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楠
横店影视(603103.SH)2023年上半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亿元-1.2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
此外,横店影视二级市场股价年内涨幅为32.56%,如果忽略受AI概念以及股权事项影响的上海电影,横店影视股价年内涨幅位列影院上市公司第一名。
国内电影市场进入“存量时代”,横店影视对于影院的区域布局暗合国内电影市场票房结构的变动,即三四线城市的电影票房占比反超一二线城市。而且,最近3年,公司通过关闭低效率影院,新开高运营效率、低成本的影院使得单银幕的相对固定成本明显降低,其盈利能力也随之得到提升。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目前,国内电影市场暑期档票房为150.37亿元,而2017-2019年暑期档票房为163.57亿元、173.80亿元、177.79亿元。从数据来看,2023年暑期档票房与历史峰值相比仍有20多亿元的差距,不过距离暑期档结束还有23天,热门电影《封神第一部》、《热烈》、《孤注一掷》以及《巨齿鲨2》刚刚上映,其当下票房分别为17.17亿元、7.41亿元、5.79亿元、4.36亿元,猫眼专业版预测4部电影总票房分别约为24.51亿元、10.44亿元、38.40亿元、10.19亿元。依此推算,2023年暑期档票房极有可能追平或者反超2019年的峰值。
而且,國内电影市场上半年两个重要档期票房数据已经反超或者追平2019年。据猫眼专业版,本年度春节档票房为67.66亿元、五一档票房为15.21亿元,2017-2019年春节档票房分别为34.20亿元、57.71亿元、59.04亿元,五一档票房分别为7.84亿元、10.06亿元、15.27亿元。
国内电影市场已经实现复苏,但并不妨碍“存量时代”这一结论,另外观影人次、票价才是观察电影市场的核心数据。
猫眼专业版显示,2023年春节档观影人次为1.29亿,平均票价为52.30元,而截至目前暑期档观影人次为3.69亿,平均票价为40.60亿元。作为国内电影市场总票房的峰值,2019年,春节档观影人次为1.32亿,平均票价为44.70元,暑期档观影人次为5.02亿,平均票价为35.10元。
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2023年,国内电影市场观影人次下降,平均票价上涨成为总票房增长的动力。
与此同时,影院增速也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处于平稳态势。据横店影视年报,2019年国内共有影院1.24万家,同比增长13.26%,银幕数量为6.98万块,同比增长16.16%;2021年,国内影院增速下降至8.20%,银幕同比增速下降至8.80%;2022年,影院、银幕数量增速进一步放缓,在映影院数量仅同比增长1.30%,在映银幕数量增速为1.80%。
进入“存量时代”,增加市场份额以及提升运营效率成为企业提升业绩的重要手段。需要指出的是,增加加盟影院数量的确可以提升院线的市场占有率,但对于影投公司业绩的提升却十分有限,因此,开立新增直营影院依然是国内影院上市公司提升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方式。
不过,影院属于重资产行业,不仅建设周期长,且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导致市场占有率提升缓慢,以万达电影为例,2019年及2021-2022年,其直营影院银幕数量分别为5343块、6063块、6110块,市场份额分别为13.33%、15.30%、16.80%。
横店影视也存在同样的数据特征,同期,公司资产联结型影院银幕数量分别为2306块、2492块、2641块,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64%、3.63%、3.64%。由此可见,影院市场占有率提升缓慢,疫情因素也并未使得中小影院大量退出市场,运营效率提高成为影院上市公司当下提升业绩的主要手段。
“存量时代”也并非没有机会,据万达电影年报,自2021年,国内电影市场“二八效应”日益显著。具体而言,2021年,票房排名前三的《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票房分别为57.70亿元、54.10亿元、45.20亿元,占比从2019年的26.60%提升至33.40%,中腰部影片的票房占比则由疫情前的22.40%下降至18.90%。
