与下一只“小青蛙”击掌交接(图2-9、图2-10)。
注意事项:各组之间保持安全距离,“荷叶”间距要适宜,双脚落地要屈膝缓冲,交接时要错肩击掌,防止幼儿撞在一起。
3.大班幼儿的学练方法
学练方法1:“小袋鼠跳房子”。
游戏目的:发展幼儿双脚跳过一定高度障碍的能力。
游戏方法:在地面用数字标志盘组合摆成“跳房子”的图形,相邻“房子”之间设置 “大门”(小跨栏架)。幼儿扮演“小袋鼠”,听到开始口令后,各队排头“小袋鼠”手持沙包双脚跳出,“小袋鼠们”要双脚越过小跨栏架跳到“房子”里,到达折返点后,再以双脚跳跃的形式返回起点,将沙包传给下一只“小袋鼠”,依次进行交接(图2-11、图2-12)。
注意事项:“房子”高度要适宜,双脚落地要屈膝缓冲,沙包要错肩交接,防止幼儿撞在一起。
学练方法2:“小袋鼠猜拳”。
游戏目的:发展幼儿双脚跳过一定远度障碍的能力。
游戏方法:在场地中间摆放1排小呼啦圈,相邻呼啦圈之间设置“房子”。将幼儿分为人数相等的2组,并在呼啦圈两头相对站立。幼儿扮演“小袋鼠”,听到开始口令后,各队排头“小袋鼠”双脚跃过“房子”跳到呼啦圈内,2只“小袋鼠”相遇时进行“剪刀石头布”猜拳游戏,获胜一方继续双脚跳前进,失败一方双脚跳着返回起点,与下一只“小袋鼠”击掌接力。再次相遇时继续猜拳,以此类推,直至组内所有“小袋鼠”完成猜拳(图2-13、图2-15)。
注意事项:“房子”远度要适宜,双脚落地要屈膝缓冲,每个呼啦圈中跳进一个幼儿,防止幼儿撞在一起。
(二)发展幼儿双脚跳能力的学习建议
由于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较弱,缺乏经验的幼儿往往在双脚跳时表现出双脚无法同时起跳、有多余的手臂动作、膝盖蹲屈的角度过大或过小、跳起时双脚只能略微离开地面等问题。Wickstorm(1983)在对幼儿双脚跳动作模式的研究中提出双脚跳动作的发展可依据“从高往低跳—由低往高跳—往前跳—跳跃障碍”的规律进行学练[2]。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动作发展的要求[3],幼儿可自小班开始,依据技能的学习规律逐步进行双脚跳的学练。
三、发展幼儿跨跳能力的学练方法和学习建议
(一)发展幼儿跨跳能力的学练方法
1.中班幼儿的学练方法
学练方法1:“小马过河”。
游戏目的:发展幼儿跨跳一定远度的能力。
游戏方法:在场地中,将2根长绳摆放成蜿蜒的“河流”。幼儿扮演“小马”,选择适宜自己能力的宽度的“河流”跨跃,尝试突破跨跃自定的目标,不断提高难度(图3-1、图3-2)。
注意事项:长绳的宽度要适宜,幼儿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单脚落地要屈膝缓冲,跨跳过程中不能踩到长绳。
学练方法2:“小马过障碍”。
游戏目的:发展幼儿跨跳一定高度障碍的能力。
游戏方法:在場地中,将2根长绳摆放成蜿蜒的“河流”,“河流”中布置若干高度不同的障碍(小栏架)。幼儿扮演“小马”,选择1个高度适宜的障碍跨跃“河流”,尝试挑战成功(图3-3、图3-4)。
注意事项:长绳的宽度和障碍的高度要适宜,幼儿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单脚落地要屈膝缓冲,跨跳过程中不能踩到长绳。
2.大班幼儿的学练方法
学练方法:“小鲤鱼跳梯子”。
游戏目的:发展幼儿连续跨跳的能力。
游戏方法:在场地中,用2根长绳设置一条“河流”,“河流”中纵向划由出10个格子组成的“梯子”,每个格子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幼儿扮演“小鲤鱼”,听到开始口令后,“小鲤鱼”以连续跨跳的动作越过“梯子”,到达折返点后绕过标志桶,以同样的连续跨跳动作快速返回起点,与下一条“小鲤鱼”击掌交接(图3-5、图3-6)。
注意事项:格子间距要适宜,单脚落地要屈膝缓冲,交接时要错肩击掌,防止幼儿撞在一起。
(二)发展幼儿跨跳能力的学习建议
根据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特点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关要求,建议将跨跳动作作为中班和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幼儿在完成跨跳动作初期表现得极为生涩,往往会高抬摆动腿膝盖,手臂的摆动方向也不一致。熟练掌握该项动作技能并非此时的目标,这有待幼儿体能和其他移动性技能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在小学阶段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练跨跳动作时,鼓励幼儿在公共空间中安全地进行练习是该时期的重点。
四、组织幼儿跳跃活动的注意事项
(一)学习乐趣是幼儿进行跳跃学练的基础保证
在设计活动时,指导者应积极创设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游戏情境,游戏内容要有趣,难度应适中,让幼儿通过游戏体验成功、找到自信、感受乐趣,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内驱力,帮助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情境游戏中发展跳跃的能力。
(二)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开展跳跃活动的基本前提
在活动设计时,教师应全面考虑各种安全因素。如,提前检查活动所需的器材和场地,防止幼儿发生意外事故;充分做好活动前的热身准备,预防幼儿发生运动损伤;积极做好结束后的整理放松,促进幼儿运动疲劳的快速恢复等,尽量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幼儿在安全、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跳跃能力。
(三)认可与支持是提升跳跃学习效果的关键要素
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幼儿因进步显著或比赛胜利而沾沾自喜,这时需要幼儿教师和同伴及时给予正确的反馈,引导幼儿胜不骄傲,继续努力,做更好的自己;有的幼儿因为动作失误或表现不达预期而难过哭泣,此时需要幼儿教师及同伴及时给予积极的帮助与鼓励,引导幼儿败不气馁,勇敢自信,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演示和充足的练习时间是发展幼儿跳跃能力的必要条件
在发展幼儿跳跃活动的过程中,应杜绝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学练活动,较短的学练时间对幼儿习得跳跃技能有很大障碍,幼儿无法通过学练形成正确的跳跃动作模式,组合与应用更无从谈起。对于幼儿而言,学习跳跃技能的最佳方法就是观看演示并大量的重复练习。因此,指导性的教学干预应提供至少8周的教学,每类跳跃练习的学练时间不应少于90min,以促进幼儿掌握跳跃的动作技能,有效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
参考文献:
[1]Gallahue D.L.Understanding motor development:Infants,children,adolescents,adults[M].NewYork:Mc Graw-Hill,2012:53.
[2]Wickstrom R.L.Fundamental motor patterns(3rd Ed.)[M].Philadelphia:Lea&Febiger,1983.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2012-10-15)[2013-10-02].http://www.moe.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2/10/15/20121015120541355.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