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疾病控制率、局部有效率研究

2023-08-10 12:56郭鹏伟赵红梅王毅郑波崔海涛
河北医药 2023年13期
关键词:贝伐毒副单抗

郭鹏伟 赵红梅 王毅 郑波 崔海涛

结直肠癌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由于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临床治疗以放化疗为主[1]。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是临床治疗结直肠癌常用的化疗药物,虽然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浸润,但整体疗效欠佳,且患者远期生存率较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贝伐单抗可有效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可促进肿瘤病灶萎缩,延长生存期,提高远期存活率[3,4]。近年来,临床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癌细胞的浸润、转移等联系密切[5,6]。基于此,为探究靶向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疾病控制率(DCR)、局部有效率(ORR),本文通过便利抽样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便利抽样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00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5.12±3.04)岁,TNM分期:Ⅲa期39例,Ⅲb期11例;疾病类型:结肠癌25例,直肠癌25例;病灶直径2.6~5.1 cm,平均(3.92±0.54)cm;体重指数(BMI)23~30 kg/m2,平均(26.55±1.34)kg/m2。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5.19±3.01)岁,TNM分期:Ⅲa期36例,Ⅲb期14例;疾病类型:结肠癌29例,直肠癌21例;病灶直径2.9~5.0 cm,平均(3.89±0.51)cm;BMI 24~30 kg/m2,平均(26.59±1.31)kg/m2。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已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均满足《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7]中对“结直肠癌”诊断标准;②TNM分期≥Ⅲ期;③神志清楚,可配合医生完成本研究。④预计生存期>3个月;⑤Karnofsky(KPS)评分≥60分。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机制障碍、消化道出血等疾病者;②合并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③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④合并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者;⑤肾、肝功能不健全者;⑥入组前存在手术等治疗史者;⑦合并狂躁症等精神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第1天,给予1 000 mg/m2卡培他滨(罗氏制药公司),口服;给予130 mg/m2奥沙利铂(江苏奥赛康药业,规格:5 mg/支),溶于1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4 d为1周期,共治疗6周期。(2)观察组在XELOX方案基础上给予贝伐单抗(齐鲁制药,规格:100 mg∶4 ml)靶向治疗:常规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另给予5 mg/kg贝伐单抗,溶于1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4 d为1周期,共治疗6周期。

1.4 观察指标 (1)DCR、ORR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标准:病灶彻底消失,且≥4周。部分缓解(PR)标准:病灶缩小≥50%,且≥4周。疾病稳定(SD)标准:病灶缩小25%~50%,未发现新生的肿瘤病灶。疾病进展(PD)标准:病灶增大或者缩小<25%,甚至出现新的肿瘤病灶。(CR+PR+SD)/50×100%=DCR。(CR+PR)/50×100%=ORR[8,9]。(2)血清EGFR、VEGF、sICAM-1:抽取受检者5 ml静脉血置于抗凝管中,离心10 min,1 500 r/min离心速率,8 cm离心半径,将上层清液分离后置于-72℃环境,ELISA法检测,试剂盒均由上海联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一切操作遵实验室、试剂要求。(3)毒副反应总发生率:统计肝功能损害、蛋白尿、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细胞减少总发生率。(4) 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随访2年,统计1年、2年生存率,期间无脱落病例。

2 结果

2.1 2组患者DCR、ORR比较 观察组DCR(88.00%)、ORR(74.00%)均高于对照组(64.00%、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DCR、ORR比较 n=50,例(%)

2.2 2组患者血清EGFR、VEGF、sICAM-1比较 2组治疗前血清EGFR、VEGF、sICA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GFR、VEGF、sICAM-1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清EGFR、VEGF、sICAM-1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毒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1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毒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n=50,例(%)

2.4 2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1年生存率(94.00%)、2年生存率(88.00%)均高于对照组(78.00%、64.00%)(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比较 n=50,例(%)

3 讨论

长期吸烟、家族遗传、低纤维饮食等均为诱发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10]。结直肠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胃癌、肺癌,结直肠癌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大部分患者在病情确诊时,肿瘤病灶已经发生了血行、淋巴结转移,远期生存率较低,预后较差[11,1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结肠癌患者中将近15%的患者发生了远处转移[13]。多数晚期结肠癌患者分化程度较低、临床分期较晚,已不适合手术治疗,因此综合保守治疗仍旧是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有研究表明:单纯XELOX方案在结直肠癌治疗中ORR及远期生存率较低,整体疗效欠佳[14]。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DCR(88.00%)、ORR(74.00%)、1年生存率(94.00%)、2年生存率(88.00%)均高于对照组(64.00%、34.00%、78.00%、64.00%)。分析如下:贝伐单抗是第一种VEGF-A靶向抑制剂,与VEGF亲和力较好,贝伐单抗拮抗VEGF的宏观表现是:减少肿瘤血容量、灌注以及循环内皮细胞数量,降低间质液体压力、微血管密度[15]。贝伐单抗靶向治疗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将血管生长以及肿瘤生长所需要的氧气、血液、营养供给等阻断,从而达到阻碍新生血管生成、限制肿瘤生长、防止癌细胞转移、浸润的目的[16,17]。通过贝伐单抗靶向治疗的患者,远期生存率较高,究其原因,可能与贝伐单抗靶向治疗可促进肿瘤细胞萎缩有关。

随着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学者提出将EGFR等生物标志物用于结直肠癌病情诊断、疗效评估中[18]。EGFR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血清EGFR水平增高,会加快癌细胞侵袭、浸润速度,降低体内DNA修复能力[19]。血清EGFR过度表达是患者生存期缩短、预后较差的标志之一[20]。VEGF在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中均呈高表达,正常情况下VEGF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血清VEGF水平通过旁分泌、自身分泌诱发肿瘤、促进肿瘤生长,血清VEGF水平与疾病进展程度呈正相关性[21]。sICAM-1可促进滑膜部位白细胞聚集,诱发级联炎性反应,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22]。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血清EGFR、VEGF、sICAM-1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如下:贝伐单抗靶向治疗通过改变血管通透性,降低血管密度,增强肿瘤病灶对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癌细胞对于化疗药物的摄取量,加快癌细胞血管退化的速度,进而抑制血清EGFR、VEGF、sICAM-1释放[23]。本研究显示,毒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10.00%)与对照组(14.00%)比较(P>0.05)。贝伐单抗与细胞化疗药物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毒副作用较轻,治疗期间仅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蛋白尿等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对较高,并且贝伐单抗靶向治疗合用其他化疗药物,也不会增加毒副反应,即便是出现了毒副反应,也多为轻度或中度,通过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后即可缓解、控制。

综上所述,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纳贝伐单抗靶向治疗,可有效提高疾病控制率,下调血清VEGF等指标水平,提高远期生存期,并且治疗期间患者发生的毒副反应较少,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借鉴、参考。

猜你喜欢
贝伐毒副单抗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FOLFIRI 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探讨
贝伐单抗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研究
贝伐单抗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参芪扶正注射液在预防化疗毒副反应中的作用分析
西妥昔单抗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观察
接受标准方案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氟尿嘧啶联合贝伐单抗、单独使用贝伐单抗或不再继续治疗的Ⅲ期非劣性试验(AIO KRK 0207)