2022-2023年,排名前三的影片合计票房金额为97.97亿元、120.89亿元,占比分别为32.72%、32.50%。因此,头部影片的票房数据大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电影市场的变化。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19年,票房排名前三的影片分别为《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复仇者联盟4》,《哪吒之魔童降世》,1-4线城市票房占比分别为18.33%、40.40%、16.37%、24.85%,《流浪地球》分别为15.27%、38.20%、17.41%、29.05%,《复仇者联盟4》分别为21.54%、43.79%、15.35%、20.57%。
2021年,国内票房排名前三的影片《长津湖》,1-4线城市票房占比分别为15.04%、39.29%、17.12%、28.57%,《你好,李焕英》分别为12.84%、34.93%、18.66%、33.53%,《唐人街探案3》分别为12.38%、33.20%、19.89%、34.66%。2022年,票房排名前三的影片《水门桥》,1-4线城市票房占比分别为11.11%、34.37%、19.60%、34.84%,《独行月球》分别为14.37%、39.61%、18.59%、27.39%,《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分别为12.03%、35.02%、19.49%、33.42%。
通过观察,国内三四线城市的票房占比逐年提升,且截至目前,2023年度票房排名前三的热门电影《满江红》、《流浪地球2》、《消失的她》也存在这一数据特征。
颇为巧合的是,横店影视影院的区域布局恰好暗合国内电影市场的变化。据西南证券研报,近年来,公司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2019-2022年其二线城市影院数量分别为110家、114家、121家、129家,三线城市分别为65家、72家、84家、89家,四线城市分别为145家、156家、165家、168家。
截至2022年年末,横店影视三四线城市影院占比为64.90%,而万达电影三四线城市影院占比仅为45.20%,这意味着当电影市场复苏后,前者的业绩增长将更为显著。
更为重要的是,最近3年,横店影视还通过调整、关停低效率影院、控制新增资产联结型影院的成本实现了单银幕相对固定成本的降低。据各期财报数据,2019年及2021-2022年,公司电影放映业务营业成本分别为21.58亿元、18.71亿元、14.49亿元,资产联结型影院票房收入分别为21.40亿元、15.56亿元、9.92亿元,银幕数量分别为2306块、2492块、2641块,按照45%的分账成本进行粗算,各期单银幕相对固定成本分别约为51.83万元、46.98万元,37.98万元。
同理计算,2021-2022年,万达电影单银幕相对固定成本分别为36.90万元、36.19万元,横店影视对于相对固定成本的控制达到行业龙头水平。
除此之外,横店影视固定资产折旧以及装修费用摊销也相对保守。财报显示,万达电影房屋及建筑折旧年限为35-40年,机械设备折旧年限为10-20年,其中IMAX设备折旧年限为20年;中国电影房屋及建筑、专用设备折旧年限分别为5-35年与5-10年;而横店影视房屋及建筑、机械设备折旧年限分别为20年、5-10年。
装修费用摊销方面,万达电影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期限为10年,中国电影的长期摊消费用在装修结束后按照5-8年期限进行摊销;横店影视对于长期待摊费用则稍作分类,其中影城装修费摊销年限为8年,開业后更新改造费摊销年限为剩余租赁期与尚可使用年限孰短。
总的来说,影院的布局、相对固定成本的下降以及折旧、摊销的保守处理,使得横店影视获得市场资金的青睐。
电影市场复苏,横店影视二级市场年内股价涨幅32.56%,市场也对其业绩持乐观预期,但不容忽视的是,电影市场已进入“存量时代”,在短期内,巧合的布局以及固定成本的相对下降的确可以使其业绩有所提升,但横店影视业绩过于依赖电影放映业务,内容端收入占比相对较低,这不利于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
2021-2022年,横店影视电影放映业务收入分别为19.93亿元、12.2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7.29%、88.45%;影视制作发行业务收入仅分别为2.27亿元、1.60亿元,占比仅分别为9.96%、11.55%。
而且,在2023年热门影片名单中,横店影视仅是《热烈》的9家出品方之一,以及《流浪地球2》、《超能一家人》、《扫毒2》联合出品方,公司主控项目明显不足,内容制作能力有待